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的研究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机制政策研究分析——如何激发激励国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

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机制政策研究分析——如何激发激励国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

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机制政策研究分析——如何激发激励国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发布时间:2021-12-27T06:49:23.66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4期作者:刘洋[导读]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主要取决于技术创新,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人员。

近几年天津地方国有企业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其本质是通过让核心骨干和科技人员持股形成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进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体质增效、具备与其他同类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并存活下来的能力。

受企业自身经营实际、土地等固定资产评估、商标和生产技术等知识产权评估以及存留的历史原因等因素影响,自2020年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大、推动力度不断减弱,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面中明确将实施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工作纳入其中,改革的重心已明显发现了转移。

刘洋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和平 300040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主要取决于技术创新,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人员。

近几年天津地方国有企业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其本质是通过让核心骨干和科技人员持股形成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进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体质增效、具备与其他同类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并存活下来的能力。

受企业自身经营实际、土地等固定资产评估、商标和生产技术等知识产权评估以及存留的历史原因等因素影响,自2020年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大、推动力度不断减弱,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面中明确将实施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工作纳入其中,改革的重心已明显发现了转移。

关键词:中长期激励;国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一、国有企业科技人员实施中长期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1、中长期激励机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途径。

和短期激励相比,中长期激励机制激励约束力度更大,在关键人才吸引与保留方面的成效也更加显。

国有企业薪酬体系研究

国有企业薪酬体系研究

国有企业薪酬体系研究摘要:薪酬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模块之一,它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薪酬体系的建立既要考虑员工的需要也要顾及企业的利益,既要使得员工在对薪酬的理解后,有足够的积极性投入工作,又要让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效用,给企业带来利润。

关键词:国有企业、薪酬体系、绩效考核一、薪酬体系综述薪酬是指员工因雇佣关系而获得的一切形式的报酬,包含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保险福利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报酬,它代表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一种交换关系。

薪酬体系是指薪酬的构成和分配方式,以及如何获得绩效薪酬,旨在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薪酬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二、国有企业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现在大多数国企薪酬体系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薪酬管理理念陈旧、基础不牢薪酬关系的本质体现为管理方与员工之间的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互相交织。

管理方是企业内部薪酬关系管理制度的主要供给者,在劳动关系处理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薪酬管理的观念陈旧、基础不健全、薪酬激励性不强,职业生涯管理不到位,使得员工以岗位付薪、以绩效付薪、以能力付薪依据不足,薪酬体系运行缺少支撑。

(二)薪酬体系内部公平性有待改善主要体现在:一是目前薪酬体系未体现出价值分配导向,即“向高稀缺和高价值的岗位或个人倾斜”的薪酬原则,对员工激励性不强;二是未实现同工同酬,个人所得与付出的努力程度不成正比;三是薪酬设计上没有考虑同级横向公平和不同级别的纵向公平。

这就使薪酬制度应体现的“公平、公正”原则受到了挑战和怀疑。

此外,薪酬体系滞后于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实施,缺乏导向型,没有显现出激励的作用。

(三)绩效考核对企业战略的承接性较差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运用移动的考核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人员完成指定工作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而做出的价值判断。

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主题存在以下问题:绩效考核评估客观性不足,对生产管理工作的持续提升作用不强,同时缺少有组织的“自上而下”绩效计划设定,无法保证承接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国有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分析

国有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分析

国有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分析摘要: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具有天然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使得国有企业在传统经营模式中占据主导位置,但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传统化的管理思维和盲目的企业自信导致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处处碰壁,因此国有企业急需在内部管理和经营模式上进行优化和升级。

创新薪酬激励机制是国有企业革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该机制的优化将改变国有企业员工传统工作模式,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转变员工工作思想,通过创新薪酬激励方式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为国有企业发展的长效性和稳定性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国有企业;薪酬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一、国有企业实施薪酬激励机制的重要意义薪酬激励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薪酬激励机制是企业内部建设的重要举措。

薪酬激励机制是国有企业激励体系的主要内容。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国有企业必须站在战略高度,顺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重视薪酬激励机制,积极发挥薪酬管理体系的保障和激励功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实施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对国企而言具有诸多积极意义。

