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培训材料之专题讲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初探

白石江街道长河小学:周双富

“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让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小学一年级语文S版教材就很适应低学段儿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它把单项学习和综合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辩证地处理好儿童入学后的言语“学得”和“习得”的关系。要使学生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的方式,教师应有怎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的方式呢?

一、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S版教材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新颖别致的形式,以次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教材的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是用好导语。每个单元前设置了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导语和问题,如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的导语为:“生活多美好!世界真奇妙!我们要快快乐乐地生活,我们要认认真真地思考……”“石榴怎么会笑呢?”“咦!是谁在小树林里说话?”“有没有绿色的金鱼呢?”一句句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探究性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或教师声情并茂、热情洋溢的朗读,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二是用好情境图。新教材每课都安排了生动的情境图,如“看图说话学拼音3”的情境图展现的是一个下雨天,孩子们穿着雨衣从学校出来,鱼儿游到水面,乌鸦在大树上唱歌,房子里的一位小朋友正在晾雨衣。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改变了旧的拼音教学模式,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完整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找一找:“小朋友,看看图,你能发现图中有与我们今天学的字母相联系的事物吗?”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屋顶像w”“小鱼吐泡像ü”“‘乌鸦’的‘乌’读‘wu’”……于是让学生编一编,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编顺口溜:大y小i碰在一起就是整体认读yi,大w小u在一起就是整体认读wu,乌鸦搭窝uuu,小鱼吐泡üüü……最后让学生用一用,让学生把拼音与字做成卡片,学做小老师教别人。老师采取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编一编、用一用等环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交融的语言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汉语拼音,同时认识汉字。

三是充分利用课后和语文百花园中的思考练习题使学生乐学。课后和语

文百花园中的思考练习题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活泼,富有童趣,低年级的课后还设置了激励机制,比如给自己画一条小鱼、画一朵小红花等;根据儿童好动、好奇的天性,编排创设了一些游戏活动,比如演一演、唱一唱、看谁说得多、汉字接龙等等。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讨论和发现问题。

教学中,我们从教学内容入手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二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

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合作学习。

“课标”尤其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师生、生生合作在教学活动中的普遍应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容易采取同龄人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和启发,可以起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群体互助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发言,互相启发合作探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如教学《观察人体识汉字》这一课时,实施了合作学习。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步,学生自己看图认字,若有不会认的字就问问同学。第二步,跟同桌比一比,看谁认字多。第三步,开展两人“你读我听”或“我读你听”的合作认字活动。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断深入各小组查看学习情况。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合作交流的能力,在组内学习时,往往为了一点小小的得失而产生矛盾,在交流中,不懂得听取他人的意见,在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不能统一时,难以宽容他人的不同意见,也不会对他人的意见加以补充,课堂秩序较乱,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刚开始时合作的人数不能太多,以2人合作为主。在合作了一段时间后,可逐步过渡到4人合作小组,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一段文章时,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思考;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在小组内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别人的意见;最后选出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结果。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断深入各小组,帮助小组长组织、协调,鼓励小组成员参与、互动。

无论哪种合作方式,教师都应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准备交流;有的当主持,负责协调小伙伴的发言顺序;有的作音量控制员等……角色随时变更,使之机会均等。教师对学生发言、倾听、评价、质疑等处处参与其中,时时促使学生了解彼此,反思自己,反馈他人。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得以培养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教师要观察每组是否都在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如果没有,应及时加以辅导。教师再深入到一个组内,作为组内普通一员,把自己的思维转换到学生状态并与学生共同学习,凡是学生会的,教师决不代替,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再加以点拨,协助学生完成任务。

三、课堂教学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标”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步:激发导入,自学探究。

1.导入的内容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提出1—2个紧密结合所学内容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知所学新内容。如教学《自己去吧》这一课时,设置情境,提出问题:青山绿水,几个小动物,一棵结满果子的树、一片绿绿的草地和一个美丽的池塘,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教师通过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进美丽的世界,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自由地表达出来。然后引入课题:“这片草地这么美,小猴子、小鸭子、小鹰和他们的妈妈也来到了这里,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自己去吧》。”根据学生喜爱小动物的年龄特点,教师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进课文。

2.要让学生在感知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要求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乐于探究。清朝唐彪认为:“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则后悟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安排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如(以上面的教学片断为例)教师在板书课题《自己去吧》,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问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要提出来呢?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步: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自学探究后,紧密结合所学内容的主题质疑问难,组织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共同探讨。如在《鸭子和白兔请客》一文教学中,我让学生细读课文后设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的吗?请再读课文,准备要讨论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明白鸭子是怎样请白兔的?白兔又是怎样请鸭子的呢?弄明白这两个问题,结合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就喜欢”这个道理。小组合作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补充,使问题越来越清楚、透彻,从而达到感悟课文内容的教学目的。

第三步: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1.利用游戏表演、竞赛、讨论等形式总结、强化和扩展所学知识。

如在《鸭子和白兔请客》教学中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让学生分别戴鸭子和白兔的头饰来表演),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知道不同的动物吃的事物是不一样的。在总结课文时,扩展延伸:“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

除了知道鸭子和白兔喜欢吃荤菜、素菜,你还知道其他动物喜欢吃什么呢?”培养了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2.教师为学生创设各种条件、情境,结合课后练习和语文大课堂等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小学语文S版教材在一些课文后面还安排了探究性学习题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如在《征友启事》一课后面,设计了“你想找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课文《孟母断织劝学》一课后,设计了“你还知道孟子的哪些故事?说给同学们听。”这个拓展练习让学生初步学习搜集、查找资料的方法。

如我在教学口语交际《春天来啦》一课之前,先让学生自由选择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