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处理对花生蛋白致敏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超声处理对大豆7S蛋白潜在致敏性的影响

超声处理对大豆7S蛋白潜在致敏性的影响

超声处理对大豆7S蛋白潜在致敏性的影响邓涵;祖琴琴;朱杰瑞;杨安树;陈红兵【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7(038)005【摘要】利用超声波改性处理大豆7S蛋白,并评估超声处理产物体外消化性及消化产物抗原性和潜在致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7S蛋白耐唾液、胃液消化,但其在300 W超声处理80 min后易被十二指肠消化;进一步利用体外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结合能力评估消化产物抗原性的强弱,超声处理7S蛋白后,随着超声处理时间(0~120 min)的延长,其消化产物的抗原性总体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超声100 min时,消化产物的抗原性最低;利用体外IgE结合能力评估其潜在致敏性,随超声处理时间(0~120 min)的延长,大豆7S蛋白消化产物的IgE结合能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超声80 min时,其消化产物IgE结合能力最低.研究结果表明超声80 min具有降低大豆7S蛋白潜在致敏性的作用.【总页数】6页(P32-37)【作者】邓涵;祖琴琴;朱杰瑞;杨安树;陈红兵【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14.2【相关文献】1.晒干处理对花生过敏原蛋白潜在致敏性的影响 [J], 常雪娇;李坤;张英;陈红兵;吴志华2.7S伴大豆球蛋白及其糖基化产物对大豆11S球蛋白热聚集的影响 [J], 孙炜炜;于淑娟3.大豆球蛋白11S/7S比值对大豆蛋白功能性的影响 [J], 胡超;黄丽华;李文哲4.双酶水解对豆芽蛋白潜在致敏性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J], 杨秀芝;王艳;杨安树;陈红兵5.理化预处理协同MTGase交联处理对大豆7S球蛋白功能特性及结构的影响 [J], 范丽丽; 窦博鑫; 徐晨冉; 芦志凤; 梁佳文; 刘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花生蛋白糊化的原理

花生蛋白糊化的原理

花生蛋白糊化的原理
花生蛋白糊化的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花生蛋白的组成
花生中的蛋白质主要由球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两大类组成。

