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PPT
化脓性脑膜炎学习课件PPT

50~100mg/ (kg·d) ,日 分3次;
使CSF无菌较 迟,复发率及 耳聋发生率高。
○ 疗程: 脑膜炎球菌 7日; 肺炎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 10~14 日;
0 1 其它特殊病原菌选药
0 2 金黄色葡萄球菌
0 3 选药:
0 4 新型人工半合成青霉素:
0 5 如苯唑青霉素钠(新青II); 邻氯青霉素
血源性(绝大多数); 邻近感染扩散; 异常通道直接入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病理学
脑膜为主的炎症病理:
○ 蛛网膜、软脑膜炎症,脓性渗出物; ○ 弥漫性脑水肿; ○ 闭塞性小血管炎
脑和脊髓的侧面模式图
脑-脑膜-颅骨的结 构关系
硬膜下积液 (积脓); 脑积水: 非交通性, 交通性 脑室管膜炎 各种神经功 能障碍
0 7 100mg/(kg·d),日分3~ 4次;
0 9 疗程:单用或合用,3周。
0 6 钠(新青Ⅳ);乙氧奈青霉素 钠(新青III)
0 8 万古霉素:50~60mg/ (kg·d) ,日分4次。
01
大肠杆菌
02
03
04
选药:头胞噻肟钠, 头胞噻肟钠+氨
苄西林或氯霉素;
疗程:3周或更长。
05
06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典型表现
幼婴及新生儿
急性感染中毒 与脑功能障碍 症状
急性发热、意识 体温正常或降低;
障碍、反复惊厥。 不吃、不哭、不
可能有休克
动;
微小惊厥
急性颅压增高 表现
头痛、呕吐、脑 疝
尖叫、皱眉、前 囟饱满紧张、颅 缝分离
脑膜刺激征
颈阻、 Kernig’s、 Brudzinski征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PPT课件

目录 简介 定义和病因 临床表现和诊断 护理措施 预防方法
简介
简介
理解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和病因 了解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诊 断方法
简介
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措施 和预防方法
定义和病因
定义和病因
什么是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 脑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 的脑膜炎,患者脑膜发生化脓 性变化。
预防方法
避免接触患者: 避免与化脓性 脑膜炎患者的直接接触,以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体包 括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等。
临床表现和诊 断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化脓性脑膜炎的症 状主要包括高热、头痛、意识 障碍、颈项强直等。
诊断方法: 通过脑脊液检查和 临床症状综合判断进行诊断。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安静环境: 维持患者周围环境的静 音,减少刺激,有利于患者休息和 病情恢复。
液体管理: 根据患者的体液情况, 合理控制液体输入和排出,保持水 电解负衡平衡。
护理措施
防感染: 严密观察患者体温、 意识状态等变化,及时发现感 染迹象,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
预防方法
预防方法
接种疫苗: 对于能够预防化脓 性脑膜炎的疫苗,及时接种, 增强机体免疫力。
个人卫生: 注意勤洗手,保持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病 原体传播的机会。
2024版化脓性脑膜炎PPT课件

化脓性脑膜炎PPT课件•化脓性脑膜炎概述•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查•临床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议•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推广•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化脓性脑膜炎概述01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
发病机制致病菌经血液循环侵入脑膜引起炎症,也可由邻近器官感染蔓延而来。
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发病率与死亡率年龄与性别分布地域与季节分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世界各地均有发病,无明显地域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
030201流行病学特点急性起病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分型临床表现及分型01020304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寒战、头痛、呕吐等症状。
颈项强直、Kernig 征和Brudzinski 征等脑膜刺激征阳性。
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如谵妄、昏迷等。
根据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可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迁延型。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细菌学检查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细菌学检查涂片检查可见革兰阳性或阴性球菌,细菌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计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显著增高,糖含量常低于2.2mmol/L,氯化物降低。
鉴别诊断需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查02革兰氏阴性菌,寄居于人体鼻咽部,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球菌血症等。
脑膜炎双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引起大叶性肺炎、脑膜炎等。
肺炎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寄居于人体呼吸道,可引起原发性化脓性感染和呼吸道继发感染,如脑膜炎、中耳炎等。
流感嗜血杆菌常见病原菌种类及特点实验室检查方法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糖含量常低下。
化脓性脑膜炎病例讨论ppt课件

课件contents •病例介绍•化脓性脑膜炎概述•病例分析•并发症防范与处理•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总结与反思目录01病例介绍患者基本信息籍贯:XX 省XX 市姓名:XXX性别:男职业:无年龄:3岁入院时间:XXXX年XX月XX日主诉与现病史主诉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一周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逐渐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曾在当地诊所就诊,给予抗感染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遂来我院就诊。
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结果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12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20/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萎靡,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
