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分析:1978—2010年

合集下载

云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

云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
+f n +y n +& l K l lM
本文通过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的测算 , 以了解云南 可
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发展潜力 , 对农业 的现 代化和可持续
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二、 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理论基础 1农 业科技进步 贡献率的理解 . 农业科 技进 步贡献率是指在农 业总产值增 长率中 , 靠科 技进步而实现的增 长率 。农业 科技进 步贡献 率就 是科技进 步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份 额。农 业科技 进步又 分 为广 义的农 业科技进步 和狭义的农业科技进 步 , 狭义 的科 技进步是指技 术进 步和技术革命 , 广义 的科技进步除 了包 括狭义的科技进 步内容外还包括经济体制改革 , 管理水平 和决策水 平的提高 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方 面。 2 农业科技进 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 . 目前关于科技进 步的测定方 法有很多 , 主要有 C—D生
C—D生产 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 Y=A 。 , L 即仅包括劳 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引入时间变量 以后就是 广义的 c—D
生产 函数 , 为了分析耕 地面 积对农业 产 出的影 响, 把耕地 面 积变量引入 C— D生产 函数则该 函数为 : Y=A L o。 式中 e 自然对数 的底 ,是时间变量 , O是常数项 , 是 t A Y、 L K、 分别为 产 出、 、 M 劳动投入 量 、 资本投 入量 和耕地 面积 。
( 云南农 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 院 , 昆明 6 0 0 ) 52 1
摘 要 : 南 省 地 处边 陲 , 云 多为 山 区 半 山 区 , 一 个 农 业 大 省 , 时也 是 一 个 农 业 欠 发 达 的 省 份 , 是 同 实现 农 业 现 代
化, 增加 农民收入 的任务十分艰 巨。云南农业在近 几年取得 了一定成绩 , 民的生活水平和农 业的生产能 力得 到 了 农 不断的提 高, 科技进步起 到 了重要 的支撑作 用。利 用 c—D生产 函数估计 出云南农业投入要 素的 弹性 值 , 再利 用 索 洛增长速度方程测算出云 南省分别在“ 八五” “ 、 九五” 和“ 十五” 时期的科技 进 步率及农 业科技 进 步贡 献 率, 并进 一 步对其进行比较 分析 。 关键词 : 进步贡献率; 科技 农业 ; 云南

科技进步贡献率解释

科技进步贡献率解释

1.什么是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它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

对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主要采用生产函数法。

这是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如生产函数模拟法、索洛余值法、CES生产函数法、增长速度方法、丹尼森增长因素分析法等。

一般根据C-D生产函数得出科技进步速率方程Y=A+α×K + β×L其中Y为产出的年均增长速度,A为科技的年均增长速度,K为资本的年均增长速度,L为劳动的平均增长速度,α为资本产出弹性,β为劳动产出弹性,通常假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α、β为一常数,并且α+β=1,即规模效应不变。

令E=A/Y ×100%,即为科技进步贡献率。

由科技进步速率方程可导出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一般公式:E=1-(α×K)/Y-(β×L)/Y根据测算,目前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9%,而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贡献率现已达到80%左右。

1.什么是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可持续增长的综合能力。

国家竞争力评价是全新的系统量化概念,从现有实力和发展潜力两方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目前国际竞争力评价有八大要素和四大要素两种体系,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适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

国际竞争力四大要素适合发达国家,主要包括经济运行、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和社会系统。

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4至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芬兰、美国分列第一和第二位,中国排在第46位。

《2005至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49位。

据《世界竞争力年鉴》(简称《洛桑年鉴》,是国际上针对主要国家经济竞争力进行研究后发布的最具权威的年度报告,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自1986年起每年发表一期)显示:从2000年以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一直在第24位~第26位之间徘徊,2003年曾一度降到第29位。

