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doc
人教版本必修二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word无答案)

人教版本必修二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一、单选题(★) 1 . 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HI H 2+I 2。
若c(HI)由0.1 mol·L -1降到0.07 mol·L -1时,需要15 s,那么c(HI)由0.07 mol·L -1降到0.05 mol·L -1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A.5 s B.10 s C.大于10 s D.小于10 s(★★) 2 .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2+2Y 2⇌2Z (X、Y、Z都为气体)。
已知X 2、Y 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 -1、0.3 mol·L -1、0.2 mol·L -1,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Z为0.4 mol·L-1B.Y2为0.5 mol·L-1C.X2为0.2 mol·L-1D.Z为0.3 mol·L-1(★★) 3 . 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钠和水的反应B.氧化钙与水的反应C.碳与水蒸气的反应D.甲烷的燃烧反应(★) 4 . 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 .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与负极上都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发生D.锌、铜和盐酸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锌片上有6.5 g锌溶解,正极上就有0.1 g氢气生成(★★) 6 . 某同学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2Fe 3++Fe=3Fe 2+来设计原电池。
下列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A.电极材料为铁和锌,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铁溶液B.电极材料为铁和铜,电解质溶液为硝酸铁溶液C.电极材料为铁和石墨,电解质溶液为氯化亚铁溶液D.电极材料为石墨,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铁溶液(★★) 7 . 如图所示,对于某可逆反应中某一反应物从开始 O点到达到平衡状态C点的过程的浓度变化情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和能量》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一定温度下,某容器内发生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氨气、氮气、氢气的浓度相等B.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C.恒温恒容时,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D.恒温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2.将铜棒和铝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硝酸溶液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铝是负极B.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铜是负极C.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3.在一定温度下,将等物质的量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
对该平衡状态描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等于零B.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C.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D.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4.在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能量变化。
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B.物质燃烧可看成“ 储存” 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则反应释放能量D.当断开旧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新键释放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吸收能量的反应5.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起始时有a mol二氧化硫和b mol氧气,达到平衡时有c mol 三氧化硫生成,则平衡时二氧化硫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为( )A.×100% B.×100% C.×100% D.% 6.下列说法正确是( )A.由H原子形成1 mol H—H键要吸收能量B.断裂1 mol H—H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1 mol H—H键放出的能量相等C.由A2和B2化合生成AB时一定放出能量D.因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收能量的反应7.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检测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已知C(石墨)===C(金刚石),在该反应进程中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放出能量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D.石墨比金刚石稳定2.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未达到平衡的是( )A. 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消耗4n mol BC. 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D. C的百分含量达到最大值3.有甲、乙两个电极,用导线连接一个电流表,放入盛有丙溶液的烧杯中,电极乙的质量增加,则装置中可能的情况是( )A.甲作负极,丙是硫酸铜溶液B.甲作负极,丙是硫酸溶液C.乙作负极,丙是硫酸铜溶液D.乙作正极,丙是硫酸溶液4.已知反应X+Y===M+N吸收能量,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的能量一定低于Y的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B.因为该反应吸收能量,只有加热时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化学键放出的能量D. 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5.亚氯酸盐(NaClO)可作漂白剂,在常温下不见光时可保存一年,但在酸性溶液里因生成亚2氯酸而发生分解:5HClO2===4 ClO2↑+H++Cl-+2H2O。
分解时,才开始反应很慢,随后突然反应更多的释放出ClO2,这是因为( )A.酸使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B.溶液中的H+起催化剂的作用C.溶液中的Cl-起催化剂的作用D.逸出的ClO2使反应的生成物的浓度降低6.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一反应,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7.纽扣电池可作计算器、电子表等的电源。
有一种纽扣电池,其电极分别为Zn和Ag2O,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电池的总反应为Zn+Ag2O===2Ag+ZnO。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务必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1 64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现代社会应提倡低碳生活。
