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家禽绦虫病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猪是人们常见的食用动物之一,但是猪也容易受到一些寄生虫的侵袭,其中绦虫病和囊虫病是较为常见和危害性较大的两种猪病。
本文将对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以及有效防治方法进行分析。
猪带绦虫病是一种由绦虫寄生在猪体内引起的疾病。
绦虫病通过猪吃入寄生虫卵,然后在猪的肠道内孵化发育。
绦虫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营养损失:寄生在猪的肠道内的绦虫会吸取猪的营养物质,导致猪的营养摄入减少,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2. 疾病传播:猪带绦虫病的绦虫卵可以通过猪粪便排出体外,从而可能污染饮用水源或者环境,进而引起人体感染。
这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1. 危害人体:囊虫卵会随着猪粪便排出,再通过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引起囊虫病人群的感染。
囊虫病不仅会引起人体消化系统的感染,还可能危害人的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失明、瘫痪等。
2. 经济损失:囊虫病对于养殖业来说也是一大困扰。
受囊虫病影响的猪会出现生长缓慢、毛发粗糙等症状,导致经济损失。
1. 卫生措施:养殖场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理猪舍、排除污水和排泄物,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2. 饲养管理:猪舍要保持通风干燥,避免绦虫或囊虫的滋生。
选择高质量的饲料和水源,避免使用受污染的食物或饮水。
3. 消毒措施:定期对猪舍、饮水设备、饲料槽等进行消毒,杀灭绦虫或者囊虫的卵或幼虫,减少猪的感染风险。
4. 药物治疗:可以采用一些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福尔马林等,来杀灭或控制绦虫或囊虫的生长和繁殖。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对于猪的生长发育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通过加强卫生措施、饲养管理、消毒措施以及药物治疗等有效防治方法,可以减少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猪健康和人们的食品安全。
农家散养鸡绦虫病诊疗报告

农家散养鸡绦虫病诊疗报告
绦虫病是农家散养鸡常见的寄生虫病,严重时可引起鸡群的生长迟缓、羽毛粗乱,甚至造成鸡只死亡。
本报告旨在介绍绦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二、病理学特征:
绦虫寄生在鸡的小肠内,通过吸附宿主的营养物质来获取生存所需,从而影响鸡的健康状况。
病情较轻时,鸡只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病情较重时,鸡只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消瘦、羽毛粗乱等症状。
三、临床诊断:
1. 定期粪便检查:通过观察鸡只粪便中是否有成虫或虫卵,可以初步判断绦虫寄生情况。
2. 形态学鉴定:将粪便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绦虫的形态特征进行确诊。
四、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可以选用阿维菌素、多溴联苯、氨苯巴胺等药物进行治疗。
具体用药剂量和使用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来进行。
2. 环境清洁:定期对鸡舍进行清洁消毒,以防止虫卵再次感染。
可以使用5%的石碱溶液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
五、预防措施:
1. 清洁饮水:定期更换饮水器中的水,保持饮水器的清洁卫生,防止绦虫感染。
2. 合理饲养:注意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3. 疫苗预防:可以适时给鸡只进行绦虫病的疫苗接种,以增强免疫力。
绦虫病是常见的农家散养鸡病,给鸡群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定期检查和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绦虫病的发生,保障鸡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农家散养鸡绦虫病诊疗报告

