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诗歌赏析_邓宁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在等消息吗
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省略了人物
这消息
的状态, 只留下了最简约的东
像一只鸟要飞起来
西— —— 看 。
【赏析】
与此同时,“我” 也在看,但 “我”的看却被复杂化了。 前一节
顾城八岁的时候,某天饭后, 中的“看”仅仅是一种动作,这一
家人带他出门散步。 他注意到路 节中的“看”则涉及了心灵视角。
在其中, 感觉自己就是那棵在晚
风中摇曳的杨树。 它的身影让人
感到有些孤寂, 但又透出一股子
倔强。 更使人惊讶的是“眼睛”这
个意象的使用。 树木长出 “眼
睛”, 完全有悖于我们平时的经
《你在等海水吗》这首诗是由
验。 顾城的巧笔使杨树 “睁开了 一个问句开始的。 “你在等海水
一 只 眼 睛 ”, 读 者 也 同 时 睁 开 了 吗 ”— —— 这 种 仿 佛 在 与 读 者 聊 天
随后,诗人用“海水和沙子” 把问句推进一步, 以便在读者的 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全景。 一幅关 于大海的景致:海水和沙滩。 紧接 着, 诗人又以一种仿佛在下判断 的语气说 “你知道碎了的不是海 水”。 这一句的肯定语调与第一句
的疑问语调形成了鲜明对比。 诗的第二节起始于 “你在等
消息吗”。 从“海水”到“消息”是 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化。 “消息”使 第一节中的“海水”得到了呼应。
责任编辑:江 冬
顾城诗歌赏析
文 / 邓宁立
【原文】 2009.1-2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你在等海水吗
你在等海水吗 海水和沙子 你知道最后碎了的不是海水
阅读
赏析
经典赏析
看 我 / 一 会 看 云 ”— —— 这 里 省 略
另一只眼睛, 看见了诗人笔下充 的口吻, 不仅让人感到亲近,也
满生机与灵性的自然界。
使人觉得好奇。 它向我们询问的
在《远和近》中,“看”是串起 不是什么确切的人和事, 也不是
一切的主线。 文中的“你”,“一会 要 获 得 信 息 。 它 的 重 心 在 于
2009.1-2 71
“等”。 而“等海水”,是一个多么 抽 象 的 、 不 真 实 的 动 作— —— 这 也 正是这一开头的魅力所在, 它既 让人感到迷惑, 又让人迫切地想 要读下去。
“朦胧派” 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 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 面的不满与鄙弃。 “朦胧派”诗人的重要性还在于开启了中国诗 歌的多个方向,启迪了当代汉语诗歌的多种可能性。对于当代汉 语诗歌来说,“朦胧诗” 始终是一个强大的存在, 一座含金量罕 见、挖掘不尽的宝库。
旁高高的杨树, 以及树干上枝桠 诗人通过这种 “看” 发现了人与
折断后留下的疤痕。 于是, 他写 人心灵间的距离。
下了 《杨树》 这首诗。 对诗人而
言,这是一个早慧的征兆。
《杨树》很短,从诗的形式来
看, 似乎还没有开始, 就已经结
束。 这首诗以丰富的联想,把“臂
膀” 和杨树失去的枝干联系起
来。 第一人称“我”使读者仿佛身
最后, 诗的结尾很轻盈:“这 消息,像一只鸟要飞起来。 ”巧妙 的比喻使我们联想到一只海鸟, 在海的映衬下,这只“鸟”显得渺 小、 孤单, 但又有一种使人感到 轻快的自由。 这也许正是诗人当 时的情绪与状态。
。。。。。。。。。。。。。。。。。。。。。。。。。。。。。
朦胧诗派
从 1980 年 开 始 ,中 国 诗 坛 出 现 了 一 个 新 的 诗 派 ,被 称 为 “朦 胧派”。 以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为代表的“朦胧派”诗 人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 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与思考。 他们所创作出来的诗歌,与当时 中国诗坛盛行的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诗歌风格截然不同。 这些 诗歌后来被统称为“朦胧诗”。
72 2009.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