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重阳节

合集下载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精选7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精选7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精选7篇)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篇1教学目标:1、知道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行动困难,有爱护老人的愿望。

2、感受老人对小辈的关爱,树立尊敬老人的观念。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教学准备:一些老人用的物品(拐杖、老花镜等)、幻灯片教学过程:1、观看幻灯片“他们是谁?”“在做什么?”“脸上有什么变化?”“动作呢?”2、出示物品:“这些东西是谁用的呢?”3、请幼儿模仿老人的动作:慢慢地走,手拄拐杖。

对比小朋友的动作小结: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我们应该帮助他们4、讨论:平时爷爷奶奶做什么?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如:做饭、打扫卫生等。

老师做动作,幼儿猜一猜。

“除了这些事情,他们还做什么?”(接送幼儿)“爷爷奶奶辛苦吗?”“我们应该怎么做?”5、对爷爷奶奶说一句心里话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篇2活动目的:1、让幼儿知道重阳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有其独特的活动和风俗习惯。

2、知道“重阳节”的由来。

3、让幼儿懂得“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要尊敬长辈。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重阳节的`日子。

活动准备:1、VCD光盘“常回家看看”2、剪辑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中,百岁老人幸福生活的精彩片断。

3、电脑课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课前和幼儿园退休教师刘子平老人(孤寡老人)取得联系,到重阳节这一天把她请来。

5、幼儿人手一份自制礼物活动过程:一、请幼儿观看VCD光盘“常回家看看”谈话:1、•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2、片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望老人,回家团圆的情景)3、引出老人节: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节日,老人也有自己的节??日,介绍(农历九月九日)就是老人节。

4、你们知道老人节是怎么来的吗?二、介绍重阳节的来历:1、老人节也称重阳节,相传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恒景的名士,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作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作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作文《我们的节日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当我念起王维的这首诗,重阳节那热闹而温馨的场景便会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年的重阳节格外令人难忘。

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重阳节正好赶上了周末。

爸爸妈妈决定带着我回乡下看望爷爷奶奶。

一进村口,就能感受到重阳节的浓厚氛围。

村里的小路上铺满了金黄色的稻谷,那是刚刚收割下来正在晾晒的成果。

阳光洒在稻谷上,仿佛给它们镀上了一层金,闪闪发光。

远处的田地里,还有一些村民在忙碌着,他们弯着腰,熟练地操作着农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爷爷奶奶家的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满院的菊花。

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颜六色,争奇斗艳。

奶奶正弯着腰,细心地修剪着花枝。

看到我们回来了,奶奶直起身子,用她那沾满泥土的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嘴里念叨着:“哎呀,我的宝贝们回来啦!”爷爷则坐在屋檐下,悠闲地抽着烟,看到我们,连忙起身,把烟蒂在鞋底上摁灭,迎了上来。

“一路上累不累啊?”爷爷关切地问道。

还没等我们回答,奶奶就拉着我走进屋里,“快来尝尝我刚做的重阳糕,热乎着呢!”我跟着奶奶走进厨房,只见灶台上放着一个大大的蒸笼,热气腾腾。

奶奶打开蒸笼,一阵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

那重阳糕看起来软软糯糯的,上面还点缀着红枣和果仁。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咬了一口,甜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心里也觉得暖暖的。

中午,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丰盛的饭菜。

有爷爷自己养的土鸡,奶奶种的新鲜蔬菜,还有爸爸从城里带回来的海鲜。

大家边吃边聊,笑声不断。

吃完饭,爸爸妈妈帮着爷爷奶奶收拾碗筷,我则跟着爷爷来到了后院。

后院里有一棵大枣树,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大枣。

爷爷从屋里拿出一根长长的竹竿,对我说:“来,咱们一起打枣!”我兴奋地接过竹竿,学着爷爷的样子,用力地朝树上打去。

顿时,红枣像雨点一样落了下来,有些砸在了我的头上,有些滚到了地上。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心得体会范文【五篇】本文为您带来的《我们的节日重阳节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供您品鉴。

