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产无忧散在妇科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妇科方剂歌诀

妇科方剂歌诀

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歌诀1、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二仙汤将瘾疹医仙茅巴戟仙灵脾方中知柏当归合调补冲任贵合机。

2、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大补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黄人参当归枸杞子枣仁甘草共煎尝。

3、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开郁种玉傅氏方归芍茯苓丹皮藏白术香附天花粉舒肝解郁功效彰。

4、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止带泽泻猪茯苓茵陈赤芍丹皮寻车前黄柏牛膝桅清热利湿止带灵。

5、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少腹逐瘀小茴香延胡没药归苛姜肉桂蒲黄灵脂芍治疗经行腹痛强。

6、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艾附暖宫四物配吴萸续断黄肉桂温经养血暖子宫止带调经腹痛退。

7、圣愈汤《兰室秘藏》益气补血圣愈汤参黄苛归芍地黄体倦神衰经量多胎产崩漏气血伤。

8、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川苛茯苓白术泽泻从妊娠血虚少腹痛养血行气并止痛。

9、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血府逐瘀生地桃红花当归草赤芍桔梗枳壳柴背膝血化下行免作劳。

10、两地汤《傅青主女科》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玄麦阿胶齐再加白芍滋阴液虚热内扰服之宜。

11、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苍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燥湿祛痰行气滞痰浊经闭此方商。

12、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中用菟丝寄生续断阿胶施妊娠中期小腹痛固肾安胎此方咨。

13、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完带汤中二术陈车前甘草和人参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金。

14、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固冲汤中用术黄龙牡芍药茜草施倍子海虫肖棕桐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15、固阴煎《景岳全书》固阴煎是景岳方山药山萸参草商菟丝熟地远志味补肾益气服后康。

16、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固本止崩熟地黄参黄归术炮姜匡益气固本并养血脾虚崩漏服此方。

17、固经丸《医学入门》固经丸用椿根皮苓柏龟芍香附依滋阴清热起沉病崩中漏下此方宜。

18、易黄汤《傅青主女科》易黄汤中英白果山药车前黄柏合带下黄白兼腥臭清热燥湿脾胃妥。

19、定经汤《傅青主女科》傅氏女科定经汤淮山地芍当归放柴苓荆芥菟丝子调补肝肾效力彰。

灸法治疗胎位不正的临床研究进展

灸法治疗胎位不正的临床研究进展

灸法治疗胎位不正的临床研究进展朱道成;陈日新【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4(014)005【总页数】2页(P93-94)【关键词】胎位不正;艾灸;临床研究;综述【作者】朱道成;陈日新【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152胎位不正是指妊娠30周后,胎儿在子宫体内的位置不正,如臀位、横位、斜位等,如不积极治疗,会给孕妇分娩造成困难,甚至危及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胎位不正在临床极为常见,据统计,臀位发生率为3.2%~5.8%,横位约占分娩总数的0.1%~0.25%,其发生对母儿均易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在胎位不正的治疗上,西医多采用膝胸位、外倒置术等手段,但受到安全性和操作性的限制。

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胎位不正方法诸多,疗效确切。

笔者现就灸法治疗胎位不正临床研究成就综述如下:1 研究成就1.1 单纯灸李赟[1]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悬灸三阴交穴,1次/d,4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悬灸至阴穴,1次/d,4次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6.7%;对照组分别为86.7%和95.0%。

陈英等[2]将200例胎位不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纯艾条温和灸至阴穴,对照组采用胸膝卧位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愈91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为91.00%;对照组治愈72例,未愈28例,总有效率为72.00%。

杨伟伟等[3]探讨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的效果。

治疗组126例给予艾灸至阴穴的方法,对照组100例采用膝胸卧位的方法。

结果:治疗组治疗1~2次后有效率为69.8%,对照组治疗2周后有效率为4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杨运宽等[4]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296例患者分为两组。

