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9自考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性氨基酸:氨基酸侧链中含有酸性基团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分子中所带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总电荷为零,蛋白质溶液的PH即为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三级结构:一条多肽链中所有氨基酸的全部原子的空间排布位置即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使蛋白质非共价键断裂从而空间结构破坏,引起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尤其是溶解度降低和生物活性散失的过程。称为蛋白质变性。分子病:蛋白质一级结构发生改变则影响其正常功能,由此引起的疾病称为分子病,分子病多是基因突变引起所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而致的遗传性疾病。肽键:肽键是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的基本化学连接键,它大多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相邻氨基酸的α-氨基经脱水而生成。多肽:多肽是由10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的化合物,蛋白质不完全水解的产物也是多肽。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又称三维结构或构象。可认为的分为二级、三级、四级等不同的层次,它们都是靠氢键、盐键等非共价键维持其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单纯蛋白质:仅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DNA一级结构:DNA是由A、G、C、T4种碱基组成的脱氧核苷一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链状不分枝多核苷酸,DNA的一级结构是指其分子中各脱氧核苷一磷酸的排列顺序。核小体:DNA双螺旋分子进一步形成更高层次的超螺旋空间结构,这种超螺旋三级结构再与组蛋白得等形成核小体结构,也即由140个碱基对组成的一段DNA双螺旋,再以1.75圈盘绕在4种组蛋白各2分子形成的8聚体蛋白质外面形成核小体结构。核糖体:若干rRNA分子,与一些蛋白质共同组成复合物,称为核蛋白体,有大亚基与小亚基之分,为蛋白质合成提供场所。碱基配对:在DNA双链中,链与链之间存在这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鸟嘌呤与胞嘧啶的碱基配对关系,其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靠2个氢键维系,而鸟嘌呤和胞嘧啶之间靠3个氢键维系其双螺旋结构的相对稳定。反密码环:存在于tRNA分子中的能识别mRNA模板上的密码子的环状结构,称为反密码环。核酸分子杂交:两条不同来源的变性单链DNA或RNA,因有一段顺序存在着方向相反的A与T、A与U及C与G的碱基配对关系,可以通过氢键连接生成新的局部双链DNA或杂合的局部双键DNA-RNA的过程。DNA病毒:在已知细胞中,均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目前发现病毒仅含有一类核算分子,若含有RNA的即为RNA病毒,比如:甲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核苷:核苷为含氮有机碱与戊糖结合的化合物。核苷酸:组成大分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单核苷酸,简称核苷酸。尿酸:尿酸是体内嘌呤碱最终分解产物,随尿液排出体外。RNA分子的一级结构:指链状分子中A、G、C、U四种碱基组成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实际上是RNA分子中以上4个碱基的排列顺序。基因:DNA分子上的功能单位是基因,分布于DNA分子中的不同片段,它携带者生物体的相应遗传信息,也是生物遗传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们专一表达着生物的各种遗传特性,且在染色体或DNA上有一定位置,一旦发生突变,生物的遗传特性就会发生变异。核酸分子的复性:是指变性后彼此解离的两条单链DNA,因存在着碱基配对关系,当去除变性因素后又重新碱基配对,形成双链DNA的过程。核酸分子的变性:DNA分子中双螺旋及DNA分子中的局部双螺旋结构,均可通过加热或加甲酰胺、尿素等化学试剂使碱基间配对的氢键断裂,核酸分子从有序的双螺旋结构解离成无序的单链结构过程。酶的活性中心:指酶分子中能与底物进行结合并发挥催化作用的局部空间结构。酶原的激活:原来没有活性的酶原分子通过去除一段肽链后形成或暴露了酶的活性中心并使其具有了酶催化活性的过程。酶的激活剂:某些酶的催化活力需要辅助因子中Zn2+、Mg2+等金属离子,因此当缺乏该金属离子时,酶的催化活力下降,加入这些金属离子后,酶的催化活力又可恢复或升高,因此称这些金属离子为酶的激活剂。酶的特异性: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度的催化能力,高度的底物特异性、不稳定性和可调节性。酶的最适温度:使酶发挥最大催化效力时的温度为最适温度。

