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子部道家类收书因素探讨
论《汉书·艺文志》《四库总目》《书目答问》“子部”差异

21审美视点子部在目录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汉书·艺文志》到《四库总目》,再到《书目答问》(以下简称《汉志》《总目》《答问》),目录之演变实蕴含不同的学术思想。
比对三者的子部文献,总结其体例、内容等方面的差异,研讨其学术立场与观点,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
《汉志》成书于东汉,由班固在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基础上编纂而成,收录西汉及以前的典籍。
其中《诸子略》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共10类。
《总目》成书于清代,由乾隆皇帝主持,纪昀等编纂,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丛书目录。
《总目》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类,较之《汉志》已有巨大发展。
《答问》是张之洞为回应学生“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1]1所撰目录,为学生阅读指示门径。
该书子部在继承《总目》的基础上,新增周秦诸子,部分类目亦有变化。
一、体例比较(一)附注“解题”日趋完善“附注”是附加的说明性文字,“解题”亦有说明之功用,不仅记录书名、卷数、作者、成书时间,还介绍其内容、叙述源流。
因《汉志》《总目》《答问》成书间隔近两千年,其说明性文字亦存在较大差异。
《汉志》以“附注”的形式说明典籍。
比如:“《晏子》八篇。
名婴,谥平仲,相齐景公。
孔子称善与人交,有列传。
”[2]1724介绍了晏子姓名、谥号和生平。
此外,部分“附注”也涉及典籍内容,如:“《谰言》十篇。
不知作者,陈人君法度”[2]1725就指出《谰言》主要陈说国君的法令制度。
有些“附注”还带有作者班固的价值判断。
例如《河间周制》:“似河间献王所述也”[2]1725。
虽然《汉志》带有“附注”的条目不多,形式也比较简单,却有开创之功。
《总目》采用“解题”的形式详细解释所收典籍。
正如四库馆臣在《凡例》中说:“每书先列作者之爵里,以论世知人,次考本书之得失,权众说之异同,以及文字增删,篇帙分合,皆详为订辨,巨细不遗,而人品学术之醇疵,国纪朝章之法戒,亦未尝不各昭彰瘅,用著劝惩。
四库全书读解

四库全书读解
摘要:
1.四库全书的背景与意义
2.四库全书的内容概述
3.四库全书的读解方法与技巧
4.四库全书的价值与影响
正文:
【四库全书的背景与意义】
《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文献集成,被誉为“东方文化的宝库”。
它由清朝乾隆皇帝亲自下令编撰,历时三十余年,共收录了近八千种古籍,约十万卷。
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囊括了儒、道、佛等诸子百家的学说,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四库全书的内容概述】
1.经部:主要收录儒家经典,包括《易经》、《尚书》、《诗经》、《礼记》等。
2.史部:包括了自先秦至清朝的历史著作,如《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
3.子部:涉及诸子百家及佛教、道教等宗教著作,如《道德经》、《庄子》、《孟子》等。
4.集部:主要收录了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如《楚辞》、《全唐诗》、《红楼梦》等。
【四库全书的读解方法与技巧】
1.对照阅读:由于四库全书内容丰富,涉及多个领域,阅读时可以对照不同领域的书籍,以便更好地理解。
2.系统阅读:四库全书卷帙浩繁,建议采用系统阅读的方法,分阶段、分主题进行阅读。
3.笔记与心得: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记录自己的心得与感悟,以便日后查阅和总结。
【四库全书的价值与影响】
《四库全书》的编撰不仅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还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库全书总目》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四库全书总目》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四库全书总目》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目录书。
《四库全书总目》较《四库全书附存目录》书目增删及原因探析

《四库全书总目》较《四库全书附存目录》书目增删及原因探析陈旭东【摘要】浙本《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与胡虔刻《四库全书附存目录》著录书目相比,《四库全书总目》有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无者七种,《四库全书总目》无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有者三十四种。
这差异性反映出《四库全书总目》成书过程某些原始的面貌,包括门类、次序的调整,收录书目的撤出与补人等方面。
分析其原因,大致有:著录改为存目,存目改为著录,重复撤出,违碍撤毁等。
【期刊名称】《山东图书馆学刊》【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6页(P97-102)【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附存目录》书目增删【作者】陈旭东【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7《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武英殿本、浙本、库本提要及《四库全书荟要》提要的成书、刊刻与异同,《总目》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以下简称《简明目录》)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学者多有研究。
相对而言,《总目》与《四库全书附存目录》(以下简称《四库存目》)的异同,较少见学者进行比较与分析。
