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报岂止是宣传阵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板报岂止是宣传阵地

本学期,检查班级环境布置时发现,各班出的黑板报质量较以前上了一个层次,无论是刊头画、边角画、插图,还是版面安排,乃至书写都显得很得体,很养眼,给班级环境增添了亮色。究其个中原因,原来本学期分来了一位美术专业毕业的新教师,大部分班级的黑板报都是班主任请这位老师帮忙出的。说实话,看到那些漂亮的黑板报,每个人心中都是很愉悦的,有专业人才就是不一样嘛。但稍一细想,这样漂亮的黑板报又让人心里有些沉,试想一下,黑板报的作用是什么?班级黑板报该谁出(低年级除外)?该怎样出黑板报才能充分发挥黑板报的作用,让黑板报的价值得以体现?

提及黑板报的作用,可能很少有人想过,纵使想过,想到的也许只是报道时事、宣传政策、表扬先进、介绍知识、推广经验、拓宽视野等。不错,黑板报是具有这些作用,但如果只停留在这样的思考层面上,那么黑板报时效性短的特点就凸现出来,班上每一期黑板报出好一两天后,就会无人问津,黑板报就成为摆设,起了美化教室环境的作用。也许正因为停留在这样的思考层面上,很多班主任老师对出黑板报的态度就变得消极,出黑板报成了一种负担,因为每出一期黑板报,从选材、版面设计到绘画书写,需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就是让学生出,仍然需要老师去指导,去把关。而黑板报一出好后不久就成为装饰,以至于一学期下来,一个班级能更换三四次黑板报就不简单了,有的甚至从学期开始就“妥善保存”到学期结束。

难道黑板报就仅仅起传媒的作用吗?黑板报真的就是班主任老师的负担吗?我并不这样看。我曾经这样引导学生去主动出黑板报。

第一步采取“固定专栏”法。首先将黑板报划成固定的几块,每块是一个专栏,如“小新闻”“万花筒”“习作选”“数学迷宫”“名人故事”“科技广角”“历史的天空”等,我再为学生出两期示范;然后针对规划好的专栏,让学生选出相应的“专栏编辑”“美编”和“一个总编”;接着在班上设置投稿箱,向学生讲清各专栏投稿要求,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每周末“总编”负责将学生投稿分给各“专栏编辑”筛选,再汇总各“专栏编辑”选出的稿件,由投稿人或“专栏编辑”或粉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登到黑板报上相应的栏目中,“美编”配上图画。

这样一来,学生办黑板报就不感到困难了。一学期下来,学生共办了十好几期黑板报,投稿三百多份。

第二步采用“分组竞争”法。在“固定专栏”办报的基础上,为更灵活地办好黑板报,我又让学生分组办黑板报,展开竞争。办报时,版面自由设置,内容自由选择,每一循环评比一次,内容上比知识的丰富性,形式上比排版的和谐性、书写绘画的美观性,时间上比动作的迅速性。这样一来,全班同学参都与进来,而且出黑板报的劲头十足。

为了让学生较顺利地出好黑板报,同时提高黑板报的质量,使黑板报版面尽量美观些,内容尽可能丰富些,我常利用出差的机会或者周日,到新华书店购一些刊头画册、美术字册,以供学生学习、参考,同时为班上订一些报刊杂志,引导学生自带课外书,办好班级图书角,以此让学生广泛阅读,收集自己所需资料。

我这样引导学生出黑板报,不难看出其作用应该是一石多鸟。首先,这样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开展课外阅读,广泛涉猎,而不需要老师逼着读;其次,学生摘录收集资料的能力不知不觉地得到培养;再次,由于收集资料的需要,学生阅读内容的指向,也促使学生在潜滋暗长中形成阅读偏好;还有因出黑板报的需要,许多学生的粉笔字、美术字、绘画能力、排版能力等在不自觉中得到训练和提高,并可能形成兴趣特长。此外在出黑板报的过程中,学生也不自觉地学会了分工合作,同时审美能力、审美情趣也得到培养。

我想,大家对我这样“自卖自夸”应该表示赞同,也许大家还能从中发现其他作用。

回想自己引导学生出黑板报的方法,又有了新的想法。如果条件成熟,那么出黑板报的方法似乎还能提升一个层次,那就是根据班级情况,提供一些可行的栏目供学生选用,让学生围绕选用的栏目自己动手撰稿,如“校园新闻”“优秀日记(周记)”“我的发现”“小小论坛”“光荣榜”“忏悔录”等。这样一来,应该更将黑板报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由此看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实施减负增效提质工程的今天,在执行“五严”规定的今天,黑板报更不应该仅仅是宣传阵地,不应该是摆设,而应该是培养学生才艺的摇篮,是学生施展才华的一块天地。特别是有人在让学生减负后,对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而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难道黑板报不是解决你困惑的一个好帮手吗?赶快让小小黑板报大显神威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