辅助检查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质升高,糖含量降低;头颅CT检查显示脑膜强化,脑室系统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与治疗措施初步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措施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同时辅以脱水降颅压、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2化脓性脑膜炎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
发病机制病原菌通过血行感染、直接扩散或病灶蔓延等途径侵入脑膜组织,引起脑膜急性炎症反应。
发病率年龄分布季节分布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点01020304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较高,占所有脑膜炎的60%以上。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5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春冬季多见。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等。
分型根据病原菌不同,可分为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类型。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需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相鉴别。
03病例分析病例特点总结中年男性,因头痛、发热、呕吐入院。
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PPT课件

免疫系统异常
在某些情况下,儿童的免疫系 统可能出现异常,对自身组织 发起攻击,导致化脓性脑膜炎 的发生,这种情况被称为自身 免疫性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过程
1 细菌入侵脑膜
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过程始于细菌通过各种途径
脑膜炎症状出现
2
进入人体的脑膜,这些途径可能包括呼吸道、血
一旦细菌在脑膜内繁殖,就会引起炎症反应,出
饮食营养调理
1 均衡营养的重要性
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中,均衡营养是至关
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提供孩
高蛋白食物的选择 2 子恢复期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帮助其尽快康复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恢复的重要物质,对于儿童
。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来说,高蛋白食物如鱼、肉、
蛋、奶等应成为日常饮食的主要来源。
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
家庭护理是化脓性脑膜炎治 疗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减 轻病情,提高患儿的生活质 量。
家庭护理包括药物治疗、生 活照顾和心理安慰等,需要 家长和医护人员共同配合, 确保患儿的安全和舒适。
家庭护理时,要注意观察患 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避免病情恶化。同时,要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患 儿的免疫力。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1 洗手的重要性
洗手是预防化脓性脑膜炎的最基本方法,可以去除大部分细菌和病毒,降低感染的风险。
2 饮食卫生习惯
保持饮食卫生,尤其是熟食和生食分开,可以避免食物中的细菌感染,减少疾病发生的可 能性。
3 个人物品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个人物品,如毛巾、牙刷等,可以有效防止细菌繁殖,保护我们的健康。
3
避免刺激性食物
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恢复期,应避免给孩子食
用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辛辣、油炸等,以免加重
化脓性脑膜炎PPT演示课件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早期诊断困难
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或 漏诊,延误治疗时机。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逐渐增多,给 治疗带来困难。
并发症严重
化脓性脑膜炎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脑积水、硬 膜下积液等,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改进诊断方法
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诊疗水平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 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诊疗服务。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开展化脓性脑膜炎诊疗技术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强化医院感染控制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加强医院内感染监测和防控工作,降 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化脓性脑膜炎
汇报人:XXX
2024-01-12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 • 患者护理与康复指导 • 预防策略及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 的化脓性感染。
发病原因
主要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引起。这些细菌 可通过血行感染、直接扩散或病灶蔓延等途径侵入脑膜,引发化脓性脑膜炎。
分型
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化脓性脑膜炎可分为普通型、暴发型、慢性型和混合型等 多种类型。其中普通型最为常见,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病原学检查
患者通常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健康宣教PPT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2. 谁容易感染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3. 何时应就医? 4. 如何预防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5. 如果发生感染,如何进行治疗?
什么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什么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定义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脑 膜炎,影响新生儿的脑膜和脊髓。
谁容易感染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高危人群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有家族病史的新生 儿。
母亲如有感染史,新生儿感染风险增加。
谁容易感染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影响因素
母亲的孕期健康状况、分娩方式及围产期管 理。
剖宫产、羊水早破等因素均可增加感染风险 。
谁容易感染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环境因素
医院感染、接触感染源及不洁的喂养和护理 环境。
保持新生儿环境卫生,定期洗手,避免不必 要的接触。
母乳喂养可增强新生儿免疫力。
如果发生感染,如何进行治疗 ?
