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系列之中国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之历史发展

中国玉文化之历史发展中国玉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和饰品和工具用玉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玉文化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石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古代,玉石有着神秘和独特的力量,被认为是与天地神明相连的宝贵之物。
玉器具有辟邪、祈福、保平安等功效,因此被当作珍贵的礼物来献给皇帝和贵族。
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朝代都非常重视玉器的制作和使用,玉器被视为统治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人认为玉石具有自身的灵气和特殊能量,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传统的玉石种类主要有和田玉、羊脂白玉、青海玉等,不同的玉种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
例如,和田玉象征着权力和尊贵,羊脂白玉则象征着纯洁和美好。
古代玉器制作工艺独特精湛,代表着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平。
通过雕刻、琢磨和抛光等手法,玉工能够将平凡的玉石打造成精美的艺术品,表达出各种不同的主题和形象。
例如,玉佩、玉璧、玉镯等被广泛使用于宫廷和贵族,它们的形状和纹饰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石被视为品德高尚和美德的象征。
中国的“玉人”一词常常被用来形容品质高尚的人,代表文化、智慧和道德的典范。
玉器也常常作为婚嫁的礼物,象征着美好的婚姻和家庭。
到了宋代,玉器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且在当时社会中更加广泛流行。
由于制作时间的压缩,玉器成为更多人使用和欣赏的艺术品,而不仅仅局限于贵族阶层。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玉文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玉石的用途不再局限于装饰和饰品,还被运用到建筑、家具等领域。
玉石雕刻和玉文化的研究也逐渐成为艺术界和学术界的一个重要方向。
总的来说,中国玉文化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和演变,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或工艺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玉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玉石文化的历史与传承

中国古代玉石文化的历史与传承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拥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玉石文化是其中的一大特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崇尚玉石文化,将其视为高尚的象征。
玉石在中国的文化中,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物质,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和文化。
“玉人尊之若神”、“玉牒重于金钩”等古语,都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于玉石文化的重视与崇拜。
一、中国玉石文化的历史中国玉石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磨制的玉器进行礼仪活动和日常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玉石文化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
在古代,玉石文化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发展和变迁。
中国的玉器制作技术逐渐完善,并出现了很多精美的玉器工艺品。
在商朝时期,古玉器多以玉璧、玉璋、玉琮、玉杯等器皿形制为主,也有贝雕和铜雕交错使用的器物。
在汉朝时期,玉器逐渐向日常使用和装饰品方向转化,出现了手镯、耳坠、项链、戒指、鉴宝、鉴定等形式。
此时期最著名的玉器之一是“渡辽红山玉玦”,此类玉器造型精致,玉质温润,纹饰繁多,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既具有实用性,又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随着唐代的兴起,玉器制作技艺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
唐代玉器在制作工艺、造型设计等方面都达到了顶级水平,其中有成品、概念、原材料、甚至制作工具等,这些珍贵文物见证了这一时期的宝贵历史。
二、中国玉石文化的传承中国玉石文化的传承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古代,玉石文化还有祭祀的色彩,玉器被视为一种崇高的礼仪器具,具有祭天、祭祖的意义。
同时,玉器也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之一,世代传承。
到了现代,中国的玉石文化逐渐进入了市场化的阶段。
玉器不再只是贵族和富人的专属物品,逐渐走向了百姓家中。
经过长期的发展,玉石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和收藏价值。
同时,在玉石文化传承方面,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权威机构的发展与研究,也为玉石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很多重要的保障。
四大美玉古色古香中国玉文化

