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M技术介绍

合集下载

海洋浮游病毒生态学研究方法概述

海洋浮游病毒生态学研究方法概述

海洋浮游病毒生态学研究方法概述【摘要】海洋浮游病毒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丰度最大的生物有机体,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中要的作用。

海洋浮游病毒的生态学研究一直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热点。

其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分别对病毒丰度、生产力的测定方法、多样性的检测方法以及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及其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并对各部分研究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分析。

【关键词】海洋浮游病毒;研究方法;丰度;生产力;多样性;分离培养海洋浮游病毒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丰度最大的生物实体[1]。

海洋浮游病毒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宿主的侵染和裂解作用,介导着大约20% 的宿主死亡率,大大加快了物质循环的速度[1],并且调节着宿主群落结构的组成。

与此同时,病毒也扮演着介导水平基因转移,促进宿主类群进化的重要角色[1]。

除此之外,海洋病毒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表明海洋浮游病毒类群有着巨大的多样性,并且包含着大量未知的基因[1,2]。

海洋浮游病毒重要的生态作用必然使海洋浮游病毒生态学的研究成为热点。

目前,海洋浮游病毒的生态学研究主要从丰度,多样性,病毒介导的宿主死亡率,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开展。

而目前在各方面生态学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可总结如下。

1. 海洋浮游病毒丰度的检测方法目前用于水生生态环境中浮游病毒丰度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TEM),表面荧光显微镜技术(EFM)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技术(FCM)[3,4]。

1.1 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TEM)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是早期海洋病毒学研究中病毒定量最常用的方法。

使用这项技术时,要求浓缩海水中的病毒,把浓缩液滴置于铜网上,负染后镜检观察。

这项技术在检测病毒丰度的同时还能获取病毒形态方面的信息[5]。

但该项技术的检测的下限高,涉及到海水浓缩,染色,观察等诸多可能产生误差的环节,并且步骤繁琐,对操作人员的技术,仪器的要求都较高[6]。

1.2 表面荧光显微镜技术(EFM)表面荧光显微镜技术是目前检测病毒丰度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

电子胎心监测技术及胎心监护的判读(25)

电子胎心监测技术及胎心监护的判读(25)
完全无变异胎心基线120bpm2小时后胎心曾一度掉到60bpm以为快不行了结果后面又恢复了3小时后失代偿胎心波动在6090bpm间后期较典型的大波浪的正玄曲线也有人称为濒死曲线最后大约4小时胎心消失胎死宫内后给予依沙吖啶引产胎儿体重仅有800g宫口开大3cm因静滴缩宫素过快造成宫缩交强胎心慢时90100bpm变异尚可即刻给予停用缩宫素吸镇静后宫缩消失胎心好转但变异欠佳考虑镇静所致持续胎心监护密切观察宫口近开全后因宫缩乏力再次给予缩宫素静滴加强宫缩顺利分娩新生儿无窒息无痛分娩前是正常胎心图行无痛分娩后变异消失还有点小正玄的样子一般这种图形认为是没有异常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40分钟规律宫缩后变异恢复该患者正常经阴道分娩新生儿无窒息谢谢
左图为胎儿熟睡区,右图为胎儿觉醒区,若只看左图,
完全像无反应图形,延长监护时间,便自然进入觉醒期, 呈现右图那样典型的反应型,可见监护时间对诊断十分重 要。
1.善的情况下,胎儿时会出现胎心率的短暂上 升,预示着正常的自主神经功能。无反应最常见的 情况是胎儿睡眠周期所致,但也可能与胎儿神经系 统抑制(如酸中毒)有关。
脐带受压混合图形:发生于脐动脉连续受压的情况下,特点是基线保
持正常范围,在反复的胎动所造成的连续加速之后,出现轻度变异减 速。该图无缺氧的表现,实际是Type o-dip的连续发生,如短期不 能消失,可令孕妇翻身,多能自动缓解。
正玄波图形:在无胎动基础上,基线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规律的摆动,其振幅变化一般在5~15bpm,周期 3~5cpm,短变异消失,基线显得圆滑一致,持续时间 ≥20min。被认为是缺氧的表现,在胎儿贫血或RH因子
分娩期FHR过速:窘迫信号,需重视。窘迫、阿托
品、感染、贫血(急性失血、早剥等)、仰卧位低 血压等均可引起FHR过速。

