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

合集下载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9.14•【文号】教研厅[2016]2号•【施行日期】2016.09.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职业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推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规范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相关规定和精神,现就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准确界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

二、统一下达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从2017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相关投入机制、奖助和收费等政策按《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执行。

江苏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实施办法江苏

江苏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实施办法江苏

江苏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江苏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实施办法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实施办法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学〔2006〕14号) 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一条 组织机构:学校成立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分管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学工处、研究生处和监察处等有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负责全校推免生遴选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教务处,教务处处长任办公室主任。

各学院成立院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具体开展本学院的推免生遴选工作。

第二条 推荐原则:(一)公平、公正、公开;(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选拔。

第三条 推荐条件:(一)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专转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二)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三)在校期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实践能力强,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培养潜力。

必修课和限选课平均学分绩点在本专业前15%。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在500分以上或英语六级考试425分以上(艺术类除外),英语专业学生专四成绩良好以上,江苏省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四)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五)品行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六)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经三名以上本校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经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可不受综合排名限制,但学生有关说明材料和教授推荐信要进行公示;(七)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优先推荐:1.校级三好学生标兵;2.省级及以上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3. 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等课程竞赛中获国家三等奖及以上或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奖励;4.在机械创新设计、电子设计、数学建模、节能减排、广告艺术设计等全国学术科技竞赛、发明创造竞赛中获国家二等奖及以上或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奖励。

大连交通大学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实施办法【模板】

大连交通大学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实施办法【模板】

大连交通大学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实施办法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学〔2006〕14号)及辽宁省招考办有关文件要求和指示精神,为加大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力度,引导学生全面拓展综合素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特制定大连交通大学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实施办法。

学校成立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研究生部、教务处、纪检监察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及2名教授代表为成员,负责推免生考核、接收工作,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推免生复试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工作。

具体实施办法如下:一、接收申请专业和名额1、大连交通大学所有硕士招生专业均可以接收符合本专业培养条件、本科为相关专业的外校推免生。

2、我校接收校内外推免生人数不超过计划招生人数的15%。

二、接收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祖国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未受过任何处分;2、所在学校须是教育部规定的具有当年推免资格的高校,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且获得其所在学校的推免资格。

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必须优秀,综合排名在本专业同年级学生数的前10%(设有研究生院高校的学生综合排名须在前15%)。

本科阶段有论文公开发表、或有科研成果、或在全国重大竞赛中获奖等有学术专长的,综合排名可适当放宽。

3、所学外语语种必须与拟申请的我校当年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外语语种一致。

4、经过大连交通大学组织的复试、政审、体检并合格者;5、我校只接收本科专业与我校硕士招生专业相关的推免生。

二、推免生申报及复试程序1、推免生提供书面证明材料:包括推免资格证明、历年成绩及排名、英语四六级成绩复印件(其它语种应为相当级别)、获奖证明、发表论文复印件及大连交通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申请表(从我校研究生部主页上下载),以上材料请特快专递寄于大连交通大学研招办进行资格审查(推免资格证明必须是推免生所在学校出具的原件)。

海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实施办法》

海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实施办法》

海南大学校长办公室文件海大办〔2014〕31号海南大学校长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儋州校区管委会、城西校区管委会、各部门、各单位: 《海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经学校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现予印发实施。

2014年6月5日抄送:校领导-1-海南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4年6月6日印发 -2-海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为规范我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学〔2006〕14号)精神,结合近年来我校开展推免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原《海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作如下修订。

一、组织机构(一)成立学校推免工作小组,组长由分管校领导担任,成员由教务处、研究生处、学生工作处、纪检办等部门负责人和学部代表共9~11名人员组成,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学校推免工作小组的职责是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下达的推免生名额,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点,制定具体推荐办法和工作程序,组织开展全校的推免工作,审议和确定推免生名单。

(二)各学院按照学校的要求,成立本学院推免工作小组,结合本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制定具体推荐办法和工作程序,接受学生报名,审议、推荐本学院推免生候选人名单。

二、工作原则(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所有办法、标准、程-3-序和结果都要公开透明,防止不正之风对推免工作的干扰。

(二)坚持平等竞争、择优推荐、保证质量的原则。

要德、智、体全面衡量、不仅要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业水平,也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推荐条件被推荐者需同时满足下列基本条件:(一)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位)。

关于做好我校2013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我校2013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我校2013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发挥推免生工作在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突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以及推动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作用,促进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调整,提高推免生质量,现将我校2013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教育部今年下达我校推免生名额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学位两部分,共235名。

