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明代玉器
明代玉器继承了宋元的特点,造型粗犷,多 以日常为题材,胎体较厚,镂雕用法广泛, 平面雕两层花,俗称;【花上压花】。装饰 线条刚进利落,棱角分明,不拘小节。
从作品中能感受到曹学芹对玉本身的 喜爱
。
这一部恢宏的巨著本身写的就是一块“玉”, 曹雪芹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一块通灵宝玉。这块 玉大如雀卵,可大可小,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 花纹缠护,这正是玉典型的特征。把玉的形、色、质、 美表现的淋漓尽致。金玉缘主人公叫贾宝玉,通灵宝 玉佩在身上,莫失莫忘,不离不弃,是贾宝玉的命根 子。而另一位女主人公叫林黛玉,又是玉,一个是良 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还 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就是妙玉,又是一块玉。曹雪 芹在判词中写“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玉带 林中挂”倒过来念,就是林黛玉,写妙玉“可怜金玉 质,终陷泥草中,”把妙玉比为金玉质。在小说中, 与宝玉同辈的贾府的男人中,都是以玉字偏旁的字命 名的,如贾琏、贾珍、贾环、贾瑞、贾琮、贾琉等等。 小说描写贾府时说到:“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 马”。其他描写玉的诗句有“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 可幸下瑶台”,在“世外仙源”中有“香融金谷酒, 花媚玉堂人”的句子,在“有凤来仪”中有“秀玉初 诚实,堪宜待凤凰”的句子,林黛玉题帕诗中有“抛 珠滚玉只偷衫,镇日无心镇日闲”的句子,还有“半 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的句子,探春有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消魂”的句子,贾宝 玉有“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的句子, 薛宝钗有“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的句 子,史湘云有“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的句子。在海棠诗社中,用玉的风骨、玉的精神、玉 的美丽来比喻白海棠。同时也显示每个人不同的思想 感情和性格特征。 玉文化 4、以中国传统玉文化的研究为起点,结合作者对通灵 宝玉的诞生与历劫的描述的研究,是进行红学研究的 一个重要的有效的途径。由于《红楼梦》博大精深, 历史、文学、政治价值巨大,国际上成立了许多红学 研究的学术组织,但这些组织的研究者大都是文学、 历史、政治和社会科学的学者,较少有玉学专家来参 与这项研究。笔者认为这可能正是红学取得新的进展 的途径[
中国玉文化内涵研究报告

中国玉文化内涵研究报告中国玉文化内涵研究报告目录:一、引言二、玉文化的历史沿革三、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四、玉文化的社会意义五、对玉文化的思考六、结论七、参考文献一、引言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玉在中国的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象征和信仰的象征。
本文通过对中国玉文化的历史沿革、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意义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玉文化的内涵。
二、玉文化的历史沿革玉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史前文化。
从鸟兽玉器、面具玉器到陶瓷玉器、玉雕等,可以看出玉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玉在古代中国被视为贵重的礼物,并且象征着美好的品质和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玉被认为是圣洁和完美的象征,具有凝聚人民心灵的力量。
三、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和美。
仁是指对他人的关爱与同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善良和慈悲之心;义是指正义与道德观念,涵盖了公平、公正和公共利益;礼是指尊重和关心他人的行为,建立了中国文化中的和谐关系;智是指聪明与智慧,展示了中国古代智者的思想和智慧;信是指信任和诚信,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诚信和信任;美是指艺术形象和审美价值观,突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美学追求。
四、玉文化的社会意义玉文化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认同度。
首先,玉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其次,玉文化是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的重要象征。
中国人向往和追求玉的美好,让玉文化成为民族认同感的象征。
再次,玉文化在社交场合具有独特的社交功能,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互动。
此外,玉文化作为一种审美追求,对于培养人们的品味、情操和修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对玉文化的思考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首先,加强对玉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保护好历史上珍贵的玉文化遗产。
其次,通过相关的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玉文化的认同度和理解度。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玉器一直被视为珍贵的象征和重要的文化遗产。
玉器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和精湛的工艺,它们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一、天人合一的象征中国古代玉器常被视为天人合一的象征。
在古代中国的观念中,天地万物是相互连接且不可分割的整体。
玉器的质地瑰丽,通透明亮,被认为是由天地精华凝聚而成。
玉器中常见的图案如云纹、龙纹等也折射出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自然以及君子之德的追求。
二、吉祥寓意的象征玉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
玉器中常见的瑞兽、如意、蝙蝠等图案被认为是能带来好运和幸福的象征。
例如,瑞兽象征着吉祥和平安,如意象征着心想事成,蝙蝠象征着幸福和福寿绵长。