iTN系列产品介绍

iTN系列产品介绍

专线接入分组化关键功能
Access Metro Service Core 商场/网吧
PTN/MPLS/IP
SDH
大企业 /写字楼
金融/政府
WDM/OTN
大客户中心
基站
RNC/BSC
关键需求点总结:
可管理:包括设备、业务级管理;-----OAM等
综合业务的统一接入和处理;---局远端多套整体方案和MPLS-TP技术
负载分担:业务均匀分布在LAG组内的所有成员上传送; 每个LAG组最多支持16个成员;
非负载分担:正常情况下,业务只在工作端口上传送,保护端口上不传业务; 每个LAG组只能配两个成员,形成1:1保护方式;
/
G.8031(ELPS)
主要原理: G.8031保护的是基于VLAN的业务,采用CFM进行故障检测,采用Y.1731的PDU来承 载APS协议报文,支持单向和双向1+1或双向1:1。 协议报文始终在备用链路上发送。在稳定状态下,协议报文发送频率较慢(5s),当 发生故障时,该状态变化的协议报文会以较快频率(3.3ms)连续发送3个。 典型应用场景: 该场景是非返回模式的1:1双向倒换:
丢包测量
支持 支持 支持 支持
性能 监控
时延测量 吞吐量 帧时延变化
/
OAM特性介绍
ITN系列在OAM方面支持802.3ah,802.1ag和Y.1731等主流OAM协议,可以为用 户提供类似SDH的OAM体验,通过分层次的OAM,可以实现故障的定时检测和快 速定位,为业务的安全可靠性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CFM包括802.1ag和Y.1731,EFM包括802.3ah。
iTN系列产品介绍
传输产品部 赵熠 zhaoyi@ /

一种基于EFM32LGF330F256的无线LoRa仪表设计方案

一种基于EFM32LGF330F256的无线LoRa仪表设计方案

74 Technology技术纵横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0492(2018)01—0076—03中图分类号:TP217 一种基于EFM3 2LGF3 3 OF2 5 6 

的无线LoRa仪表设计方案 A Wireless LoRa Meter Design Project Based on EFM32LGF330F256 ★唐杰,刘星,宋林章,朱润平(北京中油 高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2200) 

摘要:本方案介绍一种基于无线LoRa ̄2术AgfE ̄本、低功耗的无线仪 表实现方案。该方案设计充分利用硬件设计资源,实现了压力、温度的 高精度采集及无线传输,可广泛应用在生产过程中各种液体和气体的介 质压力、温度测量。在液晶屏上进行实时显示的同时,该方案将测量值 通过L0Ra技术上传至网关,从而实现对系统的远程实时监测。 关键词:仪表;无线;Lora;低功耗 Abstract:This project illustrates a low—cost and power wireless transmitter implemer]tation scheme based on wireless LoRa technology.1 he project makes full Use of ha rdware desi#n resou rces which makes the acqUisition of high—precision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possible l he proJect can be widely used for pressure and temperatu re measure1]lelqt during prodt,ctio1]processing,regardless of liquids 

IEEE802.3ah协议介绍

IEEE802.3ah协议介绍

1 、以太网OAM简介以太网技术诞生几十年来,以其简单、低廉的特点逐步成为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的主导技术。

随着业务和网络技术发展,设备制造商和标准化组织开始致力于将这一技术向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方向拓展。

但最大的障碍是缺乏较好的运营管理维护机制。

OAM:将网络的管理工作划分为3 大类,操作(Operation)、管理(Administration)和维护(Maintenance),简称OAM。

以太网OAM是一种监控网络问题的工具。

它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利用设备之间定时交互OAMPDU(OAM Protocol Data Units,OAM 协议数据单元)来报告网络的状态,使网络管理员能够更有效地管理网络。

