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与依恋——对孩子的教育分析ppt模板

合集下载

《依恋的发展》课件

《依恋的发展》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03 依 恋 的 形 成 05 依 恋 的 影 响
02 依 恋 的 定 义 04 依 恋 的 理 论
如何培养良好的依 06 恋 关 系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依恋的定义
依恋是一种情感联系,通常发生在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 依恋关系是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对婴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依恋类型包括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 依恋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环境、文化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依恋形成阶段(2-7个月):婴儿 开始对熟悉的人产生特别的反应, 如微笑、注视等。
依恋修正阶段(24个月以后):婴 儿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家庭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家庭氛围等 社会环境:社会文化、教育背景等 生理因素:遗传、大脑发育等 心理因素:个性、情绪、认知等
依恋的影响
影响社交能力:依恋关系影响个体的社交能力,包括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 影响情绪调节:依恋关系影响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包括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影响认知发展:依恋关系影响个体的认知发展,包括学习、记忆和思维能力 影响人格形成:依恋关系影响个体的人格形成,包括性格、价值观和自我认知等方面
情感支持:依恋关系可以提供 情感支持,帮助人们度过困难 时期
理论核心:强调人的内在价 值和自我实现
创始人:卡尔·罗杰斯
依恋类型:安全型、焦虑型、 回避型
理论应用:心理咨询、教育、 家庭治疗等领域
依恋理论是心理学中研究人际关系的重要理论之一 依恋理论认为,个体在早期与主要照顾者建立的关系模式会影响其成年后的人际关系 依恋理论将依恋类型分为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 依恋理论的应用广泛,包括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心理咨询等领域

亲子依恋课件.pptx

亲子依恋课件.pptx

小结
依恋 依恋的发展阶段
依恋的类型 安全依恋关系建立
THANKS
2019.10
约翰.鲍尔比 Bowlby
依恋理论之父
0.6-2岁
这个阶段幼儿和 抚养人容易形成 依恋
错过这个阶段则 较难形成依恋关 系
三、依恋的类型
安斯沃斯 M.Ainsworth 依恋理论之母
场景 在场人物
1
母亲、婴儿、实
验者
2
母亲、婴儿
3
母亲、婴儿、陌
生人4ຫໍສະໝຸດ 婴儿、陌生人5母亲、婴儿
6
婴儿
持续时间 30秒
分离焦虑 母婴重聚反应 分离焦虑
7
婴儿、陌生人
3分钟以下 陌生人进入房间安慰
接受陌生人抚慰的 反应
8
母亲、婴儿
3分钟以上 陌生人离开,母亲回来,和孩子打招呼,安 母婴重聚反应 慰他,并再次激起孩子玩玩具的兴趣
三、依恋的类型 1.安全型依恋(65%-70%)
母亲
在场
离开
回来
感到足够安全 紧张和不安 容易平静
亲子依恋
学院
依恋
亲子关系 社会关系
一、什么是依恋
依恋是指儿童与经常接触的 抚养者之间形成的强烈、持 久、亲密的情感联系。
儿童依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二、依恋的发展阶段
(一)无差别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 (二)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三)特殊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四)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后)
三、依恋的类型 2.回避型依恋(10%-15%)
母亲
在场
离开
回来
无所谓
三、依恋的类型 3.反抗型依恋(20%)
母亲

家长教养方式与家庭教育PPT学习教案

家长教养方式与家庭教育PPT学习教案
第8页/共23页
我国对家长教养方式类型的划分: 采用“关爱”与“权威”两个向度将教养方式分为: 民主权威型:给予孩子中等程度的关爱和中等程度的允
许或限制,对孩子保持温和的态度,合理接纳孩子的意 见和想法,亲子间采取开放的态度和方式进行沟通。 绝对权威型:给予很少的关爱且给予最大的限制 娇惯溺爱型:给予较多的关爱且很少进行限制 忽视冷漠型:给予很少的关爱并较少进行限制
家长教养方式与家庭教育
会计学
1
第三节 家长教养方式与家庭教育
第1页/共23页



家发
庭 教
展 的 重
养要
方 式
影 响 因

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谴责; 在敌对中长大的孩子,常怀敌意; 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畏首畏尾; 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总觉有罪; 在忍耐中长大的孩子,富有耐心; 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满怀信心; 在赞美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激; 在正直中长大的孩子,有正义感; 在安全中长大的孩子,有信赖感; 在赞许中长大的孩子,懂得自爱; 在接纳和友谊中长大的孩子,寻得了世界的爱 。
第6页/共23页
2、双向度的家长教养方式 威廉姆斯(Williams)将儿童所知觉到的父母教养方
式分为“关怀(loving)”和“权威(authority)” 两个层面,并依其高低程度而区分成四种管教方式: “高权威、高关怀”、“高权威、低关怀”、“低权 威、高关怀”、“低权威、低关怀”。 谢夫(Schaefer)对亲子互动的数据加以分析后,提 出 “自主-控制(autonomy-control)”、“关爱敌意(love-hostility)”两个向度,将其教养方式 分成四个象限,并构成一个包含十四种类型的环状模 式来解释不同的教养方式。