因此,中国人在重要的场合如婚礼、寿宴等庆典活动中经常使用玉器,以期带来好运和祝福。
三、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在古代中国,玉器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玉器在古代帝王和贵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礼物或赏赐的高贵之物。
玉器的珍贵和稀有性使其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代表着统治者的威严和统治权威。
古代帝王常常通过赏赐玉器来表达对臣民的赞赏和嘉奖,同时也用玉器来展现自己的威严和尊贵。
四、家族传承和富贵之象征玉器在中国古代家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传承家族文化和财富的象征。
玉器作为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代表着家族的血脉和传统。
家族成员会将玉器作为重要的纪念品和瑰宝珍藏,并将其代代相传,以期传承家族的历史和价值观。
同时,玉器的贵重也使其成为富贵和荣耀的象征,展示家族的地位和社会声望。
总结:中国古代玉器不仅具备美观的外观和精湛的工艺,更重要的是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
玉器作为天人合一的象征,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崇拜;作为吉祥寓意的象征,带来幸福和福祉;作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展现统治者的权威和尊贵;作为家族传承和富贵之象征,传承家族的历史和价值观。
玉的文化含义与独特价值

玉的文化含义与独特价值从古至今,玉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
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象征意义。
玉之美,不仅在于它的材质,更在于它独特的文化价值。
一、玉的文化内涵1. 玉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玉就是皇权与至尊权利的象征。
在商周时期,玉器已经成为了社会阶层的象征,官吏、贵族、祭祀有必要依据等级和职位佩戴玉器。
在宋代以后,玉柄官笔、吉祥如意、玉佩符、玉的降妖驱邪的功效,使得玉片段成为了高官显贵之间的一种礼品。
2. 玉是美学价值的载体玉是一种珍贵的材料,具有高贵典雅、素雅、清逸、美好等传统美学价值。
玉器的形式、造型、纹饰、雕刻、细节以及整个玉器的整体意境都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灵感。
而玉器中大多是各种动物、树叶、花卉等物象,极具生命力和生机。
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世间事物的理解、审美追求和世界观价值。
3. 玉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也被视为传承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例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名言。
意思是说像玉一样的精神,不断的修炼,才能把它磨成美好的器物。
在中国,玉器制造艺术一直被视为一种传承人文精神的方式。
它强调人的求知、探究、艺术和品位,是一种美的理念和人性的追求。
二、玉的独特价值1. 艺术价值玉器的制作工艺需要经过复杂的手工雕刻,雕刻技艺高超的雕工,需要资深的年龄以及良好的经验。
如今,虽然科技发展了许多新工艺和新材料,但玉器制作依然是需要手工功夫的。
这也正是玉器的艺术价值的根源。
玉器的制作历程不单单是手工雕刻的制作,也需要大量的创意和设计,所以每个玉器都是艺术家的体现。
2. 学术价值许多古代文物藏品中,都有玉器的存在,而且大部分都显示出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玉器作为人类古代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可以挖掘出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知识。
3. 饰品价值在文化和艺术的层面之外,玉器同样具有很高的饰品价值。
因其美丽的外观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玉饰品成为了许多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宠爱。
中国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内涵

中国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内涵中国玉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历史的演进,玉文化的内涵也得到了不断拓展和丰富。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玉文化的历史发展和内涵的探讨,展现中国玉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一、中国玉文化的起源与演变史籍记载,在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和汉水流域就已经出现了玉制品。
到了夏代(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玉制品已经成为了贵族和统治者的珍贵佩饰,象征着地位和权力。
随着历史的推进,玉文化的内涵也逐渐丰富起来。
在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时期,玉器逐渐从贵族的专属物品变成了一种流行的礼赏品。
到了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时期,玉文化已经变得十分兴盛,玉器逐渐成为了民间流行的货币,人们把玉器奉献给神祗,以求平安和好运。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玉文化更加细化和多元化,璧、钮、佩、钺等玉器种类越来越多,玉制品的工艺水平和审美价值也不断提高。
此时的玉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奢侈的物品,还承载了丰富的人文和精神内涵,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二、中国玉文化的内涵1. 玉的美学价值:中国人对玉制品的审美价值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表达方式。
玉器的形态、色泽、纹饰和质地等都被视为审美之源,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在不同的审美需求和时代背景下赋予了玉文化不同的表现形式。
2. 玉的文化象征:玉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将玉视为吉祥之物、幸福之源,甚至赋予它神圣的象征意义。
玉器的形态、质地、纹饰和颜色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满汉全席中的“夫妻肺片”盘,就以“玉碟盛惟爱情,虎盘背负金夫妻”为意境。