农家散养鸡绦虫病诊疗报告【摘要】农家散养鸡绦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对家禽养殖造成严重影响。
本报告首先介绍了该病的病因与症状,主要包括鸡只体重下降、粪便异常等表现。
然后详细描述了诊断方法,包括病理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使用驱虫药物和改善饲养环境。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清洁鸡舍。
最后给出了饲养管理建议,包括合理饲料配比和健康养殖技术。
农家散养鸡绦虫病的控制与管理需要全面的配合与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减轻该病对家禽的危害。
建议养殖户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积极开展防治工作,保障家禽养殖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家散养鸡、绦虫病、诊疗报告、病因、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预防措施、饲养管理、控制与管理。
1. 引言1.1 农家散养鸡绦虫病诊疗报告农家散养鸡绦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是由绦虫寄生在鸡的消化道内引起的。
该病在农家散养鸡群中较为普遍,一旦出现感染,会给鸡的健康和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农家散养鸡绦虫病,本报告将全面介绍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措施。
农家散养鸡绦虫病的诊疗报告主要包括疾病病因与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和饲养管理建议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报告,养殖户可以更好地了解农家散养鸡绦虫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从而保障鸡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农家散养鸡绦虫病的相关知识,并提供针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希望能为养殖户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农家散养鸡绦虫病,保障鸡群的健康和生产。
2. 正文2.1 疾病病因与症状农家散养鸡绦虫病是由绦虫寄生在鸡体内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
绦虫是一种寄生在动物消化道内的寄生虫,主要以宿主的血液和营养物质为食。
绦虫病主要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传播,因此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了鸡的感染风险。
患有绦虫病的鸡表现为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毛色晦暗、死亡率高等症状。
禽线虫、绦虫和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2021年第03期禽鸟最重要的内寄生虫在分类学属于线虫类。
它们有纺锤形身体,锥形末端,如蛔虫。
卵在宿主的粪便中排出。
当一只禽鸟从环境中摄入含胚胎的卵(直接生活周期),或吃掉感染的中间无脊椎宿主(间接生活周期),就会发生感染。
其他有诊断意义的内寄生虫是绦虫和吸虫。
本文阐释了禽蛔虫、盲肠蠕虫、毛细线虫和绦虫病的流行特点,以及发病后应采取的治控方法。
1关于线虫、绦虫和吸虫蛔虫属于大型肠道线虫,此为鸡和火鸡最常见的寄生性家禽蛔虫之一,成虫有38~76mm 长,大小像正常约为铅笔芯尺寸。
严重寄生的禽鸟表现出精神沉郁、瘦弱并有腹泻症状。
严重的病例会有饲料转化效率下降。
蠕虫的生活周期因没有中间宿主而简单,雌性在肠道排出厚壳卵,通过粪便排出。
经过2~3周卵中的胚胎发育到可感染阶段;含胚胎的卵可长时间保持生活状态。
禽鸟通过吃掉大量含有感染性胚胎的卵而被感染。
正常清洁剂和消毒剂不能杀死卵。
这些蠕虫(鸡皮异刺线虫)在鸡、火鸡和其他鸟类的盲肠中。
蠕虫本身不是主要威胁,但大多认为它们是黑头病病原(火鸡组织滴)的主要携带者。
禽盲肠蛔虫的生活周期与大蛔虫相似。
卵在盲肠中产生,通过粪便排出并在接近2~3周时有感染性。
毛细线虫属有多个种可侵袭鸟类;但在商品家禽中常见的是环节毛细线虫和弯曲毛细线虫。
它们出现在宿主的嗉囊和食管中,可以导致黏膜增厚和炎症,偶尔在火鸡和猎禽中造成可持续的严重损失。
严重感染可死亡。
其生活周期是直接性的,成虫嵌入肠内层。
卵在排泄物中排出,胚胎发育在6~8d 后产生。
绦虫是扁平的带状蠕虫,包括很多节片。
绦虫大小差异较大,从很小到几十厘米。
有几种绦虫侵袭禽鸟,但家禽最常见的是有轮赖利绦虫和漏斗带状绦虫。
