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病治疗与预防
学前儿童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1)

学前儿童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1)学前儿童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但是由于环境和生活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常常还是容易患有各种寄生虫病。
这些病症的危害十分严重,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
因此,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是非常必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前儿童常见的寄生虫病进行介绍,并提供一些防治的建议。
1. 蛲虫病蛲虫病是一种由细粒棘球绦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的寄生虫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预防和治疗蛲虫病的方法包括:多喝开水和用开水煮熟的食物,定期做驱虫治疗,保持卫生习惯。
2. 绦虫病绦虫病是由细粒绦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的,这种病症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消化不良、消瘦等。
预防和治疗绦虫病的方法包括: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食用生肉,严格按照驱虫药规定服药。
3. 异尖线虫病异尖线虫病是一种由异尖线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消瘦等。
预防和治疗异尖线虫病的方法包括:多吃绿叶蔬菜、水果,避免食用生肉,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4. 圆线虫病圆线虫病是由圆线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消瘦等。
预防和治疗圆线虫病的方法包括: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粗粮、豆类、蔬菜等,避免食用生肉,使用驱虫药物。
5. 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病症,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晕、头痛、四肢无力等。
预防和治疗弓形虫病的方法包括:避免接触病畜、卫生废弃物和粪便等,不吃未经高温加工的猪肉、羊肉,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患有寄生虫病的情况比较常见,家长和老师应该定期对孩子进行体检,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定期给孩子进行驱虫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同时,如有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规范治疗。
归纳十种绦虫病

归纳十种绦虫病绦虫病是一种由绦虫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常见于身体弱者或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绦虫病的症状各异,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归纳出十种常见的绦虫病,以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和预防措施。
1. 单节绦虫病(常见于牛肉)单节绦虫病是由寄生在牛肉中的牛肉绦虫引起的。
感染者可能会出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适当烹饪牛肉、避免生食以及提高卫生习惯是预防此病的主要方法。
2. 猪肉绦虫病(常见于猪肉)猪肉绦虫病是由寄生在猪肉中的猪肉绦虫引起的。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贫血等症状。
加热煮熟猪肉、杀死寄生虫卵和定期服用驱虫药物是预防此病的关键。
3. 绦虫性包虫病(常见于狗、羊)绦虫性包虫病是由饮用被感染寄生在狗或羊体内的包虫虫卵引起的。
症状可能包括腹痛、咳嗽、胸部不适等。
避免与被包虫虫卵污染的水源接触,加强家居卫生,定期给宠物驱虫是预防此病的必要步骤。
4. 猪囊虫病(常见于猪腹腔)猪囊虫病是由寄生在猪脏器内的猪囊虫引起的。
感染者可能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
适当煮熟含有寄生虫的猪肉、避免接触感染源是预防猪囊虫病的关键。