下列燃料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是()A.氢气B.天然气C.石油D.煤炭2.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决定反应速率的根本因素是反应温度B.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C.可逆反应达到一定限度后不可改变D.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3.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认识正确的是()A.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B.使用电炉加热食物,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氢氧化钾与硝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煤炭的燃烧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锌锰干电池是二次电池B.铜片、锌片、导线和橙汁组成的水果电池,负极是铜片C.铅蓄电池的放电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负极5.A、B、C三种金属片,将A、B 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A是负极;将B、C 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C 极有气泡产生。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A>B>C B.C>B>A C.A>C>B D.B >A>C6.下列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能量变化能用图表示的是()A.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B.()2·8H2O晶体和4晶体的反应C.铝与溶液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7.下列各组金属与酸的反应,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2的速率最大的是()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电池的放电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化学电池中电子由正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向负极C.燃料电池两极板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燃料电池工作时,通常是将空气或氧气通向正极9.下列实验中,反应速率的加快由催化剂引起的是()A.在炭粉中加入3,点燃时燃烧更为剧烈B.锌与稀盐酸反应中加入少量浓盐酸而使反应放出H2的速率加快C.固态3和固体混合后,加入水能迅速产生沉淀D.双氧水中加入少量2,即可迅速放出气体10.日常所用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石墨棒(上面有铜帽)和锌皮(如图),以糊状4和2作电解质(其中加入2吸收H2),电极反应式可简化为:22+,2+223↑2↑(3与2+能生成一种稳定的物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单元检测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第二章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反应的发生必然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化学反应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B.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的生成需要放出能量C.化学反应通常需要加热等条件才能发生D.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2.(2015江苏化学,4)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3.在一定条件下,向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恒定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4.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2OH-―2e-ZnO+H2O石墨:O2+2H2O+4e-4OH-,则锌片是()A.正极,被还原B.正极,被氧化C.负极,被还原D.负极,被氧化5.下列实验中,反应速率增大是由催化剂引起的是()A.在炭粉中加入KClO3,点燃时燃烧更为剧烈B.锌与稀硫酸反应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而使反应放出H2的速率加快C.固态FeCl3和固体NaOH混合后,加入水能迅速产生沉淀D.双氧水中加入少量MnO2,即可迅速放出气体6.反应A+B C(放热反应)分两步进行:①A+B X(吸热反应)②X C(放热反应)。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7.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A.②①③④B.④③①②C.④②①③D.③②④①8.判断反应A(g)+B(g)C(g)+D(g)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是()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C.c(A)不随时间改变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9.下图是“MnO2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影响研究”的流程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二氧化碳与氧化钙化合是放热反应,则碳酸钙分解是吸热反应2.乙炔是重要的基础题有机化工原料,一些发达国家已从1994年开始淘汰煤—炼焦—电石—乙炔的生产工艺,我国也正在研究将煤直接用新热源—等离子体裂解获得乙炔的新方法,该方法不可能产生的效果()A.降低了生产能耗B.降低了环境污染C.增加了单位质量煤的热值D.提高了煤的利用率3.对于反应2SO 2(g)+O2(g)2SO3(g),不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恒容再通入氧气B.增大体系容积C.使用催化剂V2O5D.升高体系温度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不同的化学反应,限度可能不同B.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C.可以通过延长反应时间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D.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5.在一定条件下,把碘化氢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H2(g)+I2(g),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之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碘化氢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B.碘化氢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C.碘化氢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D.无法判断碘化氢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6.下图是生活中常用的锌锰干电池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池内部含有电解质B.锌是负极,碳棒是正极C.电池用完后可埋入土壤D.锌锰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7.银锌纽扣电池,其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Zn+Ag2O+H2O===Zn(OH)2+2A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锌作负极B.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电池工作时,电流从Ag2O经导线流向ZnD.负极的电极方程式为:Zn-2e-===Zn2+8.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温度C.使用催化剂D.反应物的性质9.已知金属锈蚀的原理是在潮湿空气中金属表面形成水膜,金属与杂质和水膜中溶解的电解质组成原电池,从而使金属锈蚀加快。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和能量》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两者速率相等B.反应混合物的组成比例不会因时间而改变C.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其浓度不再改变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2.有关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能源B.化石能源属不可再生能源C.氢能是可再生能源D.氢能、核能均为无污染的高效能源3.100 mL 6 mol·L-1硫酸溶液与过量锌粒反应,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B.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C.加入适量NaCl溶液D.加热4.已知反应X+2Y2Z (X、Y、Z都为气体)。