绦虫的生活史有中间宿主,鸟因食用中间宿主而感染。
这些宿主包括:蜗牛、鼻涕虫、甲壳虫、蚂蚁、蝗虫、蚯蚓、家蝇和其他动物。
中间宿主通过食用有绦虫卵的鸟粪而感染。
绦虫对家禽的侵害或病理变化不确定;然而,绦虫阻塞肠道是很常见的。
农家散养鸡绦虫病诊疗报告

农家散养鸡绦虫病诊疗报告一、病情描述1.1 病情描述:农家散养鸡的绦虫病是由绦虫寄生在鸡的肠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该病主要表现为鸡只消化不良、食欲降低、羽毛粗乱、粪便中带有绦虫片段等症状。
1.2 发病情况:本次发病群体为20只农家散养鸡,年龄在6个月到1岁之间。
1.3 症状表现:发病鸡只表现为粪便异常、贫血、腹泻等症状。
二、诊断2.1 临床诊断:根据病情描述和发病情况,初步诊断为农家散养鸡绦虫病。
2.2 实验室检测:为了确诊疾病,我们对发病鸡只的粪便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存在绦虫卵和寄生虫片段。
2.3 综合诊断: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最终确定为农家散养鸡绦虫病。
三、治疗方案3.1 防治原则:针对绦虫病,我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综合措施。
3.2 药物治疗:选用有效的驱虫药物进行治疗,具体使用药物和用药方法根据兽医咨询确定。
3.3 饲养管理:改善饲料质量,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只的免疫力,减少绦虫病的发生。
3.4 环境卫生:加强鸡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减少绦虫的传播途径,防止绦虫病的传播。
四、治疗结果4.1 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后,鸡只的粪便恢复正常,食欲恢复,贫血症状明显改善,绦虫数量减少。
4.2 治疗总结: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对农家散养鸡绦虫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达到预期效果。
五、预防措施5.2 定期驱虫:定期给鸡只进行驱虫治疗,预防绦虫病的发生。
5.4 饲料质量控制:选用优质饲料,并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干净,提高鸡只的抵抗力六、总结本次病例对农家散养鸡绦虫病的诊疗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和预防措施,为农家散养鸡的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保障农家散养鸡的健康,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禽病学讲义-第四章 禽类寄生虫病(4-禽毛滴虫病)

禽病学(Avian Medicine)讲义第四章禽类寄生虫病(家禽原虫病)第三节组织滴虫病(Histomoniasis)一、概述:组织滴虫病又名盲肠肝炎(该病临床症状主要见于肝脏)或黑头病(鸡冠、肉髯发绀),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本病特征是盲肠发炎,呈一侧或两侧肿大,肝脏有特征性坏死灶;多发生于火鸡雏和雏鸡,成年鸡也能感染,但病情较轻;野鸡、孔雀、珠鸡、鹌鹑等有时也感染。
二、病原学:属于鞭毛虫纲,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少数存在于火鸡肝脏中的无鞭毛。
三、流行病学:3-12周龄的火鸡和4-6周龄的鸡容易感染,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球虫也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鸡的盲肠中有一种异刺线虫,组织滴虫与其在一起时,存活时间会很长,二者长期共同存在,且组织滴虫还可侵入异刺线虫体内生存,之后虫其卵中游离出来(这样就会引起鸡的盲肠炎,盲肠充血、发炎,最后引起肝细胞坏死)。
四、临床症状:病鸡潜伏期为15-20d;病鸡逐渐消瘦,鸡冠、皮肤发黄,有的呈黑色(所以也叫“黑头病”);排绿色或黄绿色稀粪,有时可见血便。
五、病理变化:盲肠肿大、增粗,内部可能会有干酪样拴子,盲肠还可能充血、出血,形成溃疡;肝脏上有散在的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色坏死灶,俗称“金钱灶”;六、诊断:实验室诊断:采集盲肠部病料,用生理盐水稀释内容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前需要加热到40˚C左右组织滴虫才会活动。
七、防制:(1)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鸡接触异刺线虫虫卵,在进雏鸡前鸡舍应彻底消毒(养殖中注意要“全进全出”)。
(2)加强鸡群的卫生管理,定期用左旋咪唑驱虫(驱异刺线虫)。