5. 双节绦虫病(常见于鱼肉)双节绦虫病是由寄生在鱼肉中的双节绦虫引起的。
感染者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
彻底烹饪鱼肉、避免生食以及食用可靠的水源是预防此病的关键。
6. 猪带绦虫病(常见于猪肉)猪带绦虫病是由寄生在猪肉中的猪带绦虫引起的。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
杀灭寄生虫卵、适当烹饪猪肉和定期使用驱虫药物是预防猪带绦虫病的重要方法。
7. 绦虫性肉芽肿病(常见于猪肉)绦虫性肉芽肿病是由寄生在猪肉中的绦虫引起的。
感染者可能会出现皮肤肿块、肝脏损伤等症状。
适当煮熟猪肉、避免接触感染源以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此病的关键。
8. 血吸虫病(常见于淡水区)血吸虫病是由寄生在淡水螺类中的血吸虫引起的。
病症可能涉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肝脏,同时还会出现疲劳、发热等症状。
猪带绦虫病健康教育

预防绦虫病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绦虫 病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 健康意识,减少绦虫病的传播 风险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绦虫病只会传染给猪:绦虫病 也可以通过食品和环境传染给 人类
绦虫病的常见误区
没有明显症状就没有绦虫病: 绦虫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但仍需要警惕
预防绦虫病的 重要性
预防绦虫病的重要性
绦虫病的危害:绦虫病对人体健康 造成严重影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 作效率
绦虫病的经济损失:绦虫病的防治 费用和治疗费用对个人和社会都是 一种负担
如何治疗绦虫病
就医咨询:如发现绦虫病感染症状 ,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 和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 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
如何治疗绦虫病
排菌防控:治疗期间应注意个 人卫生,避免传播绦虫卵的常见误区
肉类不熟就能杀虫:不能仅凭 肉类加热的程度来判断绦虫是 否被杀死
猪带绦虫病健 康教育
目录 绦虫病简介 预防绦虫病的方法 如何治疗绦虫病 绦虫病的常见误区 预防绦虫病的重要性
绦虫病简介
绦虫病简介
什么是绦虫病:绦虫病是一种由进 食不洁食物感染的寄生虫病 绦虫病的危害:绦虫病可以导致消 化不良、营养缺乏等健康问题
绦虫病简介
绦虫病的传播方式:绦虫病通 过食物中的寄生虫卵传播给人 类
预防绦虫病的 方法
预防绦虫病的方法
饮水安全:确保饮用水的卫生 ,并避免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 水源
食品卫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 生习惯,如洗净蔬果、煮熟肉 类等
预防绦虫病的方法
杀虫处理:定期对猪舍进行杀 虫处理,防止绦虫滋生
健康教育:加强对绦虫病预防 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健康 意识
如何治疗绦虫 病
鸡绦虫病预防与治疗

鸡绦虫病的预防与治疗[摘要] 鸡绦虫病是不同种的鸡绦虫寄生于鸡肠道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致使鸡发生营养不良。
雏鸡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止,拉稀,羽毛蓬乱无光泽。
严重感染时则瘦弱而死亡,产蛋鸡产蛋明显下降。
[关键词] 鸡绦虫病诊断防治[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183-01养鸡生产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鸡绦虫病是由赖利属的多种绦虫寄生于鸡的十二指肠中引起的,常见的赖利绦虫有棘沟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和有轮赖利绦虫等三种。
各种年龄的鸡均能感染,其它如火鸡、雉鸡、珠鸡、孔雀等也可感染,17~40日龄的雏鸡易感性最强,死亡率也最高。
绦虫混合感染后,常常造成鸡只大批死亡,因此,绦虫病的防治在养鸡业中也越来越重要。
一、常见赖利属绦虫棘沟赖利绦虫和四角赖利绦虫是大型绦虫,两者外形和大小很相似,长25厘米,宽1~4毫米。
虫卵包在卵囊中,每个卵囊内含6~12个虫卵。
1.棘沟赖利绦虫头节上的吸盘呈圆形,上有8~10列小钩,顶突较大,上有钩2列,中间宿主是蚂蚁。
2.四角赖利绦虫,头节上的吸盘呈卵圆形,上有8~10列小钩,颈节比较细长,顶突比较小,上有1~3列钩,中间宿主是蚂蚁或家蝇。
有轮赖利绦虫较短小,头节上的吸盘呈圆形,无钩,顶突宽大肥厚,形似轮状,突出子虫体前端,中间宿主是甲虫。
3.有轮赖利绦虫较短小,头节上的吸盘呈圆形,无钩,顶突宽大肥厚,形似轮状,突出子虫体前端,中间宿主是甲虫。