乾隆四十七年(1782)七月十九日,《总目》二百卷草成进呈,到乾隆六十年(1795)刊行,这十多年,多经增删润色。
乾隆五十六年(1791)三月,胡虔在武昌节署据以辑刊《四库存目》的《总目》底本,是早期的众多钞本之一,因而与后出的武英殿本、浙本《总目》存在著录的差异。
这种差异性反映出《总目》成书过程某些原始的面貌,包括门类、次序的调整,收录书目的撤出与补入等问题。
调整是否合理?撤出、补入是什么原因?这些都值得探讨。
清嘉、道间,周中孚曾持浙本《总目》比对胡虔刻《四库存目》,发现《总目》有而《四库存目》无者九种,《总目》无而《四库存目》有者三十二种,并开列具体书目,载于《郑堂读书记》① 详见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三十二“《钦定四库全书附存目录十卷(通行小本)》”,《续修四库全书》第924册(据《吴兴丛书》本影印)第371页。
《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的文体学价值

《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的文体学价值《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史书的集成,是中国古代书籍的一次大规模整理和汇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在《四库全书》中,有许多子部类书,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历史性,具有重要的文体学价值。
本文将围绕《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的文体学价值展开论述。
子部类书在《四库全书》中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文学风貌和文体特色。
《四库全书》汇聚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诗、词、赋、曲、文、集、笺注等多种文体形式。
这些文学作品通过不同的体裁和表现形式,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历史沿革、人文风采等方方面面,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和风格变迁提供了丰富的文本材料。
子部类书中的文学作品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意义。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长河,子部类书中所收录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气息,展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研究这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为理解古代社会的演变和人文精神的流转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和参考。
子部类书中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在《四库全书》中,不乏很多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如杜甫的《春望》、苏轼的《赤壁赋》、白居易的《琵琶行》等,它们以其优美的文字、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后人传颂不衰。
这些文学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为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增添了丰富的滋养和提升。
子部类书中的文学作品对于当下的文化传承和精神传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使命。
《四库全书》子部类书中的文学作品,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文精神,对于当下的文化传承和精神传承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和传播推广,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和创新发展。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谱录类提要辨正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谱录类提要辨正作者:孙利政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20年第04期摘要:《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目录学著作之一,然其中讹误错漏之处不在少数。
本文以中华书局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参校各种类型的四库提要,并采用《总目》著录之典籍与提要征引之原文献,对子部谱录类提要存在的舛误之处加以辨正,凡订正讹误十九条。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谱录类辨正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0)04-50-57《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集大成的目录学著作,一直备受学者关注,对其进行考辨校订的专著、论文也层出不穷。
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以殿本为底本,以浙、粤二本为校本,同时广泛吸取前人校订成果。
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魏小虎《四库全书总目汇订》,以浙本为底本,对校殿本,极力搜集2011年底前发表的考校成果,资料颇为完备。
然校书如扫尘,旋扫旋生,《总目》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今以中华书局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参校各种类型的四库提要,并采用《总目》著录之典籍与提要征引之原文献,就卷一一五至一一六子部谱录类若干条目提出讨论,凡排印之误及前贤时彦已订正者从略,共校正各类讹误十九条。
