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绦虫病和囊虫病

合集下载

绦虫

绦虫
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原尾蚴经口感染 或裂头蚴经皮肤感染引起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照片)
裂头蚴:
转续宿主:蛇、猪、鸟
入水
剑水蚤 蝌蚪 蛙
成虫 虫卵 钩球蚴 原尾蚴
(猫科动物) 小肠
3~5月
3~11d
人 喝 生 水
裂头蚴 成虫
3周 生










裂头蚴病
流行病学特点
1 感染途径:经口、经皮肤 2 感染期是原尾蚴、裂头蚴 3 生活史需经多个宿主转换,第一中间宿
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是蝌蚪或蛙, 终宿主是猫、犬等 4 转续宿主多有蛇、猪、鸟等 5 人可作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终 宿主
分布:成虫感染散在发生,我国报道近20例。 裂头蚴病多见于东亚及东南亚各国,欧、 美、澳等地也有记录。我国已有近千例
流行因素:1 局部敷贴生蛙肉,经皮肤感染; 2 吞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蛇、蛙、猪肉等; 3 饮生水食入感染的剑水蚤。
Dot-ELISA等 病原学检查:根据手术后摘除的棘球蚴或痰、
胸、腹水内查到的原头蚴或角 皮等确诊
肺包虫影
1 卫生宣教,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2 加强对病畜内脏的处理和管理:焚烧,
深埋 3 定期为犬驱虫 4 治疗病人:手术治疗为主,化学治疗:
阿苯达唑,甲苯达唑,遵循大剂量, 长疗程的原则
裂头蚴病
临床表现 大便有白色带状节片
治疗 首选吡喹酮 驱虫后注意找头节(留24小时大便)
囊虫病
进食猪肉绦虫卵或肠绦虫病人自体感染引起 寄生部位以脑、皮下、肌肉组织多见
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成虫: 寄生人体机会较少,症状轻
裂头蚴:眼裂头蚴病,最常见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猪是人们常见的食用动物之一,但是猪也容易受到一些寄生虫的侵袭,其中绦虫病和囊虫病是较为常见和危害性较大的两种猪病。

本文将对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以及有效防治方法进行分析。

猪带绦虫病是一种由绦虫寄生在猪体内引起的疾病。

绦虫病通过猪吃入寄生虫卵,然后在猪的肠道内孵化发育。

绦虫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营养损失:寄生在猪的肠道内的绦虫会吸取猪的营养物质,导致猪的营养摄入减少,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2. 疾病传播:猪带绦虫病的绦虫卵可以通过猪粪便排出体外,从而可能污染饮用水源或者环境,进而引起人体感染。

这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1. 危害人体:囊虫卵会随着猪粪便排出,再通过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引起囊虫病人群的感染。

囊虫病不仅会引起人体消化系统的感染,还可能危害人的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失明、瘫痪等。

2. 经济损失:囊虫病对于养殖业来说也是一大困扰。

受囊虫病影响的猪会出现生长缓慢、毛发粗糙等症状,导致经济损失。

1. 卫生措施:养殖场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理猪舍、排除污水和排泄物,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2. 饲养管理:猪舍要保持通风干燥,避免绦虫或囊虫的滋生。

选择高质量的饲料和水源,避免使用受污染的食物或饮水。

3. 消毒措施:定期对猪舍、饮水设备、饲料槽等进行消毒,杀灭绦虫或者囊虫的卵或幼虫,减少猪的感染风险。

4. 药物治疗:可以采用一些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福尔马林等,来杀灭或控制绦虫或囊虫的生长和繁殖。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对于猪的生长发育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通过加强卫生措施、饲养管理、消毒措施以及药物治疗等有效防治方法,可以减少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猪健康和人们的食品安全。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是两种常见的寄生虫疾病,对猪群健康和养殖业发展都带来了很大危害。

本文将从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和有效防治两方面进行分析。

猪带绦虫病,又称猪封闭绦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粗棘球绦虫和片状棘球绦虫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

该病常见于猪群中,对猪群的健康状况造成了很大影响。

猪带绦虫病的主要危害如下:1. 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猪带绦虫寄生在猪的消化道内,会影响猪的消化功能,使猪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导致猪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