试验组147例采用艾条温和灸双侧至阴穴;对照组149例采用膝胸卧位法,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

纪念国医大师班秀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纪念国医大师班秀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纪念国医大师班秀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导读:为了纪念国医节,我们特别推出国医节特刊,从3月1日至国医节结束,一起缅怀那些矢志岐黄,心系苍生的大医们,让中医之魂薪火相传。

【班秀文简介】班秀文(1920~2014),壮族,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30位首批“国医大师”之一。

班老理论渊博,经验丰富,技术全面,不仅内、妇、儿、针灸均有所擅长,对妇科造诣尤深。

他继承了《内经》中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

七个铜板上大学班秀文,字壮,壮族,1920年1月出生于广西隆安县雁江乡长安村那料屯一个农民家庭。

祖父是当地颇有名望的骨伤科医生,曾用中药治愈不少跌打损伤、虫蛇咬伤的村民,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

班秀文6岁就常跟祖父上山采药,在祖父的熏陶下,他幼小的心灵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7岁那年,家庭突遭厄难——祖父和父亲患了急性热病,在1个月内相继去世。

从此家道贫寒,生活维艰,举家迁往广西平果县,他也沦为放牛娃,靠母亲卖水维持生计。

苦难的童年铸就了班秀文坚强的个性,他铭记祖父“勤学刻苦,学医济世”的遗训,一边放牛,一边自学。

在亲戚朋友的接济和帮助下,他12岁才进入学校读书,结束了牧童生涯。

1937年秋,他以全县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上广西省立南宁医药研究所(本科)。

可是,从家乡到南宁数百里的路途、上学后的生活来源等等,是那样遥不可及……让班秀文想不到的是,慈祥的母亲靠卖水赚的7个铜板实现了他的愿望。

班秀文就是靠着母亲那7个铜板,走烂了5双草鞋,从家乡走到了南宁,步入了杏林。

南宁医药研究所是一所公费学校,大学3年寒窗,他勤奋学习,寒暑不辍。

他把许多中医经典著作通读精读,口诵心记、由浅及深,从博返约、日积月累。

他还随时随地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深得学校教师刘惠宁、刘六桥的喜爱。

老师常带他到自己的诊所见习,传授医案,使他奠定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基础。

虚心好学勤为首班秀文常言:“医者,病家性命所系。

【中医】中医妇科方歌

【中医】中医妇科方歌

中医妇科方歌1️⃣ 引言:中医妇科方歌的历史与意义中医妇科方歌,作为中医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医对女性生理病理的深刻理解和治疗智慧。

这些方歌以简洁明了、韵律和谐的形式,总结了妇科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治原则及经典方剂,是中医妇科医师临床实践的宝贵指南。

通过学习和运用中医妇科方歌,不仅能够加深对中医妇科理论的理解,还能有效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2️⃣ 中医妇科方歌的核心内容中医妇科方歌涵盖了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及妇科杂病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方歌解析:调经方歌:“逍遥散治肝郁脾,血虚发热亦能医。

归脾汤补心脾弱,月经不调皆可愈。

”逍遥散主要用于治疗因肝气郁结导致的月经不调,而归脾汤则侧重于补益心脾,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月经不调。

带下方歌:“完带汤治白带稠,脾虚肝郁两无忧。

易黄汤治湿热带,黄柏车前白果投。

”完带汤主治脾虚肝郁之带下病,以健脾疏肝为法;易黄汤则针对湿热下注型带下,以清热利湿为要。

妊娠病方歌:“当归散保胎安胎,白术黄芩白芍川。

妊娠呕吐恶阻重,半夏人参麦冬煎。

”(注:此句为示例性组合,非标准方歌)当归散常用于妊娠期间的养血安胎,而针对妊娠呕吐严重者,可根据病情灵活选用半夏人参麦冬等药组成方剂以和胃止呕。

3️⃣ 中医妇科方歌的学习与应用学习中医妇科方歌,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要深入理解每个方剂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及方解,掌握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其次,通过临床实习和案例分析,将所学方歌应用于实际诊疗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诊疗能力。

