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建筑 侗族的特色民居鼓楼有什么特点

合集下载

贵州传统民族建筑特色

贵州传统民族建筑特色

贵州传统民族建筑特色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这其中包括苗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多个民族。

这些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建筑形式,成为了贵州传统民族建筑的特色。

以下是对贵州传统民族建筑特色的一些介绍。

一、苗族建筑苗族建筑是贵州传统民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风格独特、精美绝伦。

苗族建筑主要是以土木结构为主,常常选用花岗石、青石、板岩等坚硬材料做柱子和基础,屋面则选用茅草、竹子、木头等材料覆盖。

苗族房屋通常分为三层:一层是柴火房,主要用来存放柴火和粮食;二层是居住区,一般是家庭居住和储物的地方,这里通常设有起居室、卧室、过门厅等;三层又称为“鼓楼”,是苗族建筑中最独特的部分。

鼓楼是苗族人用来打鼓、舞蹈、举办仪式的场所,经常也被用来作为家庭活动的地方。

鼓楼的造型常常精美瑰丽,体现苗族优美的艺术风格。

侗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侗族房屋通常以四合院为主,四面有房屋环绕,中央是小院子。

侗族房屋的门和窗通常都是木雕或石雕,形式美观大方,雕刻内容通常表现吉祥如意的意象。

侗族房屋的房梁多采用冰山石来制作,横屋梁采用大桶木,形成了独特的木构房屋结构。

这种房屋结构在当地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而且在抵御地震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优势。

土家族建筑通常以青石石墙、石头地台为主,建筑在山地上十分适宜。

土家族房屋通常采用“三开间一进深”的屋式,不仅实用而且造型美观。

土家族建筑的主要特色是墙上或地台上的画境和题诗。

画境和题诗通常表现农村生产、生活、文化习俗等,寓意深厚、意蕴丰富。

土家族建筑的这种特色不仅是艺术表现,更是民族文化的表现。

仡佬族建筑是贵州传统民族建筑中最特殊的一种。

仡佬族居住地多在山区,他们的房屋多以竹木为材料,结构独特之处在于其屋顶是用竹帘挂置而成的,再加上细长的木条,形成了独特的造型。

仡佬族房屋并不像其他民族那样分有几层,而是有多个房间,通常在一个大房子里有几户人家居住。

总结:贵州传统民族建筑具有很多特色,这些特色无不体现出这些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侗族风雨桥和鼓楼文化相关研究

侗族风雨桥和鼓楼文化相关研究

191作者简介:刘冬(1977— ),女,汉族,广西柳州人。

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陈列展览。

侗族在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民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

他们的村寨大多修在河溪两旁,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却创造了侗族大歌、鼓楼、风雨桥等一大批优秀的物资和精神文化遗产,侗族文化的传承更多依靠的是物资文化和精神信仰。

侗族鼓楼和风雨桥是侗族创造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是侗族文化和精神信仰的重要的载体。

一、侗族风雨桥文化“风雨桥”在建筑史上称为廊桥或楼桥,俗称花桥,又称“福桥”,“风雨桥”这个称呼,是1965年郭沫若为广西三江县的程阳桥题诗——“艳羡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层高”以后,才广为流传的。

侗族风雨桥一般用大青石作桥墩,桥身为杉木结构,由桥梁、桥廊、桥亭组成,风雨桥一般长五、六十米,宽四、五米。

桥台上为长廊,长廊中绘有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奇花异草为题材的五彩绘画,既增加了桥的美感,又增加了桥的艺术价值。

侗族风雨桥另外还有对联、匾额和题词等,侗乡的风雨桥不仅可使人过桥、休息、避风雨,还可使人欣赏到侗家艺术。

风雨桥多建在村头寨尾,起着“堵风水,拦村寨”的作用,桥的中间阁楼往往设立神龛,神龛边必须背靠下游,面朝上游,这样神灵才能镇桥护寨。

现存著名风雨桥三江岜团风雨桥、三江程阳永济风雨桥、龙津桥、黎平孟彦镇风雨桥、黎平地坪风雨桥、通道回龙桥、龙胜平等风雨桥。

(一)侗族风雨桥是侗民族精神和信仰的载体侗族信仰万物有灵,信仰的神灵包括自然界的山神、土地神、水神、火神、天地神、日月神、雷神,侗族的祖母神“萨岁”,外来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道教。

