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这是陈寅恪的名句,却是我的命运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实录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我们知道,人是群居动物,在人群中才会觉得舒适快意。
可是,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存在的孤独是必然的。
因此,古往今来,抒写孤独感受的古诗词很多,而且有无数经典之作。
你最先想起来的,是哪句诗呢?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生: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很好,柳宗元《江雪》这首诗如果把前面几个字连起来看,就是“千万孤独”,是吧?还有吗?生:(沉默不语)……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屏显】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苏轼——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师:课本中出现孤独的诗句特别多,可是在这些孤独的人中,陈子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孤独的人。
公元697年,39岁的陈子昂随军北征契丹途中,经过幽州台,写下了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
我在这里特意强调了一个年龄,多少岁?生:39岁。
师:39岁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它靠近哪个年岁?生:40岁。
师:40岁比较特别,40岁是孔子说的什么之年?生:不惑之年。
师:不惑,就是对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想明白了。
那么陈子昂在39岁快40岁的时候,有没有想明白“人生”这个大话题呢?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一下。
先读这一作品,《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起——(生齐读)师:陈子昂孤独地怆然而涕下,伤心的是什么,他又为什么觉得自己是最孤独的呢?他的孤独对于我们今天有什么意义?好,首先我们读懂这首诗歌,对着课本注释,看看你是否能把这几个词语弄懂。
二、就诗论诗——幽州豪唱动古今师:幽州台是什么意思?生:蓟北楼。
师:蓟北楼又称什么?生:又称黄金台。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30分孟子说:“人恒有言,皆曰'天下家国’,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其深刻揭示了个人、家庭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同学们的家国情怀教育,学校决定开展“天下国家”主题学习活动,请跟随班长小锡一起参与活动。
【颂脊梁,激情怀】一、小锡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24分)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
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邓稼先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厚条件,选择回国,并为中国的“两弹”事业鞠躬尽瘁;在警报dié 起的时刻,闻一多“拍案而起”,怀着澎湃激昂的斗志,冲到了游行队伍的最前端;为了缅怀英雄,我们唱响了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透过歌声我们不仅听到了中华儿女那报效祖国的铮铮shì言,也似乎看到了革命先烈们奋不顾身、浴血奋战的身影。
警报dié 起()起铮铮shì()言鞠躬尽瘁()澎湃()激昂2.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有了知识和智慧,我们才能独立思考,懂得如何应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
②因为阅读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
③从而免于迷失和彷徨,知道何去何从。
④阅读为什么能提升我们气质?⑤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气象万千的精神。
A①③④②⑤ B. ④②①③⑤ C. ①③②④⑤ D. ④②③①⑤3.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随中国人民志愿军采访后写的一篇小说,一经发表,引起强烈反响,“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广为传颂。
B. 副词一般放在动词或名词前边,起修饰和限制作用,如“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邓稼先》杨振宁)中的“只”。
C. 《老山界》是陆定一创作的文章,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全文通过记叙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赞扬了红军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意志坚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
(25分)1.(6分)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ㅤㅤ明朝思想家顾宪成在《虞山言子祠记》中写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群蒙。
”这不仅是苏州读书人的追求,更概括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
胸怀天下,读书的立意岂止在科举?唐宋风雅,群彦汪洋,数不清的藏书楼、书院、状元故居便是[甲]______(A.证据 B.证明)。
文气还(róng)_______入了苏州的大街小巷、石井小桥中,(lào)______印进每一种苏州元素中。
[乙]______(A.闻名遐迩 B.除炙人口)的虎丘、拙政园,留下了无数文人的诗词吟诵,形成了苏州独特的人文风景。
流风所及,延(mián)______至今,在重文的(fēn)______围中,现代苏州也已涌现了百余名两院院士,形成当代苏州“院士群”现象。
