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疵”、“稳”、“醇”、“化”──诗歌翻译分类方法说
诗词曲名词术语释解释

诗词曲名词术语释解释本文是关于诗词曲名词术语释解释,感谢您的阅读!【温柔敦厚】最早记载于《礼记・经解》。
“温柔敦厚,诗教也”。
这是儒家的诗歌理论的核心思想。
认为诗歌有着教化作用,能使人们的思想行为符合于特定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这种理论长期影响着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论和创作,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诗六义】专指《诗经》的“六义”。
最早记载于・《周礼・春官》,汉代《毛诗序》中明确提出:“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对于“六义”的解释,有着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唐代孔颖达提出了“三体”“三法”的说法,也就是将“六义”分为两组,“风”“雅”“颂”这三者是指体裁,“赋”“比”“光”这三者是作法。
【变风变雅】最早记载于汉代《毛诗序》。
它是和风、雅相对而言的。
风、雅,是太平盛世的产物,而当国政变乱之世,就形成变风、变雅。
这种理论主要是建立在“乐”和“政”通、“诗”和“政”通的思想基础上的。
【讽喻】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一种手法。
诗人对于不合理的事物,满怀愤慨,但不正面直言,而是微词托意。
《毛诗序》中所说“风,风也”,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就诗人主观方面来考察的。
从容观作用角度来看,讽喻,是指不用“直言”,而能使为政者知晓错误而改过。
《毛诗序》中说:“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这样,主客观都要求这样的创作手法。
【缘情】最早记载于晋代陆机《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作者将“诗”“赋”明确分界。
强调指出“缘情”是诗歌的本质特征。
所谓“缘情”,就是指诗歌必须深刻、细微而又生动的抒发情感。
这种思想发展了传统的“诗言志”的理论。
【应感】最早记载于晋代陆机《文赋》。
“若夫应感受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这是指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中的灵感问题。
他主要是依据先秦老庄等主张的“心物感应”的理论,运用到文艺创作领域。
【声调声调,划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并将这划分运用到诗歌格律中。
诗歌鉴赏 术语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鉴赏术语)一、诗歌分类1、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嘱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恋。
2、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人的人或事。
对人,或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3、边塞征战诗:一般来说,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的比较少,而表现对战争的厌恶,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比较多。
4、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代表诗人:陶渊明、大小谢、王维、孟浩然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6、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往往是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7、闲适隐逸诗: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8、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9、思妇闺情诗:即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多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10、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1、悼亡诗:悼亡诗多是通过作者追忆往昔,回忆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
12、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诗词鉴赏常用术语及分类例说精选

高考语文必背材料:诗词鉴赏常用术语及分类例说一、牢记鉴赏常用术语,准备对号入座。
1、感情基调:忧愁、伤感、惆怅、寂寞、孤独、郁闷、闲适、恬淡、喜爱、喜悦、欢乐、激愤、悲壮、慷慨激昂等。
2、思想内容:托物抒情、托物言志、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孤芳自赏、孤傲高洁、坚贞不屈、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怀古伤今、怀古伤己、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感时伤怀、淡泊宁静、超然物外、闲适恬淡、闲情逸趣、惜花伤春、悲秋悯己、热爱自然、思乡怀亲、赠人送友、富含哲理、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坚守节操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5、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比照、对仗、借代、反问、设问、双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等6、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想象和联想、渲染衬托、正面和侧面、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白描、象征、用典、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意向(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物、景物)、意境(诗人抒的情和诗中绘的景合二为一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等等。
7、语言:清新自然、平淡质朴、民歌风味、绚丽、含蓄(蕴藉)、简洁、明快、瑰丽等。
8、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白如话;高适,悲壮苍凉;王维,诗中有画,诗中有道;陆游,宏丽悲壮;柳永,雅俗杂陈直抒胸臆;李清照,清新且委婉含蓄;苏轼、辛弃疾雄阔、激昂、悲壮,辛弃疾还擅用典。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幽默。
9、体裁:古体诗(唐以前的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乐府)、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10、意境: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幽静,宁谧,苍莽,深远,热烈,高昂,壮阔,悠远,空灵,辽阔,苍凉,幽美,朦胧,淳朴,荒芜,孤寂,冷寂,慷慨悲凉,缠绵宛转,空寂寥落,萧条荒凉11、情感载体类: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骨二、牢记解题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文学翻译unit 7 《诗词翻译方法》