2. 减少养殖收益:猪带绦虫病会导致猪的体重下降,生长速度减慢,饲料转化率增加,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3. 传播其他疾病:猪带绦虫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当猪被感染后,会排出大量的虫卵,这些虫卵可以通过粪便传播给其他猪,并污染环境。

猪带绦虫病还可以引起其他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等。

针对猪带绦虫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对猪群定期进行粪便检测,了解感染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干燥洁净,定期清理粪便和杂草,并进行消毒,以减少虫卵的传播和感染。

3. 合理用药:对感染带绦虫的猪进行药物治疗,可以选择虫灵等药物进行驱虫,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以避免药物残留和产生耐药性。

2. 损害猪的消化道:猪旋毛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会对猪的小肠黏膜造成损害,引起猪的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猪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

3. 增加宰后肉质问题:囊虫病的感染会导致猪的肠道发炎,引起肠黏膜水肿,从而影响猪的屠宰质量,使猪肉变得松软、发炎,影响肉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1. 控制传染源:及时清除猪群周围的粪便和污水,减少病原菌的传播来源。

3.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饲养,保持猪舍的干燥洁净,避免饮水受到污染,提高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是两种常见的寄生虫疾病,对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大危害。

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一、名解(5个,15分)1、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3、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种类的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寄生的寄生虫传播给人,这些动物即为保虫宿主。

又称储存宿主。

4、转序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并不能发育至成虫,仅能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正常宿主体内时,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此种非正常宿主即为该种寄生虫的转序宿主。

5、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6、寄生: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收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收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若寄生物为动物,则称为寄生虫,受害者即为被寄生的一方,称为宿主,称为寄生生活。

7、感染期:在生活史中,对人具有感染性或感染力的时期。

8、带虫者:感染寄生虫后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可传播病原体,这种感染者称为带虫者。

9、滋养体:原虫能运动,摄食,和生殖的生活史期。

10、蝇蛆病:是由双翅目昆虫的幼虫对人和脊椎动物活体的侵害。

11、带虫免疫:大多数寄生虫感染后,宿主所产生免疫力,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再感染,但不能消除体内已有的寄生虫,宿主保持低度感染,当药物清除体内的寄生虫后,获得的免疫力逐渐消失,这种免疫类型为带虫免疫。

12、伴随免疫:某些寄生生活的成虫,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这种免疫力对体内的成虫没有作用,但对再感染时侵入的童虫有一定的抵抗力,一旦药物清除体内残存的寄生虫,宿主已获得的免疫力消失。

13、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能力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寄生虫。

14、完全变态:昆虫幼体发育成成虫的过程中,需经蛹期,且发育各期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各异,成为完全变态。

15、不完全变态:昆虫幼体发育不经蛹期,幼体称若虫,其形态与成虫相似,体积较成虫小,性器官尚未发育,其生活习性与成虫相同,称不完全变态。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是两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病。

它们对猪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减少这些疾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猪带绦虫病是由猪带绦虫引起的。

这种虫子寄生在猪的肠道中,会导致猪的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出现腹泻、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

这种虫子的卵会排入猪粪便中,对环境卫生造成污染。

如果人类将未经充分烹调的感染虫卵的猪肉摄入体内,会引发人带绦虫病,导致胃肠道疾病、肌肉痛、抽搐等严重问题。

囊虫病是由囊虫感染引起的。

囊虫是一种寄生虫,可以在猪的肌肉组织中形成包囊,猪和人类食用未经烹调的感染肉时可引起囊虫病。

这种疾病在人类中可导致肝脏、心脏、眼睛等器官受损,对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同样,囊虫的传播也与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密切相关。

1. 畜牧场和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及时清理猪舍和养殖区的粪便,保持环境整洁干净,避免传染源的污染。

2. 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猪的驱虫和防疫工作,使用有效的驱虫药物,减少感染虫子的机会。

3. 合理的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饲养环境,加强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虫子的可能性。

4. 烹饪和消毒措施:对于食用猪肉,要确保充分烹调,避免感染虫卵。

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食用生肉等。

5. 定期体检和及时治疗:对于猪群要定期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发现感染虫子的猪要及时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的扩散。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都是严重威胁猪和人类健康的疾病。