3. 玉的精神性:中国人还将玉视为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玉的纯净、硬度和永恒性被视为品德的象征,教人们追求正义、坚韧和纯朴;二是玉的神秘与神奇的色彩,自古以来就与千奇百怪的传说相伴。
三、中国玉文化的价值1. 文化遗产的彰显:玉制品已成为文化遗产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瑰宝之一。
中国古玉及玉文化

中国古玉及玉文化1、概述玉在中国起源之久,可能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的。
据考证,全世界最早认识石头,对它作出分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把石头中具有最美的一类叫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
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曾影响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等著作。
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
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
因此本章有必要向鉴赏者就中国古玉及玉文化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鉴赏者对中国古玉及玉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2、中国古玉简介2.1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从今天的宝玉石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能用来雕琢玉器工艺品或做其它珠宝饰品的多晶质、隐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的总称。
但在古代,由于缺乏对玉石自然属性的了解,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因而,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今天相比差别较大,究何所指,有时难以决断。
但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有下列几个特征。
1、以色辩玉玉石被中国古代称为“美石”,美与不美主要表现在颜色上。
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古人不可能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和公认为依据,因此以色辨玉必然是古人识玉的一大法则。
例如章鸿钊所著《石雅》中清楚写到:“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
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
其它描述玉的古籍,如《渊鉴类涵》、《潜确类书》、《玉纪》等均将颜色作为辨别玉和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玉与器同称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古文尤甚。
一个“玉”字,按传统习惯的用法,是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方面的涵义。
《中国玉文化》课件

玉与中秋节的寓意:玉在中秋节中寓意团圆、美满、幸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和追求
其他传统节日中的玉文化元素
元宵节:玉兔灯、玉兔糖等玉兔 元素
中秋节:玉月饼、玉兔等玉月饼 元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端午节:玉粽、玉龙舟等玉粽元 素
其他玉种
玛瑙:具有丰富的色彩和纹理,硬度较高,常用于制作饰品 水晶:透明或半透明的石英晶体,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光泽度,常用于制作饰品 翡翠:硬玉的一种,具有较高的硬度和韧性,常用于制作饰品和工艺品 岫玉:软玉的一种,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光泽度,常用于制作饰品和工艺品
各种玉石的特点与鉴别
和田玉:质地细腻,光 泽柔和,颜色丰富,有 白色、青色、黄色等
玉建筑:玉雕建筑、玉雕装 饰等,将玉文化融入现代建
筑设计中
玉饰品:玉手镯、玉项链、 玉戒指等,设计精美,深受 消费者喜爱
玉文化创意产业:玉文化创 意产业园、玉文化创意产品 等,推动玉文化产业的发展
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趋势
传承:玉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人们对玉的喜爱和追求从未停止。
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玉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从传统的玉雕、玉器制作,到现代的玉饰品、 玉艺术品等。
趋势: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玉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逐渐提升,未来玉文化的 传承和发展趋势将会更加广阔。
创新:在传承玉文化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和需 求的玉文化产品。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端午节与玉文化
端午节:中国传 统节日,纪念屈 原
玉文化:中国传 统文化,代表吉 祥、平安、长寿
玉的文化及象征意义

玉的文化及象征意义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高贵、珍贵、祥瑞、吉
祥的物品。
从古至今,玉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和艺术创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玉的文化价值:
1. 祭祀用途:在古代社会中,玉被视为神圣的物品,可作为祭祀神明
的器具,代表着对神的敬虔和虔诚。
2. 政治象征:在中国历史上,玉制品常被用作官员的聘礼或礼品,以
示尊重和信任。
3. 饰品用途:玉制品在中国传统装饰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玉带、玉佩、玉坠、玉手镯等,不仅美观实用,还被视为吉祥神圣的象征。
玉的象征意义:
1. 长寿吉祥:玉的坚韧不断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常被视为祥瑞
之物。
2. 忠诚节操:玉质地坚硬、内里纯净,表现出忠诚、正直、廉洁的精
神。
3. 家庭和睦:夫妻婚礼时常赠送玉佩,代表彼此忠诚、情谊深厚。
4. 团结友爱:团体使用玉佩时能够展现出集体的团结和友爱,彼此关爱,和睦相处。
