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 第1课时 小数的意义【教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为今后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本单元内容较多,主要有: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小数与单位换算;

5.小数的近似数及整理和复习。其中教学重点是: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能够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是:1.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2.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理解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区别。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概念的经验,他们在学习自然数、分数的初步认识过程中体会到了概念的学习需要从实际中抽象、辨析、运用。在知识上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的基本知识,会根据具体的情境写分数;会读写小数,能结合具体的计量单位说出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会进行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会比较简单的两位小数的大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进率,知道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这些知识都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

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些知识的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学生在以前所学的小数的初步知识以及整数的有关知识和经验,都可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充分激活学生的相关学习经验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3.注重板书设计,引领学生归纳概括。本单元的概念、性质等内容较多,教科书在编排中也注意突出对法则等内容的提炼,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地梳理、归纳,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的过程中,重要的思维支撑就是板书,教学中要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给学生提供明晰的思路,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知识。

4.加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知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教学时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米尺等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感知,联系旧知,在观察、猜测、操作、比较、验证、归纳、概括的过程中获取新知。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33例1,完成P33“做一做”,P36~37“练习九”第1、2、3、7题。▷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明确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在测量、观察、猜测、类推、交流等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启发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经历测量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

1.学生分组测量。

师:同学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米尺)对,知道米尺是用来干什么的吗?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自由选择物品,拿出你们的米尺测量出它们的长度。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测量黑板、讲桌、课桌等。

预设1:我测量的黑板的长度是2m4dm8cm。

预设2:我测量的是我的课桌,长度大约是120cm。

预设3:我测量的讲桌的高度是1m5cm。

师:同学们都很棒,已经测量出了黑板的长、课桌的长和讲桌的高,现在给大家提一个问题:用米作单位,不够1m怎么办?

师: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了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就发明了小数来表示。

2.引入新课。

师:看来小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想知道刚刚我们测量出的数据用小数怎么表示吗?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小数的意义。(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呈现“小数产生的过程”,使学生明白小数的作用,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也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探究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

1.回顾一位小数,理解其意义。

(1)师: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小数,在米尺上你能找出一位小数吗?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米尺)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教学时要重视让学生亲自经历测量活动,积累充实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小数产生必要性的认识。

【学情预设】这是三年级学习小数初步认识时,就已经知道的,教师要逐渐规范学生说出:把1m平均分成10份,几分米就是十分之几米,也就是零点几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择整分米数、分数、小数进行板书。

(2)师:观察黑板上每组数中的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一位小数就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3)师:这些一位小数中最小的是哪一个呢?其他一位小数又和它有什么关系?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上面的数中1dm表示的长度最小,可以推出0.1是最小的,而其他小数,比如0.3里面有3个0.1,0.7里面有7个0.1。

(4)师:看来一位小数都是几个0.1、几个0.1地在计数,由此可见,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

【设计意图】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感知过一位小数的意义,以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教师引导概括得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为后面研究两位小数打好基础。

2.探究两位小数的意义。

(1)师:刚才利用米尺认识了一位小数,继续观察米尺,看1cm用米作单位还可以怎么表示?其他厘米数呢?

(2)先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再试着独自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情预设】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根据一位小数的认知去类推两位小数,即使是错误的描述也要展示,在交流辨析中理解整厘米数、百分之几的分数与两位小数之间的关系。

(4)师:观察黑板上每组中的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集中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我们知道1m=100cm,那么1cm=

1

100

m=0.01m。

预设2:我发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一定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类推、交流等探究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明确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