把a mol X和b mol Y充入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X和Y的物质的量之和与Z的物质的量相等,则Y的转化率为( ) A.×100% B.×100%C.×100% D.×100%5.如图所示的装置,试管b中盛有水,气球a中盛有干燥的过氧化钠颗粒,U型管中注有浅红色的水,将气球用橡皮筋紧缚在试管口。
实验时将气球a中的过氧化钠抖落到试管b的水中,下列叙述的现象正确的是( )A. U形管内红水褪色 B.试管内溶液变红C.气球a被吹大膨胀 D. U形管水位不变6.已知反应Na2SO4·10H2O Na2SO4·n H2O+(10-n)H2O。
有人将装有芒硝(Na2SO4·10H2O)的密闭聚乙烯管安装在房屋的外墙内就能达到白天蓄热使室内保持低温度,晚上把白天所蓄热量放出,使室内保持温暖。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白天将化学能转化为太阳能C.晚上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晚上发生的是放热反应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在反应过程中,破坏 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 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附答案解析)
第二章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知识点分布表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2.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电解水制氢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②④3.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①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②减少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③减少有毒的CO产生,避免污染空气④减少CO2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节能减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自2008年6月1日起,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B.房屋装修中尽量增加钢材、铝型材和木材使用量C.进一步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D.洗涤衣物时合理使用无磷洗涤剂5.实验室用铜与稀硝酸制取NO时,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硝酸的浓度B.增加铜的用量C.隔绝空气加热D.增大压强6.在用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C.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D.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答案:C7.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电池能发出蓝色火焰B.氢气为正极,氧气为负极C.工作时电解液一定与H2反应D.负极:2H2+4OH--4e-====4H2O8.各烧杯中盛有海水,能够形成原电池并且铁为正极的是( )9.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发生可逆反应:2A(g)2B(g)+C(g)。
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压强是开始时的1.5倍B.容器内A、B、C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2∶1C.单位时间消耗0.2 mol A同时生成0.2 mol CD.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10.在N2+3H22NH3反应中,自反应开始至2 s末,氨的浓度由0变为0.4 mol·L-1,则以氢气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3 mol·L-1·s-1B.0.4 mol·L-1·s-1C.0.6 mol·L-1·s-1D.0.8 mol·L-1·s-111.足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50 mL 1 mol·L-1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下列图示表示产生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1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 -1、0.3 mol·L-1和0.2 mol·L-1,则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A.X为0.2 mol·L-1B.Y为0.1 mol·L-1C.Z为0.4 mol·L-1D.Z为0.1 mol·L-1时,Y为0.4 mol·L-113.100 mL浓度为2 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6 mol·L-1的盐酸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C.加入适量蒸馏水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14.已知断开1 mol H—H键要吸收436 kJ的能量,断开1 mol Cl—Cl键要吸收243 kJ的能量,而形成1 mol H—Cl键要放出431 kJ的能量,对于反应H2+Cl2====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反应后若生成2 mol HCl,则吸收183 kJ的能量D.反应后若生成2 mol HCl,则放出862 kJ的能量15.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下述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D.限制使用电动车二、填空题(本题共包括5小题,共52分)17.(8分)在一定条件下,A与B反应可生成C和D,其能量变化如下图:(1)若E1>E2,反应体系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为(填“吸热”“放热”)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 桑水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共48分) 1.下面有关各种形态的能量的相互转换途径叙述,错误的是 A.家庭液化气灶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B.灯泡将电能全部转变为热能 C.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D.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变为电能 2.2005年10月12日我国用长征二号F型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并于10月17日圆满着陆。标志着我载人航天又有新的突破。长征二号F型火箭用的燃料是液态的偏二甲基肼C2H8N2,氧化剂是液态的N2O4,已知1.5g火箭燃料偏二甲基肼完全燃烧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50kJ热量。下列不正确的是 A.燃料在火箭发动机中燃烧是将化学能主要转变为热能和机械能 B.偏二甲基肼在四氧化氮中的燃烧反应的是放热反应 C.该反应中偏二甲基肼和四氧化氮总能量小于二氧化碳、氮气和水的总能量
D. 燃烧时的总反应为:C2H8N2+ 2N2O4 2CO2 +3N2 +4H2O 3.05年11月28日人民网报道,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拥有煤层气(瓦斯气,主要成分甲烷)资源的国家,目前已探明储量31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量240万亿立方米的1/8,大体与天然气资源量相当,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下列说法叙述,你认为没有科学道理的是 A.煤层气直接排空,会引起温室效应,并造成资源的浪费 B.煤层气是比石油和煤更清洁的优质能源 C.煤层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 D.先开采煤层再开采煤矿有利于安全采矿,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并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 桑水 4.某学生将电流计用导线与两个电极相连,再将两个电材分别插入某种种电解质溶液中,不能观察到有电流产生的是 A.用铜片、铅笔蕊作电极插入稀硫酸中 B.用两个铜片作电极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用锌片、铜片作电极插入番茄中 D.用铜片、铁片作电极插入酒精中 5.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将有千辆氢燃料电池车上路,参看某种氢燃料电池原理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B.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C.氢燃料电池能量转换率比氢气直接燃烧高 D.氢燃料电池工作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N2和H2,它们的起始浓度分别是1.8 mol·L-1和5.4 mol·L-1,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反应生成NH3,10min后测得N2的浓度是0.8 mol·L-1,则在这10min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1 mol·L-1·min-1 B.0.3 mol·L-1·min-1 C.0.2 mol·L-1·min-1 D.0.6 mol·L-1·min-1 7.反应条件对产物有一定影响,某老师课上做了一个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
