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干流哈尔滨市四方台段河道演变分析
1955_2010年松花江流域不同区段径流量变化影响因素定量评估_王彦君

第33卷第1期2014年1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 in GeographyV ol.33,No.1Jan.2014收稿日期:2013-10;修订日期:2013-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02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428404)。
作者简介:王彦君(1989-),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河流水文学、河流地貌学,E-mail:wangyj.11s@ 。
通讯作者:王随继(1966-),甘肃静宁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河流地貌学与河流沉积学研究,E-mail:wangsj@ 。
065-075页1引言全球变化通过加速大气环流和水循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而加剧了旱涝灾害和区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影响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黄荣辉等,2010;张建云等,2009)。
径流量受气候、地形、土壤、土地利用覆被以及水利工程等多重影响,是流域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反映。
为此相继开展了大量有关径流量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的研究(Hao et al,2008;Li et al,2007;Wang et al,2009;孟德娟等,2013;奚秀梅等,2013;姚治君等,2003)。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径流变化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旱涝灾害给人民的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刘彤等,2011)。
目前已对黄河、长江径流量的变化开展了大量研究(Chen et al,2001;Zhao et al,2009;曹建廷等,2007;孔岩等,2012)。
尤其在人类活动贡献率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逐渐从定性分析过渡到定量研究阶段。
例如,有关黄河中游近30年来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程度,以前认为小于降水量的影响(李春晖等,2009),后来通过多元统计分析,认为接近于降水量的影响(Xu,2011),近年来根据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方法的研究结果为: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程度达到80%左右,表明人类活动成为研究区影响径流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Wang et al,2012;王随继等,2013)。
松花江哈尔滨段河道内生态需水

第30卷第8期2 0 1 2年8月水 电 能 源 科 学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Vol.30No.8Aug.2 0 1 2文章编号:1000-7709(2012)08-0026-04松花江哈尔滨段河道内生态需水研究于岚岚1,2,3,夏自强1,2,3,郭利丹1,2,3,陆志华1,2,3,蔡 涛1,2(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3.河海大学国际河流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8)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冲突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与生态系统研究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
以松花江哈尔滨段为例,基于哈尔滨水文站1898~1987年实测逐日流量资料,运用次最小(大)值、频率排位法和四种适宜生态径流计算方法分别计算研究区河道逐月最小(大)生态需水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并采用Tennant法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和对比。
结果表明,频率排位法更适合研究区最大(小)生态需水计算,四种逐月频率法计算的逐月适宜生态径流过程评价效果较理想,年内各月保证率均取50%的计算结果更适合适宜生态需水计算。
关键词: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最大(小)生态需水;适宜生态需水中图分类号:TV882.6;P343.1文献标志码:B收稿日期:2011-11-03,修回日期:2012-02-14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项目专项经费基金资助项目(201001052)作者简介:于岚岚(1983-),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水文学,E-mail:yulanlan@hhu.edu.cn通讯作者:夏自强(1950-),男,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生态水文学,E-mail:caitao1982@hhu.edu.cn 松花江是我国第三大河流,哈尔滨段主要位于松花江干流中游,水资源相对比较短缺。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造成河流生态用水量得不到有效满足、河道生态用水量逐年减少、河流水生生物种群逐年递减、河床发生淤积等河流生态环境恶化情况出现,尤其2004年下游修建了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后更加速了流域河流生态系统的恶化,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造成影响[1,2],引起了广泛关注。
哈尔滨市松花江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老师总结!
❖ ――组织实施松花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目前,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 “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要以促进松花江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 境协调发展为出发点,优先保护大中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改善 流域内对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影响大的水域水质,通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 展清洁生产、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进一步改善松 花江水环境质量。
理将从五方面全面推进。
❖ ――将继续加强松花江、黑龙江水环境监测,确保沿江人民饮用水安全。据介 绍,在松花江干流事故发生点下游至黑龙江抚远段共设16个监测断面监测地 表水,加强沿江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继续开展松 花江底泥、冰及水生生物监测工作,继续开展中俄界河联合监测。
❖ ――深入开展松花江水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研究。继续开展污染事故对生态 环境影响的科学研究,科学指导今春化冰期及以后的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更加 深入细致的研究,按期在3月份提交下一阶段研究报告。以此为契机,拿出高 水平的研究报告。通过生态评估工作,有所发现,产生一批科研成果。
❖ 2008年松花江哈段干流水质达标河段长度同比上年增加3.4个百分点, 市域出境水质中主要污染指标指数同比降低3%。哈尔滨市政府表示, 将进一步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到2010年底前,城镇污水全部实现达标排 放。
❖
2010年是黑龙江省执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的收
官之年,1月18日召开的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要求,今年,各地各部
C:治理因素(有关部门没有做到合理管理 等) 3.你对于我们母亲河受到污染的态度是什 么?