第三部分翻译专题第七章诗歌的翻译一、诗的本质与特点诗在任何国家的语言中都被认为是思维表达的最高形式。
表达那些思维呢?无外乎抒情、言志和叙事。
就其本质而言,诗歌是抒情的。
一首悲愤悱恻的诗,能使人心弦和鸣、低回激荡。
一首豪迈雄壮的诗,能使人意气风发、荡气回肠。
诗歌所要传达的是一种兴发感动的作用,要有一种兴发感动的生命才是好诗。
(叶嘉莹)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
(朱光潜)二、诗之根本为诗,就是因为它有区别于其他语言表现形式的语言特征。
声诗(melopoeia)形诗(phanopoeia)意诗(logopoeia)三、汉英格律诗体比较1. Rhythm 节奏和Metric Pattern格律汉诗中的音节,以两字或一字为一顿(音步),每个双音步的第二个音和单音步是个节奏点,一般称为拍子。
汉古诗一般有五言和七言诗,也就是三拍和四拍。
节拍和平仄有很密切的关系(交错、对立和相粘)。
英诗中,音的轻重和长短是绝地你节奏的要素,如果说汉诗的节奏表现在平仄的安排上,那么英诗中重轻声的规则排列就是节奏,最常见的节奏模式或格律(metre)有Iambic, Trochaic, Anapestic, Dactylic,全诗的音步数量也分很多种: monometer, dimeter, trimeter, Tetrameter, pentameter, hexameter2. Rhyme (RIME) 押韵我国古诗都是有韵脚的,绝句诗压在第一、第二和第四句的末一字,第一句也可不压,二四要求严格些,不但要属同一韵目,而且要同是平声;律诗押韵的地方是第一、二、四、六和末句,第一句也可不用。
英诗押韵只要求重读音节中的元音及后面的辅音相同即可,元音前的辅音不必相同。
对于不同的押韵位置,可分为押尾韵(end rhyme)、押头韵(head rhyme)和押中间(internal rhyme)韵;此外根据押韵方式的不同还可有谐韵(consonance )、半谐韵(assonance)、目韵(eye consonance)和头韵(alliteration)。
散文和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

散文及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1、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2、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3、侧面描写: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4、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5、议论类富有哲理淋漓尽致6、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不雕饰,不加修饰。
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7、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最新《古汉语词典》词性分类古文创作实用文档

最新《古汉语词典》词性分类古文创作实用文档山【呀豁】xiāhuō:空旷的样子。
【羊歧】yángqí:歧路。
【佯佯】yángyáng:盛大的样子。
【坱莽】yǎngmǎng:广大无边的样子。
【坱圠】yǎngyà:无边无际的样子。
【坱郁】yǎngyù:无边际的样子。
【岟崥】yǎngpí:山脚。
【峣屼】yáowù山:势高峻险要的样子。
【杳蔼】yǎo'ǎi:深远的样子。
【杳眇】yǎomiǎo:深远的样子。
【迤逦】yǐlǐ:曲折连绵。
【倚倾】yǐqīng:参差不齐的样子。
【氤氲】yīnyūn:烟气弥漫的样子。
【堙暧】yīn'ài:隐没。
【黝纠】yǒujiǎo:林木连绕的样子。
【黝倏】yǒushū:草木茂盛的样子。
【圩垸】yúyuàn:筑堤围垦的低洼农田。
【玙璠】yúfán:美玉。
【嵎嵎】yúyú:山高的样子。
【岳鄙】yuèbǐ:接近山岳的城镇【畇畇】y únyún:开阔平整的样子【嵫厘】zīlí:山势险峻的样子。
【镞镞】zúzú:挺拔高峻的样子。
【阻修】zǔxiū:道路又险又远。
【嶊崣】zuǐwěi:山高峻的样子。
【厜厂義】zuīwéi:山峰高峻。
【嶊嶉】zuǐzuī:高大的样子。
【萦纡】yíngyū:曲折回旋。
【周摺】zhōuzhé:迂回曲折。
【嶟嶟】zūnzūn:高峻的样子。
【岞崿】zuó'è:山势深险的样子。
【嶵嵬】zuìwéi:高峻的样子。
【蕞尔】zuì'ěr:渺小的样子。
【砟硌】zuòluò:山石不课齐的样子。
花【绚蒨】xuànqiàn:灿烂鲜艳。
古诗进学解翻译赏析

