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与中国海上通道安全战略

合集下载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及其对策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及其对策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及其对策作者:张智文来源:《世纪桥》2016年第10期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

建设海洋强国要求我国在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海洋方面要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同时要解决我国海洋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如钓鱼岛争端和南海问题)。

我国的战略对策主要有:加强国防建设,构建新型海洋强国等。

关键词:海洋;安全;形势;对策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0-0084-02早在2000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就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是人类重要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世界经济发展与合作共赢的希望。

几百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洋权益为基础的。

国内外的历史都证明:“向海则兴,背海则衰”的道理。

一、海洋的战略地位及作用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海洋成了全球经济发展和各国家争夺的战略安全空间。

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竞相制定了逐鹿海洋的发展战略,试图从海洋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不仅美国和日本等传统的海洋大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纷纷制定国家级海洋战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这一战略,说明海洋安全建设已上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因此,我国要不断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解决我国海洋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如钓鱼岛争端和南海问题),以保障实施海洋及其资源开发的安全环境,从而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门户。

如果失去钓鱼岛,我国不仅要丢失大片的管辖海域和巨大的海洋资源,而且我国的战略安全空间将被大大压缩,东南沿海特别是福建就完全暴露在美日的监控之下,十分危险,我国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难度就更大了。

同时会形成多米诺骨牌的负面效应,刺激南海周边国家进一步采取冒险措施,危害我国南海主权,不利于南海问题的解决。

中国地缘大战略之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中国地缘大战略之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中国地缘大战略之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提要】中缅油气管道和中缅铁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直出印度洋的陆上通道,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与中巴通道一样,是中国缓解马六甲海峡困局的重要战略布局。

加上西北重要油气管道,东北俄罗斯油气管道,中国能源安全困局,可以得到极大缓解,同时,也开通了中国西北和西南直出印度洋的战略通道。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倡议是2013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印度期间提出,得到印度、孟加拉国、缅甸三国的积极响应。

该倡议对深化四国间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东亚与南亚两大区域互联互通有重要意义。

项目概况及相关协议:2013年12月,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昆明召开,各方签署了会议纪要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研究计划,正式建立了四国政府推进孟中印缅合作的机制。

2014年12月,在孟加拉国考斯巴萨举行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第二次会议。

联合工作组展开了广泛讨论并展望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前景,优先次序和发展方向。

第12次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于2015年2月10日至11日在缅甸仰光召开。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加强孟中印缅地区的合作”,会议结束时发表的联合声明表示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应继续作为一个多轨平台发挥作用;承认保护环境可持续性需要共同框架;强调促进贸易和交通便利化改革的需要;同意考虑开发和利用水道;鼓励成员国商务和工业部门主官开展更多交流;决定考虑孟中印缅旅游圈的概念;同意考虑建立一个JointMedia CoverageProgram(新闻媒体联合报道计划)以提升本地区的全球知名度;同意于2016年在中国云南省召开第13次论坛讨论地区合作。

但作为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在推进实施中面临的诸多风险与挑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进度落后于预期。

中印边界,东部争议地区主要项目建设情况:(1)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由天然气管道和原油管道两个组成,天然气管道起点为缅甸皎漂,原油油管起于缅甸西海湾马德岛,从中国西南边陲瑞丽入境,接入保山后,借由澜沧江跨越工程连接大理,继而经由楚雄进入昆明。

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jiao权端势力、民族fen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 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V 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海之争等.(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

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

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

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

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

(二)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

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马六甲海峡航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马六甲海峡航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马六甲海峡航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和南中国海的重要航运通道,其对周边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研究马六甲海峡航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其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战略地位的影响。

一、马六甲海峡航运的地理战略位置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地区,连接印度洋和南中国海,地理位置优越。

这一战略通道对于亚洲和全球贸易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马六甲海峡通道的建设和畅通可使相关国家成为重要的航运节点,加速贸易和旅行的便捷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马六甲海峡航运对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的影响1. 提升贸易规模和速度马六甲海峡作为重要的贸易通道,为周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贸易机会。

该航线连接了中国、印度、东盟国家等经济体,促进了贸易规模和速度的提升。

海峡的重要性还吸引了全球各国的投资和跨国公司的进入,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 推动沿线国家的物流业发展马六甲海峡航运的畅通为沿线国家的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通过该通道的货运量不断增长,推动了沿线国家的港口建设和港口市场的繁荣。