4、玉器具有无穷的魅力,她能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 不同时代的人们所接受。数千年来,人们对玉的崇拜、 崇敬和热爱未曾改变,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普通百姓。
二、古玉器的价值和功能
1、政治功能:古玉器为等级制度的物化。出
土玉器基本上出自有身份和地位的大中型墓葬中,春 秋战国就有“六瑞”的使用规定,6种不同地位的官员 使用6种不同的玉器,即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 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从秦 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 唐代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的制度,如玉带制度 。
中国玉文化
玉的定义
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并不只是其在 矿物学上的意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 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 特性。凡具有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 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 都被认为是玉。 中国玉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 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在中国玉矿分为三 大板块:一是我国东北、内蒙古延伸至俄罗 斯地区;二是我国江浙地区一直到台湾;三 是新疆、西藏和青海地区。 我国四大美玉:新疆和田、河南独山、辽宁 岫岩、陕西蓝田。
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
“温润如玉”的君子最高准则 “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 “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 “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 “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 “守身如玉”的爱情坚贞执着 “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去精神
2、经济价值:成为敛财手段,是显示富贵 的一种标志。
1)商周时期,以玉为币,用于交换或作为贡品。 2)西周,‘‘玉璋价值80明”相当于10块农田 价格。 3)春秋时期,名贵玉器价值连城,出现以玉熄 战事,以玉求宽释,以玉得官爵,以白玉为币。 4)宋代,已有玉肆经营玉器。 5)明代以后,玉器商店更多。 6)至清代,玉器身价普遍升高,有古铜旧玉无 身价之说。
中国玉文化课件

目录
• 中国玉文化概述 • 中国玉器的制作工艺 • 中国玉器的文化内涵 • 中国玉器的市场与价值 • 中国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01
中国玉文化概述
玉的起源与历史
玉的起源
玉文化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开始使用玉石制作工具 和饰品。
玉的历史
玉文化在中国历史中一直占有重 要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的 用途和意义也在不断演变。
资料。
玉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01
02
03
艺术收藏
玉器作为艺术品,被广泛 收藏于博物馆、私人藏家 和艺术机构,丰富了现代 社会的艺术视野。
文化旅游
玉文化成为旅游产业的重 要资源,吸引着大量游客 前来参观和体验,促进了 地方经济发展。
品牌营销
玉文化元素被应用于产品 设计和品牌形象塑造,提 升了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 力。
。
镂雕
通过去除玉料内部的某些部分 ,使图案或文字呈现出空洞的
效果,具有通透感。
圆雕
全方位雕刻立体形象,使玉器 呈现出三维立体的形态。
微雕
在极小的玉料上刻划精细的图 案或文字,需要高超的技艺和
耐心。
玉器的镶嵌与搭配
镶嵌工艺
将金属或其他材料嵌入玉器中,以增强玉器的装饰效果和牢 固度。
搭配技巧
根据玉器的款式、颜色和纹理等特点,选择适合的配饰进行 搭配,如宝石、珍珠、绳索等。
02
玉器也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中 ,如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成 为艺术家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 要载体。
玉器的收藏与鉴赏
玉器的收藏与鉴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收藏家们通过鉴赏和收藏 玉器来品味和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
收藏玉器需要注重真伪鉴别和价值评 估,同时还需要了解市场行情和投资 风险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古玉及玉文化

中国古玉及玉文化1、概述玉在中国起源之久,可能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的。
据考证,全世界最早认识石头,对它作出分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把石头中具有最美的一类叫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
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曾影响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等著作。
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
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