1.我们的节日重阳节心得体会范文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

重阳节在秋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每到重阳节,我国都有登高赏秋,敬老的传统,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我国唐朝的大诗人王维,曾作过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名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描绘了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对亲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阳节,延续30多年历史的千叟宴如期在三水芦苞镇独树岗村举行,250多围酒席宴请了1600多名村中老人、港澳同胞和党政代表,酒席之多、参与面之广,创下了历年之最。

独树岗村传来阵阵欢笑声和碰杯声,村前灯光篮球场和广场大排筵席,村中老人、港澳宗亲和政企代表齐聚一堂。

20名长者坐在主席台上,接受少先队的献花和政府部门的祝福。

今年103岁、村中最长寿的老人蔡月桂脸上笑出层层皱纹。

一直以来,独树岗村有着敬老爱老的传统,每年重阳节,村里都会举办千叟宴。

老干部蔡可平依然记得,30多年前,港澳同胞自发组织千叟宴,“当时只在村中古庙摆几十席”,如今,筵席的规模越来越大,今年首次突破250席,创下历史新高,并加入了各种文艺表演。

过去老人们以满腔热血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为社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建立了光辉的业绩,吃尽了千辛万苦。

人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深有体会,我们的父母所处的年代和带儿女的辛苦人人知道。

现在老了又不愿打扰儿女的工作,自己孤独的生活,就像满文军在歌里唱的“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真实的唱出了我们的心声。

父母无私的把全部的爱给了我们儿女,自己默默的老去,想想我心里也很伤感!在这里我想说点:作为儿女应该抽时间常回家看看,老人没时间等我们有时间,为父母尽尽孝心,捶背揉肩,嘘寒问暖,多吃几顿团圆饭,为老人洗洗衣服陪陪他们,象照顾孩子那样呵护他们,让我们的父母愉快的度过晚年。

我们的节日重阳班会记录(3篇)

我们的节日重阳班会记录(3篇)

第1篇时间:2023年10月23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李老师参与人员:全体学生及部分家长记录人:张同学一、班会开场(一)主持人开场李老师:尊敬的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我们的节日——重阳班会”。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敬老爱亲的重要时刻。

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让同学们更加了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二)奏唱国歌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二、重阳节知识普及(一)重阳节的由来李老师:同学们,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节日。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因“九九”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寓意。

这一天,人们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习俗。

(二)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李老师: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

在重阳节这一天,我们要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关爱。

三、重阳节活动展示(一)学生表演1. 诗歌朗诵《重阳登高》2. 舞蹈表演《菊花台》3. 小品《敬老爱亲》(二)家长分享1. 父亲分享重阳节的亲身经历2. 母亲讲述重阳节的习俗四、尊老敬老倡议(一)李老师倡议李老师:同学们,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此,我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1. 尊重长辈,关心长辈的生活,多陪伴长辈。

2. 学习长辈的优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3. 从自身做起,弘扬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

(二)学生代表发言学生代表: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敬长辈,关心长辈,让长辈感受到我们的关爱。

五、互动环节(一)重阳节知识问答李老师:下面进入互动环节,请大家回答以下问题:1. 重阳节是哪一天?2.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3.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二)家长学生互动李老师:请同学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为长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并将照片或视频发到班级群里,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温馨。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1. 重阳节习俗的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参与传统节日。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

3. 活动用品(如重阳糕、菊花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或视频图片资料,展示重阳节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你们知道今天是重阳节吗?重阳节有什么特别之处?2. 新课导入:a. 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

b.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如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c.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如敬老、祈福、赏秋等)。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关于重阳节的感人故事或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4. 活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活动,如:a. 制作重阳节的手工艺品。

b. 举行重阳节的知识竞赛。

c. 表演与重阳节相关的节目(如舞蹈、诗词朗诵等)。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参与传统节日。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重阳节的课后作业,如:a. 调查和了解家乡的重阳节习俗。

b. 写一篇关于重阳节的文章或感悟。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登高、赏菊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2. 邀请家长参与班会,共同分享重阳节的故事和感悟。

3. 开展重阳节主题的社区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重阳节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活动和户外实践的表现。

3. 学生对重阳节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

八、教学建议:1. 在讲解重阳节的历史起源时,可以结合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献资料,增加学生的兴趣。

2024年“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活动方案

2024年“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活动方案

2024年“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活动方案活动方案:2024年“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活动主题:传承中华文化,共享重阳乐趣一、活动背景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汉代。

