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基本思想特点及其成因与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后”大学生基本思想特点及其成因与对策[摘要]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以及青年期心理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影响,“90后”大学生思想形态呈现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化倾向明显;知识量显著增

长,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竞争意识增强,但心理素质有待提升;具有强烈的平等参与意识,但缺少责任意识等特点。学校和家庭从开展“人本主义”的适应性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重视社会实践教育等方面引导“90后”大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原因对策

近年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和思考占据当前高校校园主导地位的“90后”大学生这一群体,对于生长在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青年大学生群体,社会环境的熏陶已大不同于在他们之前的“80后”大学生群体,造就了“90后”大学生群体独特的思想观点和问题视域。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在了解“90后”大学生基本思想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其内在成因及发展线索,引导其向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并对一些突发性学生事件做出积极有效回应,是面对具有时代特征教育对象的新任务。

一、“90后”大学生基本思想特点

1.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化倾向明显。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市场经济制度下追求个人经济利益以及西方哲学中个人至上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对“90后”大学生产生影响,这使得“90后”大学生敢于追求自我价值、勇于表达个性自由。一方面,他们善于独立思考,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理性、敢于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既有观念,并在社会事务中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出自己的个性与潜能;但另一方面,过分夸大的“自我意识”使得一些“90后”大学生走向错位的个人主义。一些“90后”大学生,思想上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主义、行为上过于讲究自我利益,有些“90后”大学生甚至为一己之利不顾甚至损害集体利益。这一利己主义的倾向使得一些“90后”大学生忽视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相关性,对国家和集体事务责任感下降。

2.知识量显著增长,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90后”大学生生长在“信息化革命”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的同龄人。然而,知识量的增长并未相应地提高其实践能力。“90后”大学生虽然在知识涉猎方面超越了以往时代的同龄人、在思想层面展现出极为强烈的独立意识,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却缺乏相应的独立生活能力。如何培养“90后”大学生独立生活的技巧和动手能力,也成为当今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

3.竞争意识增强,但心理素质有待提升。竞争和发展是一对紧密相连的概念,

竞争是发展的动力,发展相应地也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这使得“90后”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竞争一方面可以激发起“90后”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他们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另一方面也会增加“90后”的心理负担,甚至引发种种心理健康问题。一般来说,“90后”相较于“80后”来说,表现出更为强烈的竞争意识,但在顺境和关爱中成长的“90后”一代不知如何面对挫折,稍有不顺即心灰意冷,甚至一蹶不振。脆弱的心理素质和家庭的过高期望,这使得他们成为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部分同学甚至会有抑郁、自闭、紧张、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不善于有效的排解沟通又使问题进一步恶化,集体荣誉感淡薄、同学关系冷漠,极大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4.平等参与意识强烈,但责任意识淡薄。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形势下,受西方自由主义民主思潮的影响,“90后”大学生表现出较为浓烈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一方面,他们对民主管理、民主作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理解与尊重;但另一方面,一些“90后”大学生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不时在网上发布一些歪曲事实、攻击他人的不负责任的言论。这不仅严重扰乱了网络秩序、破坏了网络环境,也说明了一些“9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道德观念扭曲。

二、“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形成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许多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西方“和平演变”进一步加剧,部分“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陷入激烈的嬗变中,在其影响下表现出“实用化”“功利化”及“自我化”等价值取向。同时,当下一些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也使部分“90后”大学生在理想和信仰上产生困惑。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过网络以及其他媒体获取、交流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畅通,然而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媒体为了扩大影响力、追求经济效益,常常过分炒作一些有噱头、刺激性的新闻。这种不良的媒介环境弱化了鉴别能力较差、思想尚不成熟的“90后”大学生的社会认知、评价和判断能力。

2.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90后”大学生多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取代父母成为家庭的核心,他们在享受良好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精神上也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这一方面使部分“90后”大学生自小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意识;但另一方面,家长的过分溺爱使部分“90后”大学生集体意识淡薄、以自我为中心、抗挫能力低、心理素质差。此外,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家长的高期望双方面的因素使得一些“90后”大学生任性、敏感。当今学校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才能而忽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的问题,也导致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一定影响。

3.“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90后”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正是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一个重要期,年轻人活跃、好动,心智不稳定,易冲动,具有叛逆的思想,接受能力强。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独立意识迅速发展,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尊心、自信心不断增强;情感丰富而不稳定、情绪变化比较激烈,遇事易于激动;求知欲望强烈,接受知识的能力显著增强,想象力丰富。由于“90后”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心理发展不成熟,加之缺乏实际生活磨炼,使得他们极易受到一些极端情绪和偏激思想的影

响。

三、“90后”大学生思想引导的对策与方法

1.开展“人本主义”的适应性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在开展对“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要结合这一年龄段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满足“90后”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合理引导,充分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功能,努力寻求学生自我教学与学校教育的切入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因此,学校教育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情感意识。要贴近学生身心发展实际选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第一,要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将“90后”大学生看成具有各方面需求的独特人格。在坚持师生平等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咨询服务,这一咨询服务应建立在学生客观需要的基础上。第二,要树立情感化教育理念。通过“师生情、朋友情”的确立,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扎实、牢固。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90后”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其思想观念在社会转型期不断受到冲击,必然会出现价值观的分化和异化。因此,发挥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牢固树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已是大势所趋。

首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是转变观念、辨别是非、解除困惑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联系社会情况、贴近学生思想状况实际,使“90后”大学生真正认同并且接受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加强社会主义理想教育。通过培养“90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帮助其调整处理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鼓励其在为共同理想的奋斗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再次,开展富有时代内涵的爱国主义教育。把当前深入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爱国主义教育对接,把“90后”大学生的创造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感结合,鼓励他们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宏图伟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为了使“90后”大学生在新时期、新语境、新要求中更好地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道德,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应对“90后”大学生进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他们真善美的道德理念和价值情操。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培育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90后”大学生的成长,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建设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立健全各种校园规章制度,杜绝不良风气,为“90后”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良好、安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在此基础上,学校教育应将德育放在首要地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在弘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提升“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此外,学校还应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开展多样化的学生活动,充分挖掘“90后”大学生的潜能。第一,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各类学生社团活动,为“90后”大学生提供更多施展技艺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