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

陶行知(1891一1946),原名文溶,后改名为知行、行知,安徽歙县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创办晓庄师范、“工学团”,创建“小先生制”,提倡“教育救国”、“科学下嫁”等,他从中国国情出发,立足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批判地继承了中外历史上先进的教育学说,提出了彻底改革中国旧传统教育的口号,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创立了崭新的教育学说——“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强调“整个的生活需要整个的教育,明确了生活教育的具体任务是争取民族解放、大众解放,争取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并积极主张生活教育以人民大众生活的一切需要为归依,参加到人民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去。“生活教育理论”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精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在近代中国对批判封建传统教育和“仪型他国”的“洋八股”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在今天对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生活教育的含义

陶行知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是现代化的人,要过现代化的生活,就要受现代化的教育”。他认为现代化的生活是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改造社会的生活.。因此,现代化的人必须受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改造社会的教育。

二、生活教育的目标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在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1943年陶行知在给广东大埔百侯中学所作的校歌中写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强调说:“教育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他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学校就是要培养能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善于改造社会和征服自然的人才。

三、生活教育的内容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内容极为广泛,幼儿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社会教育等等,几乎涉及了教育的一切领域。而其基本内容则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

什么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指出: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用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由此可见,“生活即教育”主张包涵了以下几层意思:

一是,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本身含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

二,是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变化而变化。“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三,是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与教育是同一过程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相一致,教育必须围绕生活来进行,以满足生活向前、向上发展的需要;

四是,“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人共始终的教育。这是要求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教育要为改造社会生活服务,教育者的任务是要指导青年一代为实现理想生活而奋斗,不断改进现实生活,使生活不断向前向上。“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五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的产生离不开生活的需要,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都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决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决定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生活是大众惟一的教育”,是生活即是教育。是好生活即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即是坏教育;是有目的的生活,即是有目的的教育;无目的的生活即是无目的的教育”。反过来,“过的是少爷生活,虽然天天读劳动的书籍,不算是受着劳动教育;过的是迷信生活,虽天天听科学的演讲,不算是受着科学教育”。也就是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六是,生活需要教育,教育对生活具有促进作用,教育改造或改进人的生活。同时,教育通过经验、文化的传承,从而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陶行知认为,教育所追求的是高尚的生活,完全的生活,精神上的生活,连续不断的生活。陶行知把教育看成是人的生活,即生活过程是受教育的过程,人的一生应该在不断的教育中延续和发展。同时,教育又是人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建构人的完满高尚的生活,即实现人生的价值。也就是说,教育是生活原本应有的东西,是人生原有的,不是外加在生活之上的东西,教育与生活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

陶行知又指出,教育并不只是消极地适应生活,它又反作用于生活,选择和改造生活,即“不断地通过行动实践去发展理论,以引导人民大众的整个生活向着更高的境界前进”,使人们在进步的生活中受到进步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个重要命题。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自有人类以来,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来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他主张以人民大众的生活场所为教育场所,让整个社会都成为人民大众的学校。强调的是扩大学校的教育范围、对象和学习内容,让人民大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脱离社会生活在的“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先生,人人可以做同学,人人可以做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村才算毕业。”“士大夫之所以不承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而对大众来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所以,社会是大众惟一的学校,大众必须承认它,“并运用他来增加自己的智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陶行知还指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而在“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墙”的社会学校里,“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这是要求学校要与社会密切联系,扩大学校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主张把教育的范围推广到全部的社会生活中去,把整个社会当作学校,把实际生活当作教材,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服务。这样,“社会即学校”的理论便把个人受教育的时限延展到个人的终身。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原理的方法论,是他“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哲学思想在教育中的发展,也是生活与教育关系的进一步说明,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的实施原则。它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是对教学法的界定。概括地说,就是就“教人者先教已”,“己明者后明人”,只是无论在先“教己”后“明人”,还是“己明”再去“明人”,都必须通过“做”来实现。事如何做便如何教,如何学便如何做;教法根据学法、学法根据做法;凡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先行先知者在做上教,后行后知者在做上学;共教、共学、共做才是真正的生活教育。

二是生活法的说明。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这种“生活法的说明”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是由生活教育的特质所规定,生活中所有之事,只要一经“做”,那么“做”者本人就是学,而对他人而言,因为使他学会如何“做”,所以是教,于是有生活就有教育了。其二,就这种教育的师生即先生与学生的角色关系而言,强调了“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那么,谁掌握了“做”,谁就是先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