有轮赖利绦虫的虫孵也包在卵囊中,每个卵囊内含1个虫卵。
二、流行病学家禽的绦虫病分布十分广泛,危害面广且大。
常年在鸡体内生存,在集约化养鸡生产中从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其常见的中间宿主要为蝇和甲虫;感染多发生在中间宿主活跃的4~9月份。
各种年龄的家禽均可感染,但以雏禽的易感性更强,25~40日龄的雏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成年禽多为带虫者。
猪绦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79猪绦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陈明泽(中江县永太镇畜牧兽医站618116)摘要:猪绦虫病是由绦虫以及绦虫虫卵感染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绦虫寄生于病猪体内,汲取营养,并生长繁殖,破坏猪体内组织,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可以导致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
本文针对猪绦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对该病进行综述。
关键词:猪绦虫病;防治措施;临床症状猪绦虫病是由绦虫以及绦虫虫卵感染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绦虫寄生于病猪体内,汲取营养,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破坏猪体内组织,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可以导致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
本文针对猪绦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对该病进行综述。
1流行病学猪绦虫病是由绦虫感染引发,绦虫是一种细长的乳白色或者白色的寄生虫,成虫呈带状。
绦虫主要寄生在猪小肠内,通过肠道可以将虫卵以及孕节随排泄物排出,健康猪因采食存在孕节以及虫卵的食物后会发生感染,猪寄生囊尾蚴后的猪肉可以肉眼看到米粒大小的寄生虫,因此也被称为米猪肉。
2临床症状猪绦虫病通常具有3个月左右的潜伏期,在潜伏期内虫体也会从猪体内汲取所需的营养,同时会分泌毒素,对肠道产生刺激,导致病猪产生腹胀、腹痛以及恶心等症状,且通常是上浮或者整个腹部疼痛,个别会发生腹泻或者食欲增强。
3诊断3.1镜检剖检病死猪,取肠道病变组织、小肠黏膜、肠道内容物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查看是否有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致病菌。
3.2细菌培养无菌调件下,将采取的病料在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以及血液琼脂培养基中接种培养,48h 后观察是否有致病菌,血液琼脂培养基中血液是否发生溶解,肉汤培养基中是否浑浊病产生沉淀。
3.3排泄物检测现场取10g 左右新鲜粪便放入100mL 饱和食盐水中,摇匀后静置,去除上清液,再次向沉淀中加入饱和食盐水摇匀静置,直至上清液清澈为止,取沉淀物涂片观察,在100倍显微镜下即可观测到虫体与孕节。
绦虫病治疗与预防

绦虫病治疗与预防绦虫病是各种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
我国所见的绦虫主要有牛肉绦虫.猪肉绦虫.短膜此外,长膜壳绦虫、阔节裂头绦虫、狗复孔绦虫也有个别病例报道。
传播途径:患者是牛肉绦虫和猪肉绦虫的唯一传染源,长期从粪便中排出虫卵,分别使牛.猪感染引起牛.猪囊尾蚴病。
鼠类是短膜壳绦虫的保虫宿主。
人为牛肉绦虫.猪肉绦虫.短膜壳绦虫的终宿主,虫卵从粪便中排出。
牛肉绦虫卵与猪肉绦虫卵形态相似,不能区别,虫卵呈球形。
深黄色,内含大钩蚴,分别被中间宿主牛.猪摄入后,六钩蚴在小肠中从虫卵孵出,钻人肠壁,随血循环散播至全身。
主要在牛与猪的骨胳肌内发育成牛囊尾蚴。
猪囊尾蚴,其囊腔内含清澈囊液与一个白色头节,人因摄食含囊尾蚴的生或不熟牛肉,生或不熟猪肉而感染。
囊尾蚴在人的小肠内受胆汁的刺激作用,头节外伸,吸附在肠壁上,逐渐发育为成虫。
从囊尾蚴摄入至成虫发育成熟产卵为2~3个月,人体感染多数只有一条,但在流行区有报告半数以上患者为多虫感染。
短膜壳绦虫不需中间宿主,虫卵从粪便排出即有感染性,经污染的食物或手指直接经口感染,故可造成人和人之间传播,从虫卵孵出的六钩蚴侵入小肠绒毛中发育为似囊尾蚴,以后似囊尾蚴穿破肠绒毛,进入肠腔,发育为成虫。
一般感染虫数很多,另外,短膜壳绦虫卵通过肠逆蠕动可反流入胃后,回到小肠中孵出六钩蚴,也可造成内源性自体感染。
自吞入虫卵至虫体发育成熟仅需2~4周。
发病机理:猪肉绦虫与牛肉绦虫以吸盘吸附在小肠粘膜上可引起轻度损伤与炎症。
妊娠节片自虫体脱落后仍能蠕动,除从肛门逸出外,偶尔因阻塞阑尾诱发阑尾炎。
多条绦虫感染偶可引起部分肠梗阻。
短膜壳绦虫的似囊尾蚴寄生在小肠粘膜内,使微绒毛肿胀。