一是能够较好地提高员工队伍工作积极性,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能充分释放标杆榜样效应,有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二是能够妥善解决国企高管和各级干部的合理薪酬诉求,从管控体系和战略高度为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主动释放创造制度环境,避免出现权力寻私、奢侈腐败等负面现象。

三是有利于形成国企、员工双赢局面,通过建设“企业经济利益--个人薪酬收入”捆绑的利益共同体,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不断提高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在内的所有员工的工作效能。

四是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国企人工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卓有成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将企业干部员工凝聚在一起,共同致力国企各项工作推进落实,不断夯实国有企业健康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组织保障和人才竞争基础。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西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名称: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年级:2002 ∨本科□专科学生学号:20022219学生姓名:贾娅指导教师:张勇学生单位:经济管理学院技术职称:副教授学生专业:工商管理教师单位:经济管理学院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制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贾娅(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02级6班)【摘要】:本文以加快我国国有企改革进程及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收益提高为目标,研究目前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的对策。

论文首先回顾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市场化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代理问题,然后分析国企中的代理问题及其完善对策,引出建立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缺陷,提出针对性对策。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综述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最后得出要建立一套激励与约束对称,物质与精神、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约束机制Study On the Operators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Incentive-Restriction MechanismJia ya(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WUST)Grade: 2002 Class: Class 6 of Business Management【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 speeds up our country state-owned business reform advancement and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establishment and the income enhancement as the goal, the research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operators drives the restraint mechanism establishment at present the countermeasure. The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question proxy question which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establishment and in the marketability forming process exists, then in the analysi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proxy question a nd it’s the consummation countermeasure, draw out the establishment state-owned enterprise operators to drive the restraint mechanism the importance; Further analyzes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operators to drive the restraint mechanism the flaw, proposes the pointed countermeasure. This article has mainly used the literature methodology, the summary methodology, the comparison methodology. Finally obtains must establish set of drives and the restraint symmetry, the drive restraint mechanism which the matter and the spirit, the short-term and unifies for a long time.【Key words】: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 operator ; stimulating mechanism ; restrictive mechanism目录一、现代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1)(一)一般企业代理问题 (1)(二)国有企业代理问题 (2)(三)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对策 (2)二、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缺陷 (3)三、现代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主要内容 (4)(一)激励机制的构建 (4)(二)约束机制的构建 (5)四、完善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对策 (6)(一)国外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6)1、美国企业激励约束的特点 (7)2、日本企业激励约束的特点 (7)(二)我国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7)1、年薪制 (7)2、经营者持股 (8)3、股权 (8)4、年薪与股权结合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导致国企在经营理念、运作方式、管理机制、服务手段等方面已经或正在进行深刻的变化。

工作激励机制调研报告

工作激励机制调研报告

工作激励机制调研报告篇一:关于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调查报告关于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调查报告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而采用员工激励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今企业的必要选择。

通过研究分析企业员工激励及激励机制,可以了解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如何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进而依据激励理论分析民营企业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其原因所在,并明确了其调整策略。

基于以上目的,我在对当前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背景认知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对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民营企业激励机制所处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其次,提出应根据调查员工工作满意度来反映民营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基于此,从激励理论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汾阳市部分民营企业进行员工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找出员工激励机制问题所在;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使其能够更大程度地吸引人才,激励员工,从而形成一套良好的激励机制,增强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对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民营企业通过制定并执行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才能吸引人才,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立于必败之地。

调查的基本结论从员工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员工满意度较低的是工作回报与工作条件这两项。

当然员工还对其他项中的某些因素不满意。

那么,在前面的调查中员工对工作回报和工作本身期望最大,最想在这两方面得到满意。

而经过满意度调查后,在这几方面的满意度是最低的。

由此反差可以诊断出民营企业潜在的员工激励机制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作有挑战性、公司薪酬制度(长期效应)、晋升、成就需要、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上级支持、同事间竞争(公平感)、参与企业决策、有机会提出意见和建议、沟通,其中沟通主要指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与上司之间的沟通,从根本上说这也属于激励方面的问题。

国企中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几点看法

国企中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几点看法

国企中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几点看法对经营者进行激励与约束之所以必要,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司制度的实行。