如果发生感染,如何进行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进行治 疗。
治疗时间通常 支持治疗
根据新生儿的症状,给予相应的支持性治疗,如 补液、营养支持等。
早期干预是关键。
如何预防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
如何预防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孕期管理
孕期定期检查,保持母体健康,预防感染。
接种疫苗、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
如何预防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分娩管理
选择安全的分娩方式,减少对新生儿的感染 风险。
剖宫产时注意无菌操作。
如何预防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护理
主要病因包括大肠杆菌、链球菌等。
什么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发病机制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查房PPT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谁需要护理? 4.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5.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什么是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什么是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定义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 炎,表现为脑膜的急性炎症。
常见的病原菌包括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等 。
关键在于及时应对病情变化。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恢复期
在恢复期,需要进行功能性康复护理。
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出院准备
在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和后续护理计划的 制定。
确保患者在家中也能得到适当护理。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护理计划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针对患者的具体需求。
感染控制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Βιβλιοθήκη 为什么需要护理? 症状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状态, 及时发现变化。
早期识别病情加重,能够及时干预。
为什么需要护理? 心理支持
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情 绪。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康复。
谁需要护理?
谁需要护理?
患者群体
所有确诊为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均需专业护 理。
护理计划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沟通技巧
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信任关系。
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持续教育
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更新相关知识。
掌握最新的护理技术和理念。
谢谢观看
什么是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颈部僵硬、意识障碍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岁: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
机体的免疫与解剖缺陷
免疫方面:
1.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 免疫力低下:如 免疫球蛋白、补体、备解素系统缺陷; 2.先天免疫缺陷病 3.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
解剖方面:
1.先天性畸形:先天性解剖异常:皮肤窦道 、脑脊膜膨出; 2.后天性
3. 惊厥:20%-30%患儿出现惊厥,可以是一 侧肢体,也可是全身性的,伴意识状态的
改变。
4. 意识障碍:嗜睡、反应迟钝、昏迷
5. 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面瘫、失明、肢体 瘫痪等。
6. 视乳头水肿:提示可能已有颅内脓肿、硬 膜下积脓或静脉窦栓塞等发生。
新生儿和<3个月幼婴不典型表现
发热不明显/体温不升,败血症样表现 惊厥不典型:凝视、小抽动 颅高压不明显:吐奶、尖叫、颅缝增宽 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脑积水
8.颅神经受损:常见Ⅱ、Ⅲ、Ⅵ、Ⅶ、Ⅷ对颅 神经。此外,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均可受累
并发症及后遗症病理学
● 硬膜下积液(积脓); ● 脑积水:交通性,非交通性 ● 脑室管膜炎 ● 脑性低钠血症 ● 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失听、视力减
