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诗与英语诗翻译欣赏之比较

合集下载

经典古诗英文带翻译欣赏

经典古诗英文带翻译欣赏

[标签:标题]篇一:【英语】经典翻译欣赏经典翻译欣赏(中英)目录1. 名言古诗词2. 英语中介词的翻译3. 常用中文新词英译4. 超级人生名言5. 李白诗9种英译版本的欣赏6. 老子道德经译7. 奇特句式:你能译吗8. 丁尼生短诗36种汉译版本欣赏9. 中国热点词汇10. 英语谚语精选11. 生活中的颜色名言古诗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We wish each other a long life so as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is graceful moonlight, even though miles apart.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A lonely 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I am cast, I miss my family all the more on every festive day.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The endless river eastward flows; with its huge waves are gone all those gallant heroes of bygone years.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If two people are of the same mind, their sharpness can cut through metal.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此之谓大丈夫。

It is a true great man whom no money and rank can confuse, no poverty and hardship can shake, and no power and force can suffocate.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s distance near.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谈英汉回文诗

小谈英汉回文诗

小谈英汉回文诗探求语言的均衡美是修辞的任务之一。

达到语言的均衡美, 非止一途, 而其中之一就是使用“回环”的修辞格。

若把汉语修辞同英语修辞作一类比, 就会惊讶地发现两者竟有如此多默契!英语中的palindrome 与汉语中的“回文”意思基本相同。

回文“ palindrome ”来源于希腊语,意为“ running back again ”, 霍尔曼在他的《文学手册》(A Handbookto Literature) 中指出, A word, sentence, or verse that reads the samefrom the left to right and from right to left 。

权威性字典也给出其明确注释: “A palindrome is a word, verse, or sentence that reads the samewhen the letters composing it are taken in the reverse order”(The Compact Edition the OxfordEnglish Dictionary) “A palindrome is a word or phrase that reads the same backwards as forwards. ”(Oxford Advanced Learner 's Dictionary) 。

二、英汉回文对比英语回文诗最早出现在1802 年希腊作家Ambrose Hieromonachus Papers 纂写的Ethopiia Karkinike 中, 相对而言,回文诗在中国的历史要悠久得多, 虽然当前对最早的回文诗说法不一,但据推测,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末乃至更早,在南北朝时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和成熟。

中国的回文诗类型繁多, 有织于锦帕或雕刻于奇石之上的, 有出现在墨盒或茶具等等之上的, 从形状上讲,还有给人以视觉享受的画状的回文诗, 让人在佩服诗人精湛的文学造诣之外, 对其绘画功底、想象力也赞叹不止。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赏析诗歌翻译——以李白《望庐山瀑布》译文为例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赏析诗歌翻译——以李白《望庐山瀑布》译文为例
为 “ 中 之 音 ,相 中 之 色 , 水 中之 月 ,镜 中 之 象 ” 。 李 白 空
的 诗 歌 更 是 如 此 ,在 中 国甚 至 世 界 文 学 上 都 享 有 很 高 的 声
誉 。基 于 此 ,各 种 语 言 版 本 的李 白诗 歌 便 一 一 呈 现 在 读 者 面 前 , 尤 其 是 英 译 本 引起 了学 者 广 泛 关 注 。 但 是 , 要 从 内
语 言 应 用研 究
从 英 汉对 比 的 角 度 赏 析 诗 歌 翻 译
以李 白 望庐 山瀑布 译 文 为例
口 崔 阳 阳

要 :诗歌堪称 中国文化 的一朵奇葩,唐代诗人 李 白以 豪放 不羁的文笔蜚声 中外,其很 多作 品都是 家喻户
晓 的经典之作 ,其 中 望庐 山瀑布 更是被称作 七言绝 句之 首。有 不少学者将这首诗翻译 成英文介 绍给 西方读 者 。本文从诗歌 的可译 性 出发 ,着重从 内容 、形式和风格 三个 方面对 《 望庐 山瀑布 的几个 荚译 本进行 比较分
从 两 种 译 本 来看 , 许 渊 冲 先 生 的 版 本 从 形 式 上 来 讲 更 符 合 原 诗 ,更 值 得 采 纳 ;王 诺 合 译 的 版 本 虽 然 抛 却 了原 诗 的 格 律 形式 , 采 用 了 自由体 , 但 是 读 起 来 依 然 朗 朗 上 口 ,
也不 失 为 成功 的译 作 。 三 、风格 差 异
容 、形 式 和 风 格 等 方 面 把 李 白诗 歌 豪 放 不 羁 的意 境 英 译 出 来 ,难 度 不 容 小觑 。笔 者 认 为 , 在 翻 译 诗 歌 时 译 者 的 任 务 就 是 进 行 “ 植 ” , 即用 另 一 种 语 言 把 诗 歌 的神 韵 翻 译 出 移 来 ,让 其在 不 同文 化 背 景 下 生根 发 芽 。 本文 以著名学者许渊冲 、王守义&o n n efe ( J h K o p l 以

