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3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地层水的总矿化度表示水中正负离子的总和。
第六节 地层水的高压物性
我国部分油田地层水资料
油田名称
Na+(K+)
离子质量浓度及总矿化度/(mg/L)
Ⅰ
Ⅰ-2
主要指标 粘度(mPa.s)
辅助指标 相对密度
50①~150① >0.9200 150①~10000 >0.9200
开采方式
常规或注蒸汽 注蒸汽
特稠油
Ⅱ
10000~50000 >0.9500
注蒸汽
超稠油(天然沥青)
Ⅲ
>50000
>0.9800
注蒸汽
注:①指油层条件下粘度,其它指油层温度下脱气油粘度。
第二节 油气的相态
相态: 物质在一定条件(一定温度、压力和比容
条件)下所处的状态。
F( p,T, v) 0
相态方程 油藏烃类一般有气、液、固三种相态。
油藏烃类的相态通常用相图研究,最常用的是 P-T 相图。
第二节 油气的相态
泡点线
多 组 分
等液量线
◆ 三线 ◆ 四区 ◆ 五点
P-T
相
露点线
图
第二节 油气的相态
②气体的粘 度随气体分 子量的增大 而减小;
③低压范围 内,气体的 粘度几乎与 压力无关。
第四节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2) 高压下
在高压下,气体密度变大,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力起主要作用,气体层间产生单位速度梯度所需的层 面剪切应力很大。
①气体的粘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②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③气体的粘度随气体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原油高压物性实验方法

原油高压物性(PVT)实验描述在不同压力下,油藏流体的相平衡状态会发生变化。
一个油田在开发早期,最好就抓紧取样,开展原油高压物性(PVT)实验,使样品能尽量接近原始油藏流体。
通过PVT实验,掌握油藏流体及其在不同压力下的体积特征,为我们对油田动态预测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原油高压物性(PVT)实验有两类:
一类是等组分膨胀实验,它是把烃类流体样品在油藏温度及超过油藏原始压力下放入PVT容器中,在等温条件下逐步减少容器的压力,测量烃类体积在每个压力下的变化。
这项实验的目的在于确定:
(1)饱和压力(泡点压力,原油内的溶解气开始分离出去时的压力);
(2)高于饱和压力时在油藏温度条件下的单相流体的压缩系数;
(3)总烃类体积与压力的函数关系。
另一类是差异分离实验,它是在油藏开发过程中,随着压力降低,从原油中分离出来的溶解气不断地被采出来,在油藏中气与液相也不断重新建立新的平衡,这项实验的目的在于确定:
(1)溶解气与压力的函数关系;
(2)原油体积的收缩率与压力的关系;
(3)分离气体的组成、压缩系数和相对密度;
(4)剩余油的密度、黏度与压力的函数关系。
油层物理2.1讲解

/%
25
24. 油藏的分类烃类相对 0.60~0.70 0.71~ 0.81~ >0.94
密度
0.80
0.94
油藏类型 凝析油藏
临界油藏 常规油 稠油油
藏
藏
5. 气藏的分类
天然气相对 0.60~0.70 0.71~0.80 >0.80 密度 气藏类型 干气气藏 凝析气藏 湿气气藏
二、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
3. 多组分体系的相图
等压反常
临界凝析压力
凝析区
泡点线
临界点
等温反 常凝析
区
临界凝析温度
露点线
4. 反常凝析现象
以等温 反常凝 析现象
为例
A—E:单一气相,无相变 E—F:压力降低,凝析液量增加(反常) F—G:压力降低,凝析液量减少(正常) G—H:单一气相,无相变
烃类体系产生反常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烃类体系的组成; (2)压力温度条件。
质和沥青质含量、含硫量、馏分组成等。
★ 国际石油市场原油性质主要评价指标
含硫量、含蜡量、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馏 分组成等。
3. 原油的分类
分类 含硫量 标准
含胶质沥青质 含蜡量 量
原油 少硫 含硫 少 胶 多 少蜡 含蜡 高含
类型
胶质 胶
蜡
指标 <0.5 >0.5 <8 8~ >25 <1 1~ >2
1. 体系、相、组分和组成 体系--也称系统,是由一定种类和质量的
物质所组成的整体。 相--指体系中具有相同成分,相同物理、
化学性质的均质部分。 组分--指体系中所有同类的分子。
组成--指组成某物质的组分及各组分所占的 比例份数。
第四节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