2 、以太网OAM标准化过程W orking WorkingMaking it➢IEEE–IEEE 802.1ag CFM–IEEE 802.3ah EFM-OAM–IEEE 802.1AB LLDP–IEEE 802.1ap VLAN桥接的MIB➢ITU-T–ITU-T SG 13 Y.1730 以太网OAM的需求–ITU-T SG 13 Y.1731以太网OAM功能和机制➢MEF–MEF 7 EMS-NMS 信息模型–MEF15网元管理需求–MEF16以太网本地管理接口(E-LMI)–MEF17业务级OAM需求与框架电信级以太网为了实现与传统电信级传送网相同的服务水平,以太网OAM 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IEEE、ITU-T、MEF 等各研究团体和标准组织都在积极进行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目前这些组织所制定的标准对应的以太网OAM 层次,如上图。

IEEE 802.3ah 协议已经标准化,此协议主要用于以太网“最后一公里”上的设备管理和链路管理;802.1ag 关注于以太网端到端的故障管理;ITU-T Y.1731 在设计思路上与802.1ag 高度一致,它定义了类似的管理功能,同时对性能管理的功能和实现方法给出了定义。

EPON技术解析

EPON技术解析

EPON技术解析摘要EPON是几个最佳的技术和网络结构的结合。

EPON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多种业务。

本文介绍了EPON的概念、结构及原理,并阐述了EPON的几个关键技术,最后说明其优势及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EPON 光接入网结构原理关键技术随着Internet的高速发展,用户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不断地提高,传统的接入网已经成为整个网络中的瓶颈,以新的带宽接入技术取而代之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IEEE于2000年底成立了EFM工作组(Ethernet in the First Mile Study Group),试图引入一种新的接入技术标准EPON,3Com、Alloptic等69家公司加入了这个研究组。

EPON由于使用经济而高效的结构,从而成为连接接入网最终用户的一种最有效的通信方法。

10Gbit/s以太主干和城域环的出现也将使EPON成为未来全光网中最佳的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

1、什么是EPON光纤接入网(OAN)是指在接入网中用光纤作为主要传输媒介来实现信息传送的网络形式,根据接入网室外传输设施中是否含有源设备,OAN可以划分为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和有源光网络(AON:Active Optical Network)。

前者采用光分支器分路,后者采用电复用器分路。

通常,OAN往往指PON。

EPON(Ethernet over PON)就是利用无源光网络的拓扑结构实现承载多种业务的以太网信号传输的一种网络形式,即PON光纤中传输的是长度变化的以太网帧信号。

2、EPON的结构和原理2.1 EPON结构一个典型的EPON系统由OLT(光线路终端)、ODN(光分配网络)、ONU/ONT(光网络单元)组成。

基本组网示意图如图所示。

OLT位于中心交换局的机架上,它既是一个交换机或路由器,又是一个多业务提供平台,提供EPON系统与业务供应商的核心数据、视频和电话网络间的接口,它通过一个EMS(网元管理系统)链接到业务供应商的网络上。

什么是EPON技术

什么是EPON技术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Network)是PON技术中最新的一种,由IEEE802.3EFM(Ethernet for the First Mile)提出。

EPON是一种采用点到多点网络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基于高速以太网平台和TDM(Time Division Multipexing)时分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方式提供多种综合业务的宽带接入技术。

EPON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成本低、维护简单、容易扩展、易于升级,提供非常高的带宽,服务范围大,带宽分配灵活。

EPON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测距。

因为EPON采用点对多点拓扑结构、TDMA技术实现信息传送。

各个ONU与OLT之间的逻辑距离是不相等的。

OLT需要有一套测距功能来测试每一个ONU与OLT之间的逻辑距离,并据此来指挥ONU 调整其信号发送延时,使不同距离的ONU所发送的信号能在OLT处准确地复用在一起。

目前一般使用比较成熟的、数字计时技术的带内开窗测距法。

突发接收。

由于EPON上行用TDMA方式,对于OLT来讲,存在多个信号源(ONU)。

ONU与OLT之间的距离不同以及线路特性差异将导致各ONU的发送功率相同,OLT接收时却各不相同,这就要求OLT接收机能实现突发接收功能。

为了防止数据时域碰撞,必须采用测距和时延补偿技术实现全网时隙同步,使数据包按DBA算法的确定时隙到达。

带宽分配。

上行信道中的传输是采用时分复用接入方式来共享光纤的,带宽则根据ONU的需要,由OLT分配。

各个ONU收集来自用户的信息并高速向OLT发送数据,不同的ONU发送的数据占用不同的时隙,提高上行带宽的利用率。

根据不同用户的业务类型与业务特点合理分配信道带宽,在带宽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承载更多的终端用户,从而降低用户成本,最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时钟提取。