英语诗歌翻译鉴赏剖析

英语诗歌翻译鉴赏剖析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wet
with dewy tears
(C.C. Kwock and Vincent McHugh 译)
(2) 意义上的忠实 (从诗的意象上来看)
诗歌翻译的忠实性旨在重现原作的艺术美,不仅传达了 原作的意义,更在译作中展现出原作所要表达的意境。有例如 下:
中国著名诗歌翻译家许渊冲教授就 曾经翻译过多本中国古体诗。《唐诗300 首》是其最杰出的作品。 古铮昆也是通过翻译《毛泽东诗歌 选集》将中国诗歌介绍给外国读者。 还有包括Arthur Waley, Herbert Giles在内的国外翻译家们也致力于中西 方诗歌的交流。
诗歌翻译的几项原则
• 1.忠实性原则
此外,根据诗行的长短、即音步的多少,可分为8种音步: 一音步(monometer),二音步(dimeter),三音步 (trimeter),四音步(tetrameter),五音步 (pentameter),六音步(hexameter), 七音步 (heptameter)和八音步(octameter)。 如果一首诗用了抑扬格,每行诗句一个音步,就称为一步抑扬 格(lambic monometer),如课本312页的例1.如果一首诗用 了扬抑格,每行诗句两个音步,就称为两步扬抑格。如课本313 页的例2. 汉语诗词的格律主要限于古体诗词,有五言诗、七言诗和各 种词牌,如《水调歌头》、《清平乐》等。
(1) 诗歌翻译的第一步在于“达意”。 其重点在于“字字传神”
以下是一首唐诗名字的三种不同译本,通过对这些译本标题 翻译的比较来揭示意美的实现方式。 《枫桥夜泊》英译为: 1)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 2) Anchored at Night near Maple Bridge 原文标题可分成三个点:枫桥、夜、泊。分别是地点, 时间和行为。在翻译成英语时,根据英语读者的认知习惯, 时间一般放在地点后面。三个译文都将“枫桥”译成 “Maple Bridge”。而“泊”一词的译法却大相径庭。 “moor”一般用来指小船停泊靠岸,而“anchor”则是指 大轮船抛锚靠岸。“mooring”是进行时,“anchored” 是完成时,因而前者是动态描写,仿佛诗人的小船正缓缓向 岸边驶来,后者是静态描写,远不及“mooring”形象逼真, 更能传达原诗的意义。

《当你老了》中文译本的比较分析

《当你老了》中文译本的比较分析

《当你老了》中文译本的比较分析【摘要】《当你老了》是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代表作,诗作结构简单语言平实细腻,读起来动人心弦,被读者广为流传,本文从众多译本中选取了两位名家的译本,从词汇和语句及语言风格几个方面对选取两个译文的差异之处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叶芝;《当你老了》;比较;中文译本诗歌是高度集中的概括并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对诗歌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定义:诗就是翻译中失去的部分。

从翻译的角度来说,文学作品翻译难度最高,而诗歌的翻译可谓难上加难。

《当你老了》是爱尔兰伟大诗人叶芝献给他理想中的爱人茅德·冈的一首经典情诗,这首诗因其真挚的情感,动人的韵律以及充满诗意的诗句而被人们广为传诵。

在我国,《当你老了》被翻译为多个中文译本,常用的译本有傅浩、袁可嘉、冰心、飞白、李明等译本。

本文从众多译本当中选取了袁可嘉和冰心两位名家的汉语译本,对比译者所表达的不同的意境,以及它们各自的语言特点。

一、原作背景威廉·巴特勒·叶芝,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

叶芝的诗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影响,演变出其独特的风格。

《当你老了》是叶芝代表性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唯美追求。

1889年1月30日,二十三岁的叶芝第一次遇见了莫德·冈,他被她征服,深深陶醉无法自拔,多次向她求婚但都被拒绝,仍然痴心不改。

对莫德·冈矢志不渝而终不得回报的爱给了诗人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一生为她写下大量优美的诗篇,莫德·冈也因此成为叶芝一生中最重要的女性。