在公司制度下,企业的财产关系由“两权合一”转化为“两权分离”,即所有者拥有对企业财产的终极所有权,而经营者拥有对企业财产的经营权。

在两权分离条件下,必需对经营者进行激励与约束的原因如下:1.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目标不一致。

(1)委托人(所有者)的利益目标是资本增值和资本收益最大化,最终表现为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追求。

(2)代理人(经营者)的利益目标是自身效用最大化。

经营者的自身效用是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的一个函数。

由于其货币收入要由董事会根据其经营业绩来决定,以至于经营者为谋取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便转向非货币收入,如追求奢侈的办公条件、气派的业务旅行、公款吃喝等。

凡此种种通常都必须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

2.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控制不对称。

代理人可以全面掌握企业经营信息,而委托人则不能。

3.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责任和风险不对等。

资产所有者对企业经营承担最终的责任,而代理人承担的责任仅以损失自身的名声和职位为限。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健:(一)对经营者的有效激励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二)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力保证。

激励机制:1、报酬与绩效挂钩,投资者与经营者二者利益兼顾,以效率优先为主的原则。

2、固定收入与风险收入相结合,以风险收入为主的原则。

把经营者的报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固定收入,其数量以能维持其个人与家庭生活为宜;另一部分作为风险收入,则要完全同经营绩效挂钩,使其承担风险,起到激励作用。

3、长期业绩与短期业绩相结合,以激励长期业绩为主的原则。

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物质激励为主的原则。

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经营者努力工作,取得最大经营绩效的欲望。

而约束机制则有助于防止经营者为谋取私利而损害公司和所有者利益的不良行为。

二者相辅相承,共同促使经营者尽心尽力地实现委托人的目标,即实现资本增值和资本利益最大化。

浅谈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对策和建议

浅谈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对策和建议

浅谈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对策和建议【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变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自主经营的地位随之确立,企业高层的决策越来越集中到企业经营者手中。

他们是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在领导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他们投入的不是一般的劳动,而是一种素质和精神的综合,因而,他们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

对企业经营者的投入给予合理的回报,不仅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最终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激励机制1.理顺市属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长期以来,市属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错综复杂,大多由其隶属的主管部门来管理。

这样我市国有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

导致了国有企业管理上难度大,管理不统一。

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更是一个空白。

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及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政府其他机构、部门不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有关规定,经新余市人民政府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授权市国资委代表市政府对首批10家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这次的政府改革只是个开始,市政府计划在五年内,逐步理顺我市所有市属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授权新余市国资委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

2.建立有效的经营者业绩考核体系有效的、激励性的企业经营者薪酬制度的建立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改革选择:不大幅度提高经营者的报酬,建立有效的报酬制度,经营者必须追求过度“在职消费”和过高的隐性收入,提高经营者的名义报酬,在目前隐性收入远远大于名义报酬和不能有效地控制经营者“在职消费”的情况下,是否公平甚至是否必须;名义报酬提高多大幅度才有可能对隐性收入起到替代作用。

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角度,建立有效的结构多元化的经营者报酬制度是必然的选择。

即使在国外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在职消费”问题也并未彻底解决,具体控制措施包括:通过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约束作用;通过一定措施建立企业工会、职代会参与对企业经营者监督制约机制;严肃财政纪律,健全财务制度等等。

企业激励机制调查报告6篇

企业激励机制调查报告6篇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激励机制调查报告 6 篇范文,欢迎参考借鉴~企业激励机制调查报告篇 1关于珠海挪移通讯公司员激励机制的调查报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已成为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成为企业健康进展最核心的因素之一,惟独拥有更多人材的企业才会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赢家。

要吸引并激励各类人材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要害在于构建-个科学有效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激励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

在企业管理中,激励可以理解为创设满足职工各种需求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动机。

员工的素质与活力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支练习有素、具有较强执行力的员工队伍的支持,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发展、提高员工素质,调动员工的主动性、主动性。

惟独这样,企业才干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本文以珠海挪移通讯公司员工主动性作为研究对象,从员工主动性的内涵与作用入手,分析了提高员工主动性需要考虑的因素,对珠海挪移通讯公司员工主动性调动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执行珠海移动通讯公司员工主动性有效激励的方式。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员工的管理,企业的市场竞争归根结柢是人材的竞争,而吸引人材、留住人材、用好人材、管理人材的要害在于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一个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珠海挪移一线员工的工作主动性,鼓励珠海挪移一线员工持久地向创造优秀绩效的方向发展。