通过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合理饲养管理,定期进行预防和治疗,以及加强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防治这两种疾病的传播。

这对于保障猪肉安全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是两种常见的猪类寄生虫疾病,在养猪业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以下是对这两种疾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猪带绦虫病是由绦虫寄生在猪的肠道内引起的,主要通过猪粪污染的饲料、水源和环境传播。

该疾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绦虫可吸收猪的营养物质,导致猪营养不良,生长缓慢,体重下降,影响肉质品质。

2.降低养猪效益:绦虫寄生在猪的肠道内,通过吸收猪的营养物质,从而导致饲料资源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

3.传播人畜共患病:人类食用受感染的猪肉或未煮熟的猪肉制品,可能感染人类绦虫病,造成人类健康威胁。

有效防治猪带绦虫病的措施包括:1.合理用药:选择安全、有效的驱虫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如多西环素、伊绦虫胺,按照兽医指导进行用药。

2.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洁猪舍,及时清理猪粪,消毒饮水设备、饲料槽等,减少绦虫寄生的机会。

3.改善饲养条件: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源,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状况,避免使用污染的饲料和水源。

2.影响猪的养殖效益:囊虫寄生在猪的肌肉内会导致肌肉组织发生囊肿,影响猪肉的质量和市场价值。

1.加强检疫和监测:对活体猪、猪肉和相关产品进行检疫检查,及时发现携带囊虫的猪只,防止感染传播。

2.采取科学的加工技术:对猪肉进行腌制、煮熟等加工处理,确保囊虫幼虫被有效杀灭,避免造成人类感染。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是养猪业中常见的寄生虫疾病,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有较大的危害,同时也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用药、加强卫生管理、改善饲养条件、加强检疫监测和科学的加工技术等。

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控制寄生虫的传播和感染,保障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维护人类健康。

猪带绦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猪带绦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猪带绦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腹痛、恶心、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
猪带绦虫病的症状与牛带绦虫病相似,一般无明显症状。

人肠内寄生虫数一般为一条,偶亦可有两条或以上,国内报告最多为19条。

临床症状可有腹痛、恶心、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虫数多时偶可发生肠梗阻。

与牛带绦虫病相似,患者多以粪便中发现节片而就诊。

猪带绦虫病的重要性在于患者肠道内成虫有导致囊虫病自体感染的
危险。

猪肉绦虫患者在肠道逆蠕动或驱虫时,脱落的妊娠节片均有反流入胃的可能,经消化孵出六钩蚴而造成自体感染囊虫病。

此种途径比因卫生习惯不良或虫卵污染食物而吞入虫卵更为重要。

国外报告囊虫病450例中,21.6%有肠绦虫病史,国内则为28.6%~67.3%;而猪带绦虫患者有2.3%~25%同时并发囊虫病,且感染期愈长,自体感染危险性愈大。

特别在皮下型和癫痫型囊虫患者,有肠绦虫病史者各占48.1%和48.6%。

因此,对猪带绦虫患者不能因症状不明显而忽视早期彻底治疗。

大便中有排出绦虫节片史,尤其伴有囊虫皮下结节或有癫痫样发作者均应考虑猪带绦虫病。

病史与实验室检查结合可使绝大多数患者诊断明确。

因为猪带绦虫病可并发危险的囊虫病,故应与牛带绦虫病认真鉴别。

两者节片鉴别要点为:①头节:猪带绦虫较小,圆球形,有顶突及小钩;牛带绦虫较大,近四方形,无顶突及小钩;②成熟节片:猪带绦虫卵巢分三叶;牛带绦虫分两叶;③妊娠节片:猪带绦虫子宫分支每侧有7~13个呈树枝状;牛带绦虫子宫分支每侧有
15~30个成对分支状。

囊虫病 病情说明指导书

囊虫病 病情说明指导书

囊虫病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囊虫病概述囊虫病(cysticercosis)又称囊尾蚴病、猪囊尾蚴病,是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体各组织所引起的疾病,为较常见的人畜共患病。