崇文睿智,是吴地文化的精神品格,也是新时期苏州以学习力、智慧力推动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róng)入(lào)印延(mián)(fēn)围(2)选出[甲][乙]两处合适的词语。
[甲][乙]2.(10分)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羹饭一时熟,。
(《十五从军征》)②,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③,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④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表现出来的“?”的气概与孟子“舍生取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⑥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3.(4分)2022年12月18日,在“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上,苏州市在一众城市中脱颖而出,再次荣获“2022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实现了“三连冠”。
高中语文爱国素材

高中语文爱国素材
以下是一些关于高中语文爱国素材的例子:
1. 屈原的爱国情怀: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创作了《离骚》、
《九歌》等作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心。他最终因政治迫
害而投江自尽,留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句。
2. 文天祥的民族气节: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他在抗元战争中英勇
牺牲。他的《过零丁洋》一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
句,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
3. 鲁迅的批判精神: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以尖锐的
批判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他的《狂人日记》、《呐喊》等作品,不仅揭示了
社会的黑暗面,也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4. 闻一多的赤子之心:闻一多是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他的诗歌作品
如《红烛》、《死水》等,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他曾说过:
“我爱这土地,这曾经美丽的土地;虽然它现在又荒凉又贫瘠,但是它的四
万万又五千的人民,还在默默地建设着它。”
这些爱国素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爱国情感,还可以引导他们思
考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福建省三明市西霞农业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西霞农业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25分)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卞流光①郁达夫少年即负文名。
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
从他的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
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26岁。
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②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
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
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
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来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
1913年17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
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
感情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
③1922年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
《还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云烟。
《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来无数的误解和谩骂。
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
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去教书。
这样来来回回有三四次,"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
"④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
1926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来得及见儿子一面。