一、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其时未有宣和年号,而曰《宣和博古图》者,盖徽宗禁中有宣和殿,以藏古器书画。
后政和八年改元重和,左丞范致虚言犯辽国年号,徽宗不乐,遂以常所处殿名其年,且自号曰“宣和人”,亦见《铁围山丛谈》。
则是书实以殿名,不以年号名。
1按:“左丞”,浙本作“右丞”。
蔡絛《铁围山丛谈》:“政和尽八年……(宋徽宗)乃下赦改十一月冬至朔旦为重和元年。
重和者,谓‘和之又和’也。
改号未几,会左丞范致虚言犯北朝年号。
盖北先有重熙年号,时后主名禧,其国中因避‘重熙’,凡称‘重熙’则为‘重和’,朝廷不乐。
是年三月,遽改重和二年为宣和元年,宣和改,上自以常所处殿名其年,然實欲掩前误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後世神怪之迹,多附於道家;道家亦自矜其异,如《神仙传》、《道教灵验记》是也。
要其本始,则主於清净自持,而济以坚忍之力,以柔制刚,以退为进。
故申子、韩子流为刑名之学,而《阴符经》可通於兵。
其後长生之说与神仙家合为一,而服饵、导引入之;房中一家,近於神仙者亦入之;鸿宝有书,烧炼入之;张鲁立教,符入之;北魏寇谦之等又以斋醮章咒入之。
世所传述,大抵多後附之文,非其本旨。
彼教自不能别,今亦无事於区分。
然观其遗书源流迁变之故,尚一一可稽也。
△《阴符经解》·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旧本题黄帝撰,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六家注。
《崇文总目》云,《阴符经叙》一卷,不详何代人叙集。
太公以後为《阴符经注》者凡六家,并以惠光嗣等传附之。
盖即此书而佚其传也。
晁公武《读书志》引黄庭坚跋,称《阴符》糅杂兵家语,又妄托子房、孔明诸贤训注。
则是书之注,以此本为最古矣。
案《隋书·经籍志》有《太公阴符钤录》一卷,又《周书阴符》九卷,皆不云黄帝。
《集仙传》始称唐李筌於嵩山虎口岩石室得此书,题曰大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道士寇谦之藏之名山,用传同好。
已糜烂,筌钞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
後於骊山逢老母,乃传授微旨,为之作注。
其说怪诞不足信。
胡应麟《笔丛》乃谓苏秦所读即此书,故书非伪,而托於黄帝则李筌之伪。
考《战国策》载苏秦发箧得《太公阴符》,具有明文。
又历代史志皆以《周书阴符》著录兵家,而《黄帝阴符》入道家,亦足为判然两书之证。
应麟假借牵合,殊为未确。
至所云唐永徽初褚遂良尝写一百本者,考文徵明《停馆帖》所刻遂良小字《阴符经》,卷末实有此文。
然遂良此帖,自米芾《书史》、宝章《待访录》、宣和《书谱》即不著录;诸家鉴藏,亦从不及其名;明之中叶,忽出於徵明家。
石刻之真伪尚不可定,又乌可据以定书之真伪乎?特以书虽晚出,而深有理致,故文士多为注释,今亦录而存之耳。
注中别有称尹者曰:不知何人。
卷首有序一篇,不著名氏,亦不著年月,中有泄天机者沉三劫语,盖粗野道流之鄙谈,无足深诘。
《四库全书》及其查阅方法

《四库全书》编篡的缘起 四库全书》
(二)清代的学风与统治者文化政策的转 变 清代的学术,肇始于清初学术界对宋明理 学、晚明空疏学风的批判和两汉儒经元典 的回归。
清代的“经学”
经学,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被奉为代 表学问和学术的正统。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以后,经学便成为中国古代儒家正统思 想的代表。做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定经典,经学 不仅直接影响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同时也支配着 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而经 典也由最初的五经,逐渐扩展至十三经。 清代,被称为“经学复盛的时代”。清代的经学, 是继先秦诸子学说、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 佛学和宋明理学之后,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又一个 重要的发展阶段。
十三经
《周易》、《尚书》、《诗经》、《周 周易》 尚书》 诗经》 礼》、《仪礼》、《礼记》、《左传》、 仪礼》 礼记》 左传》 《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 春秋公羊传》 春秋榖梁传》 语》、《孝经》、《尔雅》、《孟子》 孝经》 尔雅》 孟子》
清代的“经学”
清初学者认为:宋儒以理释经,空疏无本而多穿凿附会, 要使学风由空衍义理转向注重实证,必须从宋明理学为立 说根基的《 说根基的《书》、《易》入手,通过实事求是的考辨、订 正、清理,恢复其原貌。因而,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以经 学为主,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对宋代《 首先,是对宋代《易》学的反拨,廓清宋代学者对《易》 学的反拨,廓清宋代学者对《 学的种种附会。 其次,是对儒经元典进行整理和考订。与此同时,他们通 过对历代学术进行检讨和反思后,认为汉儒重小学、训诂 与名物典制的治学传统,学有所承,其说多得之实,因而 选择了以汉儒为学习仿效的楷模;而东汉古文经学家多为 小学家,他们重视以小学和名物典制之学解经的治学方法, 尤为清代学者所推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道家类收书因素探讨
文章列举了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四库全书总目》在子部这一大
类中收录的不少道家类的书籍。并通过对这些书籍的分析,探讨它们被收入其中
的影响因素:文笔较好、道理尚通;自成一家之说;抄录他书;反面教材;古书。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道家类;收书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图书目录,[1]又称《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四库提要》(以下简称《总目》)。该书由纪昀、陆锡熊等人在纂修《四
库全书》的同时编纂而成。历来的研究者对此评价甚高。在这部如此重要的《总
目》中,被收入《四库全书》中的道家类书籍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提要呢?