有人认为“从来不曾有哪位诗人像叶芝一样把一个女人赞美到如此程度。

”叶芝对于茅德·冈爱情促使叶芝写下很多关于她的诗歌,有时是激情的爱恋,有时是绝望的怨恨,更多的时候是爱和恨之间复杂的张力。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孤独的割麦女两汉译本比较分析

孤独的割麦女两汉译本比较分析

诗歌《孤独的割麦女》两汉译本中的翻译美学外语学院0802班曹陈莎摘要:译届普遍认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诗歌翻译是最难的,根本原因在于诗无达诂这一事实。

既然原诗都不能百分之百的被人正确、充分地理解,翻译之难也就不言而喻了。

越近似原文,译品就越好。

本文拟在对卞之琳和石瓃《孤独的割麦女》两汉译本在音美、形美、意美方面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孤独的割麦女》;翻译美学;诗歌翻译on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olitary R eaper”Abstract :“The Solitary Reaper” is a brilliant pearl of William Wordsworth’s works,and its translations also are long reputed throughtout the world .On the stand point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this paper sets out from analysis of this popular “The Solitary Reaper” to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ts 2 versions . The paper endeavors to shed light that though poetry translati0on belonged to 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y are not quite the same ,and that only by adheriring to its principles and applying a more complete and systematic translation theory of aesthetics to practice can poetry translation develop into a perfect realm.Key words:“The Solitary Reaper”;translation aesthetics ;poetry translation引言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杰出的代表作家。

汉语诗与英语诗翻译欣赏之比较

汉语诗与英语诗翻译欣赏之比较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2012年03月第08期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诗歌是语言的结晶,诗歌往往以其精炼的形式、和谐的音韵和节奏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享受。

汉语诗、英语诗的欣赏也不是一件易事。

英语诗歌在其一千多年的演化过程中发展出了丰富的诗体。

这些诗体都有各自的规律、音韵、主题和表现方式,它们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尽管诗歌能满足人们内心的渴望,但还是有许多人对它敬而远之,觉得诗歌晦涩、奇怪,难以理解。

欣赏诗歌就要欣赏语言的节奏及形式特点,欣赏诗歌格律的韵律、音节及句式。

不管英语还是汉语诗歌,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句子中的排列,其目的是为了声韵和谐。

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能产生声音回环的美,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汉语诗歌行中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在一定位置上重复,也能产生音乐美的听觉效应。

英语诗歌与汉语诗歌作为不同民族的诗歌种类,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有着自己的独有的习惯和风格。

1)汉语诗歌的格式韵律、音节、押韵很规范。

而英语诗歌的韵律、音节格式变化很大。

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下江陵》)又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黄鹤楼》)如:波西·比希·雪莱的《Music,When Soft Voices Die》(《轻柔的声音寂灭后》):Rose leaves,when the rose is dead,Are heaped for the beloved’s bed;And so thy thoughts,when thou art gone,Love itself shall slumber on.根据英语诗歌的优美韵律,按汉语诗歌的韵律翻译如下:情人,玫瑰花凋寂,在你的床上堆积;你的爱,你的思恋,你去后,还在床上安眠。

《西风颂》两个译本对比

《西风颂》两个译本对比

《西风颂》两个译本对比摘要: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历来被看作世界诗歌宝库中的明珠,是雪莱抒情诗中的最正确品。

由于该诗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气息,比较符合20世纪中国的文化气氛,因此深受中国诗人和读者的喜爱,各种译本纷至沓来。

本文旨在选取其中两个译本,郭沫假设译本和江枫译本,从英汉语用差异、英汉审美观差异、英汉思维方式差异、诗歌韵律与节奏、译文评价与赏析等方面,就两个译本的差异进行简要的评说。