其中球蛋白约占80%,包括花生过敏的主要致敏源花生四烯酸蛋白。

二、加热胶化的机理
加热可以破坏花生蛋白的二级、三级结构,使蛋白质展开,疏水基团暴露,进而发生跨分子巯基交联、疏水相互作用等,形成三维胶体网络。

三、影响因素
1. 温度:70C左右蛋白开始变性,80C以上糊化加快。

2. pH值: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糊化反应进行。

3. 水分:水分可促进蛋白质水解、变性。

4. 离子强度:盐类可屏蔽电荷,促进交联反应。

四、过程分析
1. 水淬溶:花生水合、膨胀,蛋白溶出。

2. 变性:蛋白质展开,疏水基团暴露。

3. 交联:巯基氧化形成二硫键,疏水作用等致凝。

4. 凝胶:网络结构形成,胶体化。

五、质构特点
加热糊化的花生蛋白质构更致密,黏性增强,凝胶力学性质改善。

综上所述,花生蛋白经加热发生变性和交联反应,形成稳定的凝胶网络,使质构性能改善,这就是花生蛋白糊化形成的基本原理。

转谷氨酰胺酶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工艺的研究

转谷氨酰胺酶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工艺的研究

中提取 的一 种 能 够 催 化 转 酰 基 反 应 , 而导 致 蛋 白 从 质( 或多肽 ) 间发 生共 价交 联 的酶 。转 谷 氨酰胺 酶 之 是一 种优 良的蛋 白交 联 剂 , 以催 化 蛋 白质 之 问发 可
生交 联 J 。在大 豆蛋 白的制 品 中 , G酶 常被 用来 提 T
高 , 有效 利用 率可 达 9 . % , 其 84 比大 豆 高 2 % , 且 0 并
含有人 体必 需 的 8种 氨 基 酸 J 3。花生 中含有 比大 豆 更少 的抗 营养 因子 , 认 为 是 一 种 极 具 开 发潜 力 的 被
乳糖 不 耐症 消 费者 的蛋 白基料 和 牛乳 等动 物奶 类 的 替代 品 。花生 蛋 白作 为病 人食 品 , 帮 助糖 尿病 、 对 高
文章编 号 :0 3— 14(0 2 0 0 4 1 0 0 7 2 1 )4— 0 4—0 6
花 生是 我 国重要 的油 料 作 物 、 济作 物 和 出 口 经
发挥其 良好 的优势 , 为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迫切 成
需要解 决 的问题 。
创汇作 物 , 单产 、 总产 、 口量及 产 值均 居世 界首 出
到 33 4 。经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后 , 生分 离蛋 白的吸油性和持 水性均有不 同程度的提 高, 3 .9g 花 分别提 高 了
2 4l 和 6 . 4 。 7. % 12 %
关键 词
转谷氨 酰胺 酶
花 生分 离蛋 白 凝胶 性
文献标 识码 : A
功 能特 性
中图分类 号 :S0 . T 223
高 最终产 品 的凝 胶强 度和乳 化活力 E— ] 91 。 0 通过 单 因素试验 研究 不 同因素 对转 谷氨 酰 胺 酶 交联 改善 花 生 分 离蛋 白凝 胶 性 的影 响 , 利 用 响 应 并 面试 验设 计 优 化 酶交 联 改性 的最 佳 条 件 , 通 过 测 并 定 溶解性 、 吸油 性 、 持水 性 、 化性 和 乳化 稳 定 性 、 乳 起 泡 性和起 泡 稳 定 性 , 比较 酶 改 性 前 后 花 生 分 离 蛋 白 功 能特性 的变 化 , 其 达 到工 业 化生 产 的要 求 , 充 使 对

Tween20对花生界面蛋白的取代规律及乳液稳定性研究

Tween20对花生界面蛋白的取代规律及乳液稳定性研究

摘要乳化性是食品蛋白质最重要的功能特性之一,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已被证实能通过界面竞争对蛋白质乳液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研究通常局限于分析表面活性剂类型及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浓度比等对其界面取代效率的影响,没有进一步探究蛋白质本身对表面活性剂取代效率的影响规律。

本课题以花生蛋白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备粗细两种不同类型的乳液,研究Tween 20对不同类型的花生蛋白(包括花生粗蛋白、花生球蛋白、花生伴球蛋白和花生热改性球蛋白)的界面取代规律及乳液稳定性。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花生蛋白粗乳液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花生粗蛋白含量为0.6%,花生油含量为15%,剪切时间为2.5min。

利用硫酸铵沉淀法分离花生粗蛋白获得花生球蛋白和伴球蛋白组分,比较三种花生蛋白的乳化性质可知,伴球蛋白的絮凝、聚结指数最低,乳状液中聚集成团的颗粒最少,界面吸附浓度最高,乳化稳定性优于花生蛋白和花生球蛋白。

在粗乳液体系中,Tween 20对花生粗蛋白的界面取代率随Tween 20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Tween 20含量为1%时,界面吸附蛋白浓度(Γ值)降至最低为5.25mg/m2。

在震荡时间0.5h,pH 9.0,离子强度0.1-0.5mol/L条件下,花生界面蛋白取代率最高达到69%。

与不含Tween 20的花生粗乳液相比,添加Tween 20后乳液稳定性得到提升,在储藏6d后含Tween 20乳液虽有乳析但无出油现象。

在细乳液体系中,Tween 20含量为0.5%,震荡时间为1h时,花生乳液的Γ值最低为6.22mg/m2,界面蛋白的取代率最高达到61%。

不含Tween 20的花生蛋白细乳液粒径在储藏60h后开始迅速上升,而添加Tween 20的乳液样品粒径在储藏期间变化较小;在20d储藏期内,前者的乳析指数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而后者一直未出现乳析现象。

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花生蛋白细乳液的结构发现,与不含Tween 20的乳液样品相比,含Tween 20的乳液粒径更小,而且油滴界面蛋白层更薄,表明大量花生界面蛋白已被Tween 20置换。

花生过敏蛋白分离提取及结构预测分析

花生过敏蛋白分离提取及结构预测分析

花生过敏蛋白分离提取及结构预测分析孙世锦;程诚;樊秀花;张爱琳【期刊名称】《天津农学院学报》【年(卷),期】2024(31)1【摘要】花生是较常见的重要食物过敏原之一。