总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代表着吉祥、神圣、长寿、忠诚和团结。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器时代对美的原始追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旧石器时期的玉器相比,我国新石器时 代玉石器经过了打磨和穿孔,这样既保留了原 有的实用价值,又具有美观的效果。如果说, 拣取自然的石块,进行石打石的处理,说明古 人类已经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那么,磨光 和穿孔则意味着中华古代先民不仅已经能够制 造高一级的工具,而且在思维当中产生了带有 观念形态的内容。尽管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 还是一种极其简单的工艺,可祖先们竟为之实 实在在奋斗了几十万年之久。从史学的观点看, 这构成了划时代的标志。[2]
玉文化与世系英雄 我国关于古代英雄的神话故事很多。 这些人战功赫赫,智慧超人,为推动中国 原始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多神 话故事在叙述这些伟大人物时,也将玉融 合了进去,例如,传说炎帝 玉饰 时曾“有石磷之玉,号日夜明,以之投水, 浮而不下”。其实这是一种磷光效应,但 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和炎帝神农的圣德 联系在一起,似乎天地为贤人的圣德所感, 以致于玉石都显了灵;传说中是轩辕黄帝 最早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典章制度的, 国人至今仍以作为炎黄子孙而自豪。《拾 遗记· 轩辕黄帝》中记载他曾“诏使百辟群 臣受德教者,先列圭玉于兰蒲,席上燃沈 榆之香,舂杂宝为屑,以沈榆之胶和之为 泥以涂地,分别尊卑华戎之位也。”这说 明黄帝时代已建立了圭玉制度;唐尧是圣 德之主,传说他得到了一块雕刻着“天地 之形”的玉版,说明唐尧圣世,功绩卓著, 与其得玉版受天意和知识有关;夏禹治水, 奏万古奇功,皆因他得到“蛇身之神”传 授玉简的结果。所有这些描述将玉的神格 化作用与世系英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 烈地表现了古人对玉的狂热宗教情绪。
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同时,又将玉与君子结缘,物质 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玉意识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建 树,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中国玉文化 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 是许多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中国玉文化的辉煌不亚于伟 大的长城和秦代兵马俑的奇迹。玉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 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玉文化包含着伟大 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 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 “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 精神[1]。
辟邪除祟和延年益寿说:这一说 法相信玉具有超自然的力量,认 为将玉制品供人佩饰或使用,可 增加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抵抗力量, 防御邪气的侵袭,扫除鬼祟的祸 患,保障人和物的安全和吉祥。 这种说法在古文文献中记载也很 多。例《拾遗记· 高辛》载: “丹丘之地有夜叉驹跋之鬼,能 以赤马瑙为瓶盂及乐器,皆精妙 轻丽,中国人有用者,则魅不能 逢之”。同时相信玉有使人长生 不老的功能,相信通过食玉和服 用玉类可以实现永远年轻的目的。 这一观念宣扬和使用得最多的大 约要推道家的学术和法术了。东 晋葛洪著《抱朴子》,其中《仙 药》一卷说:“玉亦仙药,但难 得耳。”又说:“服金者寿如金, 服玉者寿如玉。”等等。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 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她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 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 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 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 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 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而把玉本身 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 “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 伟大创造。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 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玉文化与玉图腾 中国原始社会曾有一个被称为玉图腾的阶段, 表现为中华民族的先民曾经用带有某种含义的玉 雕制品作为民族的标志,历史文献也的确有许多 这方面的记载。例如《拾遗记》卷一《少昊》记 载,少昊的母亲皇娥在少女的时候,白天乘木筏 在苍茫的大海上漫游,有一天她到了西海之
玉图腾 滨的穷桑之地,那里出产一种叫孤桑的大树,高 达千寻,吃了此树果实会长生不老。在那里,她 遇到了神童“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她 与这位童子同乘木筏,嬉戏于海上,他们用桂树 的树干作旗杆,将董茅草结于杆上作旗帜,用玉 石雕刻成鸠鸟的形态,装饰在旗杆顶上,即“刻 玉为鸠,置于表端”。后来皇娥生下了少昊,称 号叫“穷桑氏”,也叫“凤鸟氏”。而且属少昊 的各族有元鸟氏、青鸟氏、丹鸟氏,祝鸠氏、鸣 鸠氏、鹘鸠氏,这是以玉鸟为图腾的最好体现。 玉石是当时人类用得最多、最广泛的物质, 被推为天地之精,既美观又实用。因此,上古之 时,先民将玉雕琢成鸟兽等各种图案,作为图腾 崇拜,而且围绕图腾标志,还产生了一些原始的 公共活动,如包括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在内的巫 术礼仪活动等,反映了玉图腾是远古文化和意识 形态——玉文化萌芽初期的一种形式。