在古代,侗族的经济生活主要来源于水田和山林,因此村寨选址多依山傍水,村寨后的山为神山,为村寨的“养寨山”、“龙山地脉”,禁止砍伐,而村前的河流里有水神,会给村寨带来财喜,但有时也会把财喜冲走。

出于保护村寨,阻挡不好的风水,拦下好的风水的目的,因此侗族多在村头寨尾建风雨桥。

侗族建筑风格

侗族建筑风格

侗族是个有着悠久是和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由我国古代秦汉时期的“百越”族系发展而来的,主要分布在湘桂黔三省区相邻地带的山区。

侗族地区聚居得地方温湿多雨,土地肥沃,有着优良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其创造俏美独特的木构体系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木材。

此外,由于侗族地处偏僻,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其文化体系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一定程度上的原始文化色彩,其建筑也不例外。

别具特色的建筑表现了他们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

无论是依山傍水的村寨中别具一格的吊脚楼,还是气势恢宏形似宝塔的鼓楼和潇洒飘逸的风雨桥,都构成与其他建筑与众不同的特色和风格,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瑰宝。

侗族聚居地多为山区切气候多雨温湿,为防湿毒蛇虫兽的侵袭,底层不住人,都用于饲养家畜,安气,置柴草,放置农具和重物等,侗族的建筑风格为干栏式建筑,下面从侗族的风雨桥,吊脚楼和鼓楼三方面了解一下它的建筑风格。

风雨挢在侗乡能和鼓楼媲美的,是侗寨的风雨挢,俗称花挢。

凡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挢,挢梁全都建筑在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

大部分为木挢,还有石拱挢石板挢竹筏挢等,宽四五米。

青石作墩,杉木铺挢面,上面是瓦顶长廊。

长廊两旁设栏杆长凳,形如游廊,可供行人躲避风雨,观赏休憩。

吊脚楼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鼓楼鼓楼亦称凉庭,它是侗文化的象征,是侗寨的独特标志。

鼓楼以高而大,伟岸稳重,巍巍挺拔见长。

鼓楼楼檐层数为奇数,不管层次多少,均高于民居。

鼓楼有厅堂式、干栏式和宝塔式三种类型,柱型有单柱和多柱之分,多柱型鼓楼中间的四根主柱象征四季,12根衬柱象征12个月,合起来寓意岁岁平安、四季祥和。

论侗族的建筑风格

论侗族的建筑风格

论侗族的建筑风格外国语学院08英语6班王玉杰0804014620侗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我国的侗族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等县。

侗族聚居地多为山区且气候多雨潮湿,为防湿毒蛇虫兽的侵袭,底层不住人,只用来饲养家禽,安气、置柴草,放置农具和重物等。

侗族的建筑风格为干栏式建筑。

下面我将从侗族的风雨桥,吊脚楼和鼓楼这三方面介绍一下侗族的建筑风格。

风雨桥在贵州、广西的侗乡,有许多非常有名的鼓楼和风雨桥。

这些建筑属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其结构之严谨,造型之独特,极富民族特色。

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上乘的杉木楔子衔接,拔地而起。

风雨桥又称花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

苗寨喜欢靠山居住,所以侗寨大多数修在河边,溪边。

因此,侗寨就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等。

而最富民族特色的便是风雨桥。

最具盛名的风雨桥是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马安寨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

因桥上建有廊和亭子,既可行人,又可躲避风雨,故称风雨桥。

其结构以桥墩、桥身为主的两部分。

墩底用生松木铺垫,用特制的油灰粘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铺放数层并排巨杉圆木,再铺木板作桥面,桥面上盖起以瓦为顶顶长廊桥身。

桥身用四根柱子将楼抬起,桥顶建造数个高出桥身的瓦顶数层飞檐翘起角楼亭、美丽、壮观。

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雕刻绘画,人物、山水、花、兽类色泽鲜艳,栩栩如生,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始建于19 12年,于1 92 4年建成,1982年被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阳桥为木石结构大桥,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77.76 米,桥道宽 3.75 米,桥面高11.52米。

有侗寨就有鼓楼,它是侗文化的象征,是侗家人的精神家园

有侗寨就有鼓楼,它是侗文化的象征,是侗家人的精神家园

中国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有侗寨就有鼓楼,它是侗文化的象征,是侗家人的精神家园打开贵州地图,在地图上画几个圈,这就是我要去贵州行走的几处地方,那是2005年的暑期。

