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 综述
小鼠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OCT4作用的研究进展

小鼠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OCT4作用的研究进展引言小鼠胚胎早期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许多基因的调控和表达。
其中一个关键基因是OCT4,是一种转录因子,对于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对OCT4在小鼠胚胎早期发育中的作用展开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综述这些研究成果,探讨OCT4在小鼠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OCT4的功能和表达调控OCT4是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它在胚胎干细胞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
OCT4对于维持胚胎干细胞的干性、自我更新和多能性具有重要作用。
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中,OCT4的表达模式也备受关注。
研究显示,OCT4在小鼠受精卵后期的囊胚阶段开始表达,并且在早期内细胞(ICM)中高度表达。
随着胚胎发育的进展,OCT4的表达范围逐渐限制在胚胎内细胞中,而在外细胞中逐渐减少。
这种表达模式的调控与胚胎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密切相关。
OCT4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OCT4通过调控多个基因的表达来维持胚胎干细胞的干性和多能性。
在早期的研究中发现,OCT4可以与其他转录因子(如SOX2、NANOG等)形成复合物,共同调控多个靶基因的表达。
近期的研究进展显示,OCT4还可以通过与表观遗传修饰因子相互作用,影响染色质结构和可及性,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OCT4还可以通过miRNA的调控网络影响胚胎干细胞的功能。
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理解OCT4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OCT4在转基因技术中的应用随着对OCT4功能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OCT4在胚胎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用OCT4转基因技术可以实现胚胎干细胞的高效自我更新和多能性维持,并且为再生医学提供了丰富的细胞来源。
OCT4还可以通过调控其下游的基因网络,促进器官再生和损伤修复。
OCT4在转基因技术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将为再生医学领域带来革命性的进展。
结论OCT4在小鼠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体外培养人胚胎干细胞饲养层的研究进展

go hfco ,GF 等 , 到既 促 进 增殖 又抑 制 分 化 rwt atr S ) 起 的双重 作用 。
饲 养 层 细 胞 的 来 源 与 筛 选
验 证实 维持 E C的效 果可 靠 , 仍有 自身弊 端[ : 1 S 但 3 () ] 小 鼠来 源 的饲 养 层 细胞 可 能 给培 养 体 系 带 来 异 种 蛋 白和遗 传物 质 , 引起 不 良反 应 ; 2 小 鼠源 性 饲养 层 可 () 能会 引入小 鼠携 带的病 原微 生 物 , 造成 污 染 ; 3 通 常 ()
需 定期 制备 , 大 了 E C培 养 的工 作量 和经 济 负担 ; 加 S 且 随着 传代 的增 加 , 生 长 活性 和分 泌 L F F 其 I 、 GF等
因子 的能力 将逐 渐下 降 ; 同时 饲养 层 细胞 种类 发 生 变
制备 的条件培 养基 ;3 以人 胚胎 成 纤 维细 胞 、 人输 () 成
化 , 利于 深入分 析其 成分 ;4 成纤 维 细胞 耐硫 代 鸟 不 () 嘌 呤和耐 乌本苷 亚 系由于 长期 体 外 培养 , 色 体 已发 染
生 畸 变 , 能有效 地 抑 制 E C 的分 化 和 维 持 E C 的 不 S S
二倍 体核型 。
来源于 人或 鼠的饲 养 层 制 备 并 添 加 细胞 外 基 质 以保 持 人 E C 的所有特 性 , 2种培养体 系避 免 了人 E C S 这 S 与饲养 层直接 接触 , 但仍 有不 足 :1 培 养体 系 仍 存在 ()
卵管上 皮细胞 、 包皮 成纤 维 细胞 、 宫 内膜 基 质 细胞 、 子 小 鼠成 纤维 细 胞 等 为 来 源 的 饲 养层 。前 2种 体 系 又称无 饲养 层 培 养 体 系 。无 血 清无 饲 养 层 培 养 体 系 需添加 各种细 胞因子 和血 清 替代 品 , 件培 养 基需 要 条
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与分化研究

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与分化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细胞类型,因为它们可以分化成任何类型的体细胞,包括肌肉细胞、神经细胞和心脏细胞等,这使得它们成为医学研究和治疗的重要目标。
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当时,爱德华·艾文思博士和詹姆斯·汤普森博士在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从人类胚胎中分离出了干细胞。