本研究采用石油醚对花生进行脱脂处理,利用硫酸铵盐析、透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50)分离纯化花生蛋白,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确定花生主要蛋白分子量为15、20、35和60 ku左右,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试验确定花生过敏原性蛋白分子量为63.5 ku;通过质谱测序得到31条有效蛋白肽段,其中5条肽段的谱图数较高,占总谱图数的49.6%,分别是KLEYDPRCVYDTGAT、AFNAEFNEIRRVLLEE、DNVIDQIEKQAK、PYSPSQDPDRRDPY和QDPYSPSQDPDR,并以此推断这些肽段为花生致敏蛋白Ara h 1和Ara h 2的主要肽段过敏序列,成功运用蛋白肽段推断与之对应的蛋白质种类,为进一步明确花生过敏原的致敏机理奠定基础。

但花生过敏蛋白构象结构复杂,需要通过其他手段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

【总页数】5页(P31-35)【作者】孙世锦;程诚;樊秀花;张爱琳【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2;TS201.2【相关文献】1.花生内源过敏原蛋白Ara h 2的分离纯化及鉴定2.喷射蒸煮辅助提取对花生分离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3.从花生蛋白粉中提取花生分离蛋白的条件优化4.花生品种对水媒法提取分离蛋白质与脂质及内源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5.热加工花生的蛋白分离及其过敏原纯化方法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酵对食品中致敏物质的降解与去除

发酵对食品中致敏物质的降解与去除

发酵对食品中致敏物质的降解与去除发酵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制备过程中的生物转化过程。

通过发酵,食品中的致敏物质可以被降解和去除,从而使其成为适合过敏患者消费的产品。

本文将从酵素的角度探讨发酵对食品中致敏物质的降解和去除的机制与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于致敏物质的基本知识。

食品中的致敏物质主要包括过敏原和亚过敏原。

过敏原是指可以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蛋白质等。

而亚过敏原是指可以诱导过敏反应的物质,但本身并不具备过敏原性。

常见的食品致敏物质有乳糖、麸质、虾蟹类、花生等。

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如酵母菌、细菌)或其产生的酶对食材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催化转化的过程。

通过发酵,可以产生一系列有益的代谢产物,如乳酸、醋酸、酵素、氨基酸等。

这些代谢产物可能具有致敏物质的破坏和去除作用。

一种常见的发酵方法是乳酸发酵。

乳酸发酵是由某些乳酸细菌进行的一种产乳酸的代谢过程。

在乳酸发酵中,乳酸菌通过对糖类的分解产生乳酸,使食品的酸度增加。

这种酸性环境会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影响。

例如,在酸性环境中,部分蛋白质可能会发生变性和降解,从而降低其过敏原性。

此外,酸性环境还可以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从而减少食品中的亚过敏原。

另外,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酵素也可以对食品中的致敏物质进行降解和去除。

例如,面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面粉酵素可以分解一部分麸质,从而减少其致敏性。

此外,通过取得或培育特定的酶制剂,可以在发酵制备过程中加入,以促进致敏物质的降解和去除。

例如,向面包中添加葡醛酸酯酶可以有效降解面包中的麸质,使其成为适合麸质过敏者食用的制品。

除了传统的发酵方法,现代科技也为食品中致敏物质的降解和去除提供了新的手段。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产生有降解致敏物质酶的基因导入到发酵菌中,使其具备降解致敏物质的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控制酶的产生和活性,提高致敏物质的去除效果。

总的来说,发酵是一种有效的降解和去除食品中致敏物质的方法。

通过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环境、酵素活性等,使致敏物质发生降解和去除。

高温处理提高花生蛋白凝胶性的研究

高温处理提高花生蛋白凝胶性的研究

高温处理提高花生蛋白凝胶性的研究
张健磊;崔波
【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科技》
【年(卷),期】2011(047)001
【摘要】将花生蛋白进行干热处理来提高花生蛋白的凝胶性.通过对产品凝胶的几个性质的检测及综合分析,确定干热处理的最佳条件.提高花生蛋白的凝胶性可以拓宽其在食品行业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干热改性提高花生蛋白凝胶性的最佳条件为100℃下干热3d,花生蛋白的凝胶主要性质-凝胶硬度比为改性前提高约22%.并且在此时花生蛋白凝胶弹性也比较好.粘合性和脆度相对比较低.
【总页数】3页(P68-70)
【作者】张健磊;崔波
【作者单位】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353;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353;山东省轻工助剂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3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936.2
【相关文献】
1.糖基化改性蛋清粉提高鲢鱼鱼糜凝胶性的研究 [J], 许亚彬;胥伟;黄迪
2.微波处理改善花生蛋白粉凝胶性的研究 [J], 朱晓蕾;熊柳;孙高飞;李凡飞;胡玉忠;孙庆杰
3.磷酸化提高蛋清粉凝胶性能的研究 [J], 王然
4.花生蛋白粉凝胶性改善研究 [J], 熊柳;孙高飞;隋宁;孙庆杰;胡玉忠
5.高压均质-酶解改性提高酸性条件下花生蛋白的溶解性及其稳定性研究 [J], 李佳笑;石爱民;赵志浩;冯新玥;胡晖;刘丽;王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1年4月 

