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人工肝(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

人工肝(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

人工肝(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
竭的临床疗效
甘玉萍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6(014)012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
竭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50例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
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其治疗总有效率为52.0%(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总页数】1页(P141)
【作者】甘玉萍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贵州兴义56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3
【相关文献】
1.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初探 [J], 王英超;张敏;李永勤;耿坤静
2.人工肝少量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在重型肝炎肝衰竭中的应用 [J], 雷鹏;段军民
3.人工肝少量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在重型肝炎肝衰竭中的应用 [J], 雷鹏;段军民;
4.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胆红素吸附血液净化人工肝技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分析 [J], 高洪
5.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两种人工肝治疗模式在重型肝炎中的短期效果 [J], 李清奇;周红燕;郭婷;熊墨龙;王伟新;涂龙;彭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的应用现状及进展研究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的应用现状及进展研究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的应用现状及进展研究摘要: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疾病负担的加重,肝功能受损导致肝衰竭的患者逐渐增加。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肝移植等,然而,这些方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效果有限或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人工肝作为一种替代性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它可以模拟肝脏的功能,对血液进行清洁、排毒和药物代谢等处理,从而帮助肝衰竭患者度过危险期,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肝衰竭;人工肝;生物体外支持系统;血液净化肝衰竭是指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或完全丧失的状态。

肝脏在人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包括合成蛋白质、代谢毒素、储存能量等多种功能[1]。

当肝脏功能受损时,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毒素积聚,代谢紊乱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因此,有效治疗肝衰竭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人工肝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肝衰竭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

人工肝通过模拟正常肝脏的功能,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它包括生物体外支持系统和生物活化器两个组成部分。

生物体外支持系统可以辅助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同时过滤和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废物物质。

而生物活化器则能够代替受损的肝脏进行新陈代谢和药物代谢。

通过这些方式,人工肝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手段,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3]。

一、肝衰竭肝衰竭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或彻底丧失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和代谢器官,具有合成、分解、转化、排泄等众多重要功能。

它参与蛋白质、糖类、脂类的代谢,并能合成胆汁、解毒、储存维生素等。

当肝脏遭受损伤或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时,会出现一系列异常症状和体征,如黄疸、水肿、凝血功能异常等[3]。

肝脏的疾病是导致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各种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酒精性肝病都是常见的肝脏疾病,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会导致肝脏逐渐受损,最终发展为肝衰竭。

DPMARS+PE治疗肝衰竭ppt课件

DPMARS+PE治疗肝衰竭ppt课件

我院消化科
1
2015 12.7~12.12
辅助检查:
1.肝胆胰脾彩超:胆囊缩小,胆囊壁水肿,脾大。
2.血常规:RBC:3.67*10^12/L,Hgb:105g/L,N%:44.50%。
3.肝功:AIT:34IU/L,AST:60IU/L,r-GT:36IU/L,TBIL:258.2umol/L, DBIL:113.2umol/L,IBIL:145.0umol/L,ALB29g/l。
dpmars简介14人工肝治疗概念2009年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指南15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doubleplasmamoleculeabsorbsystemdpmas治疗示意图16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17ha330树脂吸附柱吸附原理镇静催眠类植物毒素毒蕈动物毒素蛇毒鱼胆重金属tnfail1il6等肝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药物毒物引起的肝损伤
病例分享
2月3日 第2次人工肝治疗 模式:DPMARS+PE(双重血浆吸附+血浆置换) 置换血浆:2000ml 治疗时间:4.5h(180分钟+90分钟) 治疗后患者自觉食欲好转,乏力减轻
精选ppt课件2021
10
病例分享
2月10日 第3次人工肝治疗 模式:DPMARS+PE(双重血浆吸附+血浆置换) 置换血浆:1000ml 治疗时间:4h(180分钟+45分钟) 治疗后患者自觉食欲好转,乏力减轻
中性大孔树脂(广谱吸附)
相对广谱性吸附剂,具有 大孔结构和极大表面积, 依靠范德华作用力及骨架 分子筛作用,吸附中大分 子毒素。(肝性脑病物质、 炎症介质等)
离子交换树脂(特异性吸附)
针对胆红素的特异性吸 附剂,依靠静电作用力 及亲脂结合性特异性吸 附胆红素、胆汁酸