这项研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因为这需要牺牲早期的胚胎。
一些人认为这是不道德和不可接受的,另一些人则认为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
不久之后,科学家们发现了另一种方式来获得干细胞,即通过体细胞核移植(SCNT)。
这种技术涉及将一个成熟细胞的核移植到一个没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
然后,这个细胞开始发育成为一个胚胎,并从中提取干细胞。
这种技术的一个优点是,它可以利用个体的自体细胞来创造干细胞。
这意味着患者可以使用自己的细胞来治疗某些疾病,从而减少排异反应的风险。
近年来,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和分化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
例如,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将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心肌细胞,并使用它们来修复心肌损伤。
同样,科学家已经将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并使用它们来治疗帕金森病。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其他类型细胞的方法。
例如,他们正在尝试将干细胞分化成肝细胞,从而治疗肝病。
另外,科学家正在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分化,以治疗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癌症和脊髓损伤等。
尽管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它仍然存在许多技术和道德挑战。
例如,分离干细胞需要牺牲早期胚胎,这引发了许多道德争议。
此外,研究人员还需要探索如何使干细胞分化成正确的类型,以及如何避免出现排异反应等技术挑战。
总的来说,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和分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并且已经在某些情况下产生了非常有前途的结果。
尽管仍然存在许多技术和道德挑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期望看到更多的医学应用出现。
干细胞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咆包括神经干细胞( e rl tm C l N ua Se e1
N C、 S 】 血液干 细胞( e tp i i Se H ma o t t o ee m C l H C、 e S ) 骨髓 间充 质干 细胞( n 1 Mee— s c y a S m C l MS ) 皮干细 胞 h m l t e , C ,表 e l
三是 多能干细胞 ( l o n Se e ) Mu i t t t C l 。 t e m 1 p
据报道 ,胚胎干细胞可来源于畸胎 瘟细胞(C 、桑椹球细胞(S 、囊旺内 Ej Ej
细 胞团 (s、拟 胚体 细胞 (S 、生 殖原 E) E】 基 细 胞 (G 等 。 E )
外进行培养就已经获得成功。然而,人 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直到最近 才取 得进展,l 9 年 .美国科学家 J me 98 u S
近几年来 ,研究证明: 千细胞是 自 我复制进是分化成为功能细胞,主要由
干 细 胞 本 身 的状 态 和微 环 境 因素 所 决
液细胞,这一发现很快被世界各地的科 学家证实 ,并且发现人成体干细胞同样
具 有 向分 化 ” 横 的功 能 。现 在 已证 明 人的骨 髓 干 细胞可 以 分 化为 肝脏 细 胞 肌 肉细 胞 、神 经细胞等 。这种 横 向分 化
定 干细胞本身的状态,包括调节细胞 周期的各种周期素( y l ) C c n和周期素依 i 赖激酶( yl — ee dn K n s) C c nD p n et iae、基 i
因转 录圈子 、影 响细 胞不对 称分裂 的细
(pdx i Se e ) E iem t C l等 也有报导, s m 1 按 其分化潜能的大小, 干细胞可分为三类:
关于胚胎干细胞的文献

关于胚胎干细胞的文献
1. Thomson JA等人在1998年首次成功地从人类胚胎中分离出ESC,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
这项研究标志着胚胎干
细胞领域的重要突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 《Nature》杂志于2006年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探讨了胚
胎干细胞的特性、来源、分化潜能以及其在再生医学和药物研发领
域的应用前景。
该综述提供了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全面概述。
3. 《Cell Stem Cell》杂志是一个专门刊登干细胞研究的期刊,其中包括了大量关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论文。
浏览该期刊的相关文
章可以获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突破。
4. 《Stem Cells》杂志也是一个重要的期刊,涵盖了广泛的干
细胞研究领域。
在该期刊中,你可以找到关于胚胎干细胞的最新研
究成果和评论。
5. 《Developmental Biology》杂志发表了一些关于胚胎干细
胞的发育生物学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胚胎干细胞的分化
和发展过程。
此外,还有一些专门关注胚胎干细胞伦理和法律问题的文献:
