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WE参数设置总结(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SATWE总信息

(1)结构材料信息:按主体结构材料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果是底框架结构要选择“砌体结构”。

(2)混凝土容重(KN/m3): Gc=27.00,一般框架取26~27,剪力墙取27~28,在这里输入的混凝土容重包含饰面材料。

(3)钢材容重(KN/m3):Gs=78.00,当考虑饰面材料重量时,应适当增加数值。

(4)水平力的夹角(Rad):ARF=0,一般取0度,地震力、风力作用方向反时针为正。当结构分析所得的“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15度时,宜按照计算角度输入进行验算。

(5)地下室层数:MBASE=1,定义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无则填0 。

(6)竖向荷载计算信息:“模拟施工加载 1 ”,多层建筑选择“一次性加载”;高层建筑选择“模拟施工加载1 ”,高层框剪结构在进行上部结构计算时选择“模拟施工加载1 ”,但在计算上部结构传递给基础的力时应选择“模拟施工加载2”。

不计算竖向力:它的作用主要用于对水平荷载效应的观察和对比等。

-----一次性加载计算:主要用于多层结构,而且多层结构最好采用这种加载计算法。因为施工的层层找平对多层结构的竖向变位影响很小,所以不要采用模拟施工方法计算。

-----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就是按一般的模拟施工方法加载,对高层结构,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计算。但是对于“框剪结构”,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在导给基础的内力中剪力墙下的内力特别大,使得其下面的基础难于设计。于是就有了下一种竖向荷载加载法。

------模拟施工方法2加载:这是在“模拟施工方法1”的基础上将竖向构件(柱、墙)的刚度增大10倍的情况下再进行结构的内力计算,也就是再按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的情况下进行计算,主要适用于高层框-剪结构。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传给基础的力比较均匀合理,可以避免墙的轴力远远大于柱的轴力的不和理情况。由于竖向构件的刚度放大,使得水平梁的两端的竖向位移差减少,从而其剪力减少,这样就削弱了楼面荷载因刚度不均而导致的内力重分配,所以这种方法更接近手工计算。

但是人为的扩大了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的线刚度比的方法,所以它的计算方

式值得探讨。所以,专家建议:在进行上部结构计算时采用“模拟施工方法1”;在基础计算时,用“模拟施工方法2”的计算结果。这样得出的基础结果比较合理。(高层建筑)

(7)风荷载计算信息:计算X,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选择“计算风荷载”,此时地下室外墙不产生风荷载。

(8)地震力计算信息: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力,抗震设计时选择“计算水平地震力”; 8度、9度大跨和长悬臂及9度的高层建筑,应选“计算水平和竖向地震力”。(地震作用计算信息:共3个选项:不计算地震作用,很少出现;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用于6-8度区;计算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用于九度区。)

11)裙房层数:MANNEX=0,定义裙房层数,无裙房时填O 。

(12)转换层所在层号:MCHANGE=0,定义转换层所在层号,便于内力调整,无则填0。

(13)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Dmax=2.00,一般工程取 2.0,框支剪力墙取 1.5或1.0。

(14)墙元侧向节点信息:内部节点,一般工程宜选择“内部节点”, “出口节点”精度高于“内部节点”,但非常耗时。

(15)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是,计算位移比与层刚度比时选“是”,计算内力与配筋及其他内容时选择“否”。(在计算结果位移比时选用此项,除了位移比计算,其他的结果分析、设计不应选择此项,有大开洞时不能用)

2、设计信息

选择“设计信息”,进行设计信息参数设置,如图6-8所示。

(1)结构重要性系数:R0=1.00,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取1.0。

(2)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有侧移”,一般按“有侧移”。钢结构也属于“有侧移”结构。

(3)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不简化”,一般工程选择“不简化”,异形柱结构宜选择“简化作为刚域”。