古诗进学解翻译赏析《进学解》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进学解》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
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即出于此文。
【原文】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经典:诗歌翻译技巧分析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 然后, 把门紧闭, 她神圣的决定, 再不容干预。
发现车辇停在她低矮的门前, 不为所动, 一位皇帝跪在她的席垫, 不为所动。
第二篇译文流畅,用明喻代替了原诗的暗喻。译文与原 诗长短相当,也保留诗中的全体意象。但是读起来,不是特 别地朗朗上口,略有瑕疵。
9
“形” 与修辞手法 “形” 与 “语域” “形” 与内容 “形” 与翻译技巧
10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
4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你永恒的夏天永不凋零,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而且常把你的美艳保存;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 st,
死神难夸你踏它的幽影,
3
知识补充: 英语格律诗的形式包括体裁、结构、节奏和韵式四个
方面。节奏带来音乐美,加强了表达力,主要体现在音步 上,而韵式又是格律的又一要素。
翻译时应注意中英诗歌的节奏区别: 中国古诗讲究平仄,富有节奏,英文没有平声、
仄声之分,但有重读轻读音节之分,其节奏是通 过重读音节与轻读音节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读音 节与一个或两个轻读音节按一定的模式搭配起来, 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就是英文诗歌的节奏。
——选自拜伦的“这一天我满三十六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oe nL n ugs eat n, hn o gJ n h iesy J a 5 C i ) T e ri ag ae pr F g D metS a dn azuUnvri ,i n2 0 0 , hn i t n 11 a
要根据其在异域文化 中的适应性 与生命力来划分 逐一厘清这 些概念 并 以详实的翻译实例予以说 明。 关键词 :疵境 ;稳境 ;醇境 ;化境;安身;立命 ;传 世
中图分类号 :H19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 .152 1)60 3 -4 099 1(0 10 .0 80
能事醇境的译诗极人工之能事算得上艺术作品指写字者体用笔分行布自可以学得一些规模法结匠而凭但这还不是极境因为还不能完全脱离的范围度手腕运用的比较灵活了就可以写出无大毛病看得过6借灵感的作品往往比纯恃艺术手腕的作品价值较高
第3 3卷第 6期
白 . 3No 6 13 .
唐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一
、
引言
“ 命 ”与 “ 世 ”的 诗歌 翻 译 新 “ 难 ”【 说 ,本 义 认 立 传 三 2 I p
朱光潜先 生根据书法练 习者书法作 品的优 劣将之分为 “ ” 稳 ” 醇 ”与 “ ”【 。 疵 、“ 、“ 化 观 盯 四个境界,笔者欲将 , p
为将这三个概念为 “ 化”的三个不 同层次,可用来对译诗进 行分类研究 。 二 、概念简介与诗歌翻译实例分析
摘 要 :借用朱光潜先生评论中国书法艺术水准 的 “ 、“ 、“ 、“ 疵” 稳” 醇” 化” 四 界,融合朱纯深教授 “ 境 安
身” 立命”与 “ 世” 的诗歌翻译 “ 、“ 传 三难”新说 ,对诗歌翻译进行分 类研 究,以是否达到 “ 化境” 为翻译成功
的标 志,将所 有译诗分为两大类:“ 疵境” 稳境”与 “ 、“ 醇境”为一类,“ 安身” “ 立命”与 “ 传世”为另一类; 以 “ 翻译质量”与 “ 在异域 文化 中的适应性 与生命力”为分 类标 准,再将之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分 为六个层次: 译诗 疵境 、稳境 、醇境 、安身、立命 、传世:对于未达化境的译诗 主要按 照翻译质 量来划分 ,对于达到化境 的译诗主
it i p sAd q mee a lsaepo ie n ic se rv erlv n eo sl bl . nosxt e . e u x mp e r r vd da dd su sdt po et e a c fi i it y o h e t a i y
Ke o d :  ̄o e u ; o a ; lg t s b i ; n p rn ; a t g ca s a yW r s e n o s l y l ee a ; u l n me is iig l i ; ls i l s n c
21 年 1 01 1月
201 1
Jun lf agh n eces o ee orao Tnsa ahr C lg T l
“ ,. ,“ ,‘ ’ 疵" 。 稳" 醇" ‘ 化’
诗歌翻译分 类方法说
高金岭,郑蕾蕾
( 山东建筑大学 外 国语 学院,山东 济南 2 00 ) 5 1 1
‘ r n o s’ ‘ y l , ‘ e a t’ n ‘ u l e’ ‘ o eu’ ‘ Er , Lo a ’ ‘ ’ El g n ’ a d‘ b i ’ S m
— ‘
A ifS u yo eCls i c to fP 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sai n Bre td nt a sf ain o o m r n lt h i o
Ab t a t h a g q a r p s sf u - h r ce i e ewo d -e o e u , o a , lg n n u l ・t u s r c :Z u Gu n — i p o o e o rC a a t rCh n s r s f n o s l y l ee a ta d s b i n me o s mma ie h r dt e z c a sf a in o Ch n s a l r p y Zh u - h na s u s o wa dt r eCh n s h a e —n p rn , a t ga d ca sc l t n l z l si c t f i e ec l g a h . uCh n s e lop t r r e ie ep r s si s i g lsi n ls ia — o a ay e i o i f h i n t ee o v me t f o m a s o . e rn f r t no t es v nc n e t i t g a e t n y t m ls i o m a sa in h v l e n p e t n l n Th a so mai f h e e o c p s s n e r td i o o es s o r mi t o i n e t ca sf p e t n l t o y r o
之 引入诗歌翻译批评对译诗进行分类研究。 朱光潜对前三种 境界的划分 比较具体,容 易操作 ,但对 于 “ ”境的分析点 化 到为止 ,没有深入探究 ,因为他认为艺术到了这种境界 “ 关 于艺术 的原理法则无用说也无可说【 】o 。 , 这种说法也许不 , , P 无道理 ,但这种 “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说法在学术研 究中 终归是一种缺陷。 朱纯深教授在 《 心的放歌》 中提 出“ 安身” 、
1 疵境’ 1 .“ ’[ 】 ’ p
指写字者 “ 初学 时,笔拿不稳,手腕运用小能 自如 ,所 以结体不 能端 正匀称 ,用笔不能平实道劲 ,字常是歪的,笔 锋常 是笨拙 扭曲的” 。其字的特征是 “ 驳杂 不稳 ,纵然一幅
之 间或有一两个字写得好,一个字之 内或有一两笔与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