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估计

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估计

在当代经济学中,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两大主要因素。 其中,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特指通过投资和创新,以资本的形式体现的技术进步。 这种进步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影响到生产的效率和产出,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深远 影响。本次演示旨在探讨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本质,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率。
二、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本质
四、结论
总的来说,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它通过更新设备、 提升技能和知识、改进管理和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推动经济增长。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们要更加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积极推 动创新和投资,以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
参考内容二
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分析相 关数据和方法,揭示其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而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 有价值的参考。
感谢观看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科技进步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后,这一 趋势更加明显。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正在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 变。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和产出仍有差距。为了进 一步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政府应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加强 技术创新,培育高技术产业。
此外,我们还发现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 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各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等因素不同 所致。例如,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在加工贸易方面具有比 较优势,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相对较高。而一些发达国家则由于技术 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占比较高,其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大。

钦州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研

钦州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研

广 西 农 学 报Journal of Guangxi Agriculture 第37卷 第4期Vol.37,No.4632022年8月August,2022钦州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研究占金刚1,2 蒋学海1,2* 詹满琳3〔1.北部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2.北部湾海洋发展中心(北部湾大学),广西 钦州 535011;3.北部湾大学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摘要:利用Solow 余值法对广西钦州市1996—2019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

结果表明:钦州市1996—2019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7.66%,但其在2016—2019年已达到52.20%,且近年来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表明钦州市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日渐突出;此外,钦州市资本投入产出弹性系数较高,表明资本要素对农业总产出的推动作用最有效率。

建议相关部门应组织农业劳动者生产管理技能的教育培训,提高耕地面积的生产使用效率,适量引导农业过剩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进行转移,现阶段应适当加大农业资本的投入力度,发挥其对农业总产出高边际贡献的优势,未来应持续加大农业科技的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充分发挥科技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关键词:农业经济;科技进步贡献率;Solow 余值法;弹性系数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3-4374(2022)04-0063-07Calculation and Research on Contribu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Qinzhou City Zhan Jin-gang 1,2,Jiang Xue-hai 1,2*,Zhan Man-lin 3[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bu Gulf University,Qinzhou,Guangxi 535011,China;2.Beibu Gulf Ocean Devel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Beibu Gulf University ),Qinzhou ,Guangxi 535011,china;3.Shchool of Mechanical and Marine Engineering ,Beibu Gulf Univerisity ,Qinzhou ,Guangxi 535011,china ]Abstract: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in Qinzhou City from 1996 to 2019 wa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by Solow valu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in Qinzhou City from 1996 to 2019 was only 27. 66 %,but itreached 52. 20 % from 2016 to 2019,and showed a steady upward trend in recent years,indicating that thecon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in Qinzhou City wa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addition,the input-output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capital in Qinzhou is high,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apital factor has the most efficient effect on promoting agricultural output. It is suggested that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farmer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al capital,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 of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ntribu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actorsto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收稿日期:2022-03-10 修回日期:2022-03-20基金项目: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钦州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20198523)。

我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我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我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黄敏;管宇;邱峰【摘要】运用“Solow”余值法对我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计算,得1999 ~ 1995、1996 ~ 2000、2001~2005、2006~2010年的4个时期的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14.6%、10.7%、13.6%、和37.7%.在这4个时间段中,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百分之十几上升到百分之三十几,且表现出林业投入明显滞后于产出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说明今后的5年、10年林业发挥作用的空间巨大,且呈上升的趋势.认为,如果今后这种趋势不变,而林业总产值也维持年增长5%的速率,再设定从事林业的农村劳动力和山地面积变化较小以及各参数的弹性系数不变,那么到2015年和2050年预计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大约为30.3%和34.8%.%Based on the Solow complementary method, the contribution rat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raditional forestry were estimated to be 14. 6% , 10.7% , 13.6% and 37.1% respectively in 1991 - 1995 , 1996 - 2000, 2001 - 2005 and 2006 - 2010. The contribution rate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during the four periods, indicating that the forestry input obviously Jagged behind the output, and there is still a great potential and improving trend in the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the next five and ten years. It is estimated that, if the arising trend maintains unchanged, the total output value of forestry increases at an annual rale of 5% , and the parameters involved in the forestry develop-ment, such as, rural labors, mountainous areas, etc. , kept unchanged or changed slightly, the contribution rates of forestr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2015 and 2050 will reach 30. 3% and 34. 8%.【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28【总页数】3页(P14152-14154)【关键词】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Solow余值法;中间消耗【作者】黄敏;管宇;邱峰【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临安3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文共分6个部分23条,其中2、3、4部分均与农业科技有关。