1.《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讨论了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和法律挑战,以及各国政策和法规的差异。
2. 《Nature Reviews Genetics》杂志发表了一些关于胚胎干细胞伦理和社会问题的综述文章,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和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代表性的文献和期刊,胚胎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文献非常广泛。
如果你有特定的研究方向或者更具体的问题,我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文献标识码 : A
L n Q k Z agWe ca g Z un i n i g i e h n n hn h agYf Mi Xi e
( ol eo nma S i c , ui gi h r n oe t nv r t, u h u3 0 0 ) C l g f i l c n e F j n A r u uea dF rs U ies y F z o 5 0 2 e A e a c y r i
类 早 期 胚胎 。这 样 就使 科 学 家利 用 人 类 E S细 胞 治 疗 各种 疾病 成 为可 能 。从 此对 胚 胎干 细胞 研究进 入 了一个 新 的 时代 。 最新 研 究发现 , 体: 细 胞也 可 以 成 _ F
向特 定 的方 向转化 上 来 。 20 0 1年美 国 马 萨 诸 塞 州 先 进 细 胞 技 术 公 司把 干 细胞 用 于 治疗性 克 隆 ,并通 过 克隆 技术 培育 出人
胚 , 胚 ) 原 始 生 殖 细 胞 (r oda g r el, 囊 或 Pi ril em c l m s P C ) 体外 分化 抑 制 培 养筛 选 出 的一种 多潜 能 细 G s经 胞 。 胎干 细胞 可 以在 体外 稳 定 的 自我 更 新 , 以在 胚 可 长 时 间继 代 培 养 后仍 维 持 正 常 的 二 倍 体 染 色 体 结 构 ;具有 与早 期胚 胎细 胞相 似 的形 态特 征 和很 强 的 分化 能力 , 在一 定 的条件 培 养下 , 可 以无 限增 殖 并 它 分 化 成 为全 身 2 0多 种细 胞 类 型 , 如 : 类 E 0 例 人 S细 胞 可 以 分 化 为 肌 细 胞 [ 、 经 细 胞 [ 内 皮 细 1 神 、 胞 [ 造血 干 细胞 [ 、 、 骨髓 细 胞 等 , 可 进 一步 并 形成 机 体所 有组 织 、 官参 与个 体 的发育 过 程 , 器 可称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医药·保健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王晓瑞1李薇1顾恩妍2张慧1胡桂1(1、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昆明6501062、北京吉源干细胞医学研究院,北京101318)现今,干细胞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干细胞技术发展迅速,已从基础医学研究扩展到了临床应用研究,在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组织损伤性疾病等的治疗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1]。
干细胞是一种特殊细胞,它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能力、可植入能力及组织重建能力等特征,它既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维持自身群体的稳定,又可以分化成为不同类型细胞,进而构成机体各种复杂的组织器官[2]。
干细胞的研究不仅为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提供了更深入的视角,而且为临床上对于很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带来了新的希望。
1干细胞的定义及特点目前,根据干细胞的来源可将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大类。
胚胎干细胞,被誉为全能性干细胞,理论上讲,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环境都可以诱导分化为机体中的所有细胞类型,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甚至可以发育为一个有机体。
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发育成熟个体内已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它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其所在组织起源的所有细胞类型。
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 细胞)是源于成熟体细胞诱导演变成具有胚胎干细胞的全能分化潜能细胞,归在哪一类尚存争议。
1.1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Cs ,简称ES 或EK 细胞),是由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抑制培养而筛选出的细胞,它具有体外培养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此外,胚胎干细胞保持着高的端粒酶活性和正常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可以快速增殖。