(4)是否考虑P-△效应:“否”,一般不考虑。

(5)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单偏压计算,整体计算选“单偏压”,角柱、异形柱按照“双偏压”进行补充验算。可按特殊构件定义角柱,程序自动按“双偏压”计算。

(6)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R N=0.85,用于钢结构。

(7)梁保护层厚度(mm):BCB=25.00,室内正常环境,混凝土强度>C20时取≥25mm 。

(8)柱保护层厚度(mm):ACA=30.00,室内正常环境取≥30mm。

(9)是否按混凝土规范(7.3.11-3)计算混凝土柱计算长度系数:“否”,一般情况下选“否”,水平力设计弯矩占总设计弯矩75%以上时选“是”。

3、配筋信息

选择“配筋信息”,进行配筋信息参数设置,如图6-9所示。

(1)梁主筋强度(N/mm2):I B=300,选用的钢筋强度设计值,HPB235取210N/mm2,HRB335

取300N/mm2。

(2)柱主筋强度(N/mm2):I c=300。墙主筋强度(N/mm2):I w=300。梁箍筋强度(N/mm2):J B=210。柱箍筋强度(N/mm2):J c=210。墙分布筋强度(N/mm2):J wH=300。梁箍筋最大间距(mm): S B=100.00,抗震设计时取加密区间距,一般取100。柱箍筋最大间距(mm) : S C=100.00,抗震设计时取加密区间距,一般取100。墙水平分布筋最大间距(mm) :S wH=200.00。

(3)墙竖向筋分布最小配筋率(%):R wv=0.30,抗震设计时应≥0.25。

4、地震信息

(1)结构规则性信息:选择“规则”,不规则结构选择“不规则”

(2)按抗震规范第6.1.2条确定工程的抗震等级,钢结构、砌体结构没有抗震等级,计算时可选择“5”。

(3)根据抗震规范第4.1.6条规定确定场地类别,一般取Ⅱ类。一般地质勘查报告给定次参数。

(7)特征周期:Tg=0.35s,II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一、二、三组分别取0.35s、0.40s、0.45s。

(8)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0.008;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0.50。

(11)活荷质量折减系数:RMC=0.5,雪荷载及一般民用建筑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取0.5。

(12)周期折减系数(周期越大,地震力越小):CT=0.75,框架结构填充墙较多取0.6~0.7,填充墙较少取0.7~0.8;框剪结构填充墙较多取0.7~0.8,填充墙较少取0.8~0.9,剪力墙结构填充墙较多取0.9~1.0,填充墙较少取1。纯剪力墙结构的周期可不折减,(我认为承重墙不用折减取1.0)。

(13)结构的阻尼比(%) : DAMP=5.00,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砖石砌体结构一般取0.05,高层钢结构0.02(层数多于12层)、0.035(层数不多于12 层钢结构),门式轻型钢结构0.05,组合结构0.04,混合结构取0.03.

(14)是否考虑偶然偏心:“否”,多层规则结构可选“否”,规则多层若同时选择“非藕联”,应按规范增大边福地震内力。(计算单向地震力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5的偶然偏心,是从施工角度考虑的)

(15)是否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否”,多层建筑一般按单向地震计算,即不考虑“双向地震”;高层建筑(平面或者竖向不规则)一般直接选择“双向地震”。

● 计算震型个数:这个参数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对于一般工程,不少于9个。但如果是2层的结构,最多也就是6个,因为每层只有三个自由度,两层就是6个。对复杂、多塔、平面不规则的就要多选,一般要求“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就可以了,证明我们的震型数取够了。这个“有效质量系数”最先是美国的WILSON教授提出来的,并且将它用于著名的ETABS程序。(计算振型数:NMODE=15, “藕联”取3的倍数且≤3倍层数,“非藕联”≤层数;且参与计算振型的“有效质量系数”应≥9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5.1.13-2条要求B级高度的建筑和复杂的高层建筑“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连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对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少于塔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少于总质量的90%”

5、荷载组合

按所给定的数值就行了,不用修改

6、调整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