物流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就业增长和经济的多元化,为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了积极影响。

3.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马六甲海峡航运的繁荣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航运业和相关产业如船舶制造、港口设施建设、海运物流等从中受益,相应推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

三、马六甲海峡航运对相关国家的战略地位的影响1. 提升地缘政治地位马六甲海峡作为战略通道,畅通的航运对于相关国家的地缘政治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拥有这一战略水域的管控权和航运能力将提升国家在区域和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地位。

因此,马六甲海峡航运的重要性引起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2. 加强国际合作马六甲海峡的畅通依赖于沿线国家的共同合作。

相关国家通过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维护和开发该航运通道,促进了地区和国际间的合作。

同时,马六甲海峡航运的发展也催生了复杂的国际贸易和交流网络,进一步增进了各国间的互动与交往。

美国推行“印太战略”的考量及影响

美国推行“印太战略”的考量及影响

美国推行“印太战略”的考量及影响作者:毕阳来源:《宁夏党校学报》2018年第06期摘要:美国推行的“印太战略”是对传统亚太战略的扩展,旨在统筹太平洋和印度洋战略空间,应对亚洲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随着印太地区在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地位显著上升,地缘战略格局更为复杂,中国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国际战略环境。

关键词:印太战略;地缘政治;亚太同盟体系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18)06-125-005二战后,美国构建的亚太同盟体系虽有起伏波折,但总体上维持宏观框架,体系延续至今。

亚太同盟体系一直以来服务于美国在本地区的战略利益,乃至全球战略目标。

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发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指出:“维持良好的权力平衡需要与盟友和合作伙伴强有力的承诺和密切合作,因为盟友和合作伙伴可以增加美国权力,扩大美国影响力”[1]。

美国历来重视盟友的作用,其盟友在全球范围有60多个。

当下,“印太战略”尚无具体的可实施政策出台,且在某种程度上很难摆脱“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质影响。

[2]可以预见的是,特朗普政府在“印太”语境下,会进一步强化地区同盟关系。

一、美国“印太战略”与亚太同盟体系(一)为什么美国需要亚太同盟体系美国亚太同盟体系,来源于冷战时期抑制共产主义国家扩大的需要,而后体系不断扩大、强化,在变化的国际形势中服务于美国的地区、全球战略利益。

美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和强化同盟关系与其维持世界霸权是一组正向互动关系。

在亚洲,美国将同盟体系外的国家拉入本国的安全体系中,通过加强军事、经济等合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国安全诉求,与此同时实现美国“良性霸权”合法化目标,让其他国家认可和在事实上接纳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霸权存在。

[3]另一方面,美国同盟体系的建立依赖于其霸权实力,因为美国有实力为盟友提供安全保护,所以同盟体系外的国家愿意加入体系内。

在印太地区,美国同韩国、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均建立起双边同盟关系,这些同盟关系在不同程度上组成了美国亚太同盟体系。

我国周边的形势与战略

我国周边的形势与战略

我国周边的形势与战略摘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周边国家的自然、政治、经济、军事对其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周围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共同发展与冲突矛盾并存的。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然而我国是当代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维护中国的利益,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就必须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交际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部署,才能为中国和平发展,成为世界强国创造前提。

关键词:周边关系矛盾冲突共同发展战略安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但世界各地区还存在一些威胁世界和平的势力。

我国周边地区亦是如此——稳定与动荡并存,中亚政局动荡,战争一触即发。

东部朝鲜的朝核问题一直未解决,韩国不断窃取我国在文化和思想上的所有权。

日本钓鱼岛问题。

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对我国边界一直虎视眈眈,存在很大威胁。

南海开发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导致资源没得到开发,问题也一直没解决,我国国家利益受损。

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的综合性和长期性。

我国周边环境面临很大的威胁和挑战。

一、我国周边的形势中美问题随着雅尔塔格局的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这使得美国从地缘政治的意义上成为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邻国。

因此中美关系对我国意义重大, 但中美关系一波三折, 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冷战时期,中国是美国及西方国家与苏联进行地缘战略竞争的平衡因素, 对华政策是手段。