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平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课内基础知识(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锈蚀(shí)蹩(bié)脚跬(guǐ)步酣(hān)畅淋漓B.槁暴(pù)汶(wèn)水冠(guān)冕钿头银蓖(bì)C.苍穹(qióng)分蘖(niè)敛裾(jū)霞蔚(wèi)云蒸D.枕藉(jiè)半霎(chà)笃(dǔ)实残羹冷灸(zhì)2.按照词类活用分类,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明烛天南②粪土当年万户侯③赢得仓皇北顾④云青青兮欲雨⑤侣鱼虾而友麋鹿⑥下饮黄泉⑦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⑧栗深林兮惊层巅⑨小学而大遗A.①④⑤/②⑦/③⑥/⑧/⑨ B.①④⑤/②③/⑥⑧/⑦/⑨C.①④/②③/⑤⑨/⑥⑦/⑧ D.①④/②⑤/③⑥/⑦⑨/⑧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不厌高(满足)功在不舍(停止)凌万顷之茫然(越过)B.其曲中规(合乎)采之欲遗谁(赠送)烟涛微茫信难求(相信)C.爱而不见(喜爱)下江陵(攻占)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D.挥斥方遒(强劲有力)士大夫之族(家族)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3分)()①渺沧海之一粟②古之学者必有师③暮去朝来颜色故④石苍黑色,多平方⑤吾尝终日而思矣⑥至于泰安⑦白露横江⑧似诉平生不得志⑨因为长句A.①②④⑥⑧ B.②④⑥⑦⑨ C.①③⑤⑥⑦ D.②③⑤⑧⑨5.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俟我于城隅②送客湓浦口③不拘于时④相与枕藉乎舟中⑤句读之不知⑥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⑦而又何羡乎⑧妆成每被秋娘妒⑨固一世之雄也A.①③/②④/⑤⑦/⑥⑨/⑧ B.①④/②/③⑧/⑤⑦/⑥⑨C.①③/②/④⑦/⑤⑨/⑥⑧ D.①④/②⑦/③⑥/⑤⑨/⑧6.下列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①君子生非异也②绛皓驳色,而皆若偻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④酗酒临江,横槊赋诗⑤列缺霹雳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⑦山川相缪,郁乎苍苍⑧或师焉,或不焉⑨驽马十驾,功在不舍A.①③⑤⑦⑧ B.①④⑤⑥⑨ C.②③⑥⑦⑧ D.②④⑤⑧⑨二、课内外阅读(62分)(一)《乡土中国》专题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2020学年度上期期中九年级语文试卷(无答案) 新人教版

成都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2020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A卷 (共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共18分)一、基础知识 (9 分 , 每小题 3 分 )二、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三、A.当它戛.(jiá)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mò)生了。
四、B.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五、C.蠢笨的企鹅,胆怯.(què)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xuán)崖底下。
六、D.一个衣服褴褛.(lǚ)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qiào)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
七、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八、A.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级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九、B.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锲相抱!十、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缔固。
十一、D.每个人都显示出一副极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镇定自若地朝洞里张望着。
十二、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十三、A.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十四、B.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十五、C.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十六、D.近年来,“政绩工程”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简直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十七、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言语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共9分)陈涉世家(节选)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陈寅恪一首《南湖即景》欣赏

陈寅恪一首《南湖即景》欣赏南湖即景一九三八年六月作于蒙自陈寅恪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
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醒。
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
黄河难塞黄金尽,日暮人间几万程。
写作背景: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随着北平,天津陷落,上海,南京沦陷,武汉失守,长沙告急,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线上节节败退,为了保住中华民族最后的一点薪火,北大,清华,南开师生撤离至长沙,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武汉失守后,形势危急,联大师生被迫再次撤离至云南昆明开课,而联大文法学院迁至云南蒙自开课,当时国内一些著明的教授纷纷来到此地,闻一多,朱自清,吴宓,陈寅恪,冯友兰等一班名宿,在此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陈寅恪诗中提到的南湖,即云南蒙自之南湖,吴宓在文中对此多有描述:“……堤西,更为巨湖,有荷花红白,极广且盛,更西南为菘岛,遥南为军山公园,湖岸环以柳槐等树,南岸有三山公园,又有昔法人布置之墅宅,以花树覆叠为壁,极美。