对于系统的高速率,快速同步是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通信电子中的调频技术

通信电子中的调频技术在通信电子领域,调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调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等领域,在保障通信质量和提高通信效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调频技术概述调频(频率调制)技术是指将信息信号的频率变化与载波的频率变化相结合,把信息信号的低频部分与载波相结合,形成有一定宽度的频带信号,从而实现信息传递的技术手段。

调频技术在信道复杂,抗干扰性能要求高的通信中应用广泛,如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等领域。

二、调频技术分类在调频技术中,按照调制信号的形式,可以将调频技术分为线性调频(LFM)、非线性调频(CFM)、脉冲调频(PFM)和连续相位调频(CPFSK)四种。

1. 线性调频(LFM)线性调频(LFM)将调制信号的不同幅度转换为相对频率,在频率随时间变化的基础上传递调制信号,实现信号载波的调制。

线性调频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对调制信号的幅度没有特殊的要求,能够实现宽带信号的调制和传输,并且实现起来比较简单。

2. 非线性调频(CFM)非线性调频(CFM)将调制信号的精确幅度转变成相对于时间变化的频率,使其成为一个凸形的频率对这个信号进行变频的调制方式。

非线性调频技术的传输带宽较小,但是在对幅度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的情况下,非线性调频技术传输的质量要高于线性调频技术。

3. 脉冲调频(PFM)脉冲调频(PFM)是一种将脉冲信号作为调制信号,通过改变脉冲信号的宽度来实现频率的调制。

因为脉冲引起的相对速度变化很快,在具有相当高的分辨率的情况下,能够用相对小的带宽实现高速数据的传输,因此应用范围较广。

4. 连续相位调频(CPFSK)连续相位调频(CPFSK)是一种在调制过程中保持相位严格连续,来保证频率的连续性。

它在保证抗多径干扰性能的同时,可以实现窄带频率范围内的高速信号传输。

三、调频技术的应用调频技术是通信电子领域中最重要的基础施工技术之一,不仅广泛应用于单播通信,而且是广播、电视、雷达等领域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EPON技术的介绍

EPON技术由IEEE 802.3 EFM工作组进行标准化。

2004年6月,IEEE 802.3EFM工作组发布了EPON标准——IEEE 802.3ah(2005年并入IEEE 802.3-2005标准)。

在该标准中将以太网和PON技术相结合,在无源光网络体系架构的基础上,定义了一种新的、应用于EPON系统的物理层(主要是光接口)规范和扩展的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实现在点到多点的PON中以太网帧的TDM接入。

此外,EPON还定义了一种运行、维护和管理(OAM)机制,以实现必要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功能。

在物理层,IEEE 802.3-2005规定采用单纤波分复用技术(下行1490 nm,上行1310 nm)实现单纤双向传输,同时定义了1000 BASE-PX-10 U/D和1000 BASE-PX-20 U/D两种PON光接口,分别支持10 km和20 km的最大距离传输。

在物理编码子层,EPON系统继承了吉比特以太网的原有标准,采用8B/10B线路编码和标准的上下行对称1 Gbit/s数据速率(线路速率为1.25 Gbit/s)。

在数据链路层,多点MAC控制协议(MPCP)的功能是在一个点到多点的EPON系统中实现点到点的仿真,支持点到多点网络中多个MAC客户层实体,并支持对额外MAC的控制功能。