农业科技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农业科技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农业科技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现代农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特点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代农业是科技化农业,主要依靠科学基础上的实验技术创新来提升农业技术水平,依靠技术培训和推广来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技术素质和生产技能。

现代农业正在成为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高度密集产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正面临着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的双重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国现有农业科技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十二五”时期提出的新任务。

只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才能真正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综述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综述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综述孙玉蛟;张弛【摘要】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各级政府构建经济以及科技发展蓝图中必不可少的目标.在对国外科技进步贡献率学术史溯源以及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我国相关省市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践进行梳理,不仅有助于完善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理论研究,而且能为我国各省市运用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更好地追踪科技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科技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期刊名称】《天津科技》【年(卷),期】2017(044)008【总页数】3页(P72-74)【关键词】科技进步贡献率;索洛余值法;测算方法【作者】孙玉蛟;张弛【作者单位】天津市科技统计与发展研究中心天津300051;天津市科技统计与发展研究中心天津30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812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务院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0年的50.9%,上升到2015年的55.3%,,而在“十三五”的宏伟蓝图中,我国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是实现 60%,的科技进步贡献率。

由此可见,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科技进步、区域创新的重要手段。

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提出了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成为早期研究经济学中生产率与生产关系的公式。

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Tibergen,1942)把时间要素纳入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他认为随着时间的延续,影响产出量的技术水平是不断变化的,丁伯根首次提出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的概念,但是在他的全要素中只包含资本和劳动,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的投入。

Abramowitz(1956)将技术进步定义为:在经济产出增长中那些不能被要素投入增长所解释的增长部分,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出,这一论断被普遍认为是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早期雏形。

1957年,索洛(Solow)将技术进步引入到生产函数中,同时将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影响分离出来形成了索洛增长方程式;丹尼森(Denison,1962)在索洛增长余值法的基础上细分了资本投入量和劳动投入量,使得全要素生产率方法有了更为细致的计算方法。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测算及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测算及分析
一、到: : 一 y



( 2 )
其 中 , v Y , v K , v M , v L , 和
产出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Y
会 竽分 别 为 农 业 总
㈨ ( 3 )
移 垒 } 1 0 0 %: 增长量和 其增长率。
1 、历 年 来 许多 学 者对 各 个 时 期农 业 投入 要 素 弹 性都 做 过计算, 其 研究 结 果如 表 1 所示 , 我们 会 发现 物质 投入 弹 性呈 逐 年递 增趋 势 , 说 明物 质 资料 投入 是 拉动 农 业GDP的增 长的 主 要 动力 ; 劳 动力 投 入 弹 性 呈 现 一定 的波 动性 ; 土地 投入 弹 性则在递减 , 说 明 土地 投入 对 农 业 GDP的 影 响 甚小 。( 表1 )
表l
三 数据获取 模型估算
1 、数据获取。选取 了2 0 0 5 - 2 0 0 9 年的时间序列和这五年3 1 个 省市 的截面数据作为混合 的数据 , 使用上述 C — D生产 函数来测度 我 国十一五期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总共5 年, 3 1 个样本 , 1 5 5 个观 测值。数据主要 来源于 中国统计 年鉴 及 《 中国农村统 计年鉴 , 其 中2 0 0 6 年各省市 的劳动力资料无法之间获取 , 故选用 2 0 0 5 年与2 0 0 7 年各省市劳动力的平均值 来代替 。 2 、变 量 选取 。 ①农业生产总值( Y) : 1 9 9 0 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农林 牧渔业的总 产值 , 剔除了物价影响因素。 ②农业物质费用( K) : 可 以用农业总产值减去农业增加值来计 算, 本文该数据直接从年鉴上获取 , 并采用如下公式换算为1 9 9 0 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分析:1978—2010年
作者:胡凯
来源:《商业研究》2013年第06期
摘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贡献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了农业生产总值、资本、劳动力及耕地面积等投入产出指标,用索罗余值法分析了1978-2010年间各种投入要素对农业生产总值的贡献,发现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因此,应保持农业快速稳定发展,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要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要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的目标,就要科学、准确地测算我国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对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进行分析和预测。