”陈诗第一句:“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
“意思是说,此地南湖的风景,居然和以前北平后海的风景很像,“荷花海子”,既指后海夏日美景,又影柳永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及金主完颜亮读柳永词而南窥之意勃兴。
所谓“忆升平”,诗人由于眼前的南湖,回忆起以前太平时候在北方安稳的生话。
实则感叹旧日风光不再,不能再安享太平。
“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醒。
”此句影“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里的“桥边“,”楼外”都是指昔日携手友伴在后海游玩的风光,诗人针砭时局,对一些人偏安一方,忘却抗战烽火硝烟,但图一时之醉表示愤慨,“桥边鬓影“指后海边游玩的男女,“还明灭“是说他们的身影在树丛花影中时隐时现。
李清照词中便有“酒阑歌罢玉樽空,青缸暗明灭”的句子,形容灯火忽明忽暗,苍白微弱的样子。
诗人所说的“杂醉醒”,是说宋人南渡,偏安江南百年,早已忘却靖康之耻,忘却故京汴梁之痛,而今我们这般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虽一时沉醉于美景,却不敢忘记美景以外,东北沦陷,日寇入关,国家命运的前途之危难,尤此,才有虽独对美景,依然清醒的一颗头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这是陈寅恪的名句,却是我的命运“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这是陈寅恪的名句,却是我的命运——邹恒甫“采访”纪一2013年5月5日,是“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本打算一觉睡到中午,好缓解一下对明天上班的恐惧,未曾想早上七点多,接到总编的电话:“纪哲,好消息啊,好消息,据来自内线的情报,今天下午将有一位重量级人物降临首都国际机场,你赶快想办法,一定要抢到有价值的新闻,要爆猛料,要弄出一条爆炸性的头版头条来。
”哦,忘了自我介绍了,我叫纪哲,是“北方春秋”传媒的一名记者。
本来很普通的一个名字,但自从混进传媒界,竟被很多同行,当然还有同事和领导,解读为我从一生下来就励志要纪录一些能够留给历史的哲人。
因此,但凡有影响力的人物,总编都喜欢安排我去采访。
但此次总编在电话里,除了告诉我采访的时间和地点外,就剩下一丝神秘了。
于是我赶紧问,“老大,能否透露一下被采访者的基本信息,我好抓紧时间做做功课啊?”“具体是谁还不清楚,但可确定的是,他是湖南人,近些年来工作生活常年在美国,每年只回国停留几个月,而且,回来不是探亲,而是讲课。
不过,他的学术... 显示全文“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这是陈寅恪的名句,却是我的命运——邹恒甫“采访”纪一2013年5月5日,是“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本打算一觉睡到中午,好缓解一下对明天上班的恐惧,未曾想早上七点多,接到总编的电话:“纪哲,好消息啊,好消息,据来自内线的情报,今天下午将有一位重量级人物降临首都国际机场,你赶快想办法,一定要抢到有价值的新闻,要爆猛料,要弄出一条爆炸性的头版头条来。
”哦,忘了自我介绍了,我叫纪哲,是“北方春秋”传媒的一名记者。
本来很普通的一个名字,但自从混进传媒界,竟被很多同行,当然还有同事和领导,解读为我从一生下来就励志要纪录一些能够留给历史的哲人。
因此,但凡有影响力的人物,总编都喜欢安排我去采访。
但此次总编在电话里,除了告诉我采访的时间和地点外,就剩下一丝神秘了。
于是我赶紧问,“老大,能否透露一下被采访者的基本信息,我好抓紧时间做做功课啊?”“具体是谁还不清楚,但可确定的是,他是湖南人,近些年来工作生活常年在美国,每年只回国停留几个月,而且,回来不是探亲,而是讲课。
不过,他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李泽厚,一定是他”,我不等总编说完就打断了他并挂了电话。
我读过李泽厚的中国思想史系列,他是八十年代年轻人的偶像和精神领袖,今天能采访他,绝对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
因此,我赶快起床收拾,并提前三个小时到达首都机场。
由于时间尚早,我习惯性地走进机场书店,想看看最近一段时间有什么新书、新人或新事,媒体人就这样,一天不学习,可能就out了。
走到书店门口,远远看见在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摞《最后的狂人》的书,其中封面上“狂人”两字非常夸张,红色,毛笔字,但风格又显得狂放不羁。
唉,我心想现在这出版商啊,就喜欢用新瓶子装旧酒,什么“最后的狂人”,不就是梁漱溟、刘文典、鲁迅这些历史人物书籍的再版嘛,现在这年代,还能有什么“狂人”呢?这个骗得了别人,但骗不了我。
但是,走近一看,这本书还有一个挺好玩,但仔细品位又霸气侧漏的副标题:我就是邹恒甫。
明白了,此狂人非彼狂人,是一位活在当下,名叫邹恒甫的狂人。
要是两三年前,邹恒甫这个名字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可能比李泽厚还要陌生,但我们做媒体的还是知道的。
不过即使不熟悉邹恒甫的,只要看看封面腰封上董辅扔、张培刚、郎咸平、林毅夫这些牛人对他学术水平和人格的肯定和赞赏,还有那句“邹恒甫是北大的敌人吗?他为什么要做中国的堂吉诃德”的话,想必回忆片刻或者百度一下,任何人对“谁是邹恒甫”,都会有个大致的了解,看来,这个编辑想的还真周到。
不过打动我的倒不是这些,而是封底的这句话:“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我只是做了经济学家和教育家应该做的一点点小事,于是便成了狂人。
但我不想做最后的狂人,而是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人超过我……”原来,一向给人“狂癫”之感的邹恒甫,他发自肺腑的心里话,给人的感觉竟是如此的谦卑和温暖!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下这本包装精美的书,从第一页开始读起……二当读到“我知道李泽厚,不知道李泽楷”这一节时,一种久违的力量以一种冰凉的感觉涌上我的心头,然后流向全身,最后竟然让我在四周的喧嚣中感觉到一种出奇的安静,这种力量或许就是邹恒甫一直挂在嘴边的“生命是灰色的,理论之树常青”吧。
在这个充满怀疑、伪装的年代,我怎么也想不到,总以狂人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邹恒甫,竟然能说出这样有点童稚气息而又让人感觉无比真诚的话。