第32卷第4期 

改性处理对花生蛋白致敏性的影响 王烁 。吴海文 ,邱志龙 ,汝海健 。高美须 ,李淑荣 ,’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 2.沈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辽宁沈阳110022) 

摘要:通过检测花生蛋白SDS—PAGE电泳及免疫印迹图谱研究不同改性处理对花生蛋白致敏性的影响。结果表 明,物理方法及化学方法虽然能降低一定的致敏性,但效率不高。经转谷氨酰胺酶处理后63.2、53.2、47.4、41.6 ku的 致敏蛋白含量及致敏性随加酶量的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改性;花生;致敏蛋白 

Effect of Modified Process on the Allergenic Property of Peanut Proteins WANG Shuo ,WU Hai-wen ,QIU Zhi-long2,RU Hai-jian ,GAO Mei-xu ,LI Shu—rong , (1.Institute of Agro—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and Quality Control,Ministry ofAgriculture,Beijing 100193,China;2.Shenyang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Institute,Shenyang 1 10022,Liaoning,China) Abstract: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odified process on allergic peanut proteins has been studied by detection of peanut protein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pattern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of peanut proteins kept stable against physical and chemical modified.With the increase of enzyme transglutaminase,content of 63.2, 53.2,47.4 and 41.6 ku allergenic protein and the allergenicity reduced gradually. K y wOrds:modi ed;peanut;allergic protein 