(3)硝基咪唑类(甲硝唑、二甲硝咪唑)药物是治疗组织滴虫病的特效药,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但现在北美和欧洲已经禁止使用,我国也限制这类药物作为添加剂长期使用。
(4)本病的治疗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杀死体内的组织滴虫,另一方面要驱除体内的异刺线虫;甲硝哒唑、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呋喃唑酮三种药物同时应用疗效较好。
家禽绦虫病的防治措施

2017年第03期家禽绦虫病,主要分为鸡绦虫病和鸭、鹅绦虫病两大类,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家畜慢性传染类疾病,在我国分布较广,扩散速度较快,特别在流行区牧地放养的幼年家禽常会因此造成大批死亡,仅短时间内就会对整个养殖业造成巨大威胁。
从目前情况上来看,随着养殖家禽户数的不断增多,患绦虫病的家禽病例也越来越多,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也已经被列入重点防范工作,亟待相关部门的关注和解决。
1家禽绦虫病我们常见的家禽绦虫病主要分为两大类,(1)鸡绦虫病,其病原种类有很多,大致又可以分成四种类型,分别是四角赖利绦虫病、棘钩赖利绦虫病、有轮赖利绦虫病和节片戴文绦虫病。
(2)寄生于鸭、鹅等水禽类小肠中的绦虫引发的疾病,这些绦虫多数是属于膜壳科的,其中以矛形剑带绦虫最为常见,危害也是最大的。
值得注意的是,幼年的鸡、鸭、鹅比成年的由于免疫力较弱更易感染该疾病,而且临床症状的表现也更为明显。
一般来说,家禽患有绦虫病的情况还是比较容易察觉的,常常会出现很多明显的临床症状。
我们可以看到,在家禽感染该病症时,消化系统常常会出现很大障碍,比较明显的有粪便变稀或混有粘稠血液的症状,食欲减退,渴欲也有所增加。
患病的家禽的两翅会逐渐下垂,羽毛变得蓬乱难梳理,形体呈现消瘦状态,并且常伴有贫血症状的发生,精神日益萎靡,喜欢离群独处。
肢体时常无力,甚至发生麻痹,自两腿开始,逐渐波及蔓延到全身,致使行走摇晃不稳,容易摔倒。
一部分患病的家禽还会在夜间伸长颈、张大口、不停摇头,然后仰卧、持久做划水动作,常常会因气候或饲料变化等因素,造成家禽短期内的大量死亡。
除此之外,幼小的家禽们会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的症状,雌性的家禽产蛋量也会随之大幅度减少。
家禽绦虫病是一种容易发生的慢性传染类疾病,是目前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重点检测和防疫的对象之一。
家禽在受病菌感染患病后,体质会明显衰退,繁殖能力大幅度下降,寿命严重缩短,这些无疑会影响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安全问题,更会给整个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鸡鸭鹅绦虫病的诊疗

( 1 )病 原 :赖 利 绦 虫病 的 病 原 主 要 是 戴 文 科 赖 利 属 的4 种 禽 ,多在 春末 和夏 季 发病 。
虫 。① 棘盘 赖 利 绦 虫 :虫 体 长2 5 c m,顶 突上 有 2 Y U & 钩 。 中 间宿 ( 2 )主 症 :病 禽首 先 出现 消 化 机 能 障碍 ,排 灰 白色稀 薄粪 主 是 蚂蚁 。② 四 角赖 利 绦 虫 :虫 体 长 1 ~2 5 c m,顶 突上 有 1 ~ 2 列 便 ,混有 白色的绦虫节片,食欲减退 ,后期废食 ,生长停滞 ,消 小 钩 。 中 间宿 主 是 蚂蚁 。③ 有轮 赖 利 绦虫 :虫 体 长 1 ~1 3 c m,顶 瘦 ,精 神委 顿 ,离 群 ,两 腿 无 力 ,向后 坐 倒 或突 然 向一 侧 跌 ,不 突 平 而 宽 ,有 2 列 小 钩 。 中间 宿 主 是金 龟 子 、步 行 虫 、家蝇 等 昆 能起 立 ,一般 在发 病后 1 ~5 d 死 亡 。剖检 :可 见小 肠 卡他 性炎 症和 虫 。④ 节 片 戴 文绦 虫 :虫体 长 0 . 5 ~3 mm,宽 0 . 1 8 ~0 . 6 am。成 虫 黏膜 出 血 ,其 他浆 膜 组织 也 常有 大 小不 一 的 出血 点 外 膜更 为 r 由4~ 9 节 组成 。顶突 上6 0~ 9 5 个小 钩 。 中间宿 主是蛞 蝓 。 显 著 。肠 管 中发现 虫体 便可 确诊 。 ( 3 )预 防 :避 免在 死水 池塘 放养 水 禽 ,以免 与剑 水蚤 接 触而 ( 2)主症 :上述 各种 绦 虫都 寄生 在小 肠 ,用 头节破 坏肠 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病 原
1、矛形剑带绦虫(Drepanidotaenia lancelata)
终末宿主和寄生部位:鹅、鸭的小肠;主要危 害幼禽。 中间宿主:剑水蚤; 症状:消化不良,腹泄,生长发育受阻,贫血,消瘦等; 诊断:粪便检查; 防治: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驱虫,用常用的驱绦虫药。
2、片形皱褶绦虫(Fimbriaria fasciolaris).