此外,还应关注现代中医妇科研究的新进展,将传统方歌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创新和发展中医妇科的治疗方法。

在运用中医妇科方歌时,还需注意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灵活运用方剂,做到因病施治、因人制宜。

同时,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贴心的医疗服务。

总之,中医妇科方歌是中医妇科学的精髓所在,它凝聚了历代医家的智慧和经验。

滑胎实用单方

滑胎实用单方

滑胎实用单方【中医理论】一般妊娠3个月内,胎儿未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堕胎”;妊娠3到7个月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小产”,亦称“半产”;而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称“滑胎”或“数堕胎”。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怀胎三、五、七月,无故而胎自堕,至下次受孕亦复如是,数数堕胎则谓之滑胎。

”它形象地描述了滑胎的临床特点即“屡孕屡堕”,且每次流产往往发生于同一妊娠月,即“应期而堕”。

早在《诸病源候论》就载“数堕胎”之候:“若血气虚损者,子脏为风冷所居,则气血不足,故不能养胎,所以致胎数堕。

”明代《景岳全书·妇人规》则具体阐述为“妊娠之数见堕胎者,必以气脉亏损而然,而亏损之由,有禀质之素弱者,有年力之哀残者,有忧怒劳苦而困其精力者,有色欲不慎而盗损其生气者,此外如跌仆饮食之类,皆能伤其气脉”;张景岳还认识到气血脾胃对滑胎的重要作用,“……故善保胎者,必当专顾血虚,宜以胎元饮为主而加减用之”。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则指出:“胎在母腹,如果善吸其母之气化,自无下坠之虞。

且男女生育,皆赖肾脏作强。

”且强调用寿胎丸治疗本病……“重用菟丝子为主药,而以续断、寄生、阿胶诸药辅之。

凡受孕之妇,于两月之后徐徐一料,必无流产之弊。

此乃于流产者屡次用之有效”。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滑胎”是指一种影响生育的疾病,不同于古书记载的“滑胎易产”。

“滑胎易产”常见于妊娠末期服用佛手散加龟甲胶,或服用保产无忧散(当归、川芎、荆芥穗、炙黄芪、艾叶、厚朴、枳壳、菟丝子、川贝母、白芍、羌活、甘草、生姜)以正胎位,促进宫口开全,保证顺利分娩。

【临床特点】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每次流产时间常发生在患者同一妊娠月份或逐渐提早。

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腹痛,常伴有腰酸下坠感。

【辨证论治】滑胎的分型治法及代表方见10-3。

图10-3 滑胎的分型治法及代表方本病的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证候有虚有实,虚者多因肾气不足、气血虚弱,实者多因血热、瘀血内阻,也有虚实夹杂者。

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歌诀综述

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歌诀综述

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歌诀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二仙汤将瘾疹医,仙茅巴戟仙灵脾,方中知柏当归合,调补冲任贵合机。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大补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黄,人参当归枸杞子,枣仁甘草共煎尝。

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开郁种玉傅氏方,归芍茯苓丹皮藏,白术香附天花粉,舒肝解郁功效彰。

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止带泽泻猪茯苓,茵陈赤芍丹皮寻,车前黄柏牛膝栀,清热利湿止带灵。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少腹逐瘀小茴香,延胡没药归芎姜,肉桂蒲黄灵脂芍,治疗经行腹痛强。

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艾附暖宫四物配,吴萸续断芪肉桂,温经养血暖子宫,止带调经腹痛退。

圣愈汤《兰室秘藏》益气补血圣愈汤,参芪芎归芍地黄,体倦神衰经量多,胎产崩漏气血伤。

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川芎,茯苓白术泽泻从,妊娠血虚少腹痛,养血行气并止痛。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血府逐瘀生地桃,红花当归草赤芍,桔梗枳壳柴芎膝,血化下行免作劳。

