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实施策略与发展趋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设计的实施策略与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随之而来的代价就是环境的破坏;近些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了国内众多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人们的居住环境是头等大事,随着我国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内的建筑逐渐趋向于“绿色化”。本文重点探索当前国内绿色建筑设计的实施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实施策略;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以及数量的不断加大,建筑业俨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的建筑面积已经超过了420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将迅猛增加200亿平方米。面临着巨大的能量消耗,开展绿色节能建筑已经成为节约资源、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绿化屋顶、草坪等,更不是建成“绿色”的,而是针对建筑物对周边环境危害而言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尽可能保持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从而实现对周边环境危害为零的目标。绿色建筑也被称为“生态建筑”或者“可持续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实现不仅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还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更加注重室内通风,自然采光,并且,

可以根据外界的气温变化自动调节室内温度,促进用户的身心愉悦。由于绿色建筑多数采用天然资源,耗能以及污染都是大幅度降低,甚至欧洲一些国家的绿色建筑耗能可降为零。绿色建筑由始至终都将降低外界危害为建筑目标,因此,可以达到环保的最优效果。绿色建筑多数都是因地制宜建筑而成,与当地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

二、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的实施策略

(一)应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的意识和对施工以及设计的控制能力,决定着建筑生态层次上的档次。设计绿色生态建筑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及现代科技手段,合理安排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让建筑与环境等因素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在设计的宏观定位中,应从创造生态环境的空间规划布局出发,分析建筑的朝向和风向,开辟风道与生态走廊;应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发挥建筑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应注重动物、植物的引进和生物多样性,创造真正具有良性生态效果的办公居住区环境。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室内空气条件和较强的生态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舒适,使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是基本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当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经过产业革命以来长期掠夺性的开发攫取,人们已经开始惊呼能源危机了。传统的建筑建设需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消耗大量的能源。绿色——作为新世纪建筑的主旋律,应体现节地、节水、节能、治污。建造绿色生态建筑,不仅要尽量减少和高效利用如煤、电、水等不可再生资源,还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以及废弃物转换为能源如沼气等的回收利用。随着新能源逐步普遍推广利用,特别是再生能源用于建筑的降温、保温、隔热、采光、炊事以及其它设施的需要,必然将促进人类生存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甚至影响建筑的形体和空间的变革。

(三)营造建筑的自然生态

建设绿色生态建筑,一定要注重研究建筑周围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自然对人的影响,强调各种生物之间是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根据自然法则来对元素进行合理配置。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营造建筑的环境质量。

现代意义上的绿色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尊重设计地段内的土地、环境,及植被的特点,因地制宜。第二、整体、全面的考虑设计区域内部与外部环境关系。

第三、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不可分割。第四、设计过程的多学科综合性。

三、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可持续发展设计

的21 世纪是信息时代,更应该是生态文明时代。人类运用高新科技,探索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按照国际社会所承认的原则进行设计。第一、对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第二、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第三、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温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征求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

(二)更加全面的设计

“以人为本”的建筑,时空的延续性使其具有了某种低于建筑空间文化的特质,实现

了抵御建筑空间文化创新的再现,丰富了当前颇为雷同的建筑模式。然而,仅有时空的延续性,并不能符合现代人的要求。为此,还必须考虑其时空的全面性。在完成了人性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合理结合之后,需将适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人类自身生活工作方式的一些必要因素考虑到其中,主要包括建筑的舒适性、适应性、生态性。

四、结语

我国造目前绿色建筑设计方面人才较为匮乏。所以应着手培养和

发掘绿色建筑建设的专业人才,这一设想的实现既可通过完善高校绿色建筑相关学科的管理建设,来培养未来绿色建筑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复合型人才。此外,组织内容关于绿色建筑的课题培训,对现有从事建筑的专业人员进行绿色建筑的意识培养和渗透,同时增大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的了解和认知,并且可以在建筑师资格认证的相关评审和考核内容中,增加绿色建筑相关知识,加深相关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的了解和把握。

参考文献:

[1] 高轶昆.谈绿色建筑及其发展现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20).

[2] 马庆梅.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j]. 民营科技. 2012(08).

[3] 贺建邦.浅谈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方向[j]. 山西建筑. 2010(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