李泽楷富可敌国,李泽厚学术等身,但现实就是大家都知道李泽楷,而鲜有人知李泽厚……李泽厚,哎呀,我今天的任务是采访李泽厚,一看表,从走进书店到现在竟然已过去两个小时,两小时竟然只读了40页,这绝不是因为文字的深奥难懂,而是因为邹恒甫的传奇经历让我羞愧难当,因为隐藏在他嬉笑怒骂甚至刺耳的语言和狂荡不羁的处世风格背后的那份真爱。
我们每天蝇营狗苟,但却假装在做一份事业,我们整天说一些文明、高雅、深奥的话,然后还要假装自己被感动……当我匆忙赶到接机处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同行挤到哪里了,奇怪的是,好多人手里也拿着一本《最后的狂人:我就是邹恒甫》,搞得跟对暗号似的,真有点莫名其妙。
所幸时间刚刚好,我终于如释重负。
然而,几分钟后,让我大跌眼镜但又马上激动地尖叫起来的是,从飞机上走下来的不是八十多岁、德高望重的李泽厚,而是——51岁、一直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邹恒甫。
我的大脑在电光火石之间突然发现,邹恒甫和李泽厚,除了年龄、性格相差比较大外,还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湖南人,常居国外,在各自领域建树颇丰……就在我比较李泽厚和邹恒甫的时候,其他记者像潮水一般涌了上去,这时候的我反而站在原地一丝没动,因为我感觉邹恒甫不是那种贪慕虚荣,喜欢频频出镜的人,我不能像对待一些“明星”人物那样去对待他。
这时候,在喧闹的人群中,我听见邹恒甫用他那充满阳刚气而且很标准的湖南普通话说,“大家知道的,我最反感的是那些整天喜欢上电视,而不学无术的媒体经济学家,所以,我很少接受采访。
不过,在我几乎成了北大和学术界的“敌人”的今天,我还是很感谢你们记着我。
因此,我破例接受一次采访,但我有三个条件:一是不想再谈我和北大的官司,这个自有公论,我没必要说太多;二是不要从私人恩怨层面,来解读我对一些名人的批评,那样太狭隘了,我邹恒甫没那么小气;三是不要太在意我的新书,我很少出书,也没啥水平,但我从来没有,今后也绝不会靠出书骗吃骗喝骗名声,编写这本书我只是花了写一篇学术论文万分之一的精力,书的版税我会用来继续办学。
如果不谈这三条,我很愿意多说一些对经济学和中国的教育的尖锐批判和希望。
”在邹恒甫讲话时,刚才热闹的场面逐渐清静了下来,随后很多记者陆陆续续地走开了。
这确实有些大煞风景,但问题是,对一名中国大陆的记者来说,如果不谈论邹恒甫“约法三章”的问题,确实就没有什么能吸引眼球的新闻点,而批判经济学界和教育体制,虽然可以吸引眼球,但却要得罪一大批名人,甚至还会得罪政府教育部门和一大批知名院校,那样的话,以后还怎么混?退一步讲,抛开以后怎么混不说,弄不好会马上要丢饭碗的。
所以,这些记者的离开,或许是理性的选择。
但是,我没有离去,也没有请示总编,而是径直走上前去,开始了和这位“最后的狂人”对话。
当时,我不知道是谁给了我这份勇气,现在想起来,这可能就是邹恒甫在书中所说的“殉文化,死自由”的浩然之气吧!三纪哲:邹先生您好!您是新中国第一位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来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是2012年6月份全球经济学家排名前100人中唯一的华人经济学家,但同时您又是一位经济学教育家,是中国当代经济学教育的“拓荒者”。
凭您头上的这些光环,你完全可以风风光光的,但您为什么要以一己之力揭露诸多的丑陋,这完全不符合理性经济人的原理啊!请问这是你的初衷吗,对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恒甫:你说的很对,其实,只要我邹恒甫稍微温顺一点点,像田国强,钱颖一他们那样乖一点点,凭我头上的任何一个光环,我都会有很多“朋友”,很多钱,很多顶“帽子”。
但我说过,就学术水平来看,我和林毅夫是三流,张维迎是九流,大部分人不入流,就这他们仍然不不求上进,而是整天四处走穴,这种现象要是我不站出来痛批他们,谁会,谁敢站出来?我要不痛批这些人,中国的学术水平永远是垃圾!至于几年前我致信教育部部长和去年揭露北大“桃色事件”,我的初衷只是“教授治校”,只是向学术腐败,师德败坏的怪现状说“不”,这些对我的生活都没有影响,我的性格历来如此,我要不这么做,我就不是邹恒甫,你们就可以用我这本书反过来砸我。
纪哲:现在社会各界对您的评价褒贬不一,我也知道,你根本不在乎这些,但我感兴趣的是,您自己如何评价自己?恒甫:你还算了解我,我要是在乎别人怎么说,我就不会这么做。
很多人说我狂,觉得我批判的那些东西在中国都是见怪不怪的,其实,是他们自己为自己的无耻辩解。
大家说我狂,我自己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很狂。
其实,我虽然瞧不起别人,但我最瞧不起的是我自己。
我虽然什么都不行,但我敢于嬉笑怒骂,是因为许多人比我更差。
有学问的,我当然崇拜。
但对没学问而又上媒体吹拉弹唱、欺世盗名之流,我就喜欢挑战。
我不知道我的性格好不好,但即使不好我觉得也没什么,我就是我,邹恒甫。
纪哲:现在整个社会都很浮躁,很多人成功了甚至只是有了一点点小成就之后,要么凭仅有的名声去换钱,要么以为自己是救世主,整天指点江山。
你作为一个享有盛誉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是怎么看待这种近乎普遍的社会现象的?恒甫:我算什么?和萨默斯、卢卡斯这些学术水平和个人品格都堪称大师者相比,我狗屁不是!你说的这种现象确实很普遍,我们国人历来极崇拜官商学通吃之道,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商,商而优则学。
我们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文化太世俗了!这是我们中国人五千年的“奴颜婢膝”和“人人皆可为尧舜”二者不断矛盾冲突所产生的毒瘤。
我当然痛恨这种现象,我其实也知道自己一个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我不会因此而随波主流,凭我的一点点学术水平和名声,我还有资格骂别人,我还有力气去喊。
这可能就是我比堂吉诃德强一点的原因吧!纪哲:您认为现在教育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恒甫:教育界有很多很多问题,很多教授整天四处走穴,当什么只拿钱,不干活的独立董事,这是不务正业,误人子弟呀。
还有像李稻葵那样,一边当着金融公司的独立董事,一边当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这是典型的人格分裂呀!但是,教育界最大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官僚治校的管理体制。
比如,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水平比世界落后了几十年,我们的经济学教材更是不堪入目,但奇怪的是,我们的教授们坚决不用西方原版的英文教材,反而要用自己瞎编的,甚至是找一帮学生翻译的“教材”,结果是错误百出,笑话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