A: 十分关心,经常做一些维护母亲河的行 为。
B:关心,但没有投身于治理的行列之中。 C:通过一些杂志了解一些关于环境污染 的问题
松花江水质调查报告

松花江水质调查报告松花江水质调查报告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松花江水质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11日,当松花江全流域踏访团在松花江哈尔滨段踏访之时,哈市政府结合落实《水污染防治法》的各项规定,对我们的母亲河现状作了全面介绍。
踏访团了解到,哈尔滨居民的生活饮用水虽然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但松花江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均未达到使用功能要求。
水质呈有机污染特征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质呈有机污染特征,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挥发酚和氨氮。
从20xx年监测结果看,松花江哈尔滨干流东江桥至大顶子山江段水质达到了相应的功能区标准,其他江段水质均未达相应功能区标准,市区江段水体符合渔业、农业用水使用功能要求,饮用水源、工业用水未达到使用功能要求。
14条一级支流中,阿什河、呼兰河、牡丹江等9条支流水质没有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其中阿什河、呼兰河污染较重,枯水期水质为劣五类,水质较差。
水源地江水均有污染据介绍,哈市市区集中式水源地主要有三处,分别为一水源四方台,取松花江水;二水源朱顺屯,取松花江水;菅草岭,取地下水。
三处水源地取水量分别占哈市取水总量的12.2%、79.27%和8.53%。
按国家地表水水源地水质27项指标监测,20xx年,松花江四方台、朱顺屯断面水源地水质为三类,主要有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铁、锰等5项指标超标。
按国家地下水水源地23项指标监测,20xx 年菅草岭地下水水质为三类,主要有铁、锰、氨氮等3项指标超标。
延寿、尚志、宾县3个县(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为地表水。
其中,宾县二龙山水源地为超三类水质,总磷、总氮、高锰酸盐等3项指标超标。
呼兰区及其他8个县(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地下水,铁、锰和氨氮、总硬度、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等7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超标。
松花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区划与分析

下水 量 是 量评价工作的工作
基础!
进行地下水
量评价的区 应
" 当先进行地下水 量管理区 0]0地下水 : 要分为 量 和 量! 量 要
表水入渗。地下水 量受
自
、地形
貌、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 ,在进行地下水
量区 !
梳理水
条件、
以水
元为 、以分水岭为界! 「地
形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结构条件等进行 区
划与分析!
下水资源管理区,哈尔滨市、牡丹江市、佳木斯
市、七台河市、双鸭山市市级地下水资源管理区,
按照耦合区划原则对其进行命名,如:“长白山余
脉水文地质区一哈尔滨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区”“长
白山余脉水文地质区一牡丹江市地下水资源管理
区”等,分别以“1FH1、)-H2”等进行编号。
三江平原水
区 分为 江省 下
水资源管理区,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市
区划结果可作为流
下水资
量评
条件"门(
梳理松花江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基础资料!基
于地下水 区!