第四节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第四节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2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地层原油的化学组成和分类,熟练掌握原油各种高压物性参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原油各种高压物性参数的定义、计算和影响因素2、饱和压力在分析原油高压物性参数中的作用教学难点1、原油两相体积系数的定义,两相体积系数与其它物性参数之间关系的理解2、原油高压物性参数的计算三、教法说明课堂讲授并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数据和图表四、教学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五个方面的问题:一、原油的化学组成二、地层原油的溶解油气比三、地层原油的体积系数四、地层原油的压缩系数五、地层原油的粘度(一)、原油的化学组成和分类1、原油的化学组成:原油要是石蜡族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不同烃类以及各种氧、硫、氮的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原油中的非烃类物质对原油的性质有着重大的影响。
原油的化学组成不同是导致原油性质不同和产生各种变化的内因,而压力、温度才是引起原油性质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
2、原油的分类:(1)、根据原油中的含硫量:少硫原油:S<0.5%以下含硫原油:S>0.5%以上我国的原油多属于少硫原油(2)、根据原油中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少胶原油:胶质、沥青<8%胶质原油:胶质、沥青8~25%之间多质原油:胶质、沥青>25%我国的原油多属于少胶原油或胶质原油(3)、按原油中的含蜡量分:少蜡原油:含蜡量<1%含蜡原油:含蜡量1~2%高含蜡原油:含蜡量>2%我国各油田生产的原油含蜡量相差很大,有的属于少蜡原油,但多数属于高含蜡原油(4)、按族组成分:烷烃原油烷—环烷族原油环烷—芳香族原油芳香族原油(二)、地层原油的溶解油气比(solution gas-oil ratio)1、定义定义一:在油藏温度和油藏压力条件下,地层油中所溶解的气量。
定义二:单位体积的地面原油在油藏条件下所溶解的气量,这种气体体积是指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定义三:地层油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脱气,脱气后计算为在该压力下单位体积地面油所溶解天然气的标准体积。
油藏的物理性质

大气压下天然气的粘度曲线
第四节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2. 高压下
在高压下,气体密度变大,气体分子间的相 互作用力起主要作用,气体层间产生单位速度梯 度所需的层面剪切应力很大。
①气体的粘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②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③气体的粘度随气体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高压下,气体的粘度具有类似于液态粘度的特点。
第一节
储层烃类的化学组成
少硫原油 含硫原油 <0.5% >0.5%
3、石油的分类
含硫量
少胶原油
< 8%
8~25% >25%
胶质沥青质含量
少蜡原油
胶质原油 多胶原油 < 1% 1~2%
含蜡量
含蜡原油
高含蜡原油 >2%
第二节 油气的相态
相态: 物质在一定条件(一定温度、压力和
比容条件)下所处的状态。
3、 天然气的分类
组分 矿藏 c1 96.00 75.00 27.52 凝析气 c2 2.00 7.00 16.34 c3 0.60 4.50 29.18 c4 0.30 富气 ≥100g/m3 3.00 22.55 汽油蒸汽含量 c5 0.20 2.00 3.90 3 <100g/m c6 0.10 干气 2.50 0.47 + c7 0.80 6.00 0.04 100.00 100.00 100.00 ≥1g/m3 酸气 合计 Mg =27.472 Mg =38.568 硫含量 Mg=17.584 γg=0.607 γg=0.948 γg=1.331 净气 <1g/m3 注:Mg 表示天然气的视分子量,γg 为天然气的相对密度。
第五节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
高温 高压
溶解有大量的天然气
2.4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