1.2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发育成熟个体内已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它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其所在组织起源的所有细胞类型。
有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多种类型。
最新的研究表明成体干细胞不仅能分化为特定谱系细胞,还能分化成为在发育上无关的其他谱系细胞,这提示成体干细胞具有较大的分化潜能,可在组织修复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于生命本质认识的深入,干细胞技术成为了新一代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
自从1998年人类干细胞的发现以来,干细胞技术一直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壮大,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干细胞技术的研究现状、应用领域以及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干细胞技术的研究现状1. 干细胞的分类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
按其来源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是来源于早期胚胎的万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各种人体组织细胞;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人体各种成体组织中,如骨髓、脂肪、神经等,可以分化为该组织所需的特定类型细胞。
2. 干细胞的特性干细胞具有两个基本特性: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
自我更新能力使得干细胞可以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同时维持其细胞状态的稳定性。
而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则意味着它们可以分化为多个不同类型的细胞,这使得干细胞成为修复和再生组织的优秀候选细胞源。
3.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自从1998年人类第一次成功从胚胎中分离出干细胞以来,干细胞技术一直在快速发展。
目前,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将干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神经细胞、肝细胞等多种类型细胞,并且通过移植这些细胞,成功地修复了一些疾病组织。
二、干细胞技术的应用领域干细胞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治疗退行性疾病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个类型的细胞,这使得它们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的治疗方法,为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2. 细胞移植治疗干细胞可以用于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包括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细胞移植等方面。
干细胞移植治疗已被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皮肤炎症等皮肤疾病。
3. 新药研发干细胞是一种很好的模型,可以用于测试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毒性。
干细胞技术已经成为新一代药物研发的重要手段。
三、干细胞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1. 制备人工合成血管目前,很多心血管疾病病人已经不能接受传统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台湾当代问题探究(二)
医疗展望与伦理道德 ─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讲起 刘昭成 助理教授 国立中山大学生物科学系所
人类一出生,就必须在病老死中走一遭。根据统计,自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卫生环境的改善、药物的大量发明与应用,使得许多本来是致命的疾病得以治愈,因而使世界各国人口的平均寿命(Life expectancy)普遍提高。现今医疗对疾病的处理不外乎给予药物、外科手术以及器官移植,然而这些治疗终究有其限制,对于先天性、老化疾病或损伤所造成的中枢神经失能在当今科学仍束手无策。近年来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知识的突飞猛进与生物科技的发展,对于目前仍折磨着人类、使人痛苦难当的许多疾病,相信应可以被逐渐治疗而改善。随着在2000年6月一项经由跨国性分析人类基因研究计画(Human Genome Project)的完成,人类的医疗科学进入了一个似乎充满希望的时代,藉由对研究各个基因对人类的影响,不久的未来科学家应该可以利用基因改造技术来治疗基因疾病或改进人类的各种才能。在各种如火如荼进行的实验研究中,尤以干细胞的进展特别值得注意。 在1999年12月,干细胞研究进展被”科学”杂志评选为该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之首,科学界普遍认为对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将为一些以往束手无策或繁复的疾病治疗打开另一道窗口。