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模式我的课”优秀教学案例(汇报课)

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三、探索解决方案3

17

师: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心

愿!请看大屏幕。(课件播放

“阿福的新衣”)

师:谁知道一扎是怎么回事

吗?介绍一扎。

2、讨论交流一扎(同位说一说)

师:阿福的新衣怎么做小了,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

下。

3、汇报:你们是怎么讨论的?

为什么把衣服做小了?

二、师:你们说怎么做就不会

出现这种情况呢?(指名说)

师:古代的人们也发现,用不

同的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

度,所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

便,人们发明了尺子用来测量

物体的长度(出示尺子)。

三、(1)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尺子图。

师:认真观察:尺子上都有什

么?(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汇报交流,梳理总结。

(3)教师课件出示直尺并讲

解,让学生充分认识直尺。

A.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数

字我们称之为刻度。注:0在

尺子上表示起点。

生1:用师傅的拃量师傅

做,用徒弟的拃量徒弟

做,就好了。

生2:也可以用尺子量一

量,这样谁做都可以了。

生:发现了数字,长短

不同的线、字母cm。

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再

汇报。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

可以充分调

动学生的学

习兴趣。为

什么衣服不

合适呢?在

情境中发现

问题,产生

认知冲突。

再引导他们

对问题进行

思考,并从

中体会到统

一测量标准

的必要性,

在孩子们萌

发了统一标

准意识的基

础上,给出

统一的测量

标准---厘

米,引入新

知识的学

习。

设计意图:

表象是学生

由感性认识

过渡到理性

B.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我们称之为刻度线。

C.尺子上的两个英文字母cm 表示厘米,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同学们充分认识了直尺,那1厘米有多长呢?(1)教师利用课件在直尺上从0指到1,说“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谁来找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的距离也是1厘米?

(2)学生观察直尺,汇报交流。(3)师利用课件再次归纳:每相邻的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

师:你们想摸一摸1厘米吗?老师已经将这个1厘米放到了桌面上,找到之后像老师这样轻轻的捏住它,再伸出另外一只手,变成小鸟张开小嘴,比一比1厘米,把小棒放进去看看你比的准不准。闭上眼睛,好好感觉一下1厘米有多长。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像1厘米这样长的物体?教师展示准备好的1厘米的物体,如(小方格,枕尺,笔记本,学生比划,体验、感知1

厘米的实际长度。

生:2厘米-3厘米

生:3厘米-4厘米

生:......

学生看着尺子口答认识

的1厘米。

体验并能够感知1厘米。

生:图钉

生:小方格

生:手指的宽度

生:......

认识的桥

梁,有了表

象,才有了

记忆,这对

小学低年级

孩子的认识

活动尤为重

要。借助小

棒学具,引

导学生在看

一看、摸一

摸、比一比

的操作活动

中,初步建

立1厘米的

表象。

设计意图:

正确建立1

厘米的表象

是这节课的

难点。通过

找一找、比

一比等活

动,使学生

经历“充分

感知—丰富

表象—领悟

内涵”的过

程,帮助学

生在头脑中

建立了1厘

米的表象,

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