两地汤《傅青主女科》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玄麦阿胶齐,再加白芍滋阴液,虚热内扰服之宜。

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苍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燥湿祛痰行气滞,痰浊经闭此方商。

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中用菟丝,寄生续断阿胶施,妊娠中期小腹痛,固肾安胎此方咨。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完带汤中二术陈,车前甘草和人参,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金。

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固冲汤中用术芪,龙牡芍药茜草施,倍子海蛸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固阴煎《景岳全书》固阴煎是景岳方,山药山萸参草商,菟丝熟地远志味,补肾益气服后康。

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固本止崩熟地黄,参芪归术炮姜匡,益气固本并养血,脾虚崩漏服此方。

固经丸《医学入门》固经丸用椿根皮,芩柏龟芍香附依,滋阴清热起沉疴,崩中漏下此方宜。

易黄汤《傅青主女科》易黄汤中芡白果,山药车前黄柏合,带下黄白兼腥臭,清热燥湿脾胃妥。

定经汤《傅青主女科》傅氏女科定经汤,淮山地芍当归放,柴苓荆芥菟丝子,调补肝肾效力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中医药 2005年5月 第25卷第5期 ・医案医话・ 傅青主保产无忧散在妊娠病中的应用 

刘 俊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2) 

关键词:傅青主;保产无忧散;妊娠病;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699(2005)05—0048—02 