30_例肝衰竭人工肝治疗分析

30_例肝衰竭人工肝治疗分析

经验交流12630例肝衰竭人工肝治疗分析廖兴伟 (罗甸县人民医院,贵州黔南州 550100)摘要:目的 分析肝衰竭患者予以人工肝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接收的30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人工肝方法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白球比、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患者血钾、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血钠、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白蛋白明显增高(P<0.05)。

结论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可促进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改善,患者血红蛋白指标会明显降低,白蛋白、血钠等指标明显增高。

在临床治疗期间,临床医师需依据患者病情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并持续监测患者各项指标,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肝衰竭;人工肝;凝血功能;血红蛋白肝衰竭指的是由病毒、酒精、药物等因素引发的严重肝脏功能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1]。

肝衰竭患者大多存在乏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通过检查可以发现患者并存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2]。

病情发展速度比较快,容易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3];病情比较严重、治疗难度比较高[4],在内科规范性治疗后病死率仍然比较高。

人工肝治疗采用循环装置清除肝衰竭患者体内有毒物质,暂时替代患者肝脏解毒、代谢功能,同时可以补充凝血因子、白蛋白,从而延缓患者病情进展。

非生物型人工肝指的是使用血浆分离器、血浆灌流器等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毒素,延缓患者肝脏功能损伤问题,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现阶段,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人工肝方式是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方法也在不断增多且逐渐完善,治疗方法安全性、治疗效果也较好。

本研究分析了30例肝衰竭患者应用人工肝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30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7例、女13例,年龄35~66岁,病程7 d~6个月;病因诊断主要是乙型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硬化;主要并发症有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28例疗效分析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28例疗效分析
)# HATZENT HDCNDH N DZJTNDZ[ACC 9=<:^W/5=15B &/&4?/41=1c9<1>d<@?>944&>9c95=1:<=1/5 c9>4&4Z1B:9c9:?/41=1c9 <1>d<@?>944&>9c95=1:<=1/5 15 ?<=195=4d1=8 ;:&5=.894==><&(< R-I5=RF&;9>.E&5XJ14 "$)7 #S)"$# 6"$S-
)K 何丽蓉况九龙 -无创通气与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研究进 展 R-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 K*7 6K*,-
), EITHWAIGVF GTEH[GJE W[NCITN`E 9=<:^N<5B
0/(1e90 =>1<:/b;1:9c9:c9>4&4./5=15&/&4?/41=1c9<1>d<@ ?>944&>9b/><.&=9?&:(/5<>@909(< R -RT(9>XC90 "$)7 7,) )#$ 6)7$)* 毕晓锋林仪江慧琳等 -两种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急 性心源 性 肺 水 肿 疗 效 比 较 R -中 华 急 诊 医 学 杂 志 "$)"")* *#, 6*7$)S UDATTJC D [OJE-D.&=9?&:(/5<>@909(<<44/.1<=90 d1=8 ?>/?/b/: <5 &5&4&<:./(?:1.<=1/5 R -U94=RT(9>X C90 "$)7 )K)K S7K 6S7S)2 mITZDNFD ADNFCDGG T` FA[CDH N 9=<:-E/d =10<:c/:&(9?>944&>94&??/>=c9>4&4./5=>/::90 c95=1:<=1/5 15 9<>:@9%?9>1(95=<:49?41415 ?1X4 R -N94? N94 "$)7 )K ) ) 62"$ GDC R-J1<X5/4=1.=//:4/b?:9&><:9bb&41/5 R-I5=RF&;9>. E&5XJ14 "$)7 *,K )22 6")$-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预后的临床研究范例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预后的临床研究范例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预后的临床研究范例发布时间:2023-07-05T03:10:11.042Z 来源:《系统医学》2023年5期作者:范例[导读] 目的:分析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效果。