图1示意了EPON协议参考模型及多点MAC 控制协议的位置。

MPCP主要处理ONU的发现和注册,多个ONU之间上行传输资源的分配、动态带宽分配,统计复用的ONU本地拥塞状态的汇报等。

利用其下行广播的传输方式,EPON定义了广播LLID(LLID=0xFF)作为单拷贝广播(SCB)信道,用于高效传输下行视频广播/组播业务。

EPON还提供了一种可选的OAM功能,提供一种诸如远端故障指示和远端环回控制等管理链路的运行机制,用于管理、测试和诊断已激活OAM功能的链路。

此外,IEEE 802.3-2005还定义了特定的机构扩展机制,以实现对OAM功能的扩展,并用于其他链路层或高层应用的远程管理和控制。

索尔维与EFMWE开发的电磁线技术获得认可


24 I=矗 莹 滓 20、8 No、1
陶 氏高性能 有机硅事业部 推出 新型汽车 内饰用消声添llUltY
陶 氏杜 邦公司 (DowDuPont)特种 产 品业务板 块旗下 陶氏高性 能有机 硅事业 部 , 将亮} ̄CHINAPLAS 201 8,并在 杜邦 展台 推 出一 款可降低 汽车 内t布及其它 应用噪 声的 新型有机 硅添加剂 。
同 时 ,将 展 出2个 TPSiV有 机 硅 热 塑 性 弹性 体 系 列 ,无 需 添 加增 韧 剂 ,就 可 带 来 出色 的柔韧 性 。这2个 产 品系列 能够 提供 对 选择 性 的 二 次 注塑 的 聚 合物 底 材 的 强力 包 覆性能 。
此 外 ,在展 出的3款有机 硅 添加剂 中 , 有 2款 是 可提 高 聚 酰胺 化 合物 (PA )流动 性 的爽滑剂 D0W C0RNING (道 康宁 ) MB50—01 1母 粒 和 DOW C0RNlNG
此 种 混 合悬 架 臂 的 开 发 工作 离 不 开 巴斯夫 专用 CAE工具 UItrasim .该 工具 有助于优 化部件从 而增强悬 架臂的 高应 力承受能 力 。
“巴斯 夫 的轻 量 化 解 决 方案 不 仅 能 够提 升汽车 能效 ,其一 次性注 塑成型 工 艺还有助于 精简生产 流程 。” 日进研 发 中心执行总 监Y.C.Lee表 示 。
物 的绝缘涂层 。
条件下的 耐用度 、效 率和设 计紧凑度 ,
电 线 绝 缘 材料 通 过 挤 出 工艺 进 行 从而合作 克服了现 有制约 因素 ,提供 更
应 用 ,可将 电 磁 线 的性 能 提 高 到 前所 佳 性能 。该技术还 缩短了汽 车工程领 域
未 有 的 水平 值 得 注意 的 是 ,涂层 漆 重大技术 进展的上 市时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EEE 802.3ah OAM技术
胶片更新记录
版本日期操作类型修订者操作记录V1.02011-12-27C张彦创建
(C –创建,A –增加,M –修改,D –删除)
目录
以太网OAM技术
IEEE 802.3ah技术
瑞斯康达802.3ah OAM 解决方案
培训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员应掌握以下几点:Â什么是以太网OAM
Â以太网OAM的标准化过程
以太网OAM技术
¾OAM:将网络的管理工作划分为3 大类,操作(Operation)、管理(Administration)和维护(Maintenance),简称OAM。

ITU-T 对OAM 功能进行了定义:
①性能监控并产生维护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评估网络的稳定性;
②通过定期查询的方式检测网络故障,产生各种维护和告警信息;
③通过调度或者切换到替代的实体,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④将故障信息传递给管理实体。

故障判断、性能监测
以太网OAM的层次
¾以太网业务层的OAM 功能应独立于上层应用(如IP )或底层的传输技术(如SDH )
D a t a P l a n e
C o n t r o l P l a n e
M a n a g e m e n t P l a n e
Transport Services Layer
(e.g., IEEE 802.1, SONET/SDH, MPLS)
Ethernet Services Layer
(Ethernet Service PDU)
Application Services Layer
(e.g., IP, MPLS, PDH, etc.)
APP Layer
ETH Layer
TRAN Layer
以太网OAM的标准化过程
Working
inward
from the edge
Working
outward from the core
Making it work together
¾IEEE
–IEEE 802.1ag CFM
–IEEE 802.3ah EFM ‐OAM –IEEE 802.1AB LLDP
–IEEE 802.1ap VLAN 桥接的MIB
¾ITU-T
–ITU-T SG 13 Y .1730 以太网OAM 的需求
–ITU-T SG 13 Y.1731以太网OAM 功能和机制
¾MEF
–MEF 7 EMS ‐NMS 信息模型–MEF15网元管理需求
–MEF16以太网本地管理接口(E ‐LMI )–MEF17业务级OAM 需求与框架
以太网OAM体系架构
•业务提供商UNI 到UNI 的业务层OAM •运营商的连接性OAM
•物理链路监视的链路级OAM
•以太网本地管理接口E-LMI
本章小结
¾问题:IEEE802.1ag和Y.1731在内容上有什么关系。