雷山、榕江同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在凯里市,这是当年在凯里拍的城市牛角雕塑。

苗族、侗族都崇拜牛,也爱斗牛。

在雷山看了苗寨,准备再到榕江看看侗寨。

如今的贵州是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交通便利,十几年前就是不是那么回事了。

从雷山坐过路班车四个小时到达榕江县城。

到榕江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去看看现存年代最早的侗族鼓楼——增冲鼓楼。

增冲鼓楼在大山深处的增冲侗寨,属从江县往洞镇,和榕江县交界。

由于没有班车,就包了部农用车前往增冲侗寨。

一路上充分感受了贵州的“十万大山”,车有时就行驶在高山的云端。

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到了增冲侗寨。

在寨里任何一处都能望见那栋高大的鼓楼,鼓楼总是高于民居的。

当年用的是胶片相机,没有记录下多少,期待下次了。

2005年7月增冲鼓楼侗寨鼓楼楼檐层数均为奇数,不管层次多少,均高于民居,立于寨子中央。

鼓楼建筑形式多样,外形都酷似一棵大杉树。

传说侗族先民都是在大杉树下议事,侗民称为“遮荫树”,后来演变成鼓楼建筑。

鼓楼即是侗族村民聚众议事的社会活动中心,又是政治、文化、娱乐的场所。

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是现存最早的侗族鼓楼。

通高20余米,12根落地柱,其中金柱4根,檐柱8根,十一层密檐。

金柱与檐柱之间用穿枋相连呈幅射状,逐层上叠收刹,建筑结构复杂,造型独特,技艺高超精湛,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侗族喜欢居住水边。

溪涧纵横,流水潺潺,小桥人家,是侗寨风光的一大特色。

有河有水便有桥,多是风雨桥,也叫花桥。

2005年7月拍的增冲侗寨,还有仍在使用的水车增冲侗寨是一个自然村,面积不大,当时交通也不是很便利,在寨子里转了转就返回了。

回来的路上,在路边又看了几个鼓楼,看上去已经有些破败了,大概与村里人外出务工越来越多有关。

侗族鼓楼传统建筑的文化传承

侗族鼓楼传统建筑的文化传承

侗族鼓楼传统建筑的文化传承作者:苏子桐黄江鸣来源:《财讯》2017年第07期广西艺术学院鼓楼是侗族地区独具特色的建筑代表之一,是特有的民族文化象征和标志。

在千年侗寨之程阳八寨中,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无鼓楼不成寨”,因此在程阳八寨中,每个村寨都分布有不同高度的鼓楼,是各个村寨的形象代表。

鼓楼常以族姓建造,每个族姓一座鼓楼,因此当一个村寨中同时矗立多个鼓楼时,便说明这个村寨有多个族姓。

有了鼓楼才能被称作侗寨,只有侗寨才有鼓楼,从而形成了“无鼓楼不成寨”的说法。

过去的鼓楼常用于寨老主持议事论理,每逢佳节侗民们相聚在鼓楼坪上跳芦笙舞,唱侗戏,弹琵琶歌,当今的鼓楼坪已经演变为文艺活动演出的场所,其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是人类历史上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侗族鼓楼文化内涵侗族是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大多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的交界处,因地处偏僻、对外交流较少、特殊的环境和气候,在长期的历史迁徙演变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鼓楼、风雨桥、干栏式建筑风格,是传统建筑文化中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

侗族鼓楼的文化概述鼓楼是侗族村寨的形象代表,是侗族先辈们智慧结晶的一种体现。

其独特的造型结构和以杉木凿榫穿插搭建的手法在人类建筑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不仅能够生动的反映侗族人民独特的生活习性,民族文化和思想情感,同时展现了侗族人民自强不息,安定团结、其乐融融的生活氛围。

程阳八寨鼓楼文化特征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鼓楼主要分布在独峒、村溪、八江、梅乡、同乐等地方,其中以马胖鼓楼最为出名,下文以两个鼓楼为例,分别详细介绍了其碑文记载、翻修记录和鼓楼文化等。

(1)马胖鼓楼文化介绍马胖鼓楼座落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乡马胖村边河畔,建于清代,1948年重建,长11.5米,宽11.5米,高13米,歇山式,其历史悠久,是三江最大鼓楼之一。

