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玉文化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玉石文化与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的玉石文化与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的玉石文化与象征意义玉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崇尚为华夏之石。

自古以来,玉石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并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艺术和宗教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玉石文化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一、历史上的玉石文化中国人对玉石的崇尚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石就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和贵重礼物。

在春秋战国时期,玉石更是成为君王地位的象征,君王们常将玉石作为玺印、服饰和礼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对玉石的尊崇与珍视,体现在对于玉石的用途和制作工艺上。

玉石被广泛用于制作器物、装饰品和雕刻艺术品。

传统的玉器工艺精湛,无论是翡翠、和田玉还是青田玉,都展现了中国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完美工艺的追求。

二、艺术上的玉石文化中国古代的玉石艺术形式独特丰富,包括雕刻、琢磨和雕塑等。

这些艺术形式中所呈现的人物、动物、花卉以及各种图案,都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例如,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神兽,也是玉石雕刻中常见的题材之一。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皇权、吉祥和权威,玉石雕刻的龙常用于明器、玺印和灯座等物品上,寓意着权势和吉祥。

而凤是中国古代的吉祥象征之一,常与龙一同被雕刻在玉石器上。

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好运、幸福和美丽,玉石雕刻中的凤常常被用来装饰宫殿、玺印和礼器等,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未来。

除了神兽,还有各种吉祥图案和花卉被雕刻在玉石上。

典型的如“葫芦”、“如意”、“莲花”等图案,都代表着幸福、团圆和美好的寓意。

三、宗教上的玉石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中,玉石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道教中有许多神灵和仙人常常被描绘成手持玉如意的形象,寓意着招财、福祉和好运。

佛教中,玉石也是一种重要的供奉物。

佛像常常用玉石制作,尤其是翡翠。

佛教徒认为玉石具有净化心灵、遥通神明的作用,因此常将玉石供奉于寺庙和家中的佛龛。

玉石在宗教信仰中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装饰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玉石与神明之间的联系来祈求保佑和祈愿。

玉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浅论

玉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浅论

玉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浅论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正文: (2)一、玉文化的起源 (2)(一)“玉”字的历史渊源 (2)(二)玉的规范化管理 3(三)玉文化的精神象征 (4)二、玉文化与古诗词 (5)二、玉文化与传说 (6)三、玉文化与杂剧、戏曲 (6)四、玉文化与小说 (8)结论: (9)致谢: (9)参考文献: (10)玉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浅论摘要: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玉”字的造字、组词、象征意义,再到玉文化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毋庸置疑,玉文化已深深熔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中国文学的特色。

关键词:玉文化、文学、影响引言:在玉发现至今的一千年历史中,它对中国的文化影响极深,并且随着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玉的偏爱,使其对中国的文学、历史著作影响极大,许多著作都以玉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论述。

而玉与中国文学的密切关系一直沿系至今。

从古往今来有关玉的词语和诗句中,例如:“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四昼闭房”“垂手明如玉”“温润如玉”“金相玉质”“藏玉显真情,佩玉升情操”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不仅从表面上用玉来形容人的外貌、外形之美,并且赋予了玉一种社会象征,以此来形容有美好道德品质的人。

《礼记》中记载:子贡问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何也?为玉之寡而珉多欤?”孔子曰:“非为玉之寡故贵之,珉之多故贱之。

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伴随着文人雅士对玉的青睐,更使得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玉和中国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古至今,延续不断。

正文:一、玉文化的起源(一)“玉”字的历史渊源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甲骨文的历史有三千多年,而我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至今约有七、八千年历史。

甲骨文中最早记载玉的时候是把三片玉用绳子穿起来,形成了现在的丰字或者是王字。

汉代古玉器鉴赏

汉代古玉器鉴赏

古玉器鉴赏期末论文浅析汉代玉器特征姓名:王炎康学号:201111602107班级:宝石1111、中国玉文化起源玉在远古就被奉若神明,它体现了中国人的美好愿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从古至今始终得到人们的关注。

人们把玉本身的特性加以道德观念的比附延伸,使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伦理、宗教等各个领域,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它工艺美术品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将原本冰冷、无生命的玉石赋予其人格化的内涵,从而形成了植根于华夏民族而生生不息的玉文化。

中华民族以玉为贵,以玉为美,几千年来玉文化源远流长,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给予传统文化以及其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最华彩的一章。

中国人使用玉器有着十分悠远的历史。

玉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形成,经历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发展演变,始终绵延不绝,成为中华文明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玉器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汉玉在观念上摆脱了远古崇拜图腾、参礼天地的影响,使之适合于汉代社会;在技术上,也区别于图案化的古风,发展了写实、形象、活泼的新题材,揭开了中国玉器史上崭新的一页。