退、智低、瘫痪、癫痫等)
● 硬膜下积液
(积脓);
● 脑积水:
非交通性, 交通性
3.血管病变有血栓形成,血管壁坏死破裂 出血脑细胞缺氧缺血、死亡、梗塞
4.炎症累及脑实质,可引起神经细胞变性 坏死,发生脑膜脑炎。
5.炎症累及位于颅底部的下丘脑及垂体,引起 抗利尿激素异常增加加重脑水肿
6.桥静脉栓塞性静脉炎硬膜下积液
7.蛛网膜颗粒粘连萎缩交通性脑积水 炎症或脓块阻塞室间孔、大脑导水管梗阻性
感染途径
上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粘膜
血循环
中耳炎
新生儿脐部
乳突炎 邻近器官 蔓延扩展
副鼻窦炎
穿通性脑外伤 直接侵入
先天性畸形
血脑屏障
脑 膜
血行播散
(上感、腹泻)
邻近组织感染
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
脑及脑膜
先天畸形
脑脊髓膜膨出、皮毛窦、脑脊液鼻漏
流行病学
◆90%以上发生在出生1个月-5岁之间 ◆主要传播途径:呼吸道
细胞因子诱导的炎症反应
脑脊液无菌 后仍
持续存在
后遗症的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
感染中毒症状
特别要注意幼婴 和新生儿化脑
颅内压增高症状 脑膜刺激症状
上述表现在各种化脓菌引起的化脑都可
以出现,但症状典型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患儿的年龄
临床表现
各种细菌所致化脑的临床表现 大致相仿 起病
非特异性表现
神经系统表现
◆发病季节: ■ 脑膜炎双球菌所致的流脑在冬末春初,各 年龄阶段均可发病。
■ 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多见于冬季,多 见2个月-2岁的小儿。
■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多见于冬季,<1岁多见
病理
复习
1.脑膜三层结构 2.脑脊液循环
脑的被膜
硬脑膜:硬脑膜窦,脑的静脉直接注 入窦内。
蛛网膜:蛛网膜颗粒,回吸收脑脊液
PGE2
BBBP↑
细菌成分
内皮细胞-白细 胞相互作用
内皮损伤
凝血链活化
单核巨噬细胞
TNFα, IL-1
PAF
PLT激活因 子
血栓形成
血管源性水肿
颅内压↑
CSF蛋白↑ CSF细胞↑ CSF循环吸收受阻 细胞毒性水肿
间质性水肿 (TNF 肿瘤坏死因子 IL白细胞介素)
脑血流↓
脑缺氧
CSF糖↓
CSF乳酸↑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化脓性脑膜炎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概
述
●定义:各种化脓菌引起的以脑膜炎症为主的中枢 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好发年龄: 90%<5岁,尤其<1岁 ●发病季节:多见于冬春季节;
●传播方式:主要是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 ●临床特点:以发热、呕吐、头痛、抽搐、意识障
碍、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为特征 ●病死率:5090%降至10% ●致残率:存活儿的1/3
病因
• 病原菌 • 机体的免疫与解剖缺陷
病原菌 • 常见致病化脓菌有:脑膜炎双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等。
• 病原菌种类随年龄不同而异:
■ 新生儿~<2个月:革兰氏阴性杆菌多 见,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其它B族 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的年龄特征
典型表现 幼婴及新生儿
急性感染中 发热、意识障 体温正常或降
毒症状
碍、惊厥。可 低;不吃、不
能有休克
哭、不动;
微小惊厥
急性颅压增 头痛、呕吐、 尖叫、皱眉、
高表现
脑疝
前囟饱满紧张、
颅缝分离
脑膜刺激征颈亢ຫໍສະໝຸດ 不明显Kernig征 Brudzinski征
并发症
硬膜下积液 ADH异常分泌综合征(脑性低钠血症) 脑室管膜炎 脑积水 各种神经功能障碍(耳聋、失明、智力 低下、癫痫等)
● 脑室管膜炎
●脑性低钠血症
●各种神经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细菌侵袭力及毒力: 荚膜;细胞壁(肽聚糖/胞壁酸);脂多糖
炎性介质:TNF-α,IL-1α,β/PAF,PGE2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细菌
蛛网膜、软脑膜炎症
发热、脑膜刺激征
充血 水肿 脓性渗出
炎症侵及脑实质 炎症侵及颅神经 炎症侵及脑室膜
颅压增高
软脑膜: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脑脊液产生、循环途径
脉络丛
侧脑室
室间孔
脉络丛
第Ⅲ脑室
中脑 水管
脉络丛 第Ⅳ脑室
正中孔 外侧孔
蛛网膜粒 【蛛网膜下腔】 上矢状窦 4/5珠网膜颗粒吸收
1/5脊髓血管吸收
化脑的病理改变
1.化脑主要累及部位:蛛网膜及软脑膜
2.大脑表面和脊髓被一层脓液所覆盖,蛛 网膜下腔充满炎性渗出物。
起病:骤发起病、亚急性起病;大多急 性起病。
非特异性表现:
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食欲下 降,喂养困难等。
小婴儿:易激惹,面色青灰,烦躁 不安,双目凝视。
神经系统表现
1. 脑膜刺激征:颈抵抗(neck stiffness) 布氏征(Brudzinski ) 克氏征(Kernig )
2. 颅内压升高:头疼、呕吐,小婴儿有前囟 饱满、颅缝增宽,严重者可致脑疝,甚至 呼吸、 循环衰竭。
头痛 呕吐 囟门膨隆 惊厥 脑疝
阻塞 粘连
脑积水 硬膜下积液 或积脓
后遗症
脑室管膜炎
聋、瞎、痴、癫、瘫
邻近组织感染
前驱感染
菌血症
脑膜、侧脑室脉络丛
CSF、珠网膜下腔繁殖 释放炎性介质(TNF、IL-1)
软脑膜、珠网膜炎症反应
脑水肿 脑血管病变 颅内压 神经损伤 并发症
内皮细胞 IL-1
前列腺 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