冷战结束后,中国在亚太及全球地缘政治地缘政治局中的分量不断加重, 角色定位发生质变,美、欧、日对华地缘战略已从政策手段转化为政策目标, 成为独立要素。

但冷战意识和冷战思维并未随冷战的结束而结束, 它仍在左右着美国政府的外交战略,这种势力将中国视为和平演变的重点。

在战略上对中国采取既接触又遏制的政策: 在保持全面接触的同时, 又多方施压, 加紧渗透。

世界16处海上战略咽喉要地

世界16处海上战略咽喉要地

世界16处海上战略咽喉要地《世界 16 处海上战略咽喉要地》在广袤的地球表面,海洋占据了大部分的面积,而连接各大洋和重要海域的通道,往往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些被称为海上战略咽喉要地的地方,对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马六甲海峡。

它连接着印度洋和太平洋,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之间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

每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数量巨大,运输的货物涵盖了石油、天然气、煤炭、粮食等各类重要物资。

对于东亚的许多国家,尤其是中日韩等经济体,马六甲海峡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其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霍尔木兹海峡也是一处关键要地。

它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全球大量的石油从这里运输出去。

可以说,霍尔木兹海峡的局势变动,直接影响着国际油价的走势和世界经济的运行。

再看苏伊士运河,它沟通了地中海与红海,大大缩短了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程。

这条运河使得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运输更加便捷高效,是全球海运的重要枢纽之一。

巴拿马运河连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对于美洲地区的贸易和航运有着重要意义。

它的存在,减少了船只绕行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漫长航程,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是连接北海和大西洋的重要通道。

它不仅在贸易运输方面发挥着作用,在军事战略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直布罗陀海峡则是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狭窄水道。

其控制权的归属一直是相关国家争夺的焦点,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对欧洲和非洲之间的交流和战略布局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土耳其海峡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是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

对于俄罗斯等黑海周边国家的出海和贸易具有关键作用。

曼德海峡连接红海和印度洋,是欧洲、亚洲和非洲之间航运的重要通道,也是控制中东石油运输的关键节点之一。

莫桑比克海峡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之一。

它是从印度洋到非洲南部和大西洋的重要通道,对于非洲南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有着重要意义。

印越关系发展及对南海问题的影响

印越关系发展及对南海问题的影响

任理事 国,加人世贸组织等 。在 印度 与泰 国 发起 的 “ 湄公河 一 恒河合作 ”组织 中 ,印越 进一步加强磋商与合作 。20 年 印度成为东 05 亚峰会正式成员 ,印越合作增添了新 的平 台。
二 、2 0 07年 印 越 建 立 “ 略 伙 伴 关 战 系”。印度 觊觎南海意 图凸显
谋 ,即对 中国在印度 洋和 中印边界地 区的战略举措进行 牵制。但 印度 与越 南的军事 安 全合作 仍具有较大的局 限性 。 【 关键 词 】 印度 越 南 双边关 系 南海 问题 印度与越南具有传统友好 合作关系 ,在 2 世 纪 4 —5 0 0 0年代争 取 民族 独立 的斗争 中 相互提供 道 义 上 的支 持 。冷 战期 间尤 其 是 2 世纪 6 O 0年代末 之后 ,两 国因都 与 苏联结 盟并在外交和政治层 面相互 支持 ,长期与 中 国、美 国和东盟处 于政治对立 之 中。冷战结 束使印度和越南都 因失去苏联 经济和军事援 助而受到极大 冲击 ,被迫调整 国 内经济政策 和对外 战略 ,两 国关 系处 于不 冷不 热 状态 。 直到 9 O年代 中后 期 ,印度 与越 南 的关 系才 重新 有所 发 展 。19 9 9年 以越 南 国家 主席 陈 德 良访 问印度为契机 ,两 国关 系重新 进入快 速发展 轨 道 。2 0 0 7年 以来 ,印度 与越 南 的 军事 和安全合作进一步增强 ,经 济等多领域 合作 不 断 深 化 。2 1 0 1年 ,在南 海 问题 不 断 升温且 局势更加复杂 的情况下 ,印度 与越南 的军事合作频密 ,并高调插手南海 争端 。鉴 于当前 中国周边外交面 临的严 峻形 势 ,印越 关 系发展 的新 动 向及其 对 地 区格局 的影 响 , 值得 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 。 2 O世纪 9 0年代 末 印越关 系进 入快 速发展新 阶段 ,各领域合作 全面展 开 19 9 9年 1 ,越南 国家 主席 陈德 良访 2月 问 了印度 ,此 为 时隔 4 年越 南 国家 主席 首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3期印度洋与中国海上通道安全战略王历荣3 【内容提要】 作为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贸易通道、能源通道和战略通道的安全。中国在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要维护在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安全,就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综合安全观;改善大国关系,发展睦邻友好与合作关系;推动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的多边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机制,建立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的长效机制;加强我国远洋海军力量的建设。【关键词】 印度洋 海上通道 安全 中国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却不是一个海洋强国。作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超过80%,而对外贸易的90%以上是通过海运实现的。“由于海上贸易对大多数国家的安全和经济至关重要,以及一旦海上贸易在狭窄水域或在公海上被打断可能产生的不堪设想的后果,使得海洋通道安全成为全球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①印度洋是世界海上贸易通道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印度洋的“石油航线”和“贸易通道”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所仰仗的“战略生命线”。正是凭借其难以替代的资源和地缘战略价值,印度洋日益成为大国竞相角逐的主战场,谁能在印度洋上获得战略优势,