二、我校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各专业均接收外校推免生(不含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三、为加强推免生校际交流合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推免生校际交流机制,我校今年有部分向校外推荐名额。

拟向外校提交推免申请的学生,须参加我校各学院组织的推免生复试,取得我校推免资格方可向外校提出推免申请。

四、申请人可在宁夏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下载中心下载并填写《宁夏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交至各学院。

五、各学院按照《宁夏大学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按照分配名额1:2比例选拔推免人选,上报研究生院。

研究生院及各院在院内显著位置公示7天。

六、在推免过程中如有弄虚作假、不符合推免条件或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推免生资格,名额在全校内进行重新分配。

联系人:常娟张腾举报、监督电话:2061096(6096)附件一:宁夏大学2013年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附件二:推免工作进度表附件三:《宁夏大学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附件四:《宁夏大学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点学院)附件五:试点学院名单宁夏大学研究生院二〇一二年九月十日附件一:宁夏大学2013年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燕昌副组长:杜国华冯秀芳成员:郎伟潘忠宇周玉忠高桂英芮洪兴李新碗刘万毅王玉炯米文宝何文寿朱学军田军仓高石刚刘旭东刘明郭琳金忠杰附件二:推免工作进度表附件三:宁夏大学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校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的健康发展,加大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力度,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石河子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

石河子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

石河子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第一章基本原则第一条为做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依据《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学〔2006〕1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3〕8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4〕5号),经充分调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推免生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坚持德、智、体、美、心全面考查,综合评定,宁缺毋滥。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三条学校成立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任组长,纪委、研究生工作部(处)、学工部、教务处、团委、各招生学院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负责全校推荐遴选工作;办公室设在石河子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处),负责推免生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各学院成立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由学院负责人、学院学办负责人、教办负责人、班主任、主要任课教师、教学秘书及研究生秘书等人组成。

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成员不少于7人,主要负责学院推荐工作细则的制定和实施。

学院制定的推免实施办法,推免条件不得低于本办法。

第五条学校纪检部门对推免生工作予以全程监督。

第三章推免条件第六条申请推荐免试的学生,须符合下列基本要求和条件:1.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

2.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3.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并通过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2000l号)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2000l号)

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2000] l号(二○○○年一月十三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广东省高教厅,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司(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科教兴国战略,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建立有一定先导性的、结构合理的,有利于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提高研究生全面素质和培养质量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

1995年全国研究生工作座谈会以来,国家和各培养单位相继出台了许多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较好地适应了国家"九五"期间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又出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新问题,主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调节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研究生培养规模还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意识尚不强;研究生培养条件的改善相对滞后;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能够适合于培养高水平博士的生源不足:现行研究生培养制度、培养模式等还不能完全适合于人才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能力培养,与社会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等。

上述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影响了研究生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制约了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今后几年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研究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按需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

(一)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8届推荐免试研究生实施办法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8届推荐免试研究生实施办法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8届推荐免试研究生实施办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是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7〕13号)》(附件1)、《四川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实施办法(川大教〔2017〕131号)》(附件2)、《2018届四川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实施细则》(附件3)等相关文件和通知精神,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我院将于近期进行推免工作,具体安排如下:一、组织领导及分工:1.学院成立2018届推荐免试研究生遴选工作小组,负责全院推免研究生工作的组织、考核、审定、接受考生咨询、申诉及处理等工作。

成员包括:组长:李为民院长副组长:万学红常务副院长、李正赤常务副书记/纪委书记组员:胡秀英(护理系)应斌武(医学检验系)刘荣波(医学影像技术系)刘陇黔(眼视光学系)何成奇(康复医学系)张猎(学生工作部)程春燕(研究生部)卿平(教务部)谢娟(纪委办公室)奇卓然(院学生会主席)2.学院成立专家考核小组,以系为单位成立各专业面试专家考核小组,包括:临床医学专业:万学红常务副院长任组长;医学检验专业:应斌武任组长;护理学专业:胡秀英任组长;康复治疗学专业:何成奇任组长;康复治疗学专业呼吸治疗方向:梁宗安任组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刘荣波任组长;眼视光学专业:刘陇黔任组长。

各专业面试专家组不少于5人,至少包括各学科专家、教务部、学工部负责人或代表。

3.各系、职能部门分工学生工作部负责配合各专业进行推免工作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向同学宣传相关规定、实施办法;负责计算“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组织同学参加面试;按照学校推免生推荐条件进行资格审查;各阶段各专业的公示;配合研究生部组织学生完成接收阶段相关工作。