食物过敏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引起 国内外食品安全专家的高度关注。花生作为我国重要 的油料和经济作物之一,是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和重 要的食品加工原料。据报道花生过敏占食物过敏的 10%~47%【1],由于各民族的遗传因素的差异和饮食习 惯的不同,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也有所不同。流行病 学研究表明在美国约有0.6%的人群,英国约有0.5% 的人群对花生过敏翻。在中国,对96例过敏性皮炎的 诱因分析发现,其中12.5%是由食物过敏引起的,而 对32例进行体外IgE检测发现6-3%对大豆/花生过 敏[31。但国内在花生致敏方面的研究较少,至今少有人 做过系统的研究。 蛋白质改性是人为地对蛋白质结构进行修饰,从 基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院所创新基金 作者简介:王烁(1983一),女(汉),助理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生物 化学及食品辐照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通信作者 而改善产品的相容性和功能性。与蛋白质改性方法相 类似,花生蛋白中过敏原的去除可根据原理不同,分为 物理法、化学法、生化法、酶法、基因工程方法和育种学 方法等,在食品领域中主要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和酶 法。为保证花生制品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的物理法 主要涉及了加热、机械作用、声波、微波等方式,化学法 主要是采用还原剂对蛋白进行结构修饰,酶法主要采 用转谷氨酰胺酶对蛋白进行改性处理。本文通过SDS— 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判断致敏蛋白分 布及致敏性的变化,探讨花生致敏蛋白的物化性质, 旨在获得低致敏性的蛋白质,为花生脱敏方法的建立 提供理论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花生浓缩蛋白: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 所,农业部辐照产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实验室自制;花 2 王烁,等:改性处理对花生蛋白致敏性的影响 基础研究 生过敏患者血清(7例,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北京协和 医院变态反应科);转谷氨酰胺酶:TGase,100 U/g,江 苏泰兴一鸣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AE一8130型电泳仪、AE一6450型垂直电泳槽、AE一 6675&AE一66751 型转移电泳槽:日本AqTO公司; KQ一200VDB型双频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 仪器有限公司;HMS一350小型旋涡振荡器:天津市恒 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2实验设计 1.2.1物理处理 1)热处理 8%的花生浓缩蛋白溶液,80℃水浴6 rain,冷却 至室温,冷冻干燥。 2)高速搅拌 8%的花生浓缩蛋白溶液,12 000 r/rain搅拌60 S, 冷冻干燥。 3)超声辐射 8%的花生浓缩蛋白溶液,悬浮液置于超声波发 生器内,超声仪探头浸入液面2 em,1 000 W超声 6 rnin,冷冻干燥。 4)微波辐射 8%的花生浓缩蛋白溶液,功率800 W微波辐射 30 S,冷冻干燥。 1.2.2化学处理 1)还原剂一1处理 9.6%的花生浓缩蛋白溶液(pH7.0)5 mL,加入 1 mL0.625 mmol/L的还原剂一l溶液,30 cc振荡90 rain, 冷冻干燥。 2)还原剂一2处理 9.6%的花生浓缩蛋白溶液(pH7.0)5 mL加入试 管中,加入1 mL 0.75 mmol/L的还原剂一2溶液,30℃ 振荡120 min,冷冻干燥。 1.2.3酶处理 花生浓缩蛋白溶于pH7.0的Na2}{PO 一NaH PO 缓冲液中,配制成l5%(g/mL)的溶液,搅拌2 h,每克 蛋白质分别添加1、2、3、4、5、7.15、8.75、12.5、16.25、 18.81U转谷氨酰胺酶,50℃反应1 h,保鲜膜封口,90℃ 下处理15 min,流动水快速冷却,4℃冰箱保存14 。 1.3方法 1.3.1花生浓缩蛋白的制备 以脱脂花生蛋白粉为原料,料液比1:11(g/mL), 36 85%乙醇浸提60 min;1 500 r/min离心10 min; 沉淀用8倍97.5%乙醇,38 qC浸提30 min,1 500 r/min 离心10 min去除上清液,40℃鼓风干燥90 min,得花 生浓缩蛋白(PPC)。 l-3.2花生粉中蛋白的提取 花生粉2.0 g溶解于40 mL 0.0l mol/L pH7.2的 PBS缓冲溶液中,振荡提取2 h,于4℃离心(15000 r/rain, 15 min),取上清液待用,即花生粉溶液。 1.3.3酶处理后花生粉中蛋白的提取 酶处理后花生粉2.0 g,溶解于40 mL 0.01 mol/L pH8.8的Tris—HC1缓冲溶液中,振荡2 h,9 000 r/min 4℃离心20 min,取上清液待用。 1.3.4酶活力测定 酶活力测定采用SBFF 10317—1999蛋白酶活力测 定法。 1.3.5 SDS—PAGE电泳 1)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 PAGE),13.5%分离胶,5%浓缩胶。 2)将花生蛋白溶液与2 ̄SDS样品缓冲液混合,煮 沸,离心数秒,静置。 3)将处理过的样品和标准分子量Marker用微量 加样器加到梳孑L中。 4)120 V恒压电泳,至溴酚蓝前沿到达凝胶下边 界,停止电泳,取出凝胶,固定染色。 1.3.6电转移(半干式) 1)将硝酸纤维素膜作上标记,与SDS—PAGE凝胶 的大小一样。再将大小相同的6张滤纸每3张一组,分 别浸泡在阳极及阴极电极缓冲液中。 