谁就能不仅确保自己的海上能源命脉、贸易通道不受制于人,同时还能在战时扼住对手的咽喉,能够有效地施加影响于西亚、中东、南亚甚至中亚地区。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如何利用印度洋海上通道走向世界,去谋求国际资源、世界市场以及自由利用海洋通道的权利,已是摆在中国面前不容回避的严峻课题。

643①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林学院副教授

BilveerSingh,“SecurityoftheSeaLanesofCommunications(SLOCs)intheAsia-PacificRegioninthePost-ColdWarEra,”inWilfriedA.Herrmanned.,Asia’sSecurityChallenges(NewYork:NovaSci2encePublisherInc.,1998),p.50. 印度洋与中国海上通道安全战略一、印度洋的战略地位沃尔特・罗利爵士有一句名言:“谁控制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可以控制世界财富,最后控制世界本身。”①“18世纪以来海洋通道是海洋国家的至关重要的利益,不仅是维持经济繁荣和施加全球影响的手段,而且甚至是国家的生存手段。”②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在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谁掌握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印度洋是‘七个大洋’的关键。21世纪将在印度洋上决定世界的命运。”③(一)地缘政治意义

印度洋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贯通欧亚非与大洋洲,东靠资源丰富的南中国海,并由马六甲海峡导向广阔的太平洋,北靠南亚次大陆并深入到“世界心脏地带”中亚,西北角有波斯湾和中东,通过红海、苏伊士运河,通往地中海,西有亚丁湾、阿拉伯半岛及资源丰富的非洲大陆,直到好望角,与大西洋相通。④印度洋是当今世界上最繁忙的三大战略运输水道之一,世界上1/4

的商品要经此运往世界各地,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所需能源的80%都从这里经过。一位英国海军将领曾将多佛尔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形象地比喻为“五把钥匙锁住世界”,其中印度洋就抓住了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三把。而世界第一和第二大能源通道———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分别位于印度洋西东两侧。印度洋当代政治的焦点问题之一就是海洋通道的竞争问题,即海洋通道的控制与反控制、使用与阻止使用的斗争。这个地区被地缘政治家称为“决定世界命运的最后区域”。(二)地缘经济意义

印度洋是世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全世界70%的锡、45%的铬、30%的锰矿石、20%的铜、70%的黄金、85%以上的天然橡胶,波斯湾石油蕴藏量占世界的60%。印度洋海底油气每年产量约为世界海洋油气总产量的40%,波斯湾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产区,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谁控制

74①②③④

RobertJ.Hanks,AmericanSeaPowerandGlobalStrategy(Washington:InstituteforForeignPolicyAnalysis,Pergamon-Brassey’s,1985),p.1.SamBatemanandStephenBateseds.,TheSeasUnite:MaritimeCooperationintheAsiaPacificRe

2

gion(Canberra:AustralianNationalUniversityPrintingService,1996),p.27.

[美]A.J.科特雷尔等编:《印度洋: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性》,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08页。EmrysChew,“CrouchingTiger,HiddenDragon:TheIndianOceanandtheMaritimeBalanceofPowerinHistoricalPerspective,”RSISWorkingPapers,October25,2007,p.1.