该鼓楼以四根大杉木作全柱,直达楼顶,等分凿眼,穿枋伸插四周边柱构成外围万型大根架,设置九层瓦瓴,拾级而上等份收分,形成一座塔阁式的高大建筑,该鼓楼建造工艺精湛,气势宏伟,结构造型独特,楼的瓦檐层迭,檐角高翘,饰以飞禽走兽等雕刻,栩栩如生,十分协调美观,是侗族建筑艺术的一件珍品。

广西三江侗族风雨桥和鼓楼资料讲解

广西三江侗族风雨桥和鼓楼资料讲解

广西三江侗族风雨桥
和鼓楼
广西三江侗族风雨桥和鼓楼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9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0
侗族有三大国宝——鼓楼、花桥和大歌,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为侗族建筑“三宝”之一。

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

由桥、塔、亭组成。

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

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

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其中三江风雨桥为世界上最长风雨桥,该桥不论高度、长度,还是外形设计,都堪称世界之最。

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在侗族历史上,凡有重大事宜商议,起款定约,抵御外来官兵骚扰,均击鼓以号召群众。

由寨中“头人”登楼击鼓,咚咚鼓声响彻村寨山谷,就能迅速把人集中起来。

无事是不能随便登楼击鼓的。

| 来自摄影师“左眼睛”的的作品。

肇兴侗寨主要景点介绍

肇兴侗寨主要景点介绍

肇兴侗寨主要景点介绍
1. 鼓楼可是肇兴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呀!那高高的鼓楼矗立在那儿,就像一位庄重的老人见证着侗寨的变迁。

你看,它的造型多独特,多精美啊!大家在鼓楼里聊天、议事,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2. 侗族大歌堂也超有意思呢!当人们在里面唱起侗族大歌,那悠扬的歌声就像一阵春风拂过你的心田。

你难道不想去感受一下那种震撼吗?
3. 风雨桥也是不能错过的呀!它横跨在水面上,就像一条彩虹。

人们在上面走过,就好像走在童话世界里一样,多奇妙啊!
4. 还有那萨岁坛,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它就像是侗寨的一个秘密宝藏,等待着你去探索发现呢,你不想去挖掘一下它的故事吗?
5. 稻田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看着那一片片金黄的稻子,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村民们在里面劳作,不就像在海洋中遨游吗?
6. 古街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走在那古旧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你难道不会好奇过去的人们在这条街上都发生过什么吗?
7.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吊脚楼啦!那些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多像一个个小精灵住在山上呀。

住在里面,肯定会感觉超棒呢!
总之呀,肇兴侗寨的这些景点都各有特色,值得大家去好好体验一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
侗族建筑 侗族的特色民居鼓楼有什么特点

导语:
侗族的特色民居:侗族鼓楼 对于楼,我们最多听说的就是湖
北有黄鹤楼。据说侗族有“三宝”鼓楼、风雨桥和侗族大歌。这侗族鼓楼
是什么样的呢
侗族的特色民居:侗族鼓楼
对于楼,我们最多听说的就是湖北有黄鹤楼。据说侗族有“三宝”鼓
楼、风雨桥和侗族大歌。这侗族鼓楼是什么样的呢?又怎么会被称为
三宝?
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壮族
自治区交界地区。座座鼓楼高耸于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气概雄伟。
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瓦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水、花卉、龙凤、
飞鸟和古装人物,云腾雾绕,五彩缤纷。从江县高增侗寨鼓楼高达二
十余米,十三层次;黎平纪堂侗寨一寨就有三个鼓楼,侗寨风光可说
十足了。
追溯鼓楼的起源,也许要追究越僚人的“巢居”了。关于中国南方古
代民族的巢居,古文献中亦多有记载。张华的《博物志》中有“南越巢
居”。《魏书》中有僚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不过,巢
居只是还未完全开化的民族简陋的住屋而已,但从起源上看,所有干
栏式木构建筑都同巢居有渊源关系,鼓楼当然也不例外。
在侗族历史上,凡有重大事宜商议,起款定约,抵御外来官兵骚扰,
均击鼓以号召群众。由寨中“头人”登楼击鼓,咚咚鼓声响彻村寨山谷,
就能迅速把人集中起来。无事是不能随便登楼击鼓的。
鼓楼模仿杉树形状建造,在侗寨中属高层建筑,因为楼上置鼓得名,
是侗族人民遇到重大事件击鼓聚众、议事的会堂,平时是村民社交娱
乐和节日聚会的场所。侗族的文化与鼓楼密不可分,重大的活动都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