量 将松花江流 分为5个水文 形地貌特征命名为 安岭水文
区、松嫩平原水
区、
安岭水 I
质区、长 余脉水
区、三江平原水 I
,按照地理位置由西北向东南分别以"I、&、
(、)、V”进行编号。
由 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故在地下水
下水 管理区, 按照 区 原则对其进
行命名,如:“三江平原水文地质区一佳木斯市地
下水资源管理区”“三江平原水文地质区一鹤岗市
地下水资源管理区”等,分别以“*-H1、V-H-2W 等进行编号。大兴安岭水文地质区、松嫩平原水
文地质区地下水管理分区名称、编号等见表2。
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春季最低水位预测方法

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春季最低水位预测方法景学义;郭家林;张杰;王永波;张雪梅;姬菊枝;方丽娟;王艳秋【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06(34)2【摘要】利用1949~2003年松花江(哈尔滨段)最低水位资料,分析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春季最低水位变化规律和典型枯水年成因,分析了其与松花江、嫩江等松花江流域面雨量的相关性,与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等的关系.以松花江、嫩江、第二松花江流域7~11月面雨量总和及前一年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最高水位为因子,预测2004~2013年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最低水位.利用方差周期方法、均生函数方法对2004~2013年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及松花江、嫩江、第二松花江流域月面雨量进行预测,并以此预测对2004~2013年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最低水位进行订正,得出预测结论.【总页数】5页(P147-150,179)【作者】景学义;郭家林;张杰;王永波;张雪梅;姬菊枝;方丽娟;王艳秋【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气象局,哈尔滨,150080;哈尔滨市气象局,哈尔滨,150080;哈尔滨市气象局,哈尔滨,150080;哈尔滨市气象局,哈尔滨,150080;哈尔滨市气象局,哈尔滨,150080;哈尔滨市气象局,哈尔滨,150080;哈尔滨市气象局,哈尔滨,150080;哈尔滨市气象局,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相关文献】1.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春季干旱与拉尼娜现象的关系分析 [J], 赵军翔;关宏实;景学义2.松花江干流哈尔滨市四方台段江道\r及崩岸演变分析 [J], 史磊3.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法的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水质评价 [J], 景梦园;王立权;李铁男;张柠;张明月4.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COD和氨氮动态水环境容量研究 [J], 杜慧玲;于晓英;曲茉莉5.基于RS、GIS的城市化流域土地利用的生态风险研究——以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为例 [J], 龚文峰;袁力;党永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花江流域跨流域调水方案初探

松花江流域跨流域调水方案初探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至规划水平年,松花江流域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松花江流域可供水量不能满足需水要求,需考虑外流域调水的可行性,松花江北侧的呼玛河流域水资源量较大,并且其流域内用水量较少,仍有较大的水资源量未利用,具有跨流域调水的可行性。
标签:松花江流域;呼玛河流域;水资源量;调水工程1 前言国务院1994年以国函[1994]82号文批复的辽河、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中指出:松花江北邻的黑龙江水资源更为丰富,经初步研究,可从黑龙江支流呼玛河引水到嫩江,即“引呼济嫩工程”。
“三大规划”为适应松花江、辽河两流域远景用水的需求,提出从黑龙江支流呼玛河引水到嫩江,作为松花江的后备补充水源。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利部审查通过的《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成果,嫩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在2020年将达到44.6%,超过国际公认的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
在保障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条件下,松花江流域2020年、2030年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
随着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松花江流域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需从呼玛河调水来保证松花江流域的用水保障。