因此珠海挪移通讯公司一定要重视对一线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一线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使珠海挪移通讯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珠海挪移通讯公司激励机制的调查情况(一)激励机制结构分析激励机制主要由固定收入、变动收入、津贴补贴和加班工资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xxxXXX 学 院 毕业设计 题 目: 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研究

作 者 X 年 级 X 函授站 X 专 业 人事资源管理 指导老师 X 职 称 X 完成时间 X xxxxxxxxxxxxxx

2 摘 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国有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下降、激励机制不健全、经营成本增长过快、经营风险加大、财务管理不规范,本文主要探讨了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激励机制问题并提出对策思考。

关键词:国企现状 激励机制 有效激励 xxxxxxxxxxxxxx

3 目 录 一、我国国有企业的现实状况 ............................................................................................................... 4 二、我国国有企业的传统激励机制 ....................................................................................................... 4 (一)激励性契约 ........................................................................................................................... 4 (二)期权报酬激励机制 ............................................................................................................... 5 (三)解决企业所有者缺位 ........................................................................................................... 5 (四)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 6 三、国企改制中有效激励的对策思考 ................................................................................................... 6 (一)解决政企不分问题 ............................................................................................................... 6 (二)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 ................................................................................................... 7 参考文献: ............................................................................................................................................... 8 xxxxxxxxxxxxxx

4 一、我国国有企业的现实状况 近1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无论是绝对数量上还是相对比例上都在较大幅度地减少。1996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工业企业近13万家,到2001年减少到5万家,减少近8万家。国有企业的户数从1997年至2000年减少了7万多家。按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全国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302.26万个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控股占50%以上企业法人单位有42.78万家,仅占总数的15%左右。国有资本占全部实收资本的比重在如建筑业、房地产、批发和零售贸易等竞争性产业中只占30%。过去几乎由国家完全控制和垄断的诸如电信、交通运输、金融、教育、勘探与采掘等产业,也下降到60%-70%,如今我国国有企业在总体数量上已不占优势了。为了探讨我国国有企业企业效益和成本问题,笔者随机抽取357家企业作为样本,有165家企业利润已小于零,即亏损企业数高达46%,其中83家企业甚至产值为零。 由于许多深层次原因造成企业环境的恶化,加上人为因素形成反向互动的累积结果,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国有企业大量缩减。其中宣布破产或被其他国有企业并购的约占16%,其余84%的国有企业通过租赁、承包、合资或出售变成了非国有企业,约有6万户国有企业是经地方政府出卖或同意破产的。

二、我国国有企业的传统激励机制 企业所有者(委托人)为了促使企业的经营者(代理人)的行为尽可能不偏离企业最大化目标,降低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希望通过激励性契约和报酬激励机制来诱使经营者选择最优的努力水平,以实现企业成本最小,利润最大化目标。

(一)激励性契约 信息不对称的代理双方在博弈过程中,所有者意识到监督的局限性,需要在他和经理人员之间寻求一种妥协,而订立对企业经理人员具有激励作用“均衡契约”正是最理想的妥协方案。但是均衡契约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只能寻找到相对均衡的契约来协调企业所有者与经理人员之间的矛盾。国有企业作为一种企业制度具有产权制度与内部契约制度这两个层面。对其内部的契约制度,我国最高决策层并没有提出具体构想,这就为国有企业在实践中发挥创造才能提供了宽松的空间。企业内部契约制度的建立,从本质上说合理有效的激励是要在激励与保险之间进行权衡。 xxxxxxxxxxxxxx 5 笔者通过对我国“2002年国有企业改制调查”(以下简称调查)中提供的数据观察到,企业与工人形成的关系大体上存在四类激励性契约:一是绩效分成制(绩效工资);二是工资奖金制(基本工资加活动奖金);三是在岗职工基本工资制(固定工资);四是职工下岗补助制(短期再就业补助)。目前在国有企业改制、转型和减负分流过程中,按《调查》中数据,职工下岗的比率高达40%-60%,下岗普遍成为企业职工的一种严重威胁。因此企业工作岗位的设置,对职工工作岗位的安排和实行的岗位工资制度,实际上是把企业与职工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固化在职工岗位上,使岗位和工资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要素,以激励职工在本职岗位上付出更大的努力程度。为避免下岗带来的激励风险,几乎每个职工都尽力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努力的程度大大超过所得的回报。这里把在岗工资按绩效拉开了档次,在职职工基本工资与职工下岗的短期待遇的差别也日益加大,至今至少高达3倍以上。从而有理由把在岗、岗位工资,续聘或下岗视为契约的一种激励要素,这种基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现实建立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激励性要素,可说是对标准的委托代理理论和经典的契约理论的一种延伸,也是这些理论中所没有的。