终末宿主和寄生部位:家鸭、鹅和鸡等鸟类的小肠. 中间宿主:普通镖水蚤,剑水蚤等。 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北等地.
绦虫的绦虫寄生于陆禽类和水禽类的小 肠中。 种类繁多,主要危害雏禽。
4、鼠膜壳绦虫病 P399
病原: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和缩小膜壳绦虫(H.diminuta); 终末宿主和寄生部位:鼠和人的小肠;
(三)症状和病理变化
机械阻塞:大量感染时虫体积聚成团,导致肠阻塞、肠 破裂、腹膜炎。 机械损伤:小沟和吸盘固着肠粘膜,引起损伤、出血、 发炎。 夺取营养: 代谢毒素:神经中毒症状。 病理变化:肠道粘膜增厚,出血,虫体附着。 临床症状:粪便稀且有粘液,食欲下降,饮水增多 , 行 动迟缓,羽毛蓬乱,头颈扭曲,蛋鸡产蛋量下降或停产, 最后衰竭死亡。
呈世界性分布,对鸡危害严重。
(一)病原特征
1、四角赖利绦虫:长可达25cm,是鸡的最大绦虫。头节较小,顶突上有1~3 圈小钩,吸盘上有8~10圈小钩。成节的生殖孔位于一侧。 6~12个虫卵 在一个卵囊内。
2、棘沟赖利绦虫:颇似四角赖利绦虫,顶突上有2圈小钩,吸盘上有8~10 圈小钩。生殖孔位于节片一侧边缘上,每一卵囊内含虫卵6~12个。
危害:人畜共患。
生活史:微小膜壳绦虫可以不需要中间宿主,鼠类食入虫卵,在消化道释 出六钩蚴,进入肠黏膜内发育成似囊尾蚴,然后返回肠腔发育为成虫。
中间宿主也可参与其发育过程,中间宿主为蚤类等多种昆虫。 缩小膜壳绦虫需要中间宿主——昆虫类的参与。
(四)诊断与防治
诊断:根据鸡群的临床表现,粪便查获虫卵或节片,剖 检病鸡发现虫体便可确诊。
治疗:多种驱绦虫药。
预防:定期驱虫,及时清除鸡粪、无害化处理;扑杀鸡 舍内外中间宿主;定期检查、治疗病禽;新购入的鸡 应驱虫后再合群。
二、 膜壳绦虫病 P295
膜壳科(Hymenolepididae)的多 种绦虫引起多种动物的绦虫病。
3、有轮赖利绦虫:虫体小,一般不超过 4cm。头节大,顶突宽而厚,形似 轮状,上有 2圈共 400~ 500个小钩。吸盘上无钩。生殖孔不规则交替排 列在体侧。每个卵囊内仅有一个虫卵。 4 、节片戴文绦虫:成虫短小, 0.5~3.0mm , 4~9 个节片。头节小,顶突 和吸盘上有小钩,但易脱落。
(二)生活史
四角赖利绦虫和棘沟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蚂蚁。在鸡体 内经2~3周发育为成虫。 有轮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蝇类和甲虫。鸡啄食含似囊尾 蚴的昆虫而感染,经20天发育为成虫。 节片戴文绦虫的中间宿主是蛞蝓和陆地螺,在鸡体内2周发 育成熟。 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对养鸡业危害严重,放养的雏鸡可能 大群感染并引发死亡。
第四节 家禽绦虫病 P294 一、 戴文绦虫病P294
主要是由戴文科( Davaineidae )的戴文属( Davainea )和赖利 属(Raillietina)的绦虫寄生于禽类引起的。 致病虫种 : 四角赖利绦虫( R.tetragona )、棘沟赖利绦虫 (R. echinothrida) 、有轮赖利绦虫( R. cestillus )和节片戴文绦 虫(D.proglottina)。 前 3 种寄生于鸡和火鸡的小肠中,最为严重;节片戴文绦虫寄生 于鸡、鸽、鹌鹑的十二指肠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