目录
以太网OAM技术
IEEE 802.3ah OAM技术
瑞斯康达802.3ah OAM 解决方案
培训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员应掌握以下几点:ÂIEEE 802.3ah OAM的基本功能
ÂIEEE802.3ah OAM关键技术
ÂIEEE802.3ah OAM工作原理
IEEE 802.3ah OAM的基本功能
¾IEEE 802.3ah OAM,也称为EFM(the Ethernet in the First Mile),主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以太网连接的OAM 问题。

¾作用:用于在两台直连设备间监测连接状态、测试链路性能。

¾功能:包括OAM 发现功能、远端故障通知功能、OAM 远端环回功能、OAM 链路监控功能(误帧误码检测)。

¾OAM 子层在OSI 架构中的位置
IEEE 802.3ah OAM的关键技术
z OAM 子层位于数据链路层,MAC 控制层之上,LLC 或其他MAC clients 之下。

IEEE 802.3ah OAM的关键技术
¾IEEE802.3ah OAM 报文(OAMPDU)¾Information OAMPDU,其标识Code=0x00。

可以交互OAM 版本、配置以及状态等信息。

¾Event Notification OAMPDU,其标识Code=0x01。

用来指示(交互)远端设备的link 事件信息。

¾Variable Request/Response OAMPDU,其具体标识Code=0x02/0x03。

用于局端设备向远端设备请求一个或多个特定的MIB 变量,远端设备返回变
量值。

¾Loopback Control OAMPDU,其具体标识Code=0x04。

该OAMPDU 是用来控制远端设备进入和退出环回状态。

IEEE 802.3ah OAM的关键技术
、被动模式(passive)
IEEE 802.3ah OAM的工作原理
OAM 设备、并建立稳定会话的过程。

IEEE 802.3ah OAM的工作原理
外的所有报文都将按照原路返回。

¾OAM 远端故障检测:以太网OAM 连接过程中是不
断的发送Information OAMPDU 的,远端设备将发生的无门
限事件故障信息通过Information OAMPDU 通知局端设备。

z 当远端设备检测到链路收方向的故障或端口Link Down ,会发送Link Fault Information OAMPDU (链路故障);
z 当远端设备掉电或电源发生故障,会发送Dying Gasp Information OAMPDU (致命故障);
z 当远端设备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超过设置的阈值,会立即发送Critical Event Information OAMPDU (紧急事件
)。

IEEE 802.3ah OAM的工作原理
IEEE 802.3ah OAM的工作原理
事件。

z当单位时间内的错误帧数超过定义的阈值,会发送Errored Frame Event Notification OAMPDU,用于上报错误帧事件;
z当指定帧数的时间内错误帧数超过阈值,会发送Errored Frame Period Event Notification OAMPDU,用于上报错误帧周期事件;
z当在指定时间内错误帧秒的数量超过阈值,会发送Errored Frame Seconds
本章小结
¾问题一:请简单描述IEEE 802.3ah OAM的基本功能。

¾问题二:请简单描述IEEE 802.3ah OAM应用的层次结构。

目录
以太网OAM技术
IEEE 802.3ah OAM技术
瑞斯康达802.3ah OAM 解决方案
培训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员应掌握以下几点:
Â了解我司设备使用IEEE 802.3ah OAM的场景
iTN 系列方案—大客户专线接入
在PTN 设备下联iTN100/iTN200,或iTN2100 下联iTN100/iTN200 的场景下,通过建立IEEE802.3ah OAM 连接,满足运营商对“最后一公里”
交换机+收发器/ITN 方案—中小企业接入
在此场景下,全光交换机可通过扩展
OAM 协议发现远端的ITN和收发器设备后,
运营商可通过NVIEW NNM 网管,对汇聚
型全光交换机和远端ITN 设备、收发器设
备进行统一管理。

本章小结
¾问题一:请列举目前我司支持IEEE 802.3ah OAM协议的设备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