一、《总目》子部道家类收书情况简介
《总目》子部道家类收书四十四部,共四百三十二卷,现根据书名、卷数、
原书作者、收录书籍的来源、《总目》编纂者对该书的介绍这样的格式来对这些
被收入的道家类书籍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阴符经解》(一卷);不详;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2、
《阴符经考异》(一卷);宋朝朱熹;江西巡抚采进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3、《阴
符经讲义》(四卷);宋朝夏元鼎;浙江巡抚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及价值。4、
《老子注》(二卷);汉朝河上公;江西巡抚采进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5、《道
德指归论》(六卷);作者不详;江苏巡抚采进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6、《老子
注》(二卷);魏王弼;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7、《道德经解》
(二卷);宋朝苏辙;内府藏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及价值。8、《道德宝章》(一
卷);宋朝葛长庚;内府藏本;主要介绍此书的版本及内容。9、《道德真经注》(四
卷);元朝吴澄;两淮盐政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及价值。10、《老子翼》(三
卷)、《老子考异》(一卷);明朝焦竑;浙江巡抚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二书的内容及
价值。11、《御注道德经》(二卷);清朝顺治皇帝;来源未知;赞美此书的价值。12、
《老子说略》(二卷);清朝张尔岐;编修周永年家藏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及价
值。13、《道德经注》(二卷)、《阴符经注》(一卷);清朝徐大椿;洗马刘权之家藏
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及价值。14、《关尹子》(一卷);作者不详;两淮盐政采进
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并介绍了其内容。15、《列子》(八卷);作者不详;江苏巡
抚采进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16、《冲虚至德真经解》(八卷);宋朝江遹;内府
藏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17、《庄子注》(十卷);晋朝郭象;江苏巡抚采进本;
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18、《南华真经新传》(二十卷);宋朝王雱;两淮盐政采进
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19、《庄子口义》(十卷);宋朝林希逸;安徽巡抚采进本;
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20、《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一百零六卷);宋朝褚伯秀;浙
江巡撫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21、《庄子翼》(八卷)、《庄子阙误》(一卷)、
《附录》(一卷);明朝焦竑;安徽巡抚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22、《文子》
(十二卷);作者不详;两淮盐政采进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23、《文子缵义》(十
二卷);元朝杜道坚;永乐大典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24、《列仙传》(二卷);
作者不详;两淮盐政采进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25、《周易参同契通真义》(三
卷);后蜀彭晓;浙江巡抚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26、《周易参同契考异》(一
卷);宋朝朱熹;江西巡抚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27、《周易参同契解》(三
卷);宋朝陈显微;浙江巡抚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28、《周易参同契发挥》
(三卷)、《释疑》(一卷);宋朝俞琬;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主要介绍此二书的内容。
29、《周易参同契分章注》(三卷);元朝陈致虚;浙江巡抚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
内容。30、《古文参同契集解》(三卷);明朝蒋一彪;内府藏本;主要考证此书的版
本。31、《抱朴子内外篇》(八卷);晋朝葛洪;江苏巡抚采进本;主要考证此书的版
本。32、《神仙传》(十卷);晋朝葛洪;两淮盐政采进本;主要考证此书的版本。33、
《真诰》(二十卷);梁朝陶弘景;两淮马裕家藏本;主要考证此书的版本。34、《亢
仓子》(一卷);作者不详;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主要考证此书的版本。35、《亢仓