囊尾蚴可侵入人体各器官引起病变,其临床症状常因寄生部位及感染程度不同而异,其中以脑囊虫病最为严重,甚至危及生命,该病危害性极大。

英文名称:cysticercosis其它名称:囊尾蚴病、猪囊尾蚴病相关中医疾病:痰核、痫证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其他,头部,眼,颅脑常见症状:癫痫、发热、呕吐、复视、痴呆、截瘫、感觉障碍、皮下结节主要病因:感染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检查项目:脑脊液检查、粪便检查、CT、X 线、检眼镜、皮下结节活组织检查重要提醒:本病可经粪口传播,应注意保持自身及周围环境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临床分类: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脑囊虫病、皮下组织和肌肉的囊虫病、眼囊虫病。

二、囊虫病的发病特点三、囊虫病的病因病因总述:为感染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所致。

幼虫可通过粪-口传播或由于呕吐等逆蠕动使幼虫妊娠节片或虫卵反流入胃而感染。

基本病因:1、链状带绦虫虫卵自粪便排出时已成熟,内含六钩蚴,外有厚壳,对外界抵抗力强。

人进食附有虫卵的蔬菜或瓜果后,六钩蚴在十二指肠内孵化,钻入肠壁,随后进入肠系膜小静脉及淋巴循环,进而被输送至全身,虫体逐渐长大,2个月后头节上出现小钩与吸盘,约10周左右囊尾蚴发育成熟。

2、六钩蚴侵入组织后每引起局部组织反应。

初期为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继则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并有成纤维细胞增生。

随后幼虫为纤维被膜所包围而形成包囊。

其病理变化视囊虫寄生部位、数量和局部组织反应而不同。

3、幼虫寄生部位以脑、皮下组织、肌肉和眼部为多。

(1)六钩蚴可通过血流进入脑实质,大多寄生于大脑皮质邻近运动中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学
4、脑室内囊虫致脑室梗阻者可先考虑 手术治疗再行驱虫治疗。 5、晚期囊虫病华纳和有痴呆、幻觉、 妄想及性格改变者,疗效较差,且易 发生严重反应。
传染病学
九、预防
广泛宣传本病的危害和传播方式。对 绦虫病患者应及早进行驱虫治疗及其 粪便管理,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吞 食猪肉绦虫卵。生猪饲养不得任意放 牧,应进行圈养,对感染绦虫病的猪 进行驱虫治疗,以阻断人-猪间的传播。 认真做好上市猪肉的检疫工作,禁止 出售含囊尾蚴的猪肉。改变不良的饮 食习惯,不吃生的或不熟的猪肉。
传染病学
❖ (三)人群易感性 ❖ 人群普遍易感,以壮青年农民较多,
男性多于女性。 ❖ (四)流行特征 ❖ 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分布较广,
猪肉绦虫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云 南;牛肉绦虫分布于西南各省及西藏、 内蒙古、新疆等。