陪伴是最好的教养ppt课件

陪伴是最好的教养ppt课件

学习困难
缺乏陪伴和关注,孩子 可能在学习上失去兴趣
和动力。
社交障碍
孩子可能难以与他人建 立亲密关系,缺乏社交
技能。
优质陪伴带来积极效果
情感满足
孩子感到被关爱、被重视,有利 于形成健康的情感状态。
智力提升
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可以开阔 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社交能力增强
通过与家长的互动,孩子可以更 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
尊重孩子,平等协商
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意见,以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冲突,达成 共识。
寻求第三方帮助
如果亲子冲突难以解决,可以考虑寻求专业人士或机构的帮助,如 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
04
家庭教育中陪伴实践案例
成功家庭教育案例介绍
案例一
李开复的家庭教育。李开复作为一位成功的科技企业家,他的 家庭教育也备受关注。他强调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注重培养 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通过陪伴和引导,帮助孩子成长为有 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陪伴是最好的教养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陪伴重要性及意义 • 家长如何进行有效陪伴 • 亲子沟通技巧与方法分享 • 家庭教育中陪伴实践案例 • 提升家长陪伴质量与水平建议 • 总结:让爱传递,让陪伴成为习惯
01
陪伴重要性及意义
陪伴对孩子成长影响
01
02
03
04
情感发展
陪伴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和 自尊心,形成健康的情感基础。
陪伴是引导成长的重要手段。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孩子 的物质需求,更注重孩子的精神成长。他们通过引导、鼓励和支持,帮 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陪伴是尊重个性的表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兴趣,父母在 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发展方向,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讲课师范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费21页PPT

讲课师范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费21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讲课师范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父母教养 方式关系的研究费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论教养ppt

论教养ppt
待人谦虚有礼,不傲慢自大。
03
言行的文明礼貌
02
01
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不吵闹,不擅自打扰他人。
遵守公共秩序
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公共设施和花草树木。
爱护公共财物
在他人需要帮助时,热心提供帮助。
热心助人
遵守社会公德
尊重他人文化
不嘲笑他人的文化背景和习俗习惯。
尊重他人权利
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歧视他人。
社会环境的熏陶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教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社会应该注重宣传正面的价值观和文化,让孩子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成长和学习。
社会应该注重公共场所的建设和管理,让孩子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
社会应该注重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帮助,让孩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个人自我修养的提高
教养是个人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因素,也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基础。
教养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培养。
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我们应该重视和倡导的重要价值观。
教养的重要性
教养的具体表
言语文明
行为得体
谦逊有礼
举止大方得体,不轻浮,不矫揉造作。
道德滑坡现象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不少道德滑坡的现象,这些现象背后往往与个体的教养缺失有关。一些人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在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上出现偏差,从而造成了道德水平的下滑。
教养与道德滑坡的关联性
教养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
良好的教养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培养个体的道德品质、礼仪修养和文化素质,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尊重,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个性ppt课件

拒绝儿童的不合理要求的方式要尽量委婉,尽量给儿童摆事实、讲道理,用儿童可以理 解的方式来表达;有的家长知道不能答应儿童的不合理要求,但却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方式来 加以拒绝,甚至对儿童体罚,这样也是不合适的。在儿童哭闹不休的时候,父母可以避开, 没有了观众,小孩子哭哭也就累了,这时候要真的避开,可不要躲在门后偷听,一旦儿童发 现你在窥视他就可能哭闹的更起劲。
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其实,孩子生下来之后心理状况也 如一张白纸一样,家长的心理素质、教养方式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方向[1~3]。有些家长带孩子来咨询时总是诉说孩 子这不好那不好,殊不知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的病态心理造成的。
2
1 家长的心态
1.1 家长的过分要强、虚荣心过高
家长的过分要强、虚荣心过高会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的身心 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最终导致诸多的心理障碍甚至疾病。例如,有位家长把 一个7 a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训练课程,钢琴、绘画、 症。还有的孩子在家长的严密监督下仿佛学习考试都是为了家长,平时学习 还可以,一到考试就紧张、恐惧、失眠、厌食、歇斯底里发作等,有的临近 考试竟要放弃等。
7
3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3.3 心理上的分离跟现实的分离 心理上的分离跟现实的分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心灵成长的程度, 后者指的是此时此刻的父母子女关系。但是,很多父母会混淆两种分离,做出妨碍 孩子心理成长的举措。 3.4 孩子跟母亲分离的过程 孩子跟母亲分离的过程,是伴随一生的。出生就是这个分离的开始。1 a以内, 婴儿跟母亲建立的信任关系至关重要。母亲在这个时候会全力以赴陪伴和喂养孩子, 可以使婴儿获得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安全感,这为后来孩子的远行提供了基本的保 证。1 a~4 a,随着孩子慢慢具有自控能力,母亲对孩子的照顾应该相应减少,以 保证孩子的自控感不受到伤害。4 a~6 a

