侗族木构建筑.

合集下载

民间瑰宝,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民间瑰宝,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之所 。每逢侗族盛大的节 日,外寨亲友来会 ,全寨 人齐集桥头 ,盛装
NI UGE DASHI CHUANG
出迎 ,唱拦路 歌 , 奉 敬客酒 ,赛芦笙舞 ,展现 了浓郁 的民族 风
情 。风雨桥 的选址 十分讲究 ,使之既能妆点大好河 山 ,又能在 桥 内观赏 到周 围的美好景色 。最大也最著名 的风雨桥 是广西三 江马安寨 程 阳桥 ,跨在林 溪河 上 ,全 长达 7 8 米 ,有二 台三墩 五楼 。 中楼最高 , 顶部 冠以六角攒尖亭 , 下为方形 三檐 ; 左右两座都是方形 , 四檐 ,也是攒 尖顶 ;最外 两座 为矩 形 ,四檐 ,歇 山顶。在桥 栏下 有 通 长披檐 ,覆 盖桥 下 四层 悬臂木 梁 。从 日常生活 的意义 上来说 ,风 雨桥 要 比鼓楼实 用得 多 ,此外 ,还 有着 丰富的 文化隐喻 。侗 家 的风
Nl UGE D ASHI CHUAN G
民间 瑰 宝 , 一
侗族 木构建 筑营造技 艺
侗族木 构建筑 营造技艺 是广西 三江侗族 自治 县最 出色的 民族 民 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三江侗族木质建筑 以风雨桥 、鼓楼为代表 ,不 仅造 型美观 ,而且工艺堪称一绝 。整座建筑凿榫打 眼、穿梁接拱 、立 柱连枋不用 一颗铁 钉 ,全以榫卯 连接 ,结构牢 固 ,接合严密 ,有极高 的工艺 和艺术价值 。2 0 0 6年 ,包括侗族 鼓楼建 筑营造技 艺在 内的侗 族木构建 筑营造技艺被列人全 国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三国时期 ,侗族先人 “ 依树积木 ,以居其上 ,名 目干栏 ”,逐渐


形成 木构建 筑营造技 艺 。侗族 村寨 的建筑有 一些最 基本 的形式 :鼓 楼 、萨堂 ( 祖母祠 ) 、戏台 、民居 、禾 晾 、禾仓 、寨 门、凉亭 、风雨

侗族木质结构建筑的继承与发展

侗族木质结构建筑的继承与发展

Artscircle2013/10+TEXT/张学凯侗族木质结构建筑的继承与发展一、侗族木构建筑的现状(一)古老而富有记忆的历史符号侗族大多分布在偏僻山区,喜欢依山傍水而居,经过历史的发展,侗家人创造了以吊脚楼、鼓楼、风雨桥为代表的灿烂的民居文化,侗族的木质结构建筑群以它结构的精巧、布局的奇妙、丰富的田园风情和民族文化内涵而成为少数民族民居文化的一支奇葩。

这些木质结构建筑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与技艺,更是当地民俗文化与历史的象征。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激增,木质资源日益匮乏以及木质材料与技术难以满足现代化建筑的要求等原因,木质结构的建筑也因此渐渐退出了历史的核心舞台。

(二)朴素美对于侗族的木结构建筑,不仅仅是因为它使用了传统的木质材料,更体现在对木构建筑的营造技艺。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三江县最为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三江侗族木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包含吊脚木楼、寨门、井亭、戏台等。

这些建筑依山傍水汇聚成群落,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一绝。

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接合缜密,体现了侗族工匠高超非凡的建筑工艺水平,并在技艺中表现出丰厚的心理和精神寄托。

真正体现了取之自然用之自然。

(三)结构美从木质本身所散发的自然气质与亲和力来讲,足以让它更具生命力,更具时代气息,更具美感。

木质结构建筑除具有自身的结构形式美感之外,往往建筑师也会凭借着个人的感性情感与理性的思考赋予建筑以现代的结构形象,使其在传统与现代的环境下更易于融合协调,表现了对周围环境和传统文化的有效呼应与独有的一份自然亲和力。

二、以山水长廊为例介绍侗族木构建筑的施工工序山水长廊位于广西南宁青秀山风景区,整体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结合侗族杆栏式建筑加以创新。

下面就以山水长廊为例介绍下侗族木构建筑的施工工序。

(一)建筑选材山水长廊的建筑用材主要是樟子松、瓦筒、石材等,樟子松材质较强,纹理较直、质地细腻、质量好,防腐、防虫、树干直,是木质建筑的优质选材,配合黑色瓦筒使其更显得古朴庄重。