因此本章有必要向鉴赏者就中国古玉及玉文化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鉴赏者对中国古玉及玉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2、中国古玉简介2.1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从今天的宝玉石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能用来雕琢玉器工艺品或做其它珠宝饰品的多晶质、隐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的总称。
但在古代,由于缺乏对玉石自然属性的了解,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因而,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今天相比差别较大,究何所指,有时难以决断。
但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有下列几个特征。
1、以色辩玉玉石被中国古代称为“美石”,美与不美主要表现在颜色上。
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古人不可能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和公认为依据,因此以色辨玉必然是古人识玉的一大法则。
例如章鸿钊所著《石雅》中清楚写到:“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
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
其它描述玉的古籍,如《渊鉴类涵》、《潜确类书》、《玉纪》等均将颜色作为辨别玉和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玉与器同称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古文尤甚。
一个“玉”字,按传统习惯的用法,是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方面的涵义。
玉的文化及象征意义

玉的文化及象征意义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高贵、珍贵、祥瑞、吉
祥的物品。
从古至今,玉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和艺术创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玉的文化价值:
1. 祭祀用途:在古代社会中,玉被视为神圣的物品,可作为祭祀神明
的器具,代表着对神的敬虔和虔诚。
2. 政治象征:在中国历史上,玉制品常被用作官员的聘礼或礼品,以
示尊重和信任。
3. 饰品用途:玉制品在中国传统装饰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玉带、玉佩、玉坠、玉手镯等,不仅美观实用,还被视为吉祥神圣的象征。
玉的象征意义:
1. 长寿吉祥:玉的坚韧不断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常被视为祥瑞
之物。
2. 忠诚节操:玉质地坚硬、内里纯净,表现出忠诚、正直、廉洁的精
神。
3. 家庭和睦:夫妻婚礼时常赠送玉佩,代表彼此忠诚、情谊深厚。
4. 团结友爱:团体使用玉佩时能够展现出集体的团结和友爱,彼此关爱,和睦相处。
总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代表着吉祥、神圣、长寿、忠诚和团结。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中国传统玉文化与美玉鉴赏

中国传统玉文化与美玉鉴赏
中国传统玉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即被视为珍贵的财富和文化遗产。
玉被视作“石中之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中国传统玉文化不仅体现在玉的鉴赏、制作和使用方面,还体现在玉与文化、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的密切关系中。
中国传统玉文化包括玉的价值观、鉴赏方法和意义等。
它融合了宗教、哲学、道德、审美等多种因素,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和文化价值观。
在玉的鉴赏上,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内涵胜于形式”,即注重玉的内在品质和文化内涵,更加注重玉的精神性和象征意义。
在美玉鉴赏方面,中国人对玉的鉴赏有着千百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鉴赏方法和标准。
中国传统玉文化注重玉的颜色、纹路、透明度、质地等方面的鉴定。
同时,还注重玉的文化背景、历史价值、制作工艺等因素的考量。
中国传统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和文化价值观,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1 -。
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吉祥、避邪之物,同时也是权力、地位的象征。
在古代,玉器被广泛用于祭祀、丧葬、装饰等方面,玉文化也因此逐渐发展壮大。
在中国玉文化中,玉的品质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温润如玉”、“玉不琢不成器”等,都是对玉品质的赞美。
同时,玉也被视为美德的象征,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表达了人们对于坚贞不屈的品质的追求。
此外,中国玉文化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玉器风格各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审美观念、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特点。