传染病学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 机械作用 ❖ 剥夺营养 ❖ 毒性作用
传染病学
六、诊断
根据患者有流行区,尤其有绦虫病史, 临床表现有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 精神失常,皮下肌肉结节,脑脊液有 异常表现等,可作为疑似病例。
传染病学
七、鉴别诊断
脑囊虫病需与原发性癫痫、颅内肿瘤、 结核性脑膜炎、脑血吸虫病、脑肺血 吸虫病等鉴别。皮下囊虫结节应与皮 脂腺囊肿、神经纤维瘤、风湿性皮下 结节、肺吸虫皮下结节等鉴别。眼囊 尾蚴病应与眼内异物。葡萄膜炎、视 网膜炎等鉴别。
肠绦虫与囊虫病
肠绦虫病
传染病学
一、概念 临床特点
❖ 肠绦虫病是由各种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 所引起的一类肠道寄生虫病。我国以猪肉绦 虫和牛肉绦虫最常见。人因进食含活囊尾蚴 的猪肉或牛肉而感染。
❖ 临床表现以轻微的胃肠症状及大便中排出白 色带状节片为特征。
传染病学
二、病原学
❖ 在我国常见的肠绦虫有猪肉绦虫、牛肉绦虫, 其次为短膜壳绦虫,偶见阔节裂头绦虫和犬 复孔绦虫。
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
三、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人是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的终末宿主,故绦虫
患者是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的传染源。从粪便中排 出的虫卵分别使猪与牛感染引起猪和牛的囊虫病。 (二)传播途径
人因食入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和牛肉而感 染;或因生尝肉馅、生肉、未熟透肉片而感染;生、 熟食炊具不分也可导致熟食被污染活囊尾蚴而使人 感染。
人是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的终宿主, 绦虫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致人患绦 虫病;人也可是猪肉绦虫的中间宿主, 故人还可患囊虫病。
传染病学
三、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猪肉绦虫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1、外源性异体感染 2、外源性自身感染 3、内源性自身感染
传染病学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以壮青年多见,男性多
传染病学
七、治疗
主要是驱虫治疗。 1、吡喹酮 2、甲苯达唑
为首选药物。
传染病学
八、预防
在流行区做好宣传教育,开展普查普治,对 绦虫病患者进行早期、彻底的治疗,加强人 粪便管理,避免人粪便污染牧场,防治猪、 牛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 吃生或不熟的猪肉、牛肉,炊具、食具应生、 熟分开;加强屠宰卫生管理,禁止出售含囊 尾蚴的猪肉和牛肉。
传染病学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3个月左右,临床表现与感染的轻重和 囊虫病寄生的部位有关。 (一)脑囊虫病
1、脑实质型 2、脑室型 3、软脑膜型 4、脊髓型 5、精神异常型
传染病学
(二)眼囊虫病 (三)皮下组织和肌肉囊虫病 (四)其他
如肺囊虫病和心囊虫病等, 但罕见
传染病学
脑囊虫
传染病学
皮 下 囊 虫 病
❖ 部分患者有肛门瘙痒,体重减轻。儿童 可表现贫血,甚至发育迟缓。猪肉绦虫 患者因自体感染而同时患有囊虫病者可 占2.5%~25%,感染期越长危险性就越 大。牛肉绦虫长而肥大,若寄生数量多, 偶可引起机械性肠梗阻。
传染病学
六、诊断
❖ 有进食生活不熟的猪肉、牛肉的病史,粪便 中有白色带状节片,粪便中找到绦虫即可确 诊。
传染病学
囊虫病
传染病学
一、概念 临床特点
囊虫病是猪肉绦虫的囊尾蚴(幼虫) 寄生在人体组织器官所致的疾病,是 较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因误食猪 肉绦虫卵而感染,亦可因身体内有猪 肉绦虫寄生而发生自身感染。 囊尾蚴主要寄生在皮下组织、肌肉、 脑、眼、心脏等部位,寄生在脑组织 最为严重。
传染病学
பைடு நூலகம்
二、病原学
于女性,农民较多。 (四)流行特征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特别是有吃生猪肉 习惯的地区和民族中流行。我国31个省、市、 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其中以东 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发病率较高。农 村大病率高于城市。
传染病学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囊尾蚴寄生在宿主的组织、器官后, 体积逐渐增大,对周围组织形成挤压, 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向宿主排 泄代谢产物及释放毒素类物质,导致 宿主不同程度的损害。囊尾蚴达从宿 主获得营养物质,使宿主营养缺乏, 影响宿主正常的生长发育。
传染病学
八、治疗
(一)病原治疗 1、甲苯达唑 2、吡喹酮
(二)对症治疗 (三)手术治疗 (四)治疗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各型囊虫病患者应住院治疗,因皮肌型 囊虫病患者也有潜在闹囊虫的可能,治疗中可 能有较强烈不良反应等症状,故必须住院治疗。
传染病学
2、癫痫发作频繁者应同事给予抗癫痫治 疗,颅内压增高者需先降颅压治疗。必 要时需外科行脑室引流减压术后方能进 行药物治疗。 3、眼内囊虫病禁止杀虫治疗,以免囊虫 在眼内死亡后引起的炎症加重视力障碍, 甚至失明。所以,必须手术治疗,还应 注意同时存在其他器官囊虫病的可能性。
传染病学
胃肠紊乱 神经过敏
传染病学
五、临床表现
❖ 潜伏期2~3个月。 ❖ 猪肉绦虫病与牛肉绦虫病的症状轻微,
患者不自觉发现粪便中带状节片为最常 见和唯一的症状。牛肉绦虫的节片蠕动 能力较强,常可自动从肛门脱出。重者 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 缺乏、消化不良、头痛、失眠、磨牙、 神经过敏等。
传染病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