侗族木构建筑生态智慧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侗族木构建筑生态智慧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侗族木构建筑生态智慧对乡村振兴的启示摘要:侗族木构建筑,是侗族聚集地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它体现了侗族人们对自然尊敬与崇拜、同时也体现对他人、社会美好祝福,是侗族人们生态观的智慧结晶。

这种生态对指导当下乡村振兴如何打造生态宜居、重塑乡风文明、体现文化自信、从生态美学上升到生命美学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木构建筑;生态智慧;乡村振兴侗族木构建筑,是地理环境、社会发展、工与艺融合的结果。

侗族木构建筑全部采用木材,榫卯相连,不仅不需要铁钉,就连图纸都不需要,侗族掌墨师仅仅凭借画着26个鲁班符号的竹签(有的用方形的棒棒签),就能平地立高楼,且历经风吹雨打仍不偏不倚、屹立不倒,而且具有抗震功能。

侗族木构建筑的生态智慧对乡村振兴的启示如下:一、生态宜居——侗族木构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道法自然,崇拜自然,是侗族木构建筑最大的生态智慧。

侗寨的木构房屋一般是用杉木建造的木楼,多为二至三层,在河边或山坡上的房屋大多为干栏式吊脚楼。

民居楼房为木质结构,以榫头穿合,不用铁钉。

屋壁用杉木板安装,屋顶用杉木皮或瓦覆盖,飞檐斗拱,饰以花鸟图案。

常见的形式一般为三间三层,其平面布局:中间堂屋,作为供奉祖宗专用,左右间可分成二至三间作火塘、卧室、厨房,楼上作粮仓和客房,楼下喂养牲口和堆积杂物。

侗族人们在长期的繁衍生息过程中,发现了自然的重要性。

土能生万物,自然能给予生产、生存的物资基础。

所以只有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原则才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侗族木构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体现在材料上。

木材的使用,一方面体现就地取材,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侗族人都认为木头有韧性,会呼吸,有感情的。

侗族建筑一般采用具有年份的杉树作为木构建筑原材料,原因是杉树具有不怕虫蛀、防腐的特质。

杉树的采伐,采用间伐,这种隔开的采伐,不会破坏生态,反而提高了树木的利用率,也很好的保护了生态。

侗族木构建筑依山傍水, 与自然统一但又不失变化。

侗族木质结构营造技艺的建筑种类

侗族木质结构营造技艺的建筑种类

侗族木质结构营造技艺的建筑种类介绍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传统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凭借独特的建筑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侗族木质结构营造技艺在不同建筑种类中的应用。

侗寨木楼•木楼是侗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

•木楼的主体结构采用木材搭建,通常为三至六层。

•木楼结构坚固,灵活耐用,不需要使用一颗铁钉。

•每个楼层都有独立的功能区域,包括生活区、储物区、娱乐区等。

•木楼外观雄伟壮观,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鼓楼•鼓楼是侗族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鼓楼通常建在侗寨的中心位置,起到集会、传达信息等功能。

•鼓楼的主要结构采用玉楼、石柱和木制建筑材料,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鼓楼上方通常悬挂着大鼓,用于告示、警报和庆祝等活动。

侗族民居亮山板屋•亮山板屋是侗族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

•亮山板屋主要采用木材和石材进行搭建,结构简单且坚固。

•板屋墙面一般采用竹篾编织而成,具有良好的通风性。

•板屋内部空间合理,分为生活区域和储藏区域等。

•亮山板屋的外观造型独特,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高脚楼•高脚楼是侗族民居中的一种特殊建筑类型。

•高脚楼采用木材进行结构搭建,其中脚柱高耸,楼层高度较高。

•高脚楼下方一般设有柱廊或民宅,用于防止洪水和虫害进入。

•高脚楼的外形独特,层层修整,形成壮观的建筑景观。

侗族建筑技艺组构技艺•侗族建筑中采用的一种重要技艺是组构技艺。

•组构技艺主要指利用木材和石材进行结构的搭建和组装。

•组构技艺精湛独特,能够使建筑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传统木工技艺•侗族传统木工技艺在木质结构营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统木工技艺包括木雕、木刻、拼凑等工艺和技巧。

•传统木工技艺使得侗族建筑具有丰富的装饰和艺术价值。

友尽关系•在侗族木质结构营造技艺中,友尽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友尽关系指的是不使用任何铁钉等金属连接件而使建筑具有良好的结构性和稳定性。