四川省达川区人民医院【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效果。

方法:2021年9月~2023年1月间选取我院收拾的肝衰竭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采取人工肝治疗,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采取人工肝治疗后患者在不同时期的生存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

患者采取人工肝治疗后的8周、12周和24周的生存率对比无较大差异。

通过针对24周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发现腹水、肾功能不全、HE评分、并发症数、INR和D-D二聚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为肝衰竭患者实施人工肝治疗后,患者治疗后8周的生存率、远期生存率对比无较大差异,早期实施人工肝治疗能够提高患者预后,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是保证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人工肝;肝衰竭;预后效果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肝病症候群,肝炎病毒感染、肝毒性物质以及药物因素都是造成肝衰竭的主要原因。

肝衰竭会导致肝脏的合成、代谢、解毒等功能发生异常,从而会造成凝血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出现。

肝衰竭可分为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等几种类型,患者死亡率较高。

临床治疗肝衰竭的手段为人工肝、综合治疗、肝移植三种手段,内科治疗为常规治疗手段,通过对症治疗、调节微生态、调节免疫功能等来达到治疗肝衰竭的效果,单一的内科治疗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为了提高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则要针对患者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我国作为肝病大国,在乙肝的防治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过病毒性肝炎造成的终末期肝病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1]。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3年1月收治的采取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

102例患者中有男性60例、女性4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25±11.23)岁,平均病程为(6.25±1.33)月。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的MELD评价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的MELD评价

12 材料 P . E术应用北京伟力公司生产 的 WL — X
E .8 血液净 化装 置及配 套 的一 次性 消 耗材 料 , X88型
血液 流速为 12~ . l ( g・ i) P . 1 6m / k m n , E速度 为 1 0

2 lmi, 0m/ n 每次 治疗 时 间为 4~6h 置换 人 同型 , 在 综 合治 疗 的基 础上 给 予 人 工肝
1 4 检 测指标 及评 分 .
中图分类号
R5 53 R4 7 7 . ; 5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0 0—19 (0 0 0 0 3 — 2 42 2 1 ) 3— 4 8 0
终 末 期 肝 病 模 型 ( oe f ns g i rds m dl o edt ele i r a v —
式 , 算 出每个 患者 的 M L 计 E D分值 。
1 材料 与 方法 1 1 病 例 资料 回顾 性 收 集 2 0 . 0 6年 4月 ~2 0 09 年 7月在 我 院住 院接受 人工 肝治疗 的慢 性肝 衰竭 患
者 4 例 , 断参 照 20 1 诊 0 6年 《 衰竭 诊疗 指 南》中关 肝 于慢 性肝 衰竭 的诊 断标 准 ¨ , 患 者 3个 月 内未接 J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8・ 3
安 徽 医科 大 学 学报
A t U i rtt dc aiA h i 2 1 u ;5 3 c nv sai Mei nl n u 0 0Jn4 ( ) a ei s i s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的 ME D评价 L
唐 琰, 李文 庭 , 李 宜
摘要 目的 应用 终末期 肝病模 型 ( E D) M L 评价 血浆置 换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体会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体会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和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间我院接收的肝衰竭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

对照组(35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人工肝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TBIL、Cr、CHE、PTA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71%、97.1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7.14%、7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和单纯内科综合治疗相比,其在肝衰竭治疗中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肝衰竭;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肝衰竭是较为严重的肝病症候群,具有病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该病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的难题。

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理念的不断发展,人工肝支持系统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治疗手段可通过体外设备装置,持续性清除肝衰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并根据患者需要补充肝脏代谢或合成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调节人体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起到替代肝脏功能的效果[1]。

