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的概述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探索思维教学策略,一个高中物理教师,不能只懂得物理专业的知识和具备比较扎实的数学功底,还要懂得关于思维理论方面的基本常识。很多高中物理教师从来没看过一本关于思维方面的著作,一样的教得有声有色,并且很受学生的欢迎。不过,一个教师如果具备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就回更加自觉地和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更加明白从什么方向去努力和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理论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是应该忙里偷闲,翻一翻报章杂志,读一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专著,听听别的教师是如何教学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这无论是对学生发展还是对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思维的概念及其特征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都会提到这样的词语,例如开动脑经思考或者是好好地想一想,或者是要求我们对某个问题研究研究,思考、想、研究,就是人们在进行思维。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一刻也离不开思维(有研究表明人在睡觉时也并没有完全停止思维)。它是人类智慧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向往,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艰苦卓绝的探索历程。因为思维虽然是一种心理现象,但是非常复杂,不容易一下就全部揭示清楚,好在人们已经从不同的学科和角度对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破解和认识。

生理学的观点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大脑是思维的一个物质器官,人们进行的一切的思维活动都是大脑的功能表现。根据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托尼•巴赞及其放射性思维研究的合作者巴利•巴赞的描述:在每个人的大脑中,估计有一万亿个脑细胞,这些脑细胞看起来像是超级章鱼,中间有个身体,带有十根,百根,或者是上千跟触须。如果我们再放大一些来看,会发现每根触须都像是树干,从细胞中央或者细胞核向四周发散。脑细胞的树干叫做树突。有根特别大且长得分枝,叫做轴突,它是信息的主要出口。每个树干和轴突的长度从一毫米到一点五毫米不等,四周布满蘑菇一样的突起部分,叫做突触和神经键。每个突触或神经键都包含一些化学物质,它们是人类思维的主要信息携带者。近几年来的电生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大脑皮层的电活动与脑中产生的注意、记忆、思维等活动之间有密切联系,思维活动与脑电波的快波有关。

心理学观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和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语言一起构成个体心理的认知活动。但对于思维到底是什么?在西方心理学界一向众说纷坛,没一个统一的界定。例如斯特芬曾指出:“思维是一些用来指导相对应的外部环境的内在过程。思维的目的是理解我们对物质和社会环境感知力之外的东西。”伯尔尼1971年提出: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过程;思维主要是一个内在的过程,它是运用不直接存在的事物或物体的符号表征而进行的,但又是由某个外部事件所激起的;思维的作用是产生和控制外显行为。伯尔尼的这个表述可以说是对布鲁纳、巴特莱、纽威尔、西蒙和巴伦等西方心理学家关于思维概念的综合和总结。在苏联和中国心理学界对思维的定义比较一致,即: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例如在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彭龄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中指出:“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的解决的活动中。”

信息论的观点

由于协同论、突变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等新“三论”的兴起,信息论和控制论及系统论随之被称为老“三论”。尽管如此,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信息论的观点已日益广泛地被应用与现代各门具体科学中成为基本的观点,并用于解释其它现象和构筑其它新的理论体系。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思维是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但思维不同于感觉、知觉和记忆。感觉、知觉是直接受外界的刺激输入,并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初级的加工。记忆是对于输入的刺激进行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而思维是对对输入的刺激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它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并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问题。但思维又离不开感觉、知觉、记忆活动所提供的信息。人们只有在大量感性信息的基础上,在记忆的作用下,才能进行推理,作出各种假设,并验证这些假设,进而揭示感觉、知觉、记忆所不能揭示的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个体可以通过人际关系渠道或非人际关系获取信息。但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所需的有效信息,主要还是依靠在课堂教学中这一师生互动的人际关系渠道。因此教师在平时要注意收集整理和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如有关的科技材料和CAI课件等等),并进行进行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以便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彩的有效教学信息。尽管学生平时已经从日常生活经验和书本杂志以及互联网上获得了大量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对建立物理概念和形成物理规律来说并不都是有效的,需要老师去引导、启发、归纳、分析和过滤,然后,经过学生思维加工内化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其实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复杂过程,只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才能顺利的进行思维并得到比较正确的思维结论。

哲学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仍然是各门具体科学发展的指南针,对思维的研究也是如此。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可见思维从属于与物质的主要能动性。因此,从哲学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思维是在人脑中展开的,对事物的理性研究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时间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再由实践到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等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由此构成的假说和理论等形式。可见思维是认识的高级形式——理性认识,思维的过程便是理性研究的过程。例如,我们在高一物理教学中讲授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回忆在空气中物体自由下落的实际运动情形,再对比观察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筒中纸片、金属片等自由下落的实验,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再通过四维得到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规律等理性认识。

综上所述,思维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性、本质、相互关系的间接性、概括的和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

思维的特性

关于思维到底具备有哪些区别于其它心理现象的特征或特点,目前的心理学界还不统一。例如在由邵志芳编著的《思维心理学》中总结为六个特征:(1)思维的概括性;(2)思维的间接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目的性和问题性;(5)思维的层次性;(6)思维的能动性。在由彭龄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中把思维的特征总结为三个方面:(1)概括性;(2)间接性;(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尽管各家的表述各有不同,但都公认为概括性和间接性是思维最基本的特征。其实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征不只是思维具有,像感觉、知觉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