教务部负责在“推荐阶段”协调各专业推免相关事宜。

组织各专业按规定计算课程成绩;负责临床医学专业具体推免工作;向学校教务处上报全院推免生汇总表;与学校教务处联系,解决处理推荐免试研究生中的其他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54
实验神经生物学
吕国蔚
首都医科大学
科学出版社
155
医学神经生物学
吕国蔚
首都医科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56
细胞生物学
薛绍白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57
酶工程
罗贵民
吉林大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158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陈惠黎
复旦大学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59
植物成分分析
78
马克思主义典型学说史纲
李衍柱
山东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语言文学
79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
张中载等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0
西方古典文论选读
张中载
北京外国语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81
现代俄语辞格学概论
王福祥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2
现代俄语口语学概论
王福祥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吴易风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6
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
谷书堂
南开大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7
国际经济学
杨惠昶
吉林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8
发展经济学
谭崇台
武汉大学
山西经济出版社
19
中国发展经济学概论
何炼成
西北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应用经济学
20
财政理论与政策
郭庆旺等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
21
数量经济学
魏权龄
72
20世纪中俄文学关系
陈建华
华东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73
20世纪西方美学
周宪
南京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74
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许志英等
南京大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75
中国古籍整理体式研究
冯浩菲
山东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76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
郭延礼
山东大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
77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郭延礼
山东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116
实分析
陆善镇等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17
物理学与偏微分方程
李大潜等
复旦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18
高等数理统计
茆诗松等
华东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19
黎曼几何初步
白正国
浙江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0
图论及其应用
徐俊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21
组合矩阵论
柳柏濂
附件3:
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清单
(按学科排序,共364部)
一级学
科名称
序号
研究生教学用书
名称
主编
姓名
单位名称
出版社名称
哲学
1
西方哲学问题研究
张志伟等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科学哲学通论
刘大椿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中国逻辑史教程
崔清田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4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98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9
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
郑兴东
中国人民大学
新华出版社
100
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
柯惠新等
北京广播学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艺术学
101
影视美学
彭吉象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02
设计艺术学
李砚祖
清华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历史学
103
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导论
刘家和
175
信号处理与软计算
史习智等
上海交通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76
机械故障诊断学
钟秉林等
东南大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177
机械可靠性设计
朱文予
合肥工业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78
加工过程数控
宾鸿赞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79
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
卢文祥等
28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英文)选编
沈四宝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法律出版社
29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张文显
吉林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0
国际经济法专论
陈安等
厦门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1
国际组织法总论
梁西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32
国际民事诉讼法概论
李双元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33
国际私法专论
韩德培
武汉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4
戴艳军
大连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40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方法与SPSS软件应用
戴艳军等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41
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
王惠岩
吉林大学
天津人民出版社
42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陈秉公
吉林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43
邓小平理论专题研究
田克勤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4
政府理论
乔耀章
苏州大学
层序地层学
朱筱敏
石油大学
石油大学出版社
149
地球物质热力学
马鸿文
中国地质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50
现代晶体化学原理与方法
陈敬中
中国地质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51
沉积盆地分析原理与方法
王成善等
成都理工学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物学
152
神经科学原理
韩济生
北京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53
细胞信息与调控
刘景生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国际金融法论
李仁真
武汉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或武汉大学出版社
35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
付子堂
西南政法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6
军事法学
张山新
西安政治学院
军事科学出版社
政治学
37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
段忠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8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许启贤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9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苏州大学出版社
45
政治学方法论
张铭等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出版社
46
“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法研究
石云霞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47
比较德育学
王玄武等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
48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王新山
武汉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49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
张耀灿
华中师范大学
伍荣生
南京大学
气象出版社
海洋科学
144
随机过程与随机海浪理论
徐德伦
青岛海洋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45
海洋化学原理和应用-中国近海的海洋化学
张正斌等
青岛海洋大学
海洋出版社
地球物理学
146
地球动力学
傅容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47
震源理论
陈运泰等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质学
148
华南师范大学
科学出版社
122
遗传算法的数学基础
张文修等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物理学
123
高等量子力学
喀兴林
北京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4
晶体振动光谱学
张光寅等
南开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5
固体理论讲义
丁大同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126
高等量子力学
倪光炯等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127
同步辐射应用概论
宋蜀华等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教育学
56
现代教育论
黄济等
北京师范大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57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
北京师范大学
安徽教育出版社
58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
陆有铨
华东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59
教育原理
金一鸣
华东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60
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
漆书青等
江西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礼敦等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128
群论及其在分子和固体物理中的应用
陶瑞宝
复旦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9
固体理论
李正中
南京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30
凝聚态物理学
冯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