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与饮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开设的背景条件

1.先进的课程改革理念

校本课程是指学生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的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和学校资源,由师生共同开发的多样性的课程形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管理方面,改变了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16条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无疑为我们的《烹饪与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2.丰富的地域资源优势

靖江地处长江之滨,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孕育了独特的饮食文化。靖江是长江冲积平原,三面临江,土地肥沃,水网稠密,农副产品、水产品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为沟通大江南北的重要枢纽,长期以来南北饮食文化的相互交流,形成了靖江饮食适应性广的特点;靖江原为江中江洲,成陆后外地移民先后迁居,各地烹饪技艺随之传入,促进了靖江饮食文化的发展;靖江既近淮扬,又近江南,因而其饮食既有淮扬菜的风味,又具姑苏菜的内涵,最难得的还在于它保持并发挥了靖江的乡土风情、田园韵味,显示了民间烹饪艺术的品格,达到地方性、季节性、适应性、科学性和观赏性的完美统一。这无疑为《烹饪与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肥沃土壤。

3.深厚的课题研究基础

靖江城西小学是教育部命名的“农村学校艺术课题研究实验学校”,是江苏省“美术教育科研基地”,是中央教科所“十五”课题“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实验学校。学校一贯坚持“以德治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立项课题多个,课题实验教师参与率达70%。尤其是 2000年,学校又被省教育厅批准为“中德合作促进基础教育项目”示范学校,在德方的扶持下,学校建立了设备齐全的烹饪实验基地,开设了烹饪、传统工艺等劳技教育实验项目。这无疑为《烹饪与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综合实践是一门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它虽然有国家制定的总的活动纲要,有独特的先进课程理念,但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可供借鉴的操作模式。我们觉得,要搞好这门课程,必须走校本化之路,只有因地制宜,结合学校的特点,整合自己的优势,才能形成校本特色,创出学校品牌。

在整合学校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德合作劳技教育”课题研究内容与新课程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密切相关,于是我们将此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实验结合起来,开发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烹饪与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此课程放在承上启下的三四年级实施,上承一二年级的“学做小家务”,下启五六年级的“体验家政”。课程形式以兴趣引路,点面结合,“点”指校级烹饪兴趣班,由对烹饪特感兴趣的学生组成,聘请有专长的教师定期作重点指导;“面”指三四年级各班,由各任课教师按课程计划组织实施,其课型有:方案设计型、知识普及型、实践操作型、专题研讨型、成果交流型。课程内容既有实践操作,又有社会调研;既涉及烹饪技艺的学习,又涉及饮食文化的探讨,以引导

学生体验“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潜在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

三、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

1.培养实践意识: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多方面的直接体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培养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会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自我能动性认识和体验,建立责任感,培养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志趣和情感。

3.培养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仿中学,在学中创,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动脑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乐于研究探索新的事物。

4.培养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会合作、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劳动成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建立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互助、尽职尽责的合作意识和态度。

5.培养劳动实践的能力:通过触摸生活、探究学习和亲身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使用恰当的工具和简单的技术,使学生获取初步的烹饪知识和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初步的劳动意识和基本的烹饪技能。

6.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积极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及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善于全面、完整的认识事物,从不同层次、角度提出问题,并比较恰当的解决问题。

7.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学会通过调查、考察、参观、访谈获取信息,学会从电视、报刊、书籍中提取、加工信息,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校本特色的课程内容

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实践“烹饪与饮食文化”校本课程,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从扶到放,由易到难,拟定了如下课程内容,以供师生参考:

四年级(上)

五、课程实施的组织管理

1.操作流程: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上课地点,也就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它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我们通过反复思考、实践,形成如下操作流程:(1)确定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是以主题为线索,组织探究和实践活动的,在相当程度上,活动的主题规定了活动的内容,选择什么主题,直接决定了活动的实施者(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兴趣和投入程度,也直接影响活动的实施效果。

“烹饪与饮食文化”的活动主题的确定主要是从兴趣出发、从生活出发、从学校和地方特色出发,如;“让食欲不佳的孩子喜欢吃饭”(从学生实际出发),“喝汤杂谈”(从生活出发),“靖江的苋子粥”(从地域特色出发)。当然,各主题间也可以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

(2)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开展活动的必要前提,是活动顺利完成的保证,通过活动方案的制定,明确目标,使活动有连续性,从活动主题的确定到活动方案的制定,要经历前期准备、小组讨论和全班论证完善的环节。如:“靖江的苋子粥”不能简单的烧一次苋子粥就了事,它的渊源、原料、烹煮方法等,有着丰富的研究内涵,因此,活动前要多角度思考拟定活动方案。

(3)组织实施活动:当活动方案制定后,活动就进入实际意义上的实施阶段,这是整个课程实施中最核心、最活跃、同时也是最艰难的阶段。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性原则,在这一阶段,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4)活动总结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体验,已积累了相当的资料,形成了感性认识,这时,就要对活动过程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或口头汇报材料,对这些资料经加工后,还要及时进行活动成果的展示,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这既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又是学生展示自我才能,分享他人成功喜悦的大好机会,同时,也为下一次的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组织管理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学校必须采取相应的课程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组织设置、制度建立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并提供强有力的行政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