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大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试论南京政府是怎样转入战时体制的?

1、军事方面:国民政府组织了统一指挥作战的大本营作为海陆空军最高统帅机构,开始切实做军事上的应战准备。大本营由军令、政略、财政、经济、宣传、训练六部组成。同时又划分了五个战区,其中有些战区由以往与蒋介石有矛盾的地方实力派担任领导人。

2、经济方面:调整有关机构,颁布一些相应的政策,是和平经济逐渐转向战时经济。国民政府将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组成一个四行联合办事处作为全国财政金融和经济方面的最高决策机构,严格统制战时经济。农产、工矿、贸易三个调整委员会应运而生,把一些机构划归经济部,以加强其业务领导能力,使分散的经济机构集中起来置于政府行政院统一领带之下,实行计划经济,扩大战时生产。

3、政治方面:政府露出了一些民主政治的曙光,在全国各界的呼吁下,救国会七君子终于在7月31日获释。政府允许成立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对于各方面的人才,在拥护抗战国策的界限内,无论属于哪一党哪一派,都有了工作的自由,不再受到歧视和排斥。国共两党经过多次谈判协议,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评价:南京政府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战时体制,使全国的抗日力量形成一种极大的向心力,为长久抗战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从实施的各项措施来看,军事上使中国的军事力量臻于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经济上使全国财力物力能更集中地使用,为抗战发挥了较大的效能。政治上使全国人心能凝聚于抗战事业,争取了尽可能的民众投入到抗战大业。因此南京政府转换战时体制有助于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值得肯定。

二、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失守的原因是什么?

1、南京政府以往对日一贯妥协退让政策的恶果。塘沪协定、何梅协定的正式与口头的订立,对华北特殊化的容忍等,导致日本政治、经济与军事势力渗透华北,步步构成许多不利中国抗战的困难和条件。

2、是南京政府及其冀察当局,前者“和”、“战”摆动不定,后者持有苟且偷安的心理,结果是军事上没有切实的系统的准备,各军都分散孤立的作战。

3、日本设下的和谈圈套牵着南京政府及冀察当局,顺应着他们的侵略计划一步一步地走。

三、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怎样实现的?

第二次国共合作之所以能形成,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施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也是国民党顺应形势转变政策的结果。前者是国共合作形成的关键所在,后者是国共合作形成的必要条件。

1、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口号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有力地动员了广大群众,使全国迅速形成抗日反蒋浪潮,“一二·九”运动就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国民党在反日抗战浪潮前极为孤立,不得不改变政策,开始为抗战做准备。

2、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争取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工作,实现了同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大联合,以此来推动国民党走上抗战道路。中共多次同张学良秘密谈判,与东北军初步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在此期间,毛泽东指派汪锋就联合抗日问题同杨虎城多次交谈,并达成联合抗日的协议。最终实现了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三位一体”联合抗日的局面。

3、中国共产党坚持逼蒋抗日的方针,迫使蒋介石走上抗日道路。华北事变后,共产党正确分析了国民党有可能出现转向抗日的变化,并确定了逼蒋抗日的方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必要前提,加快了两党的合作进程。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时,共产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的政治让步,得到国民党部分领导人的赞同,国民党基本国策开始向抗战转变。之后,两党进行了多次谈判。到七七事变后,两党最终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两次国共合作有异同?

1、相同点:

(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

(2)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顺应历史潮流,合乎人民愿望,对中共现代史起了积极作用。

(3)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其焦点是阶级利益支配下的领导权问题。

(4)都以失败结束,但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5)合作领域相同:都是既有政治合作又有军事合作。

(6)在外援方面都有苏俄的作用存在。

2、不同点:

(1)组织形式和纲领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而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正式的组织机构,没有为国共两党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统一的政治纲领;

(2)领导权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主要掌握在国民党手中;关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领导权问题则有不同的说法,如:共同说、消长说

(3)外援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外援只有苏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的外援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国家:1937年——1941年是苏联,1941年——1945年是英美

(4)背景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5)合作对象有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合作对象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合作对象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6)合作方式不同:前者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外合作,双方各有自己的政权、军队和地盘,即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两党都承认的正式的政治纲领。

(7)任务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任务是打败日本法西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是中国从内战走向抗战的转折点。

2、它迫使蒋介石基本上结束了反共的10年内战,出现了国共两党重新合作的局面,奠定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基础。

3、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促进了中共“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4、从此,在抗日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趋势。

五、“一二·九”运动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意义

1、“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使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大大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同时也为即将开展的中国抗日战争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3、为广大青年学生指明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二)经验教训

1、学生运动必须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通。

2、学生运动必须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进行。

3、学生运动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六、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民党为什么要调整对日政策?

1、华北主权日益丧失,对国民党构成直接威胁。

2、深重的民族危机,促使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3、日本的侵略,也加剧了它同英、美等国的矛盾。

4、日本的侵略严重损害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对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极度不满。

七、实行法币政策有何意义?

实行法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放弃银本位,实行管理通货制,既斩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使世界银价的涨落不再影响中国货币制度的稳定,又顺应了货币发展的规律,使货币管理开始走向现代化。

2、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货币的混乱状况,实现集中发行,统一流通,对形成国内统一市场、扩大商品流通,均有促进作用。

3、白银收归国有,实行汇兑本位制,使国民政府掌握了相当数量的白银,换取一定量的外汇准备金,稳定法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