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五四运动)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_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_
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事件是就是“五四运动”,并不是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为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以及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它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篇(1919-1924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篇(1919-1924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端,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标志革命胜利。
时序: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国共十年内战----十四年抗日战争(八年全民族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人民解放战争(国共内战)。
1.五四运动(1919年):(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
(3)发展:陈独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社会各界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
(4)扩大:6月5日,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6)意义:①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由: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力量新——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思想新——马克思主义;领导新----共产党,目标新----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2.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7月):(1)成立的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组织基础: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成立的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①召开: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毛泽东等13位代表与会。
会议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
②内容:①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权,实现共产主义。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历史特点:
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这是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
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缺乏广泛的动员和组织,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革命运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
4、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5、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历史意义:
1、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阶段
第一阶段 (爆发)
第二阶段 (扩大)
时间
中心(地 点) 北京
上海
主力
形式
结果
五四运动的经过——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
《五四運動》,周令釗1951年作品。
阶段
时间
第一阶段(爆发) 1919.5.4
中心(地点) 北京
斗争阶层 斗争形式 学生 示威游行罢课
第二阶段(扩大)
学生提出了怎样的口号和要求?
引导探究 ——五四运动的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
1840年 1861年 1898年1911年1915年 1919年 1921年
鸦 洋 戊辛新 片 务 戌亥文 战 运 变革化 争 动 法命运
动
五 中国 四 共产 运 党诞 动生
1949年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立
中国近代史
材(料2一):五中四共运一动大的促1进3位了代马表克中思董必主武义、在张中国国焘的、毛传泽播东,等促参进加或了响马应克了思五主四义同 中运动国,工大人会运选动举的了五结四合运,动为的中主国要领共导产人党陈成独立秀做为书了记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结果 被镇压逮捕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惩办卖国贼曹、陆、章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 法开国民大会……“中国的土地 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 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 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中国民族乃酷爱和平之民族。今虽备受内外 不可忍受之压迫,仍本斯旨,对于政府提出最 低之要求,如左:(1)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 经济之权利,并取消民国四年七年两次密约, (2)免徐树铮、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段芝 贵、王怀庆六人官职,并驱逐出京。……倘政 府不愿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 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 图根本之改造。特此宣告,敬求内外士女谅解 斯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2017)复习资料 第四单元---第六单元 大事年表(1915--1945)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2017)复习资料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大事年表(1915--1945)1、1915年新文化运动在上海兴起2、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4、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5、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7、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8、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9、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形成。
10、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
11、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北伐战争开始。
12、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3、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彻底失败。
14、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5、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16、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
17、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8、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队伍会师。
19、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
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20、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21、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军建党原则。
第13课五四运动 课件(30张PPT)

口号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③废除二十一条 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陆宗舆:前驻日公使,曾签订 章宗祥:时任驻日公使,
二十一条,时任币制局总裁, 山东问题换文的签字者,
多次经手向日本借款
出卖了国家主权
弘扬五四精神
爱国 精神
进步 精神
民主 精神
科学 精神
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 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 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 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 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五四运动的扩大
1、时间: 1919年6月
2、斗争中心:
北京→→上海
3、运动主力:
学生→→工人
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开 始登上政治舞台。
材料一:“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
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
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材料二:“为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瓦解过程
新旧民主主义的比较
历史阶段 不 领导阶级 同 点 革命方向
相同点 革命性质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反帝反封建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________。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标志性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
民主主义革命(1840—1949)分为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族主义革命,革命的目的都是反帝反封建,或者说反封建反侵略;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始时间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进入近代史。
结束时间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民主革命,所以1919年后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历史特点: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主要是: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这典型地表现为义和团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
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
在这场运动中,提出了“改造抢到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
这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了。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中国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到运动中。
(注意:此时还没有农民阶级!只有部分农民阶级参加了)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为何将五四运动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何将五四运动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摘要:1919年由学生掀起的五四运动,既是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新的文化运动。
但就五四运动是否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能否作为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或者五四运动只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过度阶段,60年代就展开过讨论。
本文将探讨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具有的历史特点。
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爆发过不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等,但是这些反抗斗争,或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或盲目排外,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5月4日下午,北京的十三所大中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政府的卖国。
他们发表宣言,散发传单,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收回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反对巴黎和约,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并举行了游行。
五四运动明确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私密外交,实行民族自觉”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的口号,将斗争目标指向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北洋军阀政府,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当时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利,使中国人民彻底打破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显示着民族意识的觉醒。
由华东师大编写的《中国革命史研究荟萃》一书中,列举了学术界从以下四个侧面阐释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一,在五四运动中,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在斗争中,许多人抛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
第二,革命人民同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封建统治势力作了坚决的斗争,实现了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罢免了三个卖国贼,拒签和约;第三,运动中提出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战斗口号,是反帝反封建口号的具体化。
这种纲领性口号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对革命主要对象的认识已经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纲领;第四,在运动中形成了各阶级、各阶层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统一战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人民直接参与的、毫不 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时间轴 二、爆发原因 三、意义及影响
一、五四运动的时间轴
[1919年初] 巴黎和会中国外
交失败
[1919年5月] 北京学生示威游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191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 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 十一条”等要求,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 等国的拒绝。会议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摄取 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的中国回应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 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 威。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 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誓死争回 青岛”等口号、要求惩办章宗祥பைடு நூலகம்陆宗舆等人。
6月5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斗争的主力军。
三、影响及意义
• (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二)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流传 • (三)促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奠定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向你的受众说明此历史事件对世界的影响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 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 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 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 共13人。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鉴于当时党 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决定暂不成 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 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 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 产生。
行、罢课
[1919年6月] 上海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1921年7月] 中国一大在上海
召开
[1922年] 确立党的最高纲 领和最低纲领
二、爆发原因
顾维钧
1919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 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 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 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 作出了贡献。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 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 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即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一)消除内 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 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 国。”最高纲领,即“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 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 产主义的社会”。这次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 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 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