其成虫可引起灶性出血与表浅溃疡等病变。
症状:牛肉、猪肉绦虫病的潜伏期2~3个月,短膜壳绦虫病潜伏期2~4周。
牛肉、猪肉绦虫病的临床症状轻微,粪便中发现节片是常见症状。
牛肉绦虫脱落的妊娠节片从患者肛门自动逸出,在衬裤、被服上,偶可引起肛门搔痒。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分别是由绦虫和囊虫引起的疾病,常常发生于食用肉类过程中,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两种疾病的危害和有效防治方法。
一、猪带绦虫病的危害及症状猪带绦虫病是由带绦虫寄生在猪的肠道内引起的疾病,主要存在于猪的肉质中,会影响人的健康。
感染人体后,猪带绦虫的虫卵将在人体内孵化,因此人体内的猪带绦虫越多,它们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
猪带绦虫主要会引起胃肠道症状,例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
严重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导致肝、胰、肺等多个器官的损害和病症。
此外,猪带绦虫还可能导致血液中含有少量的维生素B12,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症。
囊虫病是由囊虫寄生在猪的内部,并通过肉类食品传染给人,引起的疾病。
囊虫病结构比较特殊,它的头部具有吸盘和吸壳,能够附着在猪的肠道、肌肉等部位。
人们食用未熟透、未煮熟或未加工的猪肉,便会直接感染囊虫病。
囊虫病最主要的症状为流行病学特征里的“三多一少”,即大便次数增加、消化不良、食欲降低和体重减轻。
严重的感染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头痛、视力下降、行动不便等。
三、有效防治方法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上述两种疾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猪的饲养环境卫生应得到保证,饲养场的环境应清洁干净,保持空气流通。
2. 猪的饲养应文明规范,避免猪间互相感染,定期对猪进行全面的检查。
3. 在生活、饮食、储存等各个环节上,应做好肉类的消毒和加工,避免直接食用未经煮熟或未经熏制的猪肉。
4. 定期进行干净消毒,杀死可能存在的病菌和虫卵,尽可能减小二次污染。
5. 对于已经感染的猪群,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疗,避免疾病扩散和传染。
总之,对于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应该加强肉类的消毒和加工,保证食品的健康安全,同时也应关注猪的饲养环境卫生和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病症。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猪绦虫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措施

2020年第12期猪绦虫病是猪常见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由猪绦虫感染所致,不仅对猪的健康有着较大影响,还可能通过食用带有寄生虫卵的“豆猪肉”而导致人体感染,危害人体健康。
对其有效防治是生猪疾病防控的重要任务。
养殖人员和畜牧兽医应严格把控猪绦虫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并明确其诊断要点,针对性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保证生猪健康和猪肉产品的安全。
1临床表现猪绦虫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病猪腹痛、腹胀,轻度患病大多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随病情发展在病猪肩、颈等处可见囊尾蚴突出,此时病猪可表现出急促呼吸或打呼症状。
重症病猪还表现出贫血、腹部肿胀、身体瘦弱等情况。
绦虫感染具有潜伏期,多为2~3个月,短膜绦虫病潜伏期一般在0.5~1个月,主要寄生位置在猪肠道内,在其刺激下可导致肠壁毒素的产生和积累,引起病猪腹泻和食欲不振等反应。
2流行特征猪绦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流行主要通过猪吞食含虫卵的粪便,或人食用带有虫卵,且未充分加热的猪肉而感染。
猪绦虫病流行与生猪养殖不科学、区域饮食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
部分地区散养农户在养殖过程中,不单独建立猪圈,将猪舍与厕所建于一处,生猪粪便清理也不及时,增加生猪患病几率。
人食用不熟猪肉,导致寄生虫卵随猪肉进入人体,对人造成感染。
3猪绦虫病的诊断要点对猪绦虫病的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特征,进行初步诊断。
对病死猪病理剖检,一般于猪舌肌肉部位可见囊虫。