2)将电泳完毕的SDS—PAGE凝胶取下,放入电转 缓冲液中平衡20 min 30 min。按以下顺序铺于阳极 上:3层阳极滤纸一NC膜一凝胶一3层阴极滤纸,轻轻 压紧“凝胶三明治”,盖上盖子,降低并锁定负极。 3)定流96mA,gel,电转移2.0h。 4)电转移结束后,NC膜用丽春红溶液染色5 min, 脱色5 min,观察转印效果及蛋白质位置,进行免疫 印迹。 1.3.7免疫印迹 1)转印后的NC膜漂洗,封闭。 2)NC膜与合适浓度的第一抗体(1:2.5~1:5)室温 下孵育过夜。 3)NC膜与合适浓度的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标 记的鼠抗人IgE(酶标记过的l:200稀释)于37℃孵 育2 h。 4)漂洗后的NC膜浸没在底物溶液中显色,待蛋 白带显色清晰,终止反应。 5)用去离子水冲净NC膜,夹于双层滤纸中风干 保存 基础研究 王烁,等:改性处理对花生蛋白致敏性的影响 1.3.8 SDS—PAGE及Western Blot结果分析 采用Flour Chem V 2.0凝胶成像分析软件(America) 分析。 7例血清与花生蛋白反应变化程度基本相同,仅 以其中最为明显一例进行说明。 2结果与讨论 2.1物理处理对花生致敏蛋白的影响 物理及化学处理对花生致敏蛋白的影响见图l。 M P l 2 3 4 5 6 7 M lJ 1 2 3 4 6 (a) (b) M.低分子量标准蛋白;P.花生蛋白粉;0.花生浓缩蛋白;1.热处理; 2.高速搅拌;3.超声辐射;4.微波辐射;5.还原剂一1处理;6.还原剂一2 处理;7.花生浓缩蛋白。 (a)SDS—PAGE电泳罔,(b)Western Blot印迹图。 图1物理及化学处理对花生致敏蛋白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process on allergic proteins of peanut 从图1中可看出,花生蛋白粉出现20余条深浅 不一的蛋白区带,分子量主要介于14.6 ku~96.9 ku之 间。其中有10条带蛋白含量较多,分子量分别为63.2、 37.5、34.3、30、23.6、22.5、20.2、18.6、17.6和8.19 ku,又 以63.2、20.2、18.6、17.6和8.19 ku等5个区带蛋白 含量最丰富。据报道,食物过敏原为具有酸性等电点 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分子量在10 ku ̄70 ku阁。研究中发 现有63.2、53.2、47.4、41.6、39.3、34.3、30.0、23.6、20.2、 l8.6、17.6和14.6 ku,共l2条蛋白带的分子量与花生 致敏蛋白相近嘲。 对于过敏原为蛋白质的食品,高温处理会破坏蛋 白质空间构象,进而会_定程度的降低食品的致敏 性。例如,病人对冻干的蛋清蛋白过敏,却对经过烹调 的蛋清蛋白不过敏用。高速搅拌过程中,高速剪切作用 使蛋白质大分子聚集体破碎,即打断蛋白分子间的较 弱的作用力,如氢键,范德华力等,同时增加原先包埋 在分子内部的致敏基团的暴露机会,从而有可能改变 花生蛋白的致敏性。此外,Ryo Nakamuralm ̄1]用超声波 处理浸泡过的大米,结果去除了90%的致敏蛋白,而 其他蛋白没有明显损失。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 产生热效应,机械效应或空化效应,引起介质的一些特 性发生改变。但从图1可以看出,热处理、高速搅拌、超 声辐射对花生致敏蛋白分子量及致敏性均无明显影 响,与Ryo Nakamura等研究的结论有所不同,这可能 与原料有关。 由图1可知,微波辐射未改变花生致敏蛋白的分 子量分布,但明显降低了63.2、30 ku蛋白的致敏性。微 波能是一种由离子迁移和偶极子转动而引起分子运 动的非离子化辐射能,当它作用于分子时,可促进分子 的转化运动,产生键的振动、撕裂和粒子间的摩擦和碰 撞,并迅速生成大量的热能,促使分子间和分子内部的 非共价键,一s—S一等断裂,部分包裹于分子内部的不溶 性蛋白分子释放出来并扩散至溶剂中,蛋白的游离巯 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指数增大,从而使蛋白的致敏性 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2-2化学处理对花生致敏蛋白的影响 二硫键存在时,致敏蛋白具有致敏性。二硫键被 硫氧降解为硫氢基后,致敏蛋白的致敏性就会消失。 Aminlari M等在研究中发现在蛋白中添加一定量的还 原剂,例如NaSO 和Cys(半胱氨酸),是改变二硫键从 而改善蛋白PDI的有效方法。Fukushima D等在研究 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由于NaSO,和Cys都是对二 硫键有特异性的还原剂,因此一些学者将这一结果解 释为还原剂的使用打破了蛋白中的二硫键,也就是说, 导致蛋白质溶解度下降的原因是二硫交联。因此,本 研究也考察了还原剂的添加对蛋白致敏性的影响,试 图利用还原剂处理蛋白来降低其致敏性,但从图l中 可以看出,还原剂一1及还原剂一2都未改变花生致敏 蛋白的分子量分布。 总体来讲,物理方法及化学方法虽然能降低一定 的致敏性但效率不高。蛋白分子上的抗原决定簇(表 位)有空间表位和线性表位2种,物理及化学2种变性 方式只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空间表位,但线性表位却 很难遭到破坏。 2.3酶处理对花生致敏蛋白的影响 利用微生物或酶制剂催化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 属于生物改性,可以改变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同化学反 应相比它的反应专一、条件缓和、易于控制,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重视。转谷氨酰胺酶是一种可以导致蛋白质 (或多肽)之间发生共价交联形成共价化合物的聚合酶。 酶处理对花生致敏蛋白的影响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随转谷氨酰胺酶加酶量的增 加,中低分子量的蛋白逐渐聚合成大于175 ku的蛋 白,63.2、53.2、47.4、41.6 ku的致敏蛋白含量及致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