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 的FeCl2溶液,溶液呈红色。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条件下生成的水分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该条件下H2被冷却为液态氢,液氢的水溶液具有还原性
C.该条件下H2燃烧可能生成了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D.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
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B. 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平衡状态时,那么这个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 C. 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 桑水 D. 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 9.2005年4月22日是第36个“世界地球日”,我国国土资源部确定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中国邮政并发行了纪念邮票。下列行为不符合活动主题的是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控制含磷洗涤剂的使用,防止水体富菅养化,保护水资源 C.更新采煤、采油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D.落实资源的“3R”发展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 10.某学生将干燥的碘粉与铝粉混合,将其入置时未见反应,但滴上一滴水会冉冉升起紫色的碘蒸气,最后得到白色固体。有关该实验的解释合理的是 A.加水使碘和铝粉形成溶液 B.水作氧化剂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水是催化剂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锌锰干电池都是二次电池 B.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且不会污染环境的新型电池 C.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 D.铅蓄电池放电的时候正极是Pb,负极是PbO2 12.下列说法正确的 A. 加强废电池回收,主要是为了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B. 增加炼铁高炉的高度可以降低尾气中CO的含量 C.把煤粉碎了再燃烧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D.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诸多外界条件中,催化剂是最显著的 13.现有下列四个小实验,简要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① 在紫色的KMnO4酸性稀溶液中,逐滴滴入过氧化氢溶液,溶液温度变化不大,但褪色速率越来越快 ② 将化学荧光棒[外层是塑料管放草酸二苯酯(还原剂)及发光颜料,内玻璃管中放入4%过氧化氢溶液]弯曲,内管断裂,液体混合,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③ 两根外形相同的铁棒和锡棒紧靠,放入稀硫酸中,发现一根棒的表面有气泡产生 ④正在烧煤球的煤炉中,滴上几滴水,立刻串出火苗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 桑水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实验①中,反应生成的Mn2+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实验②中,该反应是化学能转变为光能 C. 实验③中,有气泡产生的棒是铁棒 D. 实验④中,加入的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14.1905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的。他因此获得了19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哈伯法合成氨需要在20~50MPa的高压和500℃的高温下,并用铁催化剂,且氨转化率10%~15%。2005年6月27日美国化学会刊报道, 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化学家使用了一种名为trans-Fe(DMeOPrPE)2Cl2的铁化合物。用
trans-Fe(DMeOPrPE)2Cl2作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出氨,反应可表示为N2+3H2 2NH3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同的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不同,效果也不同 B. 新法合成与哈伯法相比不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可节约大量能源,极具发展远景 C. 新法合成,能在常温下进行是因为不需要断裂化学键 D.哈伯法合成氨是吸热反应,新法合成氨是放热反应 二、填空题 15.氢气是未来的最理想的能源,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并在二氧化钛(TiO2)表面作用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2H2O 2H2↑+O2↑。制得的氢气可用于燃料电池。试回答下列: (1)分解海水时,实现了从 能转变为 能,二氧化钛作 。生成的氢气,用于燃料电池时,实现 能转变为 能。水分解时,断裂的化学键有 ,分解海水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某种氢燃料电池是用固体金属氧化物陶瓷作电解质,两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 A极:H2 + O2- = H2O + 2e- ; B极:O2 +4e- = 2O2- 则A极是电池的 极;电子从该极 (填:流入或流出)
16.2005年05月11日光明日报报道,北京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锰酸锂电池所需关键材料锰酸锂(LiMn2O4)的合成新工艺,该项目的实施为北京2008年奥运电动公交车提供了100Ah的大容量安全型锰酸锂动力电池。已知锰酸锂电池负极为金属锂,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电池工作时,锰酸锂中锰的化合价将 (填:升高或降低)。 17.某反应是吸热反应,且所吸收的热能由外部热源(如酒精灯)提供,提供的热能主要起到的作
激光 TiO2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
桑水 用 。 18.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如下: 加入盐酸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测得溶液温度t/℃ 15.2 19.6 22.0 26.0 28.2 26.7 25.7 24.7 23.7 22.9 (1)试绘出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
(2)根据曲线讨论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①加入盐酸的量在2-10mL之间时: ; ②加入盐酸的量在l0-20mL之间时: 。 (3)若某同学提出“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与10%盐酸反应,以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此提议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 。 19.氘在化学、医药学及生物学等领域有广泛使用,也是制造氢弹和中子弹最重要的原料,1967年6月17日我国爆炸的第一颗氢弹(如图)用的炸药就是氘化锂。其实海洋是一个能源库,已知每1L海水中大约有0.03g氘,氘在海水中以重水(D2O)的形式存在。 (1) 1000g氘化锂(6Li2H相对分子质量为8)的爆炸力相当于5万吨烈性梯恩梯炸药。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