2009年第3期了波斯湾,谁就能控制西欧、日本,也就控制了整个世界。”①印度洋西北通过苏伊士运河,西南过好望角,东北通过马六甲海峡三条航线,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线,也是重要的商品运输通道。印度洋的“石油航线”与“贸易通道”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所仰仗的“生命线”。(三)地缘战略意义

印度洋地区是石油和其他战略资源丰富的地区,美国石油消费的25%和中印两国的绝大部分原油进口都通过印度洋,该地区可能成为21世纪中、美、印角力的场所。②印度洋地区存在着许多充满复杂矛盾的动荡区域:从中东、中亚、南亚到东南亚,这里有恐怖与反恐怖的战斗,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交汇,以及激烈的石油资源角逐,因而成为世界上潜藏最多利益纷争的最不安定的地区之一。1964年美国海军开入印度洋,开始在印度洋地区保持军事存在。1968年苏联海军进入印度洋,建立自己的海外基地。1980年美国发表了“卡特主义”,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必要手段排除外部势力控制波斯湾的企图。日本以支援美国反恐为名进入印度洋,印度则加快其“印度洋控制”战略。美俄日印的印度洋战略,虽然争夺重点不同,但“控制战略要地,掌握外界进入印度洋的通道,确保自己航线的畅通以及尽可能多地取得丰富的资源”③是相同的。

二、印度洋海上通道对中国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速从传统的“内向型经济形态”向“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形态”演变,有史以来第一次进入“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状态。④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中国的“海洋生命线”显得越来越重要。印度洋是我国通向南亚、中东、西亚、欧洲、非洲和大洋洲的重要交通、贸易和能源通道,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中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资源占进口总额的56%,从非洲进口的石油资源占进口总额的30%,无论中国从中东进口石油,还是从非洲进口石油和矿产,都不可避免地要经过印度洋航道,印度洋“能源通道”和“贸易通道”的安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乎中国的安全。(一)贸易通道安全

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中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非常高,对外贸易已

84①②③④

胡欣、丛淑媛:《印度洋纵横谈》,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43页。潘杰:《印度洋———你永远不会平静》。http://www.cma-lpinfo.gov.cn

[美]A.J.科特雷尔等编:《印度洋: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性》,第108页。倪乐雄:《从陆权到海权的历史必然———兼与叶自成教授商榷》,《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11期,第27页。 印度洋与中国海上通道安全战略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1980~200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年均增长率达1415%,其中出口年均增速1419%,进口年均增速1411%。这一速度不仅高于同期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长速度。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增长2315%,继续稳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对外贸易主要是通过海运来实现,而且中国的贸易伙伴绝大多数是世界濒海国家。因此,海上通道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当前中国海洋航线主要有东、南、西、北这四条,其中西行航线对我国来说尤具战略价值。它由我国沿海各港口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红海,过苏伊士运河,入地中海,进入大西洋。中国进出口贸易的40%、进口石油的60%都是通过西行航线运输的,中国与欧美、中东、地中海、非洲的贸易也都从这里经过。由于受到巴拿马运河的限制,中国—美国东海岸的远洋干线已改由经印度洋、苏伊士运河直达北美东海岸。所以不难看出,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是中国海上贸易航线的咽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生命线”,保证其畅通,就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二)能源通道安全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2004年中国石油进口突破1亿吨大关,达14373万吨,对外依存度达4511%。2007年进口达15928万吨,依存度达46105%,①十年前中国进口石油占整体石油需求的比例仅6%,现在已经提

高到三分之一,到2020年预期将有60%的石油来自进口,到2030年将高达80%。②中国石油进口主要地区为,中东4628万吨(占50179%),非洲2245

万吨(占24163%),东南亚1391万吨(占18152%),上述三地石油进口占总进口量的93194%。③目前中国80%以上的石油进口要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因此,印度洋关系到中国能源供应及其海上运输的安全,在中国能源安全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从美国插手中东、中非、中亚等石油生产地区和马六甲海峡等重要运油线路不难看出,能源战略已与地缘政治纠葛在一起,能源争夺已成为地缘政治关系的重要内容。(三)战略通道安全

早在1951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就提出“岛链战略”思想,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封锁中国海上运输线,以控制中国国际贸易,特别是石油贸易。美国还加强与岛链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军事设施建设,签订各种条约,建立军

94①②③

《2007年中国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均创历史新高》。http://www.china.com.cn

《2008-2010年中国石油行业发展分析报告》。http://www.chinabgao.com

秦晓:《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中的能源运输问题》,《中国能源》,2004年第7期,第4~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