侗族木构建筑建造流程

侗族木构建筑建造流程

侗族木构建筑建造流程侗族木构建筑那可老有讲究啦!一、选址。

侗族同胞选建木构建筑的地儿可不含糊。

他们就跟挑对象似的,得找个风水好的地方。

一般来说,要靠近水源,毕竟水是生活的必需品嘛。

而且周边环境得宜人,可能会选在有山有水,风景秀丽的地方。

你想啊,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青山绿水,那心情得多舒畅呀。

他们还会考虑地势平坦,这样建造起来也方便些,不然坑坑洼洼的,房子咋能建得稳呢。

二、备料。

这备料可是个大工程。

木材那必须得是好木材呀。

侗族的能工巧匠们对木材的种类那是门儿清。

像杉木就是他们特别钟爱的一种木材。

为啥呢?杉木长得直溜儿,质地还比较轻,但是又很结实,用来做木构建筑再合适不过了。

砍下木材之后,可不能就直接用,还得进行处理呢。

要把木材晾干,要是木材湿漉漉的就用来建房子,那房子不得长蘑菇呀。

在晾干的过程中,还得时不时去看看,就像照顾小娃娃一样精心。

三、设计规划。

这设计规划可全在那些老师傅的脑袋里呢。

他们心里有一幅完整的蓝图,哪里该建个柱子,哪里是横梁,都清清楚楚。

老师傅们可不会随便乱画,那都是根据多年的经验和传承下来的规矩来的。

比如说,整个建筑的结构得对称,看起来才美观大气。

而且不同功能的区域,在设计上也有差别。

像住人的地方,要考虑采光和通风,不能让人住着憋闷。

而储物的地方呢,就得考虑空间的利用,要能放得下各种各样的东西。

四、建造基础。

先得把基础打牢了,这就像人的脚一样重要。

基础的建造也是很有技术含量的。

一般会挖一定深度的坑,然后把石头或者是加工过的木材放进去,作为支撑。

这个过程得特别仔细,要保证每个支撑都稳稳当当的。

要是基础没弄好,那房子建得再好看也是白搭,说不定哪天就倒了呢。

五、搭建框架。

这可是侗族木构建筑建造的关键环节。

那些大柱子就像一个个坚强的卫士,一根一根地立起来。

立柱子的时候,大家可齐心了,就像蚂蚁搬家一样,齐心协力把柱子放好位置。

然后再把横梁架上去,横梁和柱子的连接那可都是榫卯结构哦。

这种结构可神奇了,不用一颗钉子,全靠木头之间巧妙的咬合,就把整个框架撑起来了。

侗族房屋调研报告

侗族房屋调研报告

侗族房屋调研报告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安徽等省份。

侗族房屋是侗族人民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反映了他们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侗族房屋的建筑特点、材料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情况。

一、侗族房屋的建筑特点侗族房屋分为传统木结构房屋和侗寨建筑两种类型。

传统木结构房屋多为平房,采用悬空结构,没有地基,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结构能够适应山地地形,减少地基的占地面积,节约建筑材料。

侗寨建筑则是一种集体式居住形式,采用多层次布局,楼层之间通过建筑群和乡村道路相连。

侗寨建筑通常由多家族共同居住,中央是祭祀大厅,周围是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

二、侗族房屋的材料选择侗族房屋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和竹子。

传统木结构房屋使用杉木、柏木等硬质木材,这些木材质地坚硬、防水、耐腐蚀。

竹子作为侗族房屋的重要材料之一,具有丰富的竹资源,其轻便、耐久、抗震等特点使其成为理想的建筑材料。

此外,侗族房屋还使用石头、土坯等材料进行墙体和地面的建造,增强了房屋的稳固性。

三、侗族房屋的影响因素1. 地理环境:侗族多居住在山区,因此房屋的建造需要考虑地势、坡度等地理因素。

木结构房屋的悬空设计可以解决地势不平的问题,便于适应山地环境。

2. 物资条件:由于侗族居住地域偏远,物资较为匮乏,因此他们注重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木材和竹子是当地丰富的资源,使用这些材料可以减少主要建筑材料的运输成本。

3. 文化影响:侗族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房屋建筑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传统木结构房屋和侗寨建筑都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社群生活的重视。

四、侗族房屋的现状及问题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侗族房屋正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一些侗族人口选择了离开传统的侗寨建筑,迁居到城市地区,开始使用现代化的住宅。

另一方面,一些侗寨建筑因为年久失修、材料老化等原因出现了破损和不完整的情况。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一、简介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一、简介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一、简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一、简介侗族木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独特形式,融合了民族文化、地域特色和自然环境,展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技艺。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一、简介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三江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三江侗族木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一绝。