论教养课件ppt课件


03
塑造国家形象
国民的教养水平是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提升国民 教养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教养与教育的关系
教育是提升教养的重要途径
01
通过系统的教育,人们可以获取知识、培养品德,提升个人教
养水平。
教养是教育的延伸和拓展
02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和素质,而
教养正是对这些方面的进一步要求和提升。
兄弟姐妹影响
兄弟姐妹间的相处方式、 竞争与合作等也会育目标
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理 念对教养培育有导向作用 。
教师教育方式
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学态 度、对学生的期望等对学 生的教养产生重要影响。
同伴关系
同伴间的相处方式、互相 学习、竞争与合作等也是 教养培育的重要因素。
尊重场合
根据不同场合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 ,表现出适当的礼仪和礼貌。
倾听他人
耐心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不打 断别人的发言,给予他人充分的尊 重。
尊重他人
平等对待
不歧视任何人,尊重每个人的权 利和尊严,以平等、公正的态度
对待他人。
理解包容
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信仰和价 值观,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解
他人。
尊重隐私
不窥探和传播他人的隐私信息, 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宽容待人
接纳差异
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选择,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
善意沟通
以友善、耐心的态度与他人沟通,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情感。
宽恕包容
对于他人的错误和过失,以宽容的心态给予谅解和包容。
谦虚谨慎
谦虚低调
保持谦虚的态度,不炫耀自己的成就和财富,避 免引起他人的反感和嫉妒。
人们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减少社会矛盾和

第四章第二节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 ppt课件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精品资料
学习目标
目标 1 理解依恋关系的基本内涵及其表现
目标 2 把握依恋关系产生特征及发展的阶段
目标 3 把握依恋关系基本类型及相关特征
目标 4 认识依恋关系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
亲子关系:儿童 与其主要抚养人 (主要是父母) 之间的人际关系, 是儿童早期生活 中最主要的社会 关系
要源泉 5)是婴儿性别角色正常发展的重要源泉 6)是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源泉 在父亲角色缺失的情况下,男孩的损失要大于
女孩。如果男孩绝大多数时间跟母亲在一起, 他就不知道怎样做男人
爸爸是不可或缺的 –对女孩
• 父亲对女性的看法,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女孩对自己 的性别角色的认识。如果父亲认为女性应该是传统 的,那么他的女孩就会温顺而文静;如果父亲认为 女性跟男性没有什么不同,他的女孩可能就是个假 小子。父亲的这些暗示是不会被女孩忽略的。
8 母亲 回来,陌离开
潜在的依恋 行为
/ 母作为安全基地 陌生人焦虑
分离焦虑 重聚行为 分离焦虑 被陌生人安抚的 能力 重聚行为
情境二: 陌生人 (左) 与母亲 (右) 一起坐 着
情境三: 母亲离 开,陌 生人与 婴儿在 一起
情境四: 妈妈返 回,安 顿婴儿
情境五: 母亲离 开,孩 子单独 留在室 内
恐怖刺激物 玩具打鼓熊
将小恒河猴放在一个有玩具的陌生环境中:
③ 与绒布妈妈相处一段时间后
开始积极探索陌 生情境,充满乐 趣。
② 绒布妈妈在场 紧紧依偎在绒 布妈妈身边
① 绒布妈妈不在场 退缩 消极 对外界漠视 缺乏安全感
如果婴儿没有机会与照看者建立情感联系, 将会怎样?

第9章儿童依恋问题最新青少年社会工作课件

的,这不仅包括儿童需要有较好的区分熟悉与不熟 悉人物的能力,而且有与依恋物体保持亲近的能力, 如观看、发声、笑、哭、依偎等,婴儿的这些行为 被认为是吸引母亲关心的信号,只有在此基础上, 选择性依恋才能发展。
2.婴儿气质是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之一。已经得 到证实,反映性负性情绪的气质维度与不安全依恋 有关。吵闹、不安宁、不易安抚的儿童易遭到成人 的冷落,形成不安全依恋的可能性更大。
三、依恋的四个阶段
依恋关系的出现不是突然的,其发展可分为四个阶 段:
第一阶段:(出生到第8-12周)
此期婴儿对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一样的,不能加以区 别,见到任何人都会微笑或发声。
第二阶段:(3-6月)
婴儿对人的反应有了选择性,能认识其父母并开始 优先对他们予以反应,在这些熟悉的人面前婴儿的 微笑、大声笑或发声更多一些。
二、养育的特征:
Ainsworth将敏感性定义为一种准确感知及解释婴儿依 恋信号并予以迅速适当反应的能力。Ainsworth等关于 头三个月里母亲喂食婴儿情况的研究显示,安全婴儿的 母亲是敏感的、接受的、合作的、易接近的。
研究表明安全依恋儿童的母亲比不安全依恋儿童的母亲 对儿童的需要更敏感、更多反应、更亲切、更易接近、 言语更积极。如果儿童接受的照料是敏感的,他就会对 自己有信心,认为自己有能力,即使在不利于条件下也 能成功,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主动积极地探索外界环 境。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1.依恋。
一般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 情感联系。在发展心理学中, 依恋特指儿童 与他的抚养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 特殊感情关系,产生于儿童与抚养者的相互 作用过程中, 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一般在儿童2岁左右形成 。
2.依恋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