要了解为什么干细胞的研究为何如此重要就必须先来了解什么是干细胞,目前研究使用的干细胞就所取得的来源方面大致可以分为成人的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以及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二种。当受精卵开始分裂进入二个细胞、四个细胞时期,在这个时期若因不特定因素使得这些细胞分开,这些细胞各自都可以继续分化并长成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也就是常见同卵双胞胎的起因,也由于此时这些细胞具有完整发育为人的特性,故被称为全能型的干细胞(toptipotent stem cell),但是若受精卵已经分裂进入囊胚期(blastocyst),此时囊胚外层的细胞将分化成胎盘,囊胚内层的细胞则在胚胎进一步发育时会形成人体的200种细胞的任何一种而使的整个胚胎能完整的成形,由于单一的内层细胞并无法如toptipotent 时期的细胞可以独立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因为缺乏外层细胞所分化构成的滋养层),因而此内层的细胞被称为复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现今所用于科学研究的胚胎干细胞大部分都是取自此囊胚时期的内层细胞,取下内层细胞后,这个胚胎当然就会死亡无法进一部分化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在1998年11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科学家发表在”科学”这本杂志的报告指出,他们已经成功地使人类胚胎干细胞在体外生长和增殖,这个令人兴奋的结果带动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干细胞的一股研究热潮。胚胎干细胞为何如此使科学家著迷并疯狂的投入呢?主要的原因有: 1. 对干细胞的相关基础研究有助于增进对人类基因和生命的生长发展的科学理 2
解。 2. 干细胞的医疗用途则可视为是未来医疗上的一大进展,因为对胚胎干细胞的基础研究了解细胞的分化启动模式之后,将可以在适当的环境下培养这些干细胞并诱导出各种可供移植使用的细胞(如神经细胞等),以治疗诸如巴金森症(Parkinson's disease)、多重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阿兹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或损伤所造成的中枢神经失能等等;诱导出可供修复心脏坏死的心脏细胞或诱导形成各种可供移植使用的器官,省却漫长的等待器官捐赠时间。 3. 干细胞经由诱导所形成的各种组织可以供作一些药物或毒物研发时的特性测试,以往这些数据都自动物实验中获得,当然不及由人类干细胞所形成的组织器官的研究所得的数据来的具有价值。有此可见胚胎干细胞的研究除了包含许多重要而有价值的生物科技的突破之外,在生物科技医疗和产业的巨大商业利益更是惊人。 相对于胚胎干细胞的可塑性,成熟人体某些组织或器官(如骨髓、皮肤和胎盘等)所能取得的少量成人干细胞已相对地为了制造特定的细胞而特化(Specialized),因此功能仅止于产生特定器官组织的细胞,在正常状态下并无法如胚胎干细胞一般具有分化成各种器官组织的能力。然而科学却往往创造奇迹,1999年12月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所发表的一篇报告中,科学家证实小鼠肌肉组织的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血液细胞。另外今年(2001)4月,美国科学家更发现从病人臀部和大腿处抽取的脂肪中,含有大量类似干细胞的细胞,这些细胞可以用来发育成健康的软骨和肌肉等组织。因此,似乎只要能在技术上突破某些瓶颈以促使成人干细胞去特化(de-differentiation),则还原后的成体干细胞将具有更高的可塑性。虽然由成人干细胞所产生的组织器官,在应用上由于是来自个体本身,因此在治疗或移植上的使用并不会有免疫排斥的问题,而且干细胞来源上也没有以下所将讨论的伦理问题。但问题是目前在成人干细胞的研究工作技术上并不纯熟,要在成人干细胞的研究工作上获得突破,还是必须先了解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相关机转。 虽然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正在科学界进行的如火如荼,而且不断有令人惊喜的新发现,但是在美国干细胞的研究却直到最近才经布希批准宣布联邦基金可以用来支持这样的研究,而支持的条件仅只限于利用现存的六十个干细胞株所进行的研究。为什么呢?一般来说,科学家进行研究所需要的胚胎干细胞其来源大致有:一、人工流产后的胚胎组织。二、治疗不孕症所从事人工受孕过程中所剩余的胚胎。三、专为研究用而由捐赠的配子制造出来的胚胎。四、以体细胞细胞核转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NT)方式所制造的人类胚胎。由此明显可见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势必在伦理道德上引起极大的争议。一些宗教团体、反堕胎人士及卫道团体已发出严正声明指出,任何毁损人类胚胎的研究均无法取得他们的认同。但相对地,病患和医疗团体则强烈支持干细胞研究,他们认为研究结果与应用将是成千上万名患有老年痴呆症、糖尿病、巴金森症、心脏病和各种因损伤所 3