关键词:《西风颂》;翻译;英汉比照;译文比照1英汉语用差异与翻译汉语语用重过程、英语语用重结果。

译者须设定译文文本的读者对象是操英语的本族人,要在译文文本中表达出重结果的语用取向,为此,译文效果必须讲究客观、求实〔王建国,何自然2022〕。

同样,译者在英译汉的翻译转换过中,译者需要始终牢记汉语重过程、英语重结果的语用原那么,做到有效表达。

原文:And,bytheincantationofthivere,Scatter,afromanune某tinguihedhearthAheandpark,mywordamongmankind!BethroughmyliptounawakenedearthThetrumpetofaprophecy!O,Wind,郭译:你请用我这有韵的咒文,把我的言辞散布人间,好似从未灭的炉头吹起热灰火烬!请你从我的唇间吹出醒世的警号!严冬如来时,哦,西风哟,阳春宁尚迢遥?江譯:请凭借我这韵文写就的符咒,就像从未灭的余烬飏出炉灰和火星,把我的话语传遍天地间万户千家,通过我的嘴唇,向沉睡未醒的人境,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评析:这局部选自《西风颂》的最后一节,虽然仅仅截选了其中的短短一段,但我们不难发现雪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及其超乎常人的语言渲染力。

两个译本在这一点的翻译上各有千秋。

汉语语用重过程、英语语用重结果。

原诗中的“unawakenedearth”字面意思是“未醒的大地”或者“沉睡的人间”,我们来看两位译者的处理,郭译处理为“吹出醒世的警号”,江译为“沉睡未醒的人境”,很明显,前者的处理“醒世”,是个动词搭配,符合汉语重过程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诗与英语诗翻译欣赏之比较诗歌是语言的结晶,诗歌往往以其精炼的形式、和谐的音韵和节奏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享受。

汉语诗、英语诗的欣赏也不是一件易事。

英语诗歌在其一千多年的演化过程中发展出了丰富的诗体。

这些诗体都有各自的规律、音韵、主题和表现方式,它们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尽管诗歌能满足人们内心的渴望,但还是有许多人对它敬而远之,觉得诗歌晦涩、奇怪,难以理解。

欣赏诗歌就要欣赏语言的节奏及形式特点,欣赏诗歌格律的韵律、音节及句式。

不管英语还是汉语诗歌,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句子中的排列,其目的是为了声韵和谐。

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能产生声音回环的美,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汉语诗歌行中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在一定位置上重复,也能产生音乐美的听觉效应。

英语诗歌与汉语诗歌作为不同民族的诗歌种类,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有着自己的独有的习惯和风格。

1)汉语诗歌的格式韵律、音节、押韵很规范。

而英语诗歌的韵律、音节格式变化很大。

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下江陵》)又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黄鹤楼》)如:波西·比希·雪莱的《Music,When Soft V oices Die》(《轻柔的声音寂灭后》):Rose leaves,when the rose is dead,Are heaped for the beloved’s bed;And so thy thoughts,when thou art gone,Love itself shall slumber on.根据英语诗歌的优美韵律,按汉语诗歌的韵律翻译如下:情人,玫瑰花凋寂,在你的床上堆积;你的爱,你的思恋,你去后,还在床上安眠。

同样的韵律、音节格式在汉诗中也有。

如: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2)诗歌的语言不同于其它文体,它的跳跃性很大,一般对具体的形象描写,要让读者产生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而表现出来。

汉语诗只注意第二句的韵律、音节,汉语诗的第一句韵律等于不存在。

英语诗歌的韵律是通过音节中的轻重组合形式表现。

如郑略的《马嵬坡》: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有何人!如威廉·华兹华斯《Upon Westminster Bridge》(《威斯敏斯特桥上有感》)第二节:The beauty of the morning,silent,bare,Ships,towers,domes,theatres,and temples lieOpen unto the fields,and to the sky,All bright and glittering in the smokeless air.直译成汉语诗就成了罗列,看不出诗歌的优美。

清晨俊美,坦露,没一丝声响,船只,穹顶,塔楼,剧场,寺庙,偃卧着展向原野,展向云霄,都在清澄的晨风中闪闪发亮。

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引)。

这里“寒”与“还”押韵。

在英国诗歌中,遇到两行一节的诗时,与中国诗的韵律、音节格式相同。

如艾米莉·狄更生的《Presentiment》(《预感》)第二节:The Notice to the startled Grass,That Darkness——is about to pass——唤起恓惶的野草。

