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基本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基本判断

李铁

中国城市化的独特特征

第一,对于为什么提出城乡统筹、城市化的理解,目前看来,还有很大偏差。从提出两个反哺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是否摆脱了对农村的剥夺呢?改革开放前,我们是对农产品进行剥夺,用低价农产品来进行剥夺。改革开放后,我们面临着对农村劳动力的剥夺,廉价的农民工和廉价的土地。到现在,这个趋势并没有出现根本逆转。也就是说,我们仍然依赖于农村这个庞大的蓄水池、庞大的劳动力群体,对城市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强有力的支撑,我们仍然没有摆脱不平衡的经济支持。这不仅是对现在,也是对未来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判断。

当年中央提出两个反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现在依然是城市通过各种方式拿农民的土地,同时,排斥农民工进入城市享受公共服务,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也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国情。

这个国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当然是户籍制度问题。在这个户籍制度之下,把整个中国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体系封闭在一个个狭隘的公共空间,这些圈相互间不开放,小城市到大城市,大城市到更大的城市,农村到农村,城市到农村都受到封闭公共服务圈的限制。改革开放后,我们形成了城市对农村的剥夺,也形成了大城市远优于

小城市和农村的公共福利,这就使这种利益被相对固化了,而一旦固化,要打破这种利益圈子就很难。因为所有的城市,越大的城市,它整个的公共的社会群体就具有更强的对决策的影响性,也就是说它有更多的话语权,而这种话语权使不平衡的利益群体长期维持下去,这就是我们国家城市发展、农村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基本国情。但是,这个国情和过去不一样,它反映的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不是针对某一个所谓的阶级。在这种情况下改革,难度显而易见。

第二,如何认识我们国家和西方国家城镇化的区别。这也是一个经常有争议的内容。很多人把西方国家的城市群,包括各种不同城市的发展模式搬到中国,可是他们忘记了,在西方国家,人口是可以自由迁徙的,但在中国不行,即便迁徙了也不能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正因如此,中国今天才提出城镇发展的问题。由于限制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导致现在形成了两个固化的群体,城市人口对农村人口通过共有的方式和公众的方式形成一种剥夺。

第三,要认识到中国的城市和国外的城市是不一样的,最大的差别是自治。所有的西方城市都是自治的,而中国的城市是有等级的。所谓的等级就是有直辖市、地级市的区别,这个等级意味着利用一种行政权利对不同城市资源的占有,地级市对县有一种资源占有,县对镇也有资源占有,城市对农村仍然有强制的资源占有。这种占有是通过行政权利来向下扩散的,是中国的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中国的城市就是过去的一个州、县,上海不仅指它的核心城区,而且包括周

边的十几个县市都是上海的管辖区,北京也是这样,城八区,外面还有八个县区等等。你说北京市市区不能进了,郊区能不能进,远郊区能不能进,这就是我们怎么来认识它。第三个特点,城市的非开放性和农村的非开放性共存,城市间公共服务相对封闭。

第四,中国的城市化和世界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中国的城市化有庞大的人口做基础,我们是13亿甚至15亿人口的城市化,这种从城市化不仅对中国影响巨大,对世界也影响巨大。美国、东京、韩国的城市化解决了两亿人口的问题,有的不到两个亿,总人口也就那么多,可是中国现在是6.2亿,城镇人口超过很多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么大的城市化,对世界和中国的冲击都是非常巨大的。何况我们还有庞大的农村人口要进入城市,面临着容纳的问题,怎么容纳,放在哪里,也是要考虑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水平不一样,发展区域不平衡。北京的人说城市就得像北京这样发展,可是西部小城市的人对城市的理解又不一样。所以,站在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来认识我们的城市,会得出不同的概念,我们一定要走一条自己的独特道路。在城市化问题上,也有很多认识误区。

城市化问题上的两个认识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把城市化等同于现代化。当年美国要求中国人权时,要求中国讲究生态、环境时,我们说我们要发展权,可是我们东

部地区城市发展了,西部地区的农村,一些小城市、小城镇是不是也到了要发展生态的时候了呢?我们有这么多人口,46.6%的城镇化水平,这些人是怎么进入城市化的呢?是高成本还是低成本?世界城市化的进入是高成本还是低成本?英国17世纪的城市化是这么高的生态、电子、信息、低碳、宜居,能这样城市化吗?低素质、低教育、低水平就业的农村人口,在这种现代化的门槛面前,能进入城市吗?小城市的人和大城市的人,特大城市的人和中小城市的人想的还是不一样的。现在把城市化等同于现代化的想法和观念比比皆是,不仅专家、学者,甚至不同等级的决策层都有这样的认识。我们知道有180多个城市申请国际化大城市,但有多少城市申请生态宜居城市呢?如果大家都生态了,宜居了,农民去哪儿?这是我们的国情,也是认识误区。

第二个误区是把城市化理解为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城市化要解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不是城市进一步提高档次的问题,当你提高档次和等级,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等级时,就意味着你的门槛越来越高,农民越来越难进入。很多专家说,农民应该进入大城市、特大城市,但是这些大城市大多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而恰恰是这些城市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和农村的供需差距越来越大,比如北京,基本上不会同意七百多万、八百多万农民工汇进北京市。中等城市会吗?也不会。苏州的干部讲,现在苏州城市发展的理念是,要引进高等人才,要有一定的门槛。县级市昆山愿意吗?不愿意。广东的小城镇,东莞的虎门愿意吗?本镇人口11万,外来人口7万,如果他愿意,

公共服务将面临巨大的赤字,原有居民的公共服务水平会大大下降。在这种利益争论之下,哪个城市愿意这么庞大的农民群体进入呢?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城市化的未来发展

在充分了解国情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到,现在城市化进程不可能承受更高的门槛。中国有19322个镇,654个城市,这么庞大的城市规模。在国外3000人就是一个城市,照此看来,我们这19322个镇都可以叫城市了。我们为什么仍叫城镇化?就是因为我们破解不了这些难题。也有人提出,到中西部的中小城市去,但是那里有那么多的就业机会吗?北京“十二五”规划讨论时,我就提出,北京利用行政权利,会有更多的资源和项目,意味着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到北京来,长期的趋势就是大量的人口进来,但是你还设定自己的门槛,就是这么一个相互交错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理解城市化的未来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么大的利益群体,这么大的能量,这么大的困难,理想化的城市化模式肯定是做不到的。比如现在有些地方提出了所谓居住政治,意味着我们从现在开始,把中国的城市和农村等同于用美国绿卡的方式来设置一种居住界限,前几天发展基金会提出了要实行居住证制度,等于有两种群体制度化了,很多城市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都已经列入了基本的研究框架,难道我们不觉得这个问题很可怕吗?很多农民工在城里居住了很多年,这样就否定了他们过去所做的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