造成的组织失能(中风或脊髓伤害而瘫痪)病人的新希望。 即使是由人工流产后所将被弃置的胚胎组织来取得胚胎干细胞,在某些人的认知上,因为胚胎是生命的起源,堕胎本身就是一种杀人的行为,所以使用其胚胎遗体来进行研究在根源上根本就是不道德的行为。但若说胚胎是人类生命的起始,那若不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不会有胚胎的形成,由此看来,避孕时所造成精子的死亡也可以说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人工受精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运用于生育治疗或遗传疾病筛选已经在世界各地广泛的进行,在人工授精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利用性荷尔蒙刺激女性的卵巢而促使其排出约十数个卵子,再将这些卵子与男性的精子进行受精。当受精卵发育到适当阶段时再将2-5个受精卵移植入母体子宫使其继续发育成胎儿,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将有多余的受精卵,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人认为这些多余的胚胎本来就会被弃置,与其如此,还不如在获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形下将其利用来从事干细胞的研究培养,以应用于临床医疗。但是反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人士认为,尽管干细胞来源已获得当事人同意,但是因为从具有生命的胚胎中取出干细胞后,整个胚胎也就会跟着死亡,因而干细胞的研究本质上就是终止生命,就是不道德的。况且若以这些胚胎是用于不孕症治疗所剩下的多余胚胎,既然终究要销毁何不用于进行实验这种思考逻辑来看,不免令人想起日军侵华时期将大批他们认为”多余”中国人送进731细菌研究室以及德国纳粹将非我族类”多余”的犹太人当作实验动物般的残忍作为。然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显示,以胚胎来进行实验是否具有争议往往却随着实验本身的成效而有微妙的差异,人工受精技术开发初期,当人们还不确定这样的技术是否会成功时也受到大量的舆论批评,认为这是一种违反自然的行为,然而当这个技术被证明确实可用来解决许多不孕症的问题,甚至可进一步用来筛选人类的基因遗传疾病时,社会上争议的声音几乎已经听不见,因为为了能使人类能达到生儿育女的目的,过程中少数胚胎的牺牲变成是可以接受的。从此历史观之,现在在胚胎干细胞研究过程中虽然引起极大的争议,但这样的声音是否会随着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对人类有实质助益的成功案例出现之后而消失?伦理与道德的争议是否会因此而落幕呢?在这个以科学研究造福人类的无限上纲情形下,若没有一个能有效管理约束的规范时,则科学的研究发展将会对人权或人的价值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
反对以胚胎或人体材料当实验研究工具的反对者所坚持的信念大概如在教廷颁布的”有关生命肇始与生殖尊严的指示—对当代若干问题的答覆”一文中所记载:
「当科技用于为人类服务,嘉惠人类的全面发展时,科技就是珍贵的资源,但科技本身不能显示人类存在的意义或人类进步的意义。科技既由人所创造为服务人类,其用途便应受制于人类和人类道德价值,而具有其局限性」。但对实际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来说,如何获取新的知识与技术并用以突破医疗困境则是首要考量,医学与伦理之间差异考量所造成的争议将势所难免且会持续下去。 4
摘要: 胚胎干细胞包括来自囊胚内细胞群的ES细胞和来自胚胎原始生殖嵴的EG细胞,其中ES细胞维持不分化传代培养已达80代。由于这些细胞具有高度复制能力及多向性分化潜能,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对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条件、表面分子标记和鉴定方法、诱导分化及其应用前景,以及当前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 ES细胞; EG细胞; 培养; 应用
引 言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无限自我复制能力和向多种细胞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前者指早期胚胎的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cell),后者指在己特异分化的组织中具有干细胞特点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成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培养技术、分离技术的提高以及对干细胞特征如细胞表面抗原、遗传标记认识的加深,鼠和人的干细胞己建系上百株。无论胚胎干细胞还是成体干细胞均己展示出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同时也将为基因功能研究、药物研究提供良好的工具。所以干细胞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作者主要就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ES细胞 从受精开始,两个高度分化的生殖细胞———精子、卵子结合成双原核的受精卵,双原核
受精卵不是干细胞,但它是真正的全能细胞(totipotent cell),能分化成机体及相关组织如胎盘的所有细胞。在小鼠受精后3.5天、人受精后5天,胚胎发育至囊胚阶段,经历第一次分化,胚胎分化出内细胞团细胞(inner cell mass,ICM)和滋养层细胞(trophetoderm cell,TE)。其中ICM能培养成ES细胞(embryo stem cell,ES),它能自身复制,也能够分化包括生殖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是多能干细胞。20世纪80年代初期,两组科学家几乎同时分别直接从鼠囊胚中分离出ES细胞[1,2]。这些细胞在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ing factor,LIF)存在的条件下可维持不分化而自我复制。此后,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家畜及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