对病猪粪便采样,通过饱和盐水漂浮法,对粪便镜检,可见绦虫虫卵,同时清洗并检查粪便中的的白色节片,判断寄生虫种类,最终做出确诊。
4治疗措施在发现猪感染绦虫病时,应及时对猪进行隔离治疗,彻底清理生猪粪便及所在圈舍,同时做好消毒工作。
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驱虫,西药治疗主要选用硫双氯粉或丙硫咪唑片,口服给药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可使用甘草、茯苓、槟榔等中药成分,按方计量配比后,研磨成粉末状,混合饲喂,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5预防要点对猪绦虫病的防治,还需要以预防为主,做好预防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绦虫病治疗与预防
绦虫病是各种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
我国所见的绦虫主要有牛肉绦虫.猪肉绦虫.短膜此外,长膜壳绦虫、阔节裂头绦虫、狗复孔绦虫也有个别病例报道。
传播途径:
患者是牛肉绦虫和猪肉绦虫的唯一传染源,长期从粪便中排出虫卵,分别使牛.猪感染引起牛.猪囊尾蚴病。
鼠类是短膜壳绦虫的保虫宿主。
人为牛肉绦虫.猪肉绦虫.短膜壳绦虫的终宿主,虫卵从粪便中排出。
牛肉绦虫卵与猪肉绦虫卵形态相似,不能区别,虫卵呈球形。
深黄色,内含大钩蚴,分别被中间宿主牛.猪摄入后,六钩蚴在小肠中从虫卵孵出,钻人肠壁,随血循环散播至全身。
主要在牛与猪的骨胳肌内发育成牛囊尾蚴。
猪囊尾蚴,其囊腔内含清澈囊液与一个白色头节,人因摄食含囊尾蚴的生或不熟牛肉,生或不熟猪肉而感染。
囊尾蚴在人的小肠内受胆汁的刺激作用,头节外伸,吸附在肠壁上,逐渐发育为成虫。
从囊尾蚴摄入至成虫发育成熟产卵为2~3个月,人体感染多数只有一条,但在流行区有报告半数以上患者为多虫感染。
短膜壳绦虫不需中间宿主,虫卵从粪便排出即有感染性,经污染的食物或手指直接经口感染,故可造成人和人之间传播,从虫卵孵出的六钩蚴侵入小肠绒毛中发育为似囊尾蚴,以后似囊尾蚴穿破肠绒毛,进入肠腔,发育为成虫。
一般感染虫数很多,另外,短膜壳绦虫卵通过肠逆蠕动可反流入胃后,回到小肠中孵出六钩蚴,也可造成内源性自
体感染。
自吞入虫卵至虫体发育成熟仅需2~4周。
发病机理:
猪肉绦虫与牛肉绦虫以吸盘吸附在小肠粘膜上可引起轻度损伤与炎症。
妊娠节片自虫体脱落后仍能蠕动,除从肛门逸出外,偶尔因阻塞阑尾诱发阑尾炎。
多条绦虫感染偶可引起部分肠梗阻。
短膜壳绦虫的似囊尾蚴寄生在小肠粘膜内,使微绒毛肿胀。
其成虫可引起灶性出血与表浅溃疡等病变。
症状:
牛肉、猪肉绦虫病的潜伏期2~3个月,短膜壳绦虫病潜伏期2~4周。
牛肉、猪肉绦虫病的临床症状轻微,粪便中发现节片是常见症状。
牛肉绦虫脱落的妊娠节片从患者肛门自动逸出,在衬裤、被服上,偶可引起肛门搔痒。
猪肉绦虫的节片一般随粪便排出,不自动从肛门逸出。
半数患者有腹痛,一般为上腹或全腹隐痛。
少数患者有腹泻。
食欲亢进、头昏等症状。
猪肉绦虫病患者约有2.5%~25%同时伴有囊虫病,感染期限越长,自身感染而患囊虫病的危险性越大。
短膜壳绦虫病的患儿轻度感染常无症状,重度感染可达干余条,常腹痛较剧。
伴腹泻、恶心、食欲减退、乏力、头昏等症状。
肠绦虫病患者血象中,嗜酸粒细胞增多不明显。
治疗:
治疗绦虫病的药物种类较多,过去曾采用绵马油剂、阿的平等,因毒性较强已被淘汰。
巴龙霉素副作用较多,甲苯咪唑的疗效较差,现很少应用。
1.吡喹酮:吡喹酮可使绦虫虫体表膜对钙离子通透性增加,引起虫体肌肉极度挛缩与麻痹。
它主要作用于绦虫颈部表皮,出现空泡,继而破溃,使绦虫随肠蠕动从粪便中排出。
吡喹酮具有广谱抗绦虫作用。
驱除牛肉绦虫与猪肉绦虫的剂量为10mg/kg,一剂疗法治愈率达95%以上,短膜壳绦虫较为顽固,吡喹酮25mg /Kg一剂疗法治愈率可高达87.6%。
台湾省采用450mg单剂治疗短膜壳绦虫感染获得良好效果。
2.硫双二氯酚(别丁):本药对牛肉.猪肉绦虫有良好驱虫作用。
驱出绦虫的头节均已被破坏溶解。
成人剂量为3克,1次空腹顿服,或每小时1克,连服3次。
本药有轻泻作用。
副作用有轻度头昏、腹泻、恶心、呕吐等。
3.氯硝柳胺(灭绦灵):本药能抑制绦虫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
国外较常用。
驱绦虫的疗效达90%以上。
它也破坏绦虫头节。
成人剂量为2克,儿童酌减。
空腹每小时1克。
本药为片剂,服时须充分嚼碎,以小量开水吞服。
短膜壳绦虫病可反复自体感染,似囊尾蚴在小肠微绒毛内不易受到药物影响,一次治疗不易根治,故疗程应延长为5日。
本药副作用轻,偶有恶心、呕吐和腹痛。
孕妇亦可服用。
预防: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改掉有的地方吃生肉的习惯,厨房用的菜刀和菜板应生熟分开。
2.加强屠宰肉类的检查,禁止含囊尾蚴的牛肉.猪肉出售。
大型屠宰场应有冷藏库,肉内囊尾拗在-1O℃贮藏5天后死亡。
3.在流行区进行普查普治,询问病史(粪便排节片史)结合粪检,肛拭(牛肉绦虫病)检查,控制传染源。
对短膜壳绦虫除普查普治外,尤其在托儿所等集体单位,加强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的管理。
4.防止牛与猪囊尾蚴感染,改变养猪方式,不应放牧饲养,做到猪有栏,牛有舍,人畜分居,防止饲料被人粪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