保产无忧散出自于清代名医傅青主的《傅青主女科・补 编》,由川芎、当归、白芍、黄芪、羌活、荆芥、艾叶、川 贝、菟丝子、厚朴组成,有养血、补气理气、安胎保产之 效,古人誉本方为“安胎之妙剂”。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妊娠 病,每获奇效,现将其运用体会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子嗽 张某,28岁,教师,2OO0年1O月18日初诊。妊娠7月, 已咳嗽1月余,迭进中西药物罔效。刻诊:上气而咳,干咳 少痰,胸膈满闷,腰酸且坠,胎动不安,二便正常,口微 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证属胎气上逆,肺失肃降, 咳嗽日久,有动胎之虑,急投保产无忧散加味。方药:当归 12g,Jll芎12g,荆芥穗6g,菟丝子8g,厚朴6g,枳壳6g,羌 活4g,黄芪6g,艾叶4g,甘草4g,JlI贝(研末吞服)12g, 黄芩10g,大腹皮10g。每日1剂,水煎服。 1O月27日二诊:咳嗽大减,胸膈满闷消失,黄苔已去, 略有腰酸,原方去黄芩,再进2剂而愈。 按:子嗽一证,多从肺肾不足、痰火犯肺论治,临床也 有既无肺肾之虚可稽,也无痰火邪气可凭者。笔者认为其病 机为胎气上逆动膈,致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每以保产 无忧散投之,收效甚速。本例咳嗽月余,多方无效,用保产 无优散可词顺胎气,又能安胎,加大腹皮、枳壳、厚朴宽胸 利膈,黄芩清肺以利肃降,意不止嗽而嗽自止。 2子肿 王某,33岁,干部.2001年6月3日初诊。自妊娠4月 开始,觉双足肿胀,渐至膝腿,至今月余。刻诊:下脘腹胀 满,不欲饮食,胸胁胀闷,足肿至腿,随按随起,间有头 晕,大便时溏,舌苔薄腻,脉滑。证属胎气壅遏,阻滞气 机,水湿不化。治以理气行滞,健脾化湿。投保产无忧散加 白术15g,茯苓15g。每日1剂,水煎服。守服上方4剂。肿 胀全消,余症悉除。 按:妊娠三四月后,胎儿发育致胎气壅阻,有碍气机升 降。气机滞碍,水湿不化,水停复致气阻。保产无忧散中, 不乏理气行滞之品,且能安胎养血,使水行而不伤胎。加白 术、茯苓健脾利湿,方药合拍,故收速效。 3乳泣 熊某,24岁,农民,1998年8月11日初诊。妊娠6月, 常感乏力,近3d来小腹坠胀,腰酸坠,右胁下疼痛,两乳 乳汁自出,如清稀黄水,舌淡,苔薄白,脉弦 此乃半产之 先兆,急投保产无忧散加味,以固胎元。处方:当归12g, 川芎12g,川贝6g,菟丝子10g,黄芪30g,荆芥8g,厚朴8g, 羌活8g,枳壳8g,白芍12g,杜仲30g,桑寄生30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 8月17日二诊:服上方后,腰腹痛坠感消失,乳漏已 止。唯右胁下仍间断疼痛,舌淡,苔薄自,脉滑。固胎有 望,但肝血不足,当益之以保无虞。处方:当归12g,川芎 12g,JlI贝3g,菟丝子10g,黄芪30g,荆芥8g,羌活6g,白 芍12g,枸杞子3O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2荆 后上述症状消失,经随访,足月顺产一女婴.至今体健。 按:沈金鳌《妇科玉尺・妇女杂病》云:“其有未产而乳 自出者,谓之乳泣,生子多不育。”因其生子多不育,故以 “乳泣”名之。本例肝血不足,妊娠6月以后,供不应需. 胎元不保,已有胎动不安、先兆小产之象。乳头为肝经所 主,今肝气不摄,故乳汁自出,病势可谓凶险。他青主谓保 产无忧散“有未足月,忽然胎动,一服即安;……及小产伤 胎无乳者.一服即如原体。”证之临床,果非言过其实之词。 所谓伤胎无乳,与本例之乳汁自出,其病理同出一辙,前者 为肝血不足,无以化乳;后者为肝血不足,肝气不摄。 4滑胎 李某,29岁,工人,2001年7月4日初诊。4年来均在 妊娠六七月问应期而堕,已连堕4胎。曾注射黄体酮,服中 药(多为补品)保胎无效。现妊娠3月(末次月经3月6 日),近月来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纳呆便溏,查形体丰腴。 面白少华,舌体稍胖,舌苔薄白,脉滑。此乃肝肾不足.脾 虚湿盛。欲保胎,应在以后3月内图之。以保产无忧散加 味,处方:当归12g,川芎12g,川贝8g,冤丝子10g,黄芪 8g,荆芥6g,厚朴6g,艾叶6g,枳壳5g,羌活4g,白芍10g, 杜仲20g,自术15g。每日1剂,水煎服。 7月7日二诊:腰膝酸软稍减,精神转好,舌脉如前。 

作者简介:刘俊(1962一 ),女,贵州贵阳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及妇科疑难杂症。 4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原方3剂,嘱每剂水煎3次,合汁,分4次服,日服2次。 7月15日三诊,腰膝酸软消失,精神较好,胃纳有增, 大便不溏,舌胖稍减,舌苔已去。再进原方2剂,服法同 前。并嘱8月、9月上、中、下旬各服上方2剂,每剂服2d, 患者遵嘱如期服药,未见不适。 10月22日来诊:妊娠已过7月,正喜保胎有望,岂料 不慎负物跌仆,感腰部痛坠,少许动红,舌脉未见异常。仍 予上方2剂。药后腰痛坠消失,未再动红。后随访得知足月 产一男婴,体重2.75k,现发育尚可。 按:本例患者连堕4胎,冲任受损,肝肾气虚,且兼脾 吉林中医药 2005年5月 第25卷第5期 虚湿盛,气血化源匮乏,不能摄养胎气。《傅青主女科》谓 保产无忧散“保胎,每月三、五服”。《景岳全书》云:“小 产堕胎者,多在三个月及五月七月之间,而下次之堕必如期 复然。正以先次伤此一经,而再值此经,则遇阙不能过矣。 况妇人肾以系胞,而腰为肾之府,故胎妊之妇最虑腰痛,痛 甚则堕。”效宗前贤之论治经验,本例治疗,取保产无忧期 养血益气,安固胎气,加杜仲以养先天,补益肝肾,安胎固 胎,解除腰膝酸痛;白术以养后天,健脾燥湿,益气安胎。 守方服用,喜收“保产无忧”之效。 (收稿日期:2005一Ol一25) 