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涵义及测算方法
(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涵义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在经济增长中由科技进步导致的增长所占的比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则是在农业生产中由科技进步导致的增长所占的比重。

自美国经济学家索洛(Solow)在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测度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成为了一个持续不衰的研究课题[1]。

索洛将技术进步纳入生产函数中,在把资本增长和劳动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剥离以后,剩余部分归结为广义的技术进步,从而测算出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便是有名的“索洛余值”[2]。

吴强(2000)指出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将除资本和劳动以外的因素通通归结为科技进步,忽视了自然资源投入、教育水平、制度因素、管理水平等因素,这必然影响所测算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准确性[3]。

何锦义(2006)指出了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它受指标选取、起止年份选择的影响很大,建立一个统一的测算方法对于合理地比较分析科技进步贡献率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科技进步贡献率是一个相对指标,并不是越高越好[1]。

尽管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因为该方法计算简单,在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际测算中被大量使用。

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在1992年的《关于开展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作用测算工作的通知》中,将该方法作为最主要的测算方法加以推广。

1995年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等单位开展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对“八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实测和验证工作。

农业部1997年下发《关于规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通知》,将余值法作为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标准方法[4-5]。

(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
增长速度测算方程法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测算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方法,它的基础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即CD函数)。

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方程。

2. 投入产出弹性系数的计算。

式(4)显示要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必须要求出[SX(]ΔY[]Y[SX)]、[SX
(]ΔK[]K[SX)] 、[SX(]ΔL[]L[SX)] 、[SX(]ΔM[]M[SX)]及α、β、γ,其中[SX
(]ΔY[]Y[SX)]、[SX(]ΔK[]K[SX)]、[SX(]ΔL[]L[SX)]、[SX(]ΔM[]M[SX)]可以根据历年统计数据求出,而对于投入产出弹性系数(α、β、γ)的估计方法目前主要有经验法、比例法和回归法。

前两种方法的主观随意性较强,缺乏充分的理论根据。

回归法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它要求有总够的样本数据,更多地研究都是通过回归法,计算投入产出弹性系数。

本文的样本数据较多,故使用回归法来估计α、β、γ的数值[6]。

在式(1)中,技术进步是希克斯所定义的中性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不改变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量之比率。

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即α+β+γ=1①。

将式(2)变换后可得:
二、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
指标选取对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有较大的影响,参照国内学者的研究,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主要选取以下投入产出指标。

1.农业总产值(Y):以“农林牧渔总产值”表示农业总产值,为消除物价因素对该指标的影响,以1978年价格计算各年的数值。

2.资本投入(K):以“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表示资本投入,为消除物价因素对该指标的影响,以1978年价格计算各年的数值。

3.劳动力投入(L):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中有“农林牧渔业农村劳动力”和“农村就业人数(第一产业)”等两个指标,2006年以后的统计年鉴不再统计“农林牧渔业农村劳动力”这个指标。

所以,本文选自“农村就业人数(第一产业)”代表劳动力投入。

需要指出的是在现有可获取的统计年鉴中,“农村就业人数(第一产业)”从1990-2010年的数据是完备的,但1978-1990年之间,只有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等年份的数据,1979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等9年的数据缺失,为此本文采用线性插值法计算这些年份的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