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急救的现场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触电急救的现场操作

安全用电是指在使用电气设备过程中怎样来防止电气事故及保障设备和人身安全。人身安全是指防止人身接触带电物体受到电击或电弧灼伤而导致生命危险;设备安全是指防止用电事故引起的设备损坏、火灾等危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对电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触电事故的发生也随之增多,从事电类工作的人员必须懂得安全用电常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任务一安全用电的措施

实训目的

1.了解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及预防措施;

2.熟悉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3.掌握触电现场的诊断,能够正确地进行急救。

相关知识链接

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或者带电体与人体之间闪击放电,或者电弧触及人体时,电流通过人体进入大地或其他导体,形成导电回路,这种情况就叫做触电。

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人接触或接近带电体所引起的人体局部受伤或死亡的现象称为触电现象。根据人体受伤害的程度不同,触电现象可分为电伤和电击两种。

(1)电伤。电伤是在电流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以及电流本身作用下造成的人体外伤。常见的有灼伤、烙伤和皮肤金属化等现象。

灼伤由电流的热效应引起,主要是指电弧灼伤,造成皮肤红肿、烧焦或皮下组织损伤;烙伤亦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引起的,是指皮肤被电器发热部分烫伤或由于人体与带电体紧密接触而留下肿块、硬块,使皮肤变色等;皮肤金属化则是指由电流的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导致熔化的金属微粒渗入皮肤表层,使受伤部位皮肤带金属颜色且留下硬块。

(2)电击。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使人体内部器官及组织受到损伤,是最危险的触电事故,如果受害者不能迅速摆脱带电体,则最终会造成死亡事故。触电死亡事故绝大部分是电击造成的。

根据大量触电事故资料的分析和实验证明,电击所引起的伤害程度由人体电阻、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作用于人体的电压及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等因素决定。

实践证明,常见的50~60 Hz工频电流的危险性最大,高频电流的危害性较小。人体通过强度为1 mA的工频电流时就会有麻木的感觉,通过50 mA的工频电流时,中枢神经就会遭受损害,从而使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

据有关资料表明,工频电流10 mA以上,直流在50 mA以上的电流通过人体时,触电者已不能摆脱电源脱险,有生命危险。在小于上述电流的情况下,触电者能自己摆脱带电体,但时间过长同样有生命危险。一般情况下,人们触及36 V以下的电压,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至于产生危险,故把36 V的电压作为安全电压。

人体电阻主要集中在皮肤,一般为40~80 kΩ,皮肤干燥时电阻较大,而皮肤潮湿、有汗或皮肤破损时人体电阻可下降到几十至几百欧姆。

2.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是指人体较长时间触电而不会发生触电事故的电压。世界各国对安全电压的规定各不相同。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额定等级为36 V,24 V,12 V,6 V。在我国一般采用36 V安全电压,凡工作在潮湿或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应采用24 V安全电压。凡工作在条件恶劣或操作者容易大面积接触带电体的场所,应采用不超过12 V的安全电压。凡人体浸在水

中工作时,应采用6 V安全电压。当电气设备采用超过24 V的安全电压等级时,仍然需要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3.常见的触电形式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触电方式大致有三种,即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1)单相触电指人体在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上,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触电大部分都是单相触电事故。单相触电又分中性点接地系统单相触电和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触电,如图1-1所示。一般来说,前者更具危险性。

图1-1 单相触电示意图

(2)两相触电如图1-2所示,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带电体的触电事故,这种触电方式人体承受的电压更高,是最危险的触电。

图1-2 两相触电示意图

(3)跨步电压触电指人在接地点附近,由两脚之间的跨步电压引起的触电事故。当带有电的电线掉落到地面上时,以电线落地的一点为中心,画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之间有不同的电位差(即电压)。跨步电压系指人站在地上具有不同对地电压的两点,在人的两脚之间所承受的电压差,如图1-3所示。跨步电压与跨步大小有关,人的跨步距离一般按0.8 m 考虑。

图1-3 跨步电压触电示意图

4.触电事故的预防

触电事故是突发性事故,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是必须认真注意、尽量防止的。总结安全用电经验和事故教训,应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

(1)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和健全安全工作规程和制度,并严格执行。

(2)保证电气设备制造质量和安装质量,做好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在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安装防护罩、防护网。

(3)使用、维护、检修电气设备,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

(4)尽量不带电作业,特别在危险场所(如高温、潮湿地点)严禁带电工作;必须带电作业时,应该用各种安全防护用具、安全工具,如使用绝缘棒、绝缘夹钳和必要的仪表,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等,并设专人监护。

(5)对各种电气设备按照规定进行定期试验、检查和检修,发现故障应及时处理;对不能修复的设备,不可使其带“病”运行,应立即更换。

(6)根据规定,在不宜使用220/380 V电压的场所,应使用12~36 V的安全电压。

(7)禁止非电工人员乱装乱拆电气设备,更不得乱接导线。

(8)加强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生产和安全用电水平。

5.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1)保护接地。将电动机、变压器、开关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用电阻很小的导线同搭铁极可靠地连接起来的方式称为保护接地,此连接方式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系统中。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如接到这个系统上的某台电动机内部绝缘损坏使机壳带电,电动机又没有接地,由于线路和大地之间存在着分布电容,如果人体触及机壳,则将有如图1-4所示那样的危险。如果电动机有了保护接地,如图1-5所示,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一般是4 Ω左右,则当人碰触到一相因绝缘损坏已与金属外壳短路连接的金属外壳时,形成人体电阻(最坏情况下1 000 Ω左右)和接地电阻的并联等效电路。由于接地电阻很小,起到了分流作用,所以通过人体的电流就会很小,避免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图1-4 人体碰触电动机的金属外壳触电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