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对玉的 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玉的 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 感”(李约瑟)。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诠释和田玉并 赋予“德”的内涵,于是,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说 广泛传播,并被全社会所接受,成为我国玉器久盛不衰的 精神支柱。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 玉虎
中国玉文化
三(6) 李昊怿
玉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 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 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 一部分。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 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 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 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 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
和田玉 中国玉作为中华民族的先民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 “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 功能。在这个漫长的筛选过程中,“昆山之玉”也就是 “和田玉”成为公认的“宝玉”、“真玉”。 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石来源约有一百余 处,中国历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体现出真玉、非真 玉的界定。帝王是中国古代最高阶级,和田玉在成为真 玉的同时,也就成为帝王用玉。此后,经过无数的岁月 和阗玉方才走入民间。 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石”。它 象一颗明珠,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是 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
从作品中能感受到曹学芹对玉本身的喜爱。 这一部恢宏的巨著本身写的就是一块“玉”, 曹雪芹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一块通灵宝玉。这块 玉大如雀卵,可大可小,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 花纹缠护,这正是玉典型的特征。把玉的形、色、质、 美表现的淋漓尽致。金玉缘主人公叫贾宝玉,通灵宝 玉佩在身上,莫失莫忘,不离不弃,是贾宝玉的命根 子。而另一位女主人公叫林黛玉,又是玉,一个是良 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还 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就是妙玉,又是一块玉。曹雪 芹在判词中写“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玉带 林中挂”倒过来念,就是林黛玉,写妙玉“可怜金玉 质,终陷泥草中,”把妙玉比为金玉质。在小说中, 与宝玉同辈的贾府的男人中,都是以玉字偏旁的字命 名的,如贾琏、贾珍、贾环、贾瑞、贾琮、贾琉等等。 小说描写贾府时说到:“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 马”。其他描写玉的诗句有“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 可幸下瑶台”,在“世外仙源”中有“香融金谷酒, 花媚玉堂人”的句子,在“有凤来仪”中有“秀玉初 诚实,堪宜待凤凰”的句子,林黛玉题帕诗中有“抛 珠滚玉只偷衫,镇日无心镇日闲”的句子,还有“半 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的句子,探春有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消魂”的句子,贾宝 玉有“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的句子, 薛宝钗有“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的句 子,史湘云有“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的句子。在海棠诗社中,用玉的风骨、玉的精神、玉 的美丽来比喻白海棠。同时也显示每个人不同的思想 感情和性格特征。 玉文化 4、以中国传统玉文化的研究为起点,结合作者对通灵 宝玉的诞生与历劫的描述的研究,是进行红学研究的 一个重要的有效的途径。由于《红楼梦》博大精深, 历史、文学、政治价值巨大,国际上成立了许多红学 研究的学术组织,但这些组织的研究者大都是文学、 历史、政治和社会科学的学者,较少有玉学专家来参 与这项研究。笔者认为这可能正是红学取得新的进展 的途径[
玉的性质推动社会的发展 玉本身的性质推动了私有制社会的发展历程: 玉由于难得和稀有,成为当时人们为数不多的奢侈 品之一,是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为了得到这 些东西,便开始了掠夺和占有 玉文化
,谁掠夺和占有的越多,谁的地位就越高。这种过 程逐步演化,人与人之间就产生了奴役和被奴役的 关系,于是就产生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玉推动了古代国家上层建筑的发展:国家的产 生需要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包括政治理论、思想文 化意识、军队和武器。而在所有的上层建筑的方方 面面,玉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玉制的礼乐器、 工具、仪仗器,以及葬玉等都是其重要的内容。 总之,玉与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有着十分密切 的联系,主要原因在于它本身固有的强烈的两重性, 即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当作为工具、器物和 财富使用时,它属于经济范畴;当它作为艺术品为 人们所欣赏时,就能使人联想、遐想以至于幻想。 于是乎关于玉的多种神奇观念,包括符合人类善良 愿望的观念、迎合统治阶级奢望的观念以及与此有 关的各项习俗和规定,都统统产生出来了。玉器的 产生要远早于其它材料的工艺品,它最易为上层建 筑吸收和运用,客观上只有它具有较早地登上政治 舞台的条件。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其产出数量 之大,使用地域之广,运用形式之高,社会理论之 丰富,确实无他物可及。因而,当古代社会各种文 明最终汇成古代地域内的统一意识形态(即国家意 识)时,曾经大量融进了玉文化这个内容,并在中 华民族祖先形成国家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