因此,玉文化也是一种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玉器的实用价值逐渐消失,但是玉文化依然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人们购买玉器、佩戴玉饰,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祈求吉祥、避邪避凶,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总之,中国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装饰品和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石系列之中国玉文化中国经济网编者按: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孔子曾说:“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玉从此成为了一种品德的象征。
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提倡“仁、义、礼、智、信”,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仁,人们把那些“仁者爱人”的人,尊为君子,而“仁”的核心就是德,玉代表德,德就物化为玉,以“君子比德以玉”阐述君子人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里理想人格的标准,也是构成中华文明发展的精神支柱之一。
这次中国经济网记者就给大家探讨一下以“玉石”为核心形成的中国独特的玉文化。
一、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人墨客及他们笔下的辉煌巨作。
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特别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仁爱为中心,在传统文化中有重要作用。
古人云:君子比德以玉,春秋时期,管子、孔子以和田玉吊坠的物理性质比附于道德,提出了“九德”、“十一德”之说,使玉的道德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为中国人民爱玉提供了精神支柱,造就了爱玉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之一。
值得提出的是,传统玉文化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仍有重要意义。
同时,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遗物,不仅在各个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在中华文明史上形成了经久不衰的玉文化传统。
正如杨伯达教授所说“商、西周时期,我国玉器由原始社会的彩石玉器时代进入了以和田玉文化为主体的时期”。
中国玉器在世界上被称为独树一帜的“东方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国粹。
因此,我们可以说,玉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玉器、玉器知识用玉制度与玉文化内涵,玉文化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元素。
二、中国的玉文化之路和田玉的历史可以追到几千年前,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玉文化,而和田玉也是发掘比较早的玉石之一,和田玉发现后,当地先民开拓了一条运输和田玉的路线,即“玉石之路”。
这条“玉石之路”,近十多年来为我国学术界关注,得到较为普遍的承认。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83年前,苏厉给赵惠王的信中说:如秦国攻下山西北部,控制住雁门关一带,昆山之玉不复为赵王所有。
元代的维吾尔大诗人马祖常写道:“采玉河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这充分证明了比“丝绸之路”还早的“古玉石之路”的存在和繁荣。
和田玉是东西方交流的第一媒介,它为东西方的经济繁荣、政治文明、文化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早在170多万年前,元谋猿人及其后的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在生产劳动中用石头制成简单粗糙的生产工具,使石头第一个成为人类生活文化文明的奠基石。
随着人类劳动实践和物质文明的需要和提高,玉石以它质地细腻、坚硬耐磨、温润纯美等独有的特点,逐渐走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舞台。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古老文明的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玉和玉器在生产活动中的运用和发展,它无不贯穿、渗透、孕育、铸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
距今约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用石头做生产工具逐渐过渡到用玉石做生产工具,出现了我国第一个玉器高峰时代,这个时代就是东汉袁康所称的“玉兵时代”。
他在《越绝书》中说:“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
”这时人们用当地所产的玉石制成大量的玉器.三、玉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玉对中国的文学、历史著作影响极大,许多著作都以玉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论述。
这里再以传说、戏曲和《红楼梦》、《西游记》等为例来对玉与中国古代文学著作的关系作一简要论述。
1.早期传说传说中玉皇大帝所居的凌霄宝殿和西王母娘娘所住的昆仑玉山,都是宝石构成的辉煌之所,琼楼瑶池,玉树琼花,而奔月嫦娥居住的广寒宫则是冷冷清清,惟有玉兔与之为伴。
2.春秋战国时期《诗经·秦风》中有“何以赠之,环瑰玉佩”。
屈原也在《九歌》中感慨:“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瑶,石之次玉者。
琼,玉枝也。
说的就是己修饰清洁,以瑶玉为席,美玉为瑱,何不痛快畅饮。
《左传·襄公十五年》中则用一篇不足百字的文章表现出宋国正卿子罕的君子风尚。
文章记述的是春秋时,有人送给子罕一块宝玉,并说:“这是经过玉工鉴定过的,绝对是宝玉,我今天特意献给您。
”而子罕却正气凛然地说:“此玉虽是宝,但我以不贪为宝。
”遂坚辞不受。
春秋时候,秦穆公有个小女儿名叫弄玉,善于吹笙,居住的地方有个楼台叫凤台。
有一天,弄玉在凤台上吹笙,忽然有人唱和,晚上梦见一个美男子骑彩凤自天而降,立于凤台之上,告诉弄玉:“吾乃太华山之主,上帝命我与你结婚,在中秋那天相见。