2 松花江松花江流域哈尔滨以上区域包括嫩江流域、第二松花江流域以及三岔河至哈尔滨一个三级区。
地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三省(自治区)。
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的中段南侧,源头称南翁河,流域面积29.85万km2。
第二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河长958km,流域面积7.34万km2。
嫩江与第二松花江在三岔河口汇合后,进入松花江干流,至哈尔滨为松花江干流上游段,河道长度240km。
主要支流有头道松花江、辉发河、温德河、牛河、鳌龙河、团山子河、沐石河、饮马河、拉林河等。
松花江流域哈尔滨以上区域现有蓄水工程9015座,其中大型蓄水工程23座。
根据《松花江和辽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以及采取强化节水措施的用水定额和效率指标测算,2020年,松花江流域哈尔滨以上区域多年平均河道外总需水量306.24亿m3,其中嫩江为181.78亿m3,二松为81.26亿m3,松干哈尔滨以上区间为43.20亿m3。
“可持续的河道”——哈尔滨市马家沟河环境整治研究

“可持续的河道”——哈尔滨市马家沟河环境整治研究于音摘要:通过对现状马家沟河道以及其周边环境的了解以及成功案例的解析,从整治和创新两个视角分别从河道治理、可持续城市环境的营造以及河道活化利用这三个方向进行研究,并提出总体规划原则及适用方法,使其的功能从单一的泄洪河道转化为有集水、休闲、绿化等功能的综合性城市水系。
关键词:河道治理,可持续城市环境,活化利用引言在如今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设由增量发展变为存量优化,如何在已有的成就基础上迎接新的挑战,如何开展可持续建设成为新话题。
马家沟河位于哈尔滨市城区核心地带,途径城市各主要功能板块以及城市重要节点。
基于其现状条件,结合“可持续城市环境建设”的新概念,通过合理的规划,期望将马家沟河由一条曾经的污水河改造为一条生机盎然的城市水系,同时成为应用于哈尔滨市的“绿廊”以及低冲击开发建设的主轴线。
1概况介绍1.1基础情况哈尔滨市是中国北方寒冷地区的特大城市,为黑龙江省省会城市,其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四季分明,近年来由于过度的开发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致使城市地下水量缺失、土壤侵蚀、气候干燥、雾霾频发、空气质量低下(图2)。
图2 哈尔滨市区位图马家沟河,松花江干流南岸支流,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发源于哈尔滨市阿城区西境利新乡,在滨洲桥上游200米处注入松花江,由南至北贯穿整个城市,其总长达到44.3km,其中流经哈尔滨段为33.7km。
主要依靠流域内雨水天然补给,目前由于河道上游工业污染随意排放、生活废弃物的污染以及污水管容量较小不足以排出时排放至马家沟等人为因素,使马家沟河成为一条臭水河,污染松花江水质,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图3、4)。
图3 马家沟河汇入松花江处图4 现状布满藻类的河水1.2场地性分析马家沟河贯穿哈尔滨市南北,流经平房区、香坊区、南岗区、道外区四个区。
从其地理区位上看有如下特点:第一、马家沟河与松花江垂直交汇,并贯穿全市重点区域,流域范围广,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区位,是松花江南岸贯穿市区南北的一条纵向轴线(图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 花 江 干 流 哈 尔 滨 市 四 方 台
段 河 道 演 变 分 析
赫 晓彦 万亚超 ,
(.哈尔滨市水务科学研究 院 , 1 哈尔滨 10 0 ; . 50 1 2 武警学 院 , 北京 10 0 ) 00 0
[ 要] 简要 分析 了四方 台段 河道特 征 、 变规 率 、 摘 演 崩岸 成 因及 河道 演 变趋 势。 [ 关键词] 四 方 台 ; 河道 演 变 ; 岸 崩
岸 侧 , 过 几 次 较 大 洪 水 和 江 道 的 自然 演 变 , 泓 线 进 一 经 深
步恶化发展 。在 自然情 况下 , 由于水 流 与河床 的相互 作 用 , 成 四方 台段 河 岸 持 续 崩 塌 而 改 变 河 势 , 部 塌 岸 已 造 局 临 近 群 力堤 堤 脚 , 流 的 冲 刷 使 岸 坡 坡 度 变 陡 , 度 增 河 高 加, 坡度 因土质松散无植 被局部 破坏段 上部近 于直立 , 切
[ 中图分类号 ] T 8 1 V 6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0 7 7 (0 1 1 0 2 — 2 0 6— 15 2 1 )2— 0 1 0
四 方 台 江 道 位 于 松 花 江 干 流 右 岸 哈 尔 滨 市 群 力 堤 段, 临近 四方 台闸 , 此段 江道位于松 嫩平原 , 江道 宽阔 , 平 缓 。 目前 , 该段河道 主流逐 步稳定在 南岸 , 已形 成明显 的 凹岸 态 势 , 变 趋 势 为 逐 渐 向 堤 脚 方 向 淘 刷 推 进 , 近 处 演 最 距 堤脚 约10 m, 0 同时 由于 大顶子 山航 电枢纽 1 程库 区回 二 水, 使得水面扩 大 风浪 不 断淘刷 , 加快 了塌岸 的 速度 。 也 为保护 建成后的群力堤 , 同时也 为 了保 持河 形稳定 , 保证 堤 防 防 洪 功 能 , 此 有 必 要 对 该 段 河 道 进 行 防 护 。 现 就 因 该 河 段 河 道 演 变 作 以分 析 。
航 道 也 变 得 极 不 稳 定 , 行 条 件 恶 劣 , 有 愈 演 愈 裂 的 趋 航 并 势 。19 98年特 大洪水 以后 , 该段江道继续 作弯 , 冲点逐 顶 渐 下 移 , 岸 淤 沙 严 重 , 岸 强 烈 冲刷 , 该段 堤 防 构 成 北 南 对 严重威胁 . .