2.溶解油气比与压力的关系 溶解油气比与压力的关系
Rs
●当压力大于饱和压力以后,溶 当压力大于饱和压力以后, 解油气比与原始溶解油气比相等, 解油气比与原始溶解油气比相等, 其值与压力无关。 其值与压力无关。
●当地层压力降至小于饱和压力
Pb
Pi P
二、地层油的溶解油气比(solution gas-oil ratio) 地层油的溶解油气比( )
1.定义:某一压力、温度下的地下含气原油, 某一压力、温度下的地下含气原油,
在地面进行一次脱气, 在地面进行一次脱气,将分离出的气体标准体积 与地面脱气油体积的比值就称为该压力、 与地面脱气油体积的比值就称为该压力、温度下 的地层油溶解油气比。单位, 的地层油溶解油气比。单位,标米3/米3
2.地层油的相对密度: 2.地层油的相对密度: 地层油的相对密度 定义:地层条件下油的密度与 水的密度之比。 定义:地层条件下油的密度与4oC水的密度之比。 水的密度之比 水的密度为1g/cm 4oC水的密度为1g/cm3.
按石油行业标准,地面油相对密度定义为:20oC时 按石油行业标准,地面油相对密度定义为: 的地面油密度与4 时的水密度之比,用符号γ 的地面油密度与4oC时的水密度之比,用符号γo表 示
K+ + Na+ 的毫克当量=阴离子毫克当量数的和- 除钾、钠 的毫克当量=阴离子毫克当量数的和- 除钾、
以外的阳离子的毫克当量数的和。 以外的阳离子的毫克当量数的和。
三、地层水的高压物性
1.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 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
1)定义:在地层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地面水所溶解的 定义:在地层压力和温度条件下, 定义
油层物理2-3

•
Z 是用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实际气体PVT行为的关键。 是用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实际气体PVT行为的关键。 类似于相态方程中的平衡常数K (类似于相态方程中的平衡常数K)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3)压缩因子Z 的求取 压缩因子Z
实验测定 图版法
第2章3节
① 实验测定
在温度T 在温度T下,依据状态方程有: 依据状态方程有: 在低压P 在低压P0下:P0V0 = nRT 在压力P 在压力P下:PV = ZnRT
油层物理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第二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本章内容
§1 §2 §3 §4 §5 §6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油气的分离与溶解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 地层水的高压物性 地层流体高压物性参数应用
第2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3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天然气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极大的压缩性。 天然气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极大的压缩性。
→
Z = PV PV0 0
式中: 1at, 下的体积。 式中:P0=1at,V0为T、P0下的体积。 → 据此式可测得各种气体不同T、P下的Z。 据此式可测得各种气体不同T 下的Z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② 图版法
单组分气体: 单组分气体:Z-P图版 ——用实验测定的不同 ——用实验测定的不同T、P下的Z绘制 用实验测定的不同T 下的Z 混合气体: Z-Pr通用图版 混合气体: ——据对应状态原理用气体实测数据绘制 ——据对应状态原理用气体实测数据绘制
结论: 结论: PV Z = Zc ⋅ r r • 对比状态下,任何气体Z 相同: 对比状态下,任何气体Z 相同:
•
可用任意一种气体绘制Z 可用任意一种气体绘制Z-pr通用图版
油藏物理地层油水的性质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五、 地层原油粘度
原油粘度主要影响原因有原油分子量、原油中非烃含量(即胶 质-沥青含量)、压力、温度 。
1、原油分子量越大,则粘度越高。 2、原油中非烃含量(即胶质-沥青含量)越高,则粘度越高。
第11页
3、 原油粘度对于温度改变是很敏感。温度提升,原油 粘度减少。
第12页
50C时,500mPa.s 100C时,100mPa.s 8mPa.s/10C
(2)当地层压力减少到地面大气压时,油中溶解气所有脱出,Rs=0;此时, Bg=1,Bo=1,故得出Bt=1+Rsi,此时Bt为最大值。
(3)由于Bo、Bg、Rs均为压力P函数,Bt也是压力函数, Bt-P关系曲线如图 4—3中虚线所表示。
第6页
第四章 地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111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第38页
第六节 地层油、气高压物性参数测算
4、凝析气相图及物性测定 5、干气物性分析 6、试验数据匀整
(1)高于饱和压力时原油体积系数Bo匀整
(2)低于饱和压力时两相体积系数匀整
(3)天然气体积系数Bg匀整
第39页
第六节 地层油、气高压物性参数测算
在矿场实际中,最惯用办法是室内试验对原油和天然气高 压物性分析和实测,其分析流程简图如图4—14所表示。
2
Ca2+
20=40/2
3
H+
1=1/1
4
Fe3+
18.6=55.84/3
5
Fe2+
27.9=55.85/2
6
Mg2+
12.2
7
Na+
23
8
S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