(二)期权报酬激励机制 目前国有控股企业常采用期权报酬激励形式。报酬激励一是基于当期业绩的激励;二是基于长期业绩的激励。当期业绩的激励主要是基本薪金和奖金。基本薪金用来保证经理人基本生活需要,奖金作为经营者取得业绩的合理报酬。资金取决于企业的当期利益。但当期激励作为一种短期行为容易误导经营者忽视企业的长期发展所造成不良后果。长期业绩的激励主要是期股。观察无期股激励、有期股激励和期股支付不同方式的激励预测效果,以有期股激励和连续方式较好。有资料对比国有控股与民营上市公司的激励效果,民营企业有高出35%以上激励水平。

(三)解决企业所有者缺位 我国国有企业是全国人民的财产,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是属于全体人民,但全国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与经营,而是通过委托代理方式使自己所拥有的财产进入经营过程。对于个人资产和法人资产的产权主体是明确具体的,而国有企业人人都是所有者,但人人又不能为其拥有的资产负责,实际产权又是模糊的,所以说,国有资产产权主体从实际上是缺位的。致使我国国有资产产权表现为一个复杂的委托代理体系。我国国有资产的代表是国务院,又委托各级政府管理,再由其官员委托国企负责人管理。这种委托代理结构并非一种责权利相对对称的,而是一种严重不对称的约束关系。从而导致产权制的无约束与低效率,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与低效率并存。在分析我国xxxxxxxxxxxxxx 6 国有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中,都涉及到国有企业两权分离,所有者虚设,责权利不到位,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弱化,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等重要问题。它引起我国企业经济界和管理界的广泛关注,专家们就国有企业落实所有者角色到位,发挥企业潜在效率问题提出了种种设想。

(四)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我国对于已实行了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可以在政府与经营者之间设立一个出资人代表,并建立国有企业出资人代表制度。就是将国有资产通过必要的保证措施部分或全部模拟人格化,建立责任到人、利益直接的自我约束机制,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模拟人格化就是在国有资产的条件下,将国有资产与个人或个人群体利益直接挂钩。即由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政府部门与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的个人与个人群体通过签订契约的形式确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政府在一定的经济周期内把经过评估后的国有资产让渡给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管理,这样出资人代表就成为模拟化的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在契约存续期间,出资人代表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企业内的国有产权,在股份制企业内行使国有股股东的一切权力,包括重大经营决策权,选择企业经营者的权力等。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与国家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国有资产增值其个人将获得巨大收益,反之则承担相当损失。代表在契约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后,真

正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的权利。

三、国企改制中有效激励的对策思考 (一)解决政企不分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形成于商品匮乏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其基本特点是行政集权较多,即国家对企业经营活动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强调高度的集中和统一。其后的20多年虽也做过几次调整,但这一基本特点却始终未变。1978年以后,随着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一些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多重身份,多种功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既是企业,也是一级社会组织、政治组织,集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于一身。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管理者既是企业经理,又是一级行政长官,甚至可能还是党的基层负责人;企业不是一种独立的存在。 从行政角度看,国家对企业的所有权和行政权相重合,进而引发国家所有权主体行为行政化,政府集所有权、调控权与行政权于一身,直接控制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政府对企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企业集政治、经济和社会于一身,是社会财产网络、政府行政网络和国家政治网络等网络体系上的一个点。不论哪个网络的变动都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