辨证治疗冠心病验案 

牛凤琴 (通榆县中医院,吉林通榆137200) 

关键词:冠心病;辨证施治;同病异治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699(2005)05—0049一O1 

例1 张某,男,52岁,2002年3月10日初诊。患者3 年前至今经常自觉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时而疼痛,疼 痛向左肩及颈部放散,疼痛如针刺,持续时间约1—2min。 近日来由于自生闷气而致心前区疼痛加重,发作频繁,甚则 每日4—5次。诊见: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痛点固定不 移,并伴有头晕,血压正常,舌体微胖,舌质紫暗,脉沉 涩。证属心气痹阻、瘀血内停、经脉不通、心失所养所致胸 痹(冠心病)。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味。处方:当归20g。赤芍 15g,川芎15g,桃仁lOg,红花lOg,生地15g,枳壳15g,柴 胡15g,郁金15g,延胡索15g。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辅 以复方丹参滴丸,每次4粒,日2次服。服上方3剂后,病 情明显好转,发作间隔延长,每天发作1—2次,疼痛较前 减轻。上方加丹参20g,三七lOg,复方丹参滴丸停服,服1O 剂后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缓解,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 复发。 按:患者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痛点固定不移,舌质 紫暗,脉沉涩,多由心血瘀阻、气失宣通、络脉瘀塞、血流 不畅所致,用血府逐瘀汤合丹参滴丸理气化瘀,温通心阳, 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心血瘀阻所致的冠心病,疗效颇佳。 例2程某,男,5O岁,干部,1998年5月5日初诊。1 年前出现胸闷气短,胸部疼痛,并向左肩放散,疼痛如剌, 每次发作持续3min左右。近1月末疼痛加重,发作频繁,有 时日发作3—5次,经各大医院诊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 痛),经西药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故来本院就诊。诊见: 胸闷如塞而痛,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 胖,痰多,苔浊腻,脉滑。证属痰浊壅塞,脉络不通,心失 所养所致胸痹(冠心病)。治宜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方选 栝萎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处方:栝蒌20g,薤白20g,半夏 lOg,干姜lOg,陈皮15g,白豆蔻15g。每日1剂,水煎服。 患者服3剂后症状明显好转,胸闷、肩背痛、气短喘促减 轻,上方加丹参20g,三七lOg,延胡索15g,再服6剂,上 述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该患者是由于痰浊居胸,胸阳失展,阻滞脉络,气 机痹阻不畅所致,用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以通阳泄浊,豁 痰开结。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痰浊壅塞型冠心病,每获良 效。 例3李某,女,45岁,工人,1999年6月6日初诊。5 年前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心前区疼痛,连及左背部,痛点 固定不移,疼痛时间较短,近半月来日益加重,经某医院诊 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经西医治疗效果不明娃,故来院就 诊,要求服中药治疗。诊见: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 短,心悸,时而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 苔白,脉沉细。证属阴寒凝滞、脉络不通、心失所养所致胸 痹(冠心病)。治宜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方选栝萎薤白白 酒汤加味治疗。处方:栝蒌20g,薤白20g,枳实15g,桂枝 15g,丹参20g,陈皮15g。每日1剂,水煎服,以白酒为引。 患者服2剂后,症状好转,诸症减轻,上方加附子5g,檀香 lOg,杏仁lOg,服10剂后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患者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喘 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细,是 由于阴寒凝滞、阳气不运、气机阻痹所致,用栝蒌薤白白酒 汤加味治以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笔者用此方治疗阴寒凝滞 所致胸痹(冠心病)疗效显著。 (收稿日期:2004—12—02) 4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