图 1 松 花 江 干 流 四方 台段 河 道 演 变 图
顶冲点 , 水流在 转弯 后 , 直接 顶 冲四方 台处 河岸 , 成 弯 造 道凹岸不断坍塌 , 塌速度很快 , 岸每年坍塌后退 l 坍 凹 0~ 2 而 凸岸相应 淤 积延伸 , 0 m, 淤积 延伸 的速 率也 较快 , 凹 岸 冲 刷 和 凸 岸 淤 积 呈 息 息 相 关 的状 态 。弯 道 凹 岸 不 断 坍 塌 后退 , 动 下 移 。河 段 的 纵 向 变 形 为 弯 道 段 洪 水 期 冲 蠕 刷和枯水期淤 积 , 而过 渡段 则相 反 。年 内这种 冲於 变 化 虽然不能完全平衡 , 但就 较 长时 期平均情 况而言 , 本上 基 是平衡的 。 本河段流向西南 ~东北 , 阔漫滩 高 地 已大部 分 开 宽 垦 为 旱 田 , 地 高程 在 l61左 右 , 江 道 蛇 曲 且 靠 近 南 滩 1 3 3 主
第 l 7卷 第 1 2期
21 0 1年 l 月 2
水利 科 技 与 经 济
W ae n e v n y S in e a c oo y a d Ec 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y t rCo s r a c c e c nd Te hn l g n o o
V0 _ 7 No 2 Il .1 De .. 01 e 2 1
1 河道 特 征
四方 台江 道位 于 松 花 江 干流 右 岸 哈 尔滨 市 群 力 堤 段, 临近 四方 台闸 , 河流 流 向大致 为西 南 ~东 北。河滩 地 高程在 13~l6m之间 , 1 1 为一般 洪水所 淹没 , 滩地 植被 较 差, 以低 矮 的草 本 植 物 为 主 。 此 段 江 道 位 于 松 嫩 平 原 , 江 道 宽阔 , 缓 。 平 松 花 江 哈 尔 滨 段 属 平 原 型 河 流 , 现 为 平 原 河 流 的 表 共性 , 自然弯道较 多 , 分叉较多 。该段河道坡降较平缓 , 比 降较小 , 此段江道 主槽 水流作 弯严重 , 现 出明显 的弯 曲 表 形 态特 征 , 种 河 型江 道 演 变 频 繁 , 部 河 段 特 别 是 四 方 该 局 台段 河道更具 弯 曲河道 特 征。河道 的主要 特点 为 : 中水 河槽具 有弯曲外 形 , 深槽 紧靠 凹岸 , 边滩 依 附 凸岸 , 凹岸 冲 蚀 , 岸 淤 长 , 淤 变 化 明显 。 近 年 随着 作 弯 运 动 的 加 凸 冲 剧 和 上 下 游 河 势 的 变 化 使 得 河 道 演 变 加 剧 , 道 长 期 处 江 于 自然演变和调整 的动态变化过程之 中。
岸 段 距 离 堤 脚 的 距 离 最 近 处 约 为 10m。 此 同 时 , 段 0 与 该
2 河 道 演 变规 律 分 析
据资料记载 , 段 江道 自 2 该 0世 纪 9 0年 代 至 今 , 直 一 处 于作弯发展 阶段 , 本 特征 为天 然 弯曲 型。通过 多 年 基 河 道 的 平 面 形 态 图 可 以 看 出 , 河 段 为 一 个 纵 向稳 定 , 该 横 向 欠 稳 定 的 弯 曲型 河 道 。 图 1是 松 花 江 四方 台河 段 19 、9 8 20 9 0 19 、0 9年 3年 的 河 势 套 绘 图 。 从 图 l中 可 以 看 到 这 l 年 间 , 尔 滨 市 0多 哈 段 河 道 平 面 变 化 不 大 , 发 生 大 的裁 滩 切 弯 , 床 演 变 仅 没 河 限于弯道凹岸的 冲刷后 退 、 凸岸 的淤涨 以及 支 汉的兴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