玉被认为是石的一种,但玉以其异常的华美与坚硬又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石头。

玉被称作“石之美者"或“石之坚者”,玉的理想化是以石为基础的,普通石头的大量存在从而衬托出玉的稀少和珍贵。

长久以来,玉器被赋予了一般石器所没有的用途和文化意义,源于玉与生俱来的天然之美,以及经过美化附加其中的伦理意义,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作为礼器或者祭器,如玉璧、玉琮、玉龙、玉璜、玉圭;第二:作为拥有权利和尊贵地位的象征,如玉璧、玉圭;第三:作为装饰品,以供日常佩戴,如玉佩、玉崩;第四:作为随葬品,如供陪葬之用的玉璧、金缕玉衣;第五:作为社会财富的象征;第六:作为君子高贵人格和不屈气节的象征,是美好事物和坚贞操守的代表。

玉被认为在远古,人间只有巫和王,天地之间也只有神和鬼能与玉相提并论;即使后来牲酒类祭祀之风兴起,玉仍是最重要的礼神之物。

中国玉文化(最实用的选修课论文)

中国玉文化(最实用的选修课论文)

11709班1107314013 国商杭潇帆中国玉文化论文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从出土玉器考证,公元前四五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黄河时代距今8000——4000年之间,此后玉器与钢器并用了约1000年,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可见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玉为中心裁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玉促进了文明社会的产生,从而为国家产生打下了基础。

玉本身的性质也推动了私有制社会的发展历程,玉由于难得和稀有,成为当时人们为数不多的奢侈品之一,是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为了得到这些东西,便开始了掠夺和占有。

这种过程逐步演化,人与人之间就产生了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于是就产生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在这许许多多的文明现象中,玉器和其他文化产物相比,有过独占鳌头、特别引人注目的地位。

在医学方面,玉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

认为吮含玉石,借助唾液与其协同作用,可以“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热,平烦懑之所,滋心肺,润声喉,养毛发。

”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

文化方面,玉更是密切地融于其中。

进入阶级社会后,玉被神化,逐渐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玉器文化。

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玉器文化作为上层建筑领域中的一个特殊分野,与中国古代文明史的发展进程相始终,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明史的内涵。

古往今来,关于玉的诗词是数不胜数。

例如玉女,玉色,玉貌,玉体,与人等都用来形容美女或其某一特征;玉楼玉虚玉京等用来形容古代仙宫或者皇帝居住之地;《诗经》中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说;另外玉更是出现于文学著作中,尤其是《红楼梦》这一部恢宏的巨著本身写的就是一块“玉”。

中国历代玉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中国历代玉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中国历代玉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国是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古以来,玉器就被看作是上乘的奢侈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纪念价值。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著名玉器,如良渚玉琮、黄山石柱玉剑、战国玉乌、唐代和田玉佛像等,都是玉文化的杰出代表。

本文从玉文化的历史渊源入手,概述中国历代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情况。

一、玉文化的历史渊源古代玉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约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玉器多为实用工具,主要用于武器、礼器等领域。

至商代,玉器已逐渐成为贵族阶层的身份象征和信仰崇拜的对象。

周代时期,玉雕技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玉器的种类和形制也更加多样化,成为古代社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到了汉代,玉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尤以玉璧、玉杯、玉佩、玉带等为代表的玉器成为了贵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还出现了大量以玉为主题的诗词歌赋和艺术创作。

二、玉文化的发展与传承1.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玉文化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中国南方的和田、新疆的库木塔格和伊犁河谷等地成为了中国玉器的重要产地。

当时的玉器种类繁多,如玉佩、玉璧、玉珮、玉鱼等,制作工艺和雕刻技巧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狮子、龙、凤、人物、动物等精美纤细的雕刻和浑厚大气的造型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此时的玉文化不仅是高雅生活艺术的代表,同时也展现出豪华与权利的标志。

2. 宋明清时期宋明清时期,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更为迅速。

宋代时,和田玉被视为上品,制成的玉器工艺精细,颜色鲜艳,极度透明。

此时期玉佩、玉珮、玉器、玉鱼、玉兔等各种玉器类型让人叹为观止。

明清时期的玉器则更注重刻意对玉材纹理的塑造,经过雕刻匠人的手艺,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钟、壶、瓶、盘、梳等艺术形式。

这个时代的艺术性和实用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玉文化在这个时期融入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汲取了绘画、诗歌、书法等方面的营养,节约而不失华贵。

三、玉文化的影响与意义玉文化虽然经历了许多年代的变迁,但却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兼论“君子比德于玉”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兼论“君子比德于玉”

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玉是尊贵、坚贞、美好的象征,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内涵。

玉器的产生是社会文化发展所致。

玉的本质是石,玉器是由石器转化而来的,这个转化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认识了玉具有比石更多的优良品质,因此,对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了玉与石的差别。

