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与供求均衡价格论,原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与供求均衡价格论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的国际原油价格以及所对应的时间轴上的时事、大事进行分析,利用均衡价格理论,对照世界原油市场价格各个阶段的变化看到,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基本上是遵循供求规律的。但是在遵循供求规律的基础上,国际原油价格又同时被多个其他不确定的因素影响着。

关键词: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不确定因素,供求规律,均衡价格理论

正文:

一、综合概述国际原油价格的大致走势

原油是关系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不仅满足40%的世界能源消费。而且处于生产、运输和消费等领域众多产业链顶端。

2003至2007 年,国际原油价格从24美元/每桶攀升至147美元/每桶的历史高峰。然而随后的几个月时间内,国际原油价格又急剧下跌,截止至2008年12月底,每桶价格甚至跌破40美元。而同时,,2008年上半年美国对原油的平均日需求量降到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欧佩克(OPEC)原油日产量又有所增加,2008年8月份OPEC 13个成员国日产原油3290万桶,比4月份的3250万桶日产量增加了40万桶。在这段时期内的国际原油价格明显是与商品供求关系结论是有所出入的,而事实上,不仅是这段时期,国际原油的价格一直在短期内发生这巨大的变化。(如图1-1)

图1-1 2005—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

原油本身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理论上是应该符合商品的供求规律的,但是国际原油价格短期内的急剧变化又说明了它是一个特殊的商品,通过对近几年来的国际原油价格以及所对应的时间轴上的时事、大事进行分析,利用均衡价格理论,对照世界原油市场价格各个阶段的变化看到,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基本是遵循供求规律的。但是在遵循供求规律的基础上,国际原油价格又同时被多个其他不确定的因素影响着的。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的国际原油价格的分析,将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分为七个阶段。希望借由均衡价格理论,能够更好对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如图1-2)

⒈1973年以前,由于欧洲的垄断而处于低油价阶段。

⒉1973—1978年,第一次石油冲击。

⒊1979—1986年,第二次石油冲击。

⒋1986—1997年,石油的价格实现定价化,使得国际油价短期稳定。

⒌1990—1991年,海湾战争使得油价回升。

⒍1997至今,国际油价短暂下跌后的大幅度上升,直至2009年开始急剧跌落的极不稳定

阶段。

在与近几年来发生的时事政治进行对比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利用均衡价格理论按阶段分析出影响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多种因素。

图1-2 1971—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

二、各阶段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详情与分析

(1)1973年以前,由于欧洲的垄断而处于低油价阶段。

1960年之前,石油的生产与需求一直由西方的发达国家所控制。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致使国际原油价格一直处于1.5~1.8美元/桶的低油价阶段。为了获得原油的生产权与定价权,以及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14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简称“欧佩克”。(OPEC 欧佩克现有的11个成员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委内瑞拉。)虽然OPEC当时的几个主要成员国的原油储备量在当时是非常可观的,但是由于国际地位的影响,使得OPEC在原油的生产与定价上并没有获得较多的发言权,国际原油价格依然处于低油价的阶段。随着之后几年内数次谈判的成功,OPEC开始在有关原油的决定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决定权,为了维护成员国的利益,在OPEC的决定下,国际原油价格开始有所提升,不过此时的国际原油价格依然稳定在3美元/桶的情况下。

此阶段的国际石油市场处于一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石油的供给被欧美发达国家垄断着,这种不完全竞争出现之后,国际石油的产出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移动到了之内,(如图2-1 C点)石油的主要产出国——中东地区的国家的生产行为就低于了有效率的水平,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致使其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故使得其不得不联合起来共同维护自己的经济效益。

图2-1 国际石油的产出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移动到了之内

(2) 1973—1978年,第一次石油冲击。

越来越多的中东石油可出口国家联合起来,一举夺取了国际市场的石油定价权,并以此开始对欧美发达国家展开了一系列的打击。虽然OPEC的石油总储存量只有世界石油储存量的14%,但是其成员国的石油出口量却占到了世界石油贸易出口量的60%,靠着其对国际石油市场巨大的影响力。在1973年10月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沙特阿拉伯宣布全面禁止向美国的石油运输,并且很快获得了其他阿拉伯石油生产国的呼应,并在第二天就宣布决定停止对美国及荷兰出口石油,联合提高了国际石油市场中石油的价格,国际原油价格从3美元/桶陡涨到12美元/桶,致使了欧美发达国家的第一次能源危机。经过一系列的石油打击后,欧美等发达国家意识到OPEC的国际地位,并与之达成协议,此时的国际原油价格位于10~12美元/桶的情况下。

在此阶段内,沙特地区宣布停止石油的产出,致使世界范围内石油的出口量减少,石油的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国际石油价格必然增高。(如图2-2)虽然国际石油价格增高,但当时人们的购买力并没有同时提升,故在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作用下国际原油的需求量同时减少,最终国际原油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再次达到均衡状态,在新的均衡状态下,国际原油的供给减少了,而市场上原油的价格也上升了。

图2-2 国际原油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再次达到均衡状态

(3)1979—1986年,第二次石油冲击。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动,(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

即“伊斯兰革命”)。1978年12月26日至1979年3月4日,伊朗全部停止石油出口,世界石油供应突然减少了500万桶/日,造成石油供应严重短缺,石油价格从每桶13美元猛升至34美元。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突袭伊朗,爆发了两伊战争。两伊战争的爆发使两国的石油出口量锐减,一度曾完全中断,全球石油产量骤降,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并一度达每桶42美元。由于1979年以后持续一年多的原油抢购使西方国家有了较充足的原油储备,加上沙特阿拉伯迅速提高了石油产量,到1981年油价终于稳定在每桶34~36美元的范围内。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 1978—1980年,油价从14美元/桶上涨到37美元/桶。西方国家石油需求下降,石油市场萎靡。为了鼓励消费者重新消费石油,重新夺回石油市场份额,1985年OPEC宣布以争夺市场合理份额来取代过去的限产保价政策,从而导致1986年油价战的爆发和油价暴跌。油价从28美元/桶下降到14美元/桶。

此阶段的国际原油市场变化与前一阶段十分类似。(如图2-3)由于战争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国际原油的供给减少,继而出现同样的变化:供给曲线再次移动,达到新的均衡后价格上升。后来的一段时间,为了稳定市场原油价格,供给方开始增加原油的供给,当原油的供给增加之后,市场油价开始沿着需求曲线向下移动,并最终稳定,此时新的均衡状态下,供给增加了,价格减少了。最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国际原油的欲求量下降,市场上原油的供给过剩,使得价格沿着供给-需求曲线向下移动,并最终在两者的交点处停止,此时的国际原油市场达到新的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