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接合缜密,有极高的工艺和艺术价值。

三国时期,侗族先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逐渐形成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侗族村寨的建筑时,有一些最基本的构件:鼓楼、萨堂(祖母祠)、戏台、民居、禾晾、禾仓、寨门、凉亭、风雨桥,鼓楼前的歌坪。

这十大件实际上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侗族村寨聚落于社区中的一个建筑群,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鼓楼、民居、萨堂、风雨桥了。

二、建筑特点鼓楼是一个寨子的中心,鼓楼附近是歌坪、戏台、萨堂,这四部分构成了侗寨的核心圈。

紧紧地周绕着鼓楼的是民居住房圈,再外一圈是禾晾和禾仓,接着是寨门、凉亭、风雨桥。

侗族的建筑匠师皆为当地的侗族民间工匠,侗族称为"梓匠"。

在设计鼓楼、风雨桥以及民居等时,他们凭借的工具只是一杆传统的度量尺,称为"匠杆"。

"匠杆"用一片竹子临时制成,长度相当于房屋中柱的长度,刮去青皮,用曲尺、竹笔和凿刀把一座楼房的柱、瓜、梁、檩、枋等部件的长度和尺码绘刻在上面,使用起来,横比竖量,无不得心应手。

传统的侗族匠师还使用一套世代相传的建筑符号,一般有26个符号,但常用的只有13个。

这些像汉字又不是汉字的符号只有侗族的匠师才看得懂,它们被刻在"匠杆"上和建筑构件上,这种侗族乡土的建筑学工具不愧为一种简便易用的工具,虽然简易但却有神机妙用。

1、寨门侗族的寨门为"井干式"木构建筑,侗族称之为"现"。

一般几十到百来户的侗寨,其寨门都修建得比较朴素,也不高大,大约宽1.6米左右,高3米左右。

比较大的寨子就要把寨门修建得大一些,装饰也要讲究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雨桥桥梁
桥梁由巨大 的石墩、木 结构的桥身、 长廓和亭阁 组合而成。 除石墩外, 全部为木结 构,也是不 用一钉一铁, 全用卯榫嵌 合。桥身以 巨木为梁。
从石墩起, 用巨木结构 倒梯形的桥 梁,抬拱桥 身,使受力 点均衡,桥 面游廊宛如 长龙。游廊 上建有三层 或五层的四 角形成八角 形的桥亭三 至五座。桥 檐瓦梁的末 端,塑有檐 玲,呈丹凤 朝阳,鲤鱼 跳滩、坐狮 含宝形状。
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 上。桥的长廓避间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 行人休息。长廓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 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
侗族鼓楼
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 风格的建筑物,流行 于湖南,贵州、广西 壮族自治区交界地区。 座座鼓楼高耸于侗寨 之中,巍然挺立,气 概雄伟。飞阁垂檐层 层而上呈宝塔形。瓦 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 水、花卉、龙凤、飞 鸟和古装人物,云腾 雾绕,五彩缤纷。从 江县高增侗寨鼓楼高 达二十余米,十三层 次;黎平纪堂侗寨一 寨就有三个鼓楼,侗 寨风光可说十足了。
侗族木构建筑 营造技艺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 西三江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 统文化表现形式。三江侗族木 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 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 一绝。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 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 钉,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 接合缜密。
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 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 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 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 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 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 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 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 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 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为行 人过往能躲避风雨,故名风 雨桥。
鼓楼结构
鼓楼建筑系木质的四柱贯顶,多柱支架八角密檐塔式结构。 “神奇的建筑师”凭一根丈杆,成,不用一钉一铆,衔接不 隙,丝毫不差,牢固严谨,经风霜,历雨露,百年不倒。
更为罕见者是神 奇的独柱鼓楼。为了 装饰、防腐,在鼓楼 的外额上抹粉描绘或 白灰泥塑龙凤鸟兽, 古今人物,以及侗族 生活风情的油饰图案。 琳琅满目,栩栩如生。 形式生动活泼,内容 丰富多彩。
侗族寨门
侗族寨门
侗族的寨门为"井干式"木 构建筑,侗族称之为"现"。 一般几十到百来户的侗寨, 其寨门都修建得比较朴素, 也不高大,大约宽1.6米 左右,高3米左右。
比较大的寨子就要把寨门 修建得大一些,装饰也要讲究 一些。侗乡的寨门形式大同小 异,风格有别。寨门分前、左、 右三门或前、后、左、右四个 寨门。这要看村寨的大小、通 道的多少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