子注》(九卷);作者不详;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36、《玄真
子》(一卷)、《天隐子》(一卷);唐朝张志和;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主要介绍此二
书的内容。37、《无能子》(三卷);作者不详;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主要介绍
此书的内容。38、《续仙传》(三卷);作者不详;两淮盐政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
内容。39、《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宋朝张君房;浙江孙仰曾家藏本;主要介
绍此书的内容。40、《悟真篇注疏》(三卷)、《直指详说》(一卷);宋朝张伯端(撰)、
翁葆光(注);元朝戴起宗(疏);浙江巡抚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二书的内容。41、
《古文龙虎经注疏》(三卷);宋朝王道;江苏周厚育家藏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
42、《易外别传》(一卷);宋朝俞琬;浙江吴玉墀家藏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43、
《席上腐谈》(二卷);宋朝俞琬;两淮盐政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44、《道
藏目录详注》(四卷);明朝白云霁;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
二、《总目》子部道家类收书特点
这些被收录的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书籍的撰著时间上来看,以宋朝的最多,有16部,其次是明朝,有4
部。收录宋朝的书籍最多,可能是因为宋朝文化发达,撰著的相关书籍本来就多,
加上宋版书质量很好,流传广、保存下来的多,所以才会如此。明朝被收录的书
籍数量排名第二,可能是因为编纂《四库全书》时离明朝灭亡并不是太久(仅有
一百二三十年),当时能找到的明朝的书籍应该不少,所以明朝的书籍也被收入
了很多。
2、这些被收入的书绝大多数都是注释、考证类的书籍,而被注释、被考证
的书籍则几乎都是道家经典,比如《阴符经》、《老子》、《庄子》、《参同契》等书,
而且编纂者在介绍这些书时一般都是考证其作者或版本。这应该是受当时考据学
极度兴盛的影响。3、这些书绝大多数都是从民间和文人家中搜集而来的,说明
道家学说还是很受老百姓和文人欢迎的。
4、在这些书中,居然有一本是由清朝的顺治皇帝撰写的(《御注道德经》),
还有两本是由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撰写的(《阴符经考异》、《周易参同契考
异》)。无论是宋朝的理学大家朱熹,还是清朝的順治皇帝,都可以称得上是我国
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代言人,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先后给道家经典作注、进行考证,
这说明道家学说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当中也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三、《总目》子部道家类书籍被收录的原因
当时搜集过来的道家类书籍肯定远远不止这些,那么为什么这四十四部书能
够脱颖而出、有幸被收入《四库全书》当中呢?反复研读《总目》后,笔者从中
提炼出了以下几个原因:
1、文笔较好,道理尚通
如《阴符经解》被收入的原因就是“特以书虽晚出,而深有理致,故文士多
为注释,今亦录而存之耳”,《亢仓子》被收入,则是因为“而联络贯通,亦殊有
理致,非他伪书之比”。
2、自成一家之说
如《阴符经讲义》一书被收入,是因为“《阴符经》不言丹,此书引以言丹,
亦遂自为一家,递相传授而不能废”,《老子注》“相传已久,所言亦颇有发明,
姑存以备一家可耳”,故也被收入。
3、抄录他书
如《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一书因“盖宋以前解《庄子》者,梗概略具於是。
其间如吴俦、赵以夫、王旦诸家,今皆罕见,实赖是书以传。则伯秀编纂之功,
亦不可没矣”而被收入,《文子缵义》被收入,则是因为“盖道坚生当宋季,犹见
诸家善本,故所载原文,皆可正後来讹误,不但注文明畅,足以宣通疑滞也”。
4、反面教材
如《道德经注》一书被收入,是因为“大椿此书,於《老子》之学不为无见,
而跻《老子》於六经上,则不可以训。故录存其书,而附辨其说如右”,至于《古
文参同契集解》,则是 “今姑依其篇第,各分子卷,与彭晓诸本并著於录。以著
作伪变乱之由,俾来者无惑焉”,所以也被收入。
5、古书
《列子》一书被收入,是因为“此非刘向之时所能伪造,可信确为秦以前书”,
《无能子》“其书多窃庄、列之旨,又杂以释氏之说,词旨颇浅。第以唐代遗书
渐佚渐少,姑以旧本录之耳”,故也被收入。
四、小结
《总目》对收入《四库全书》的子部道家类书籍的介绍、考证和评价,有利
于学者,特别是初学者对道家类书籍的整体把握和宏观了解,正如张之洞所说“将
《四库总目》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也”;[2]其考证也纠正了不少前人的错误,
有利于相关方面研究的深入进行;其评价则反映了当时的学术潮流和评价人的思
想观念,从总体上讲,《总目》“反映了这一时代主流学术思潮——汉学思潮,是
对18世纪学术的整体体现和全面总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