”说罢,解腰间玉箫,倚栏吹之,彩凤亦附和鸣叫起舞。
弄玉醒来后,派人到华山寻到。
在中秋之夜,一男子名叫箫史为穆公吹箫,“才品一曲,清风习习而来;奏第二曲,彩云四合;奏至第三曲,见白鹤成对,翔舞于空中,孔雀数双,栖息于林际,百鸟和鸣,经时方散。
”穆公大悦,遂赐箫史与弄玉成婚。
半年之后某天夜里,弄玉夫妇在凤台吹箫,忽然有“紫凤集于台之左,赤龙盘于台之右”两人便乘龙乘凤,自凤台翔云而去。
今有“乘龙快婿”,便是由此而来。
3.早唐时期唐代王翰的《凉州词》中写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里提到的“夜光杯”就是用和阗白玉雕琢而成的杯壁极薄的酒杯,这种玉在月色下可发出晶莹的光芒,与杯中的葡萄美酒相映成趣,美轮美奂,令诗人酒兴大发。
唐代诗人李商隐也有“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诗句。
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也与玉联系起来,演绎了多少令人神往的爱情故事。
“弄玉吹箫”的爱情故事一直为世人所称颂。
4.元明时期元末明初的一曲脍炙人口的杂剧《玉梳记》,亦作《对玉梳》,全称《荆楚臣重对玉梳记》,写的是扬州秀才荆楚臣爱恋“松江府上厅行首”顾玉香的爱情故事。
顾、荆二人相爱两年,情投意合,但此时荆楚臣的金钱用尽,遭鸨母羞辱,并被逐出。
顾玉香鼓励荆楚臣赴京应试,考取功名,临别时,玉香将珍爱玉梳“掂做两半”,二人各持一半作为信物。
荆楚臣走后,玉香相思忧烦,“茶饭少进,脂粉懒施”,“朝忘餐食无味,夜废寝眼难合”,闭门拒客。
后来玉香逃出妓院,赶往京都去寻找荆楚臣,途中遭富商柳茂英拦截,持刀相逼。
正好赶上楚臣状元及第,正赴任路过,便将玉香救出并与之相认。
顾、荆二人团聚,将玉梳“令银匠用金镶就”永存留念。
明代剧作家高濂的《玉簪记》也向人们讲述了一段关于玉簪的爱情喜剧。
南宋书生潘必正在临安应试落第,到金陵女贞观探访身为观主的姑母。
大家闺秀陈妙常因避靖康之难,投至观中为女道士。
在琴声和诗才的相互感发下,潘、陈二人互通情愫,成其好事。
观主察觉,遂逼侄儿再赴科考,并亲自送其登舟起行。
陈妙常急忙雇舟追赶恋人,两人在江上互赠玉簪和鸳鸯扇为信物。
后潘必正考中得官,与陈妙常结为夫妻。
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汤显祖所作的《紫钗记》更是用女主人公所佩戴的紫玉金钗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曲折而美好的爱情故事。
陇西才子李益,游学长安,与霍王府小姐霍小玉,在元宵节上偶遇,小玉不小心将紫玉钗丢失,李益正好捡到。
两人互生情愫,便成了亲。
婚后李益参加殿试,中了状元,但因得罪了当朝权贵卢太尉,被派到玉门关外随军,不得还朝。
李益在关外立功,却被卢太尉软禁,仍不能与小玉相见,卢太尉派人送信给小玉,骗说李益已经入赘卢府。
小玉接到假信,十分伤心,怨恨李益薄情,但又不十分相信,便耗尽家财寻访李益踪迹,最后变卖了信物紫玉钗,恰被卢府买去。
卢太尉知此钗乃李、霍定情之物,便用紫玉钗骗李益说,小玉已另嫁他人,两人由是产生误会。
侠士黄衫客听说了此事,便救出李益,使之与小玉相见。
李益把紫玉钗给小玉戴上,两人冰释嫌疑。
黄衫客又把卢太尉专权李益和小玉受屈一事参奏主上,最后得以奸人得惩,好事成双,李益被封为集贤殿学士和鸾台侍郎,霍小玉为太原郡夫人。
相比较之下,《荆钗记》的故事就更加曲折而令人可叹了。
说得是贫士王十朋以荆钗为聘礼,与钱玉莲结为夫妇。
不想王十朋考中状元后,因不愿背叛结发妻子,拒绝丞相招婿,得罪权贵,祸端陡起,落走他乡。
妻子钱玉莲则被逼投江,幸遇好人相救。
数年后,两人都以为对方身亡,在到道观相逢不敢相认,最终以荆钗为凭,才得以团聚。
5.玉文化对《红楼梦》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国影响最深同时也是名气最大的巨著《红楼梦》就是一部著名的与玉关系密切的著作。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小说的开篇即从一小小的石头“通灵宝玉”的出土写起,整部作品的最重要的主人公叫“贾宝玉”,主人公身上佩戴的最贵重也是事关整个故事走向的珍宝是也是一块宝玉,可以说整部作品就是一部以石头始到此石头失踪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以此来全面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并预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因此,无论是红学的爱好者,还是古玉文化的爱好者,都有必要从这一角度深入进行一番研究,以进一步深刻理解《红楼梦》这一宏篇巨著的价值和写作的艺术手法。
6.玉文化对《西游记》的影响其实,玉石本是石头的一种,因此可以说玉石与中国第一神话故事《西游记》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我们且不说《西游记》中最高主宰“玉皇大帝”,以“玉”冠名,单单谈谈我们最传奇的大师兄孙悟空,他就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石猴”。
众所周知的也更为人所称奇是,天地之间唯一降得住“孙大圣”的也只有五行山。
据明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一书,释名太行山时说:“太行山一名五行山,亦名王母山,又名女娲山。
另有一说是,五行山是越南中部的名山,位于岘港市区东南7公里处。
西有瀚江,东面直逼南海。
有金、木、水、火、土六座山峰(火为双峰),气势雄伟,故名五行山。
沿路上有上有落,山上有几个较大的洞穴,里面供奉很多佛像,香火旺盛;山上多汉字石刻,有中国式的道观,中国式的塔。
五行山上东有望海台,可以眺望苍茫的大海;西有望江台,可以观看逶迤盘曲的瀚江。
这一带盛产玉石,石的颜色也多姿多彩。
这一说特别提到五行山产玉石,可见“玉石”才是唯一降得住孙悟空的神物,当然这只是一种神话故事,从侧面反映了玉石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
四、玉文化与佛文化的渊源1. 玉文化对各时期佛文化有深刻影响佛教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传入中国和其他汉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为时已经很久,许多人虽然并不信奉佛教,但佛教文化在中华大地长期而广泛地存在和流传,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之息息相关。
佛教从古代印度的传入,是中外文化史上大规模外来文化输入中国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