为进一步分析其疗效,本文以2015年5月—2017年6月间我院接收的肝衰竭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了人工肝支持系统和内科综合治疗的实践效果,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间我院接收的肝衰竭患者70例,将其分为2个小组。

观察组患者35例,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3.6±6.2)岁,其中急性肝衰竭5例,慢性重型肝炎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4例。

对照组患者35例,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2.8±5.9)岁,其中急性肝衰竭6例,慢性重型肝炎7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2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
2018-12-03T09:48:53.3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作者: 赵维佳 王乐(通讯作者)
[导读] 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

赵维佳
王乐(通讯作者)

(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科 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6月11月我科收治的肝衰竭患者45例为观
察组,收集同期我科收治的肝衰竭患者
4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此基础上行血浆置换术。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
治疗前后肝功能(
ALT、TBil、Alb、CHO)、凝血功能(PTA)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P>0.05),观察组ALT、TBil低于治疗前(P<0.05),Alb、CHO、PTA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有效
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治疗疗效。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肝衰竭

【中图分类号】R5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126-02

肝衰竭是严重的肝病类型,病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差,病死率较高[1]。传统的内科综合治疗效果较差。人工肝支持系统是近年来
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而血浆置换是人工肝支持系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通过比较血浆置换与单纯内科综合治疗肝衰竭患者预
后,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3年11月—2016月11月我科收治的肝衰竭患者45例为观察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19~78岁,平均51.2±12.6岁,急性肝衰

5例,亚急性10例,慢加急性20例,慢性10例。病因:乙型肝炎29例,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2例,戊型肝炎4例,药物性肝损害4例,自
身免疫性肝病
3例,酒精性肝损害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收集同期我科收治的肝衰竭患者45例为对照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
19
~78岁,平均51.8±11.9岁,急性肝衰竭8例,亚急性9例,慢加急性18例,慢性10例。病因:乙型肝炎26例,甲型肝炎2例,乙型肝炎重
叠戊型肝炎
3例,戊型肝炎3例,药物性肝损害6例,自身免疫性肝病2例,酒精性肝损害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予内科综合治疗,包括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退黄、补充能量和维生素类、利尿、通便、抑酸、输注新鲜
血浆、人血白蛋白等对症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此基础上行血浆置换术。术中持续心电、血压监护。血浆置换量
2600~

3000ml/
次,治疗时间2~3h/次,每隔2~5d治疗一次,共治疗1~6次。血浆置换血流量80~100ml/分,血浆分离速度20~30ml/分,依据
患者个体情况,酌情使用地塞米松及盐酸异丙嗪,防止过敏反应发生,补充葡萄糖酸钙,防止抽搐症状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有效和无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ALT、TBil、Alb、CHO)、凝血功能(PTA)等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
察组
ALT、TBil低于治疗前(P<0.05),Alb、CHO、PTA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
效率为
75.6%(34/45),对照组为37.8%(1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讨论

肝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其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其本质是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正
常代谢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体内毒物蓄积,同时各种细胞毒性物质在血浆中蓄积,影响肝细胞再生,造成恶性循环,严重威胁患者生
命。

血浆置换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中间型人工肝,通过一种非特异性的方式清除肝衰竭患者体内非细胞的血液成分,解除了这些物质对肝细
胞直接或间接的继续损害作用,并可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稳定内环境,同时又可以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凝血因子、血浆活性因子
等物质,替代了肝脏部分功能,减轻了肝脏的负担,为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创造了积极有力的条件,使肝功能逐渐改善
[2-3]。

本文结果提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
郑晓君,严敬,龚文兰,等.人工肝不同模式治疗肝衰竭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2018,39(05):730-732+736.
[2]
李易灿,高春明,张莉,等.人工肝血浆置换对肝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2):1947-1949.
[3]
程芝灵,孙桂香,林辉,等.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5(06):664-6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