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在三国演义和现代战争

摘要:孙子兵法即是一部经典的军事著作,还能告诉我们关于,她凝结了孙子本人一生的智慧结晶,孙武在书中阐述的各种用兵之道,有些不仅是现在军事作战中的经典,受到许多军事大家的推崇,而且在国外也很知名,据说,美国的西点军事学院就要求学员通读孙子兵法,书中许多的军事认知在现代战争中都还被被奉为必然之道,而且孙子兵法不仅在军事中,还能深入到生活,工作,做人的道理中,许多事情,都能在书中得到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关键词: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经典战役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孙武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 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孙子兵法》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题思想,但又构成一完整的思想体系。

我并没有深读过孙子兵法,但我看过三国演义,我觉得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异曲同工之道,其中的作战之道,用人之道,我认为要读孙子兵法,要结合着三国演义一起读,也许从中可以悟出很多不懂的地方,然而三国演义其中多的是用人之道,孙子兵法其中多的是用兵之法,但三国演义其中并不是完全没有用到用兵之道,例如三国里面确实有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所说的兵法,比如说空城计,反间计,美人计等等。但三国里说的内容更多以历史为主。三国中多的是人际到计谋,三国演义是中国国代军事小说的经典之作,孙子兵大是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的奠基之作。三国演义在思想倾向,战争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战争描写等方面都受到了孙子兵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变现为小说中拥刘反曾的褒贬倾向契合孙子兵法一道为本的战争道德观,将帅谋臣群像的典型化塑造呼应了孙子兵法对将帅任务各方面素养的要求,战争描写体现了孙子兵法的战争观。

三国演义中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战略战术的运用神机鬼测这都与中国古代灿烂的兵学文化的长期渲染密不可分,纵观三国演义,有关军事战略战术的描写几乎无处不有,无所不在,全书所描写的大大小小一百多场战争,既有过关斩将的小冲突,也有关于三国命运的大决战,三国演义被誉为审美的兵书,也与孙子兵法遥呼相应,如果说三国演义是美,那么孙子兵法就是为这个美辛勤劳作的园丁,虽然三国演义的军事谋略描写不单纯来自于孙子兵法的启示,但是孙子兵法所阐述的战略战术在三国演义中都能找到生动的例证,最重要的是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兵法最具代表性的典范之作,后世兵学著作所阐述的为将用兵之道在基本原理上没有超过孙子兵法

三国演义全是出场近几千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参与战争的谋臣人物,三国演义几乎写尽了中国古代军事战争的人物道德修养,军事修养的方方面面,这些修养的基本内涵,我们可以从孙子兵法中得到印证,孙子兵法一开头就提出了五事,七计。其中五事之将包括了智,信,仁,勇,严,五个方面,后人称为五德,此外,孙子兵法还在许多谈到了将帅的修养问题,而全书大体符合孙子兵法对将帅五德及其他品格素养要求的大约只有诸葛亮赵云极少数人物。

下面就来介绍几场有关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之间是实例来分析:

①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始计篇》)此谓五德,缺一不可!之所以“智”被放在五德之首,是因为将领的主要职责是统帅自己的军队与敌人斗智。在三国之中,诸葛孔明可谓“智”之化身,他能作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知诸侯之谋”等等,近乎神明。然他之“信”,也让人感动。为兴旱室,诸葛亮虽只领十几万兵马亦四出祁山。而迎战的魏军却拥有精兵三十余万,还有久经沙场的大将张郃、郭淮等人。双方旌旗猎猎,鼓角相闻,战斗已在毫发之间。就在这紧张而危急的时刻,蜀军中有4万人因服役期满,需退役还乡。蜀军将领们都为此担忧,因为这将使蜀军军战斗力大打折扣。于是,诸将领提议将服役期延长一个月。诸葛亮断然说:“治国治军必须以信为本。老兵们归心似箭,他们家中父母妻儿也望眼欲穿。怎能因一时之急而失信于军民呢?”说毕,下令各部,让服役期满的老兵速速返乡。命令一下,老兵们各个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丞相待我们恩重如山,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我们要奋勇杀敌,报答丞相!”老兵的激情使蜀军上下群情激奋,士气高昂。诸葛亮四出祁山虽未能取得预期的功绩,但他设计诱杀了魏军大将张郃,又在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平安地率领蜀军撤退回国,这四万老兵功不可末。