距今1万多年的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兴隆洼细石器时代遗址、辽宁阜新查海文化遗址及距今七八千年左右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已经出现玉制的原始工具,被学术界公认为揭开玉器史序幕的先驱。

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出现了农耕、畜牧、制陶、编织、狩猎、捕鱼等原始生产方式,这是先民们创造的得以定居生活的物质条件。

随之,人们的精神生活日渐丰富,玉器以其特有的审美价值和象征价值被人们所崇尚与崇拜,其产生也成为必然。

玉器的成熟标志着氏族社会末期社会大变革的到来,象征着王权、神权、军权三位一体所构成的礼及礼法制度的产生,体现了玉文化的精神价值和中华文明起源的最重要和最具特色的物质文化。

后来出现在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和江、浙、沪一带的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像满天星斗一样在华夏大地上闪现着耀眼的文明之光。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史前文化中,礼仪用玉一直占中国玉器的主流,玉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活动。

玉器是礼神的礼器,非一般人所能拥有,先民们认为它是沟通天、地、人、神的媒介。

史前时代玉器种类单调,主要为简单的工具和装饰品,制作技艺比较简陋、粗糙。

到了商周时代,玉器品类繁多,造型多样,工艺技术精致。

春秋时期之前用玉者显示威严、高贵和美感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其中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对玉料质地要求的提高和对它的特性赋予人格化的推崇。

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儒家赋予玉的种种道德文化内涵,所以王公贵族皆以佩玉为时尚。

战国玉器较之春秋时期玉器品种更加丰富,突破了春秋时期以小件为主的装饰玉、葬玉等,出现了大型的玉璜、玉璧、龙形佩、带钩等器型,工艺更加精细,玲珑剔透并多以镂空、浅浮雕的技法,构思巧妙,造型独特,装饰多变,不但有谷纹、云纹等几何纹,还出现了螺旋纹、花叶纹及描写自然生活的图纹。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玉之传说:避凶、赐福

玉之药用:
服玉者,寿如玉。

玉之鉴赏:
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

玉之价值: 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 为中币,刀布为下币。

玉之品格及象征: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玉之形成:
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玉,石之美兼五德者。
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 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 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

玉之雕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中国古玉及玉文化

中国古玉及玉文化

中国古玉及玉文化1、概述玉在中国起源之久,可能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的。

据考证,全世界最早认识石头,对它作出分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把石头中具有最美的一类叫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

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曾影响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等著作。

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

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

因此本章有必要向鉴赏者就中国古玉及玉文化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鉴赏者对中国古玉及玉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2、中国古玉简介2.1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从今天的宝玉石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能用来雕琢玉器工艺品或做其它珠宝饰品的多晶质、隐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的总称。

但在古代,由于缺乏对玉石自然属性的了解,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因而,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今天相比差别较大,究何所指,有时难以决断。

但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有下列几个特征。

1、以色辩玉玉石被中国古代称为“美石”,美与不美主要表现在颜色上。

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古人不可能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和公认为依据,因此以色辨玉必然是古人识玉的一大法则。

例如章鸿钊所著《石雅》中清楚写到:“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

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

其它描述玉的古籍,如《渊鉴类涵》、《潜确类书》、《玉纪》等均将颜色作为辨别玉和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玉与器同称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古文尤甚。