它是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传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和传统节日意识,我们学校决定在2024年举办“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重阳节的认知和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3. 加深学生对家庭情感的体验和感恩意识。

4. 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2024年10月10日(重阳节)全天地点:学校校园及周边区域四、活动内容和流程上午:1. 重阳节主题讲座在重阳节当天上午,邀请学校的文化专家或老师给全校学生进行一场重阳节主题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重阳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介绍重阳节的现代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庆祝活动来弘扬传统文化。

2. 重阳节文化展示在讲座结束后,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重阳节文化展示。

通过展板、图片等形式展示重阳节的起源和发展、习俗和风俗,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这一传统节日,并且可以鼓励学生们自己设计制作相关展示作品。

3. 感恩家庭行动重阳节是家庭团圆的节日,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家庭的温暖和重视家人的重要性,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次感恩家庭行动。

学生们可以通过写家书、慰问老人等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下午:1. 重阳节传统手工制作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重阳节传统手工制作活动。

例如,学生们可以学习制作重阳糕、茱萸花等传统食品和装饰品。

通过亲手制作这些传统物品,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体验重阳节的乐趣,同时还可以了解重阳节的一些传统民俗习惯。

2. 重阳节亲子活动为了加强家校互动和增进学生与家人的情感联系,学校可以组织重阳节亲子活动。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起源、传说、习俗和意义,增强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尊重老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1. 重阳节的起源、传说、习俗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尊重老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1.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尊重老人、关爱他人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简要介绍重阳节的起源、传说、习俗和意义。

1.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重阳节故事或经历。

2. 主体教学(15分钟)2.1 教师详细讲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如孝道、家庭和谐等。

2.2 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尊重老人、关爱他人,并提出具体做法。

3. 实践环节(10分钟)3.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尊重老人、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

3.2 各组分享实践活动方案,其他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今后要践行的目标。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重阳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对尊重老人、关爱他人的认识。

3. 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教学资源1. 重阳节相关资料:故事、传说、习俗等。

2. 实践活动素材:如孝道故事、关爱老人实例等。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重阳节知识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在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创新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生活,将尊重老人、关爱他人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和生活中。

六、教学过程5. 案例分析(10分钟)5.1 教师展示重阳节相关的孝道故事或关爱老人的实例。

5.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尊重老人和关爱他人的。

5.3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精选7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精选7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精选7篇)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精选篇1活动目标: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重阳节文化与意义,明确节日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以及感恩教育的意义。

2、感受革命前辈为我们创造的新时代生活的美好,心怀对老一辈人的崇敬之情。

3、感悟对革命前辈或对老一辈人的感恩活动对自我成长的帮助和意义。

活动过程:一、翁晶晶向其他同学简述重阳节的来历,以及两则关于重阳节的民间故事:《丹朱修建重阳店》和《重阳公主与重阳店》。

二、学生收集材料展示,了解重阳文化:一是“孝”文化。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目前,我国的老人总数已超过一亿,已经接近老龄化社会指数。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人们的知识、经验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

二是“寿”文化。

青春长驻,人生不老,是世界各国人们世世代代的共同追求,重阳佳节之时,正是枫叶流丹、五谷飘香、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亲朋好友一起扶老携幼爬山登高,是人们的一次集体健身、崇尚长寿的传统活动。

三是“雅”文化。

菊花和梅、兰、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四君子”,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在落叶萧萧时节怀乡赋诗或踏野访花。

重阳节赏菊,是士大夫阶层和文人墨客留下的古文化遗风。

三、观看视频短片,了解老一辈人付出各种艰辛努力创造新生活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的各方面进步与发展,尤其是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世界迅猛的变化。

感受革命先烈前辈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

四、学生发言:我们应该怎样表达感恩之情?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五、分享快乐:部分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重阳节当天慰问敬老院爷爷奶奶的照片,以及在家中帮助长辈所做事情的照片。

还有个别学生为敬老主题画了几幅画,并将它们展示出来。

六、小组讨论:感恩对于我们成长的意义。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看法。

活动效果:1、通过“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主题班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重阳节文化与意义,明确了感恩教育的深层含义。

2、通过观看视频短片,了解了革命前辈创下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以及今天世界迅猛发展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