②孙子曰:“兵贵胜,不贵久。”(《作战篇》)由于战争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约束,战争拖得太长,必然引起过大的消耗,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必将日益尖锐,从而使战争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从战术实施上讲,神速出击往往能打得敌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从而大获全胜。三国中神速破敌的例子很多,下面的这一战斗使曹操北部的势力得以巩固。袁绍兵败官渡,呕血而死。其二子袁熙、袁尚投奔乌桓蹋顿单于,以待东山再起。曹操为巩固势力消灭二袁即蹋顿,于公元207年率大军亲征乌桓。由于人马辎重太多,行军速度大减。谋士郭嘉对曹操说:“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而难以趋利,不如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备。”曹操接受了他的意见,亲率几千精兵,日夜兼程,在崎岖的山路里行军五百多里,突然出现在距蹋顿老巢仅一百里的白狼山与蹋顿的几万名骑兵遭遇。曹操见蹋顿的人马不整,决定出击。大将张辽与许禇、于禁、许晃兵分四路,奋力急攻,死伤大半。张辽斩蹋顿于马下,其余人都投降了。二袁得到蹋

顿阵亡的消息,立刻带兵逃出乌桓,投奔辽东公孙康,然而不久便被公孙康设计杀死。曹操北部边疆从此安定下来。

③孙子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军争篇》)在战斗中“将”的“心”,是部署的根本,是胜负的关键。动摇了为将者的决心,胜负之数可想而知。对此,诸葛亮的格言是:“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七擒孟获堪称攻心之典范。孟获乃是南中地区少数民族首领,刘备亡后,其率部趁机造反。诸葛亮为巩固后方,分兵三路讨伐孟获,一举将其寝住。孔明问他是否心服,他说是中计被擒,不服。孔明便去其缚,又赐以酒食,给予鞍马,放他回去。众将以为擒住孟获南方便定,见丞相放之,有些不解。孔明说:“孟获易擒,但需降伏其心,南方自然就平定了,以后也不回再有叛乱。”接着孔明用种种办法对孟获又五擒五纵。孟获屡战屡败,军无斗志。孟获仍不死心,向马戈国主请去三万藤甲兵,准备做困兽斗。藤甲兵刀枪不入,弓弩不穿,但其致命的弱点是怕火。为利用这个缺点,孔明将藤甲兵引入一个狭窄的山谷中,断其后路,用起火攻。藤甲兵被烧得焦头烂额,全军覆没。孟获第七次被擒。这次诸葛亮并没见孟获,而是直接叫人将他放回,让他再整军马,决一胜负。孟获垂泪说到:“七擒七纵,自古未有。我虽不是什么读书人,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能如此不知羞耻?”说完,肉袒跪于帐下,向诸葛亮请罪说到:“丞相天危,南人不复反矣!”于是,诸葛亮传令摆酒,宴请孟获及各路酋长,仍旧让孟获任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从此,孟获对蜀汉忠心耿耿,南中地区成为蜀汉征伐北魏的可靠后方。

④孙子曰:“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火攻篇》)孙子身处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火药尚未发明,火器还没出现,各种物资条件也都非常有限。因此,孙子只能从自然中去寻找作战的辅助力量,运用“火攻”和“水攻”的手段,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孙子说火攻的目标主要有敌人的营寨、积聚、辎重、仓库、粮道等。火攻的必备条件也有很高的要求:要看天时,选择有风且风力较适合的日子,还要在上风处用兵力配合等诸多条件。“火烧赤壁”堪称千古之经典。东汉末年,曹操在平定北方、统一中原之后,亲率号称八十万的大军沿长江东进,企图迫使占据江南六郡的孙权不战而降,进一步统一中国。此时,屡尝败绩的玄德退守在长江南岸的樊口,委托孔明前去会见孙权。孔明手摇羽扇,舌战群儒,坚定了孙权迎战曹操的决心。于是,孙刘联盟,同抗曹操。双方军队在赤壁遭遇,拉开可鏖战的序幕。曹操的军士大多是北方人,不善水战,初次交锋,孙刘占了上风。于是曹操命令荆州降将蔡瑁、张允训练水军。周瑜大会群英。巧施离间计,使曹操斩了蔡瑁、张允。曹操失去善于水战的将领之时,庞统献计,令大小船只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连在一起。这样便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