一个“玉”字,按传统习惯的用法,是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方面的涵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代玉文化论文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摘要:几千年来,中国人喜玉、爱玉,和玉有着不解之缘。玉在中国人的
心目中处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接受人的崇拜。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
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Abstrac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Chinese people like jade, jade
love, and the jade has the indissoluble in the Chinese people's mind
is in a supreme position, worship of the long history,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make its Oriental spirit materialized
expression of vivid,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ssence.
关键词:发展 文化内涵 文化影响
正文: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加工和利用玉(透闪石质)最早的国家,
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玉,尤其是白玉,在古人心目中是最美、最珍贵的。中
华民族自古就有用玉、爱玉、佩玉、崇玉、藏玉的情怀。
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对玉的崇拜更多地源于古人类对玉器工具的深厚感情。
其中有光泽的白玉被他们视为心目中神圣的主宰者给予的馈赠品而小心收藏。
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又逐渐丰富了这种大自然赐予崇拜物的内涵,中国玉文
化最初的启蒙思想正源于此。
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
文化特色之一。在源远流长的中华玉文化发展史上,随着玉器的大量发掘及人
们对玉器的认识、理解的不断深化,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
归纳一下,主要有下列几点:
生产工具。玉器诞生之初,它曾作为生产工具使用过。红山文化、大汶口
文化、良渚文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出土过玉制的凿、斧等生产工具,有的带
有使用痕迹,说明它曾用于生产或战争。
祭器。远古人类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出于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
迷茫、误解而产生一种错误的世界观,由此出现了早期的图腾崇拜、生殖崇拜
和祖先崇拜,并逐渐发展到由巫师持有特殊的工具执行祭祀的使命,这类特殊
的工具就是祭器。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
位。原始先民认为,玉器具有通神的功能,是通神的崇拜物,是偶像。至奴隶
社会阶段,玉器作为礼制之符瑞而为王室服务,“六器”是商周时祭祀自然神
的玉器,“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
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一祭祀制度为封建社会历代帝王所承袭。用玉祀
神是玉器的重要作用之一。
装饰品。随身装饰玉器的风俗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目前已知最早用玉
器作装饰品的是距今约有7000-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从其出土位置可知,玦
是耳部饰品。殷商时代,佩饰玉也较常见,殷墟妇好墓中就有大量的发饰、头
饰、颈饰和腰饰。战国时代,出现了由许多玉器组成的“组佩”,由不同类型
的佩玉串联而成。秦汉时代,佩玉成为普遍的风尚。汉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两
代,装饰玉的种类和形式日趋丰繁,制作也更精致,玉器的装饰功能渐渐地成
为其主要的社会功能。
权力、等级的标志。以玉器显示权力、等级的现象在新乐和河姆渡两处原
始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中已见端倪,而红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则已显
现出系列化倾向。它表明红山、良渚文化时期社会已经分化,统治集团已经形
成,并行使着政治、军事、宗教、家族等各方面的统治权力。周代以后,封建
统治阶级为维护礼制,制作了大量的玉制礼器和佩器。《周礼》、《仪礼》、
《礼记》 等先秦文献记载了西周有关体现等级功能玉器的名称、形制、规格与
用途。据《周礼》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
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 男执蒲璧”。明确规定了等级不同,所执玉器就
不一样。其后,每个朝代都对持何种礼器、佩带何种玉饰都有严格的规定,以
避免等级的混乱与僭越。玉器不仅是权力、等级的标志,而且还是财富的一种
炫示,因而玉器受到历朝贵族统治集团的重视。
殓葬。殓葬玉器是指那些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而不是泛指
一切埋在墓中的玉器。用玉殓葬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到了秦汉皇权独尊
的时代,在孝道和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有数千年历史的葬玉至此已趋完善。玉
殓葬风俗是玉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
吉祥物。玉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礼器,本就含有祈求吉祥的寓意。原始先民
对自然界的不测风云、人世间的旦夕祸福无法理解和抵御,便只能求助于神灵
的保佑,而玉便是沟通神灵,祈求吉祥如意的一种瑞物。
德行操守的象征。自春秋末年起,开始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
玉”,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孔子阐明玉有仁、知、义、
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种品德,把玉拟人化,强调其内涵与人
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并息息相关。此外,玉尚有“五德”、“九德”之说。人
们赋于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内涵,使玉成为君子的化身。因此,君子佩玉,
无故不离其身,也就成为一时风尚。君子比德于玉,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
征。玉器的这种内涵充满了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它既是古代社会对玉神观念
的继承,又是世俗对高尚人格的要求。
美好事物的代名词。最早出现的玉器是人体装饰品,可以说,玉器从一出
现便与美联系到了一起。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玉”就
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诸
如比喻人的品格为“玉洁冰清”,形容人的像貌为“玉容”、“玉貌”,赞尚
人的身材和风度为“玉树临风”,赞美天帝为“玉皇”、“玉帝”,称居住之
所为“玉宇琼楼”,好听的声音为“玉声”。甚至用玉来赞美音乐的动听和诗
文的优美,如笛、箫、笙、琴等声音清亮的乐器常常被冠以“玉”来修饰而称
之为玉笛、玉箫、玉笙、玉琴。而文学作品中用玉来形容文学的声律之美或诗
文的风格和境界之美的现象则更为常见。
纵观我国一万多年开发、利用玉的历史,可以认为,我国的玉文化是建立
在儒家思想基础上、以玉为中心的道德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中国
长期的统治地位,使中国的玉文化一直带有浓厚的道德色彩。玉成为温厚、谦
和、诚实、正直、坚韧、珍贵、高尚、美丽等精神美和崇高境界的象征。中华
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
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人们爱玉、敬玉,认为宝玉通灵,玉能养
人,人亦养玉。戴一件玉观音或玉佛,则可祈求神灵的保佑,把多少祝福、多
少心愿、多少期待都寄托在这精美的玉佩中。
结束语: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
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
代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及他
们笔下的辉煌巨作。

参考文献:
【1】《礼记聘义》
【2】《中国玉器通史》,陆建芳着,海天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