酶的分类:酶可分6大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等。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与酶底物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可与底物分子竞争酶分子中底物结合部位从而抑制酶的活性。辅酶:指结合酶分子中的非酶蛋白部分,是酶发挥催化作用所必需的,常与酶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同工酶:同工酶是一类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分子组成、结构及理化性质有差异的酶,同工酶的正常生理功能是协调体内的新陈代谢。酶的相对专一性:若一中酶只催化一类具有相似结构或相同化学键的底物气反应。即称酶的相对专一性。单纯酶:单纯酶类化学本质是单纯蛋白质,分子中只含有由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键,故本身被水解后只得到氨基酸。结合酶:结合酶类分子中除含多肽键外,还有非蛋白成分,即耐热的小分子辅助因子。辅助因子包括无机的金属离子或有机的辅机或辅酶。功能性酶:功能性酶是细胞合成后分泌入血,主要在血中发挥生理功能的酶。非功能性酶:是与细胞内代谢有关的酶,主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仅在组织损伤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后漏入血液,或细胞破坏时大量释放进入血液后,血液中酶活力才会升高。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溶解于脂溶剂而不溶于水,主要为维生素A、D、E、K,可在体内存储,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常溶于脂质中,且伴随脂质共同吸收。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均不能存储,多余的即从尿液中排出,因此需要经常从食物中摄取,现知8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均作为辅酶和辅基的主要成分,参与体内酶促反应中化学基团的转移。泛酸:也即维生素B5,又名遍多酸,因其在生物界分布广泛而得名,泛酸的重要性在于他是辅酶A(CoA)的组成成分,广泛参与体内糖、脂质、蛋白质代谢中酰基的转移反应。叶酸:叶酸也即维生素B11,由喋呤啶,对氨基酸甲酸与谷氨酸三部分组成。体内由二氢叶酸还原酶催化生成四氢叶酸,其作为一碳单位的载体,参与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生物素:也即维生素B7,以共价键与酶蛋白牢固结合,起着体内羧化酶的辅基作用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水溶性维生素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分子结构简单,是仅由6个碳原子组成的环状不饱和多羟基化合物。糖酵解:在相对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经不完全水解最终产生乳酸的代谢途径成为糖酵解,所释放的能量不多,为不能进行有氧氧化或氧供不足的组织提供能量。三羧酸循环:是乙酰辅酶A 氧化脱氢,脱羧的循环反应过程,其起始化合物为一个三羧酸的柠檬酸而得名,三羧酸循环也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的共同途径。

糖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转变生成葡萄糖或糖原的代谢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糖异生的原料是乳酸、甘油、丙氨酸等部分氨基酸的一些非糖物质,糖异生主要在肝中进行。糖原分解:由肝糖原分解生成游离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原分解,其关键酶是糖原磷酸化酶。肝糖原可以分解游离葡萄糖释放入血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浓度受激素等的调节而保持相对恒定,正常人的空度血糖浓度为3.9-6.1mmol/L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血糖来源为:1、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2、肝糖原分解生成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3、糖异生作用。去向:1、被全身各组织摄取氧化分解供能2、转变成糖原存储3、转变生成其他糖类4、转变成糖物质脂肪等。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过程底物的高能磷酸基直接转移给ADP而生成ATP,这种ATP生成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糖原:是人体内糖的存储形式,是以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和肌肉细胞中。糖原合成: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代谢过程称糖原合成。乳酸循环:若糖异生生成的葡萄糖经血循环运回肌肉中再合成肌糖原,即称为乳酸循环。肾糖阈:肾在血糖浓度不超过8.9mmol/L时有将其中糖全部重吸收的能力,此值又称为肾糖阈。糖耐量曲线:是早期诊断轻型糖尿病人所用的试验方法所描给出来的曲线,它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血糖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成曲线。现多用二点法测定,即口服糖前吸口服糖后2h抽两次血的检测方法。脂质:脂质是一类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并能在体内被利用的有机化合物。脂质包括脂肪(三酰甘油)和类脂(胆固醇、磷脂等)两大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