被黑夜一行将笼罩——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是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秦观《浣溪沙》)如雪莱的《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O wile West Wind,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Thou,from whose unseen presence the leaves deadAre driven,like ghosts from an enchanter fleeing,Yellow,and black,and pale,and hectic red,Pestilence-stricken multitudes: O thou,Who chariotest to their dark wintry bed.这是《西风颂》的头两节。

这首诗是由五首形式特殊的十四行诗组成的,每一首的韵律格式非常规整。

狂放的西风哟,你是秋天的精气,你不露形迹就使得树叶凋枯,有如鬼物被巫师驱赶而逃逸。

你把感染瘟疫的各种植物,枯黄,黝黑,苍白,病态的潮红,把它们运进冬天幽暗的床铺。

如:霜降水痕收,浅碧粼粼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苏轼《南乡子》前片)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上片)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棉吹又少。

天涯无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上片)这种诗歌格式很特殊,朗读时可以做一个句子处理。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却不应,倚杖听江声。

——(苏轼《临江仙》上片)3)在英语诗歌中,它的韵律格式同中国诗截然不同。

如席德尼《A Ditty》(短歌)第一节:My true-love hath my heart,and I have his,By just exchange one for another given:I hold his dear,and mine he cannot miss,There never was a better bargain driven:My true-love hath my heart,and I have his.恋人赢得我的心,我赢得他的,心与心相互赠与,公平交换;他不能无视我的,我珍藏他的,再也找不出更好的交换条件;恋人赢得我的心,我赢得他的。

除了上面所说的两种诗歌中存在的相同于不同之处以外,在英语诗歌中还有几种独特的格式。

有些格式中在中国诗歌中是见不到的。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如罗伯特·布朗宁《Pippa’s Song》(《比芭之歌》):The year’s at the spring,And day’s at the morn;Morning’s at seven;The hillside’s dew-pearled;The lark’s on the wing;The snail’s on the thorn:God’s in His heaven——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一年的春日,一日的清晨;清晨七点钟;上坡儗珠露;云雀在展翅;蜗牛爬荆榛;上帝在天空——看世界安堵!如托马斯·纳什的《Spring》(《春》):Spring,the sweet Spring,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Then blooms each thing,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Gold doth not sting,the pretty birds do sing,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快意的一年之首啊,俊美的春天;使万象更新,姑娘们起舞翩翩;春寒不螫人,百鸟都欣欣鸣啭,咕咕,啾啾,啁啁,相互吸引。

这种格式在中国人看来是想都想不到的。

另外还有一种韵律、音节格式在中国人看来也是很怪的。

如布朗宁的《Home-Thoughts,from the sea》(《海上乡思》):Nobly,nobly Cape Saint Vincent to the North-west died away;Sunset ran,one glorious blood-red,reeking into Cadiz Bay;Bluish’mid the burning water,full in face Trafalgar lay;In the dimmest North-east distance dawn’d Gibraltar grand and gray;“Here and here did England help me: how can I help England?”——say,Whoso turns as I,this evening,turn to God to praise and pray,While Jove’s planet rises yonder,silent over Africa.圣维森堤岬角巍然向西北消淡,斜阳壮丽如血沉向加的斯海湾,蔚蓝的特拉法加迎着烧红的海面,东北茫茫处直布罗陀高耸而灰暗,当远方木星升起,非洲笼罩着一片安恬,这黄昏时刻谁同我向上帝赞美祝愿:“祖国处处都壮我情怀,我何以报国?”这首诗的韵律格式对于中国人来说,念起来都很自然。

4)总之,诗的语言是高度精致,用有限的词句反映出人的感情、自然的环境及人们的意境。

汉语诗古时就是一首歌,讲究的是节奏,中国诗歌的韵律在偶数行上,只要记住这些,就基本掌握了汉语诗的韵律、音节的格式。

英语诗歌的韵律、音节格式为什么这么复杂多变,这是英语诗歌发展中逐渐形成的。

诗歌以高度凝结的语言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用其特有的节奏与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诗歌讲究联想,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艺术。

我想通过上面的比较,不难看出,欣赏诗歌应该把原诗的意境析出。

各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

英语诗的韵律、音节等方面比汉语诗自由一些。

诗歌的翻译欣赏,是让中国人读的,就必须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只有这样,中国人才能读出铿锵有声的韵味来。

同样,中国诗译成英语诗时也应符合说英语国家人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家更好地欣赏我国诗歌。

【参考文献】[1]孙梁.英美名诗一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2]王力.诗词格律概要[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