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心态调查文献综述(第一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择业心态调查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有关于我国大学生择业心理的文章进行了分析和评述。从常见的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三个方面对我国大学生择业心理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对策综述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这与整个社会就业环境有关。随着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高校毕业生存在高存量、高膨胀的情况,加之“入世”因素使我国人力资源呈现出就业机会增多,但是就业难度增加、就业竞争性增大的情况。这是社会客观现状,是每个毕业生不能否认、不可改变、无法不逃避的现实情况。此外,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认识误区,非本科学历不接收,使得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一.研究的基本状况

在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时代走进了“大众化教育”时代。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2001 年是117 万,2002 年145 万,2003 年是212 万,2004 年是280 万,2005 年是338 万,2006 年是413 万,2007 年是495 万,2008 年是559 万,2009 年611 万,到2010 年已经超过630 万,十年间翻了近六番。近年来,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环境现状与前景令人堪忧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本来就存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和各地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鼓励企业吸收大学生就业等等。这些政策措施,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各界的努力固然重要,大学生自身转变观念、有良好的就业心态,也是极为重要的。时下,许多毕业生只愿留在大城市、大单位,似乎这样才有面子,才能体现价值,对于人才需求很大的民营企业、农村基层等,则很少甚至不予考虑。

范润宽、王志峰在《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中认为择业心理是指人们对自我、职业和社会的认识基础之上形成的,对待职业行为的一种心理系统。分别从职业导向系统,职业动力系统和职业功能系统三方面来阐述:认为职业导向系统包括职业价值观、世界观和职业伦理。这一系统中的各个成分将引导着大学生形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去选择自己心目中的特定职业;职业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这一系统中的各个成份将推动大学生克服困难,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地去选择职业,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职业功能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这一系统的各个成份会导致大学生在择业意向和择业能力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此研究作者侧重从个体的择业心理结构系统来分析。

张福珍在《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指导》中提出了有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存在“一大二公型”心理,“一大”是指大城市,“二公”是指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是指部分大学生择业时只把目光盯在大城市的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上,其它的行业均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有这种择业心理的学生无形中就把自己的择业面缩小了,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铁饭碗”思想,不能够与时俱进。而有些大学生择业时又抱着“骑驴找马型”心理,这虽然符合

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但是过于频繁地转换单位,不仅使自己的才能很难充分展示,也会让用人单位产生不信任,过于的人才流动也不尽合理。另外,张福珍从利弊方面对这大学生不同的择业心理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学生的择业心理并不是单一存在的,有时甚至是几种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简单地能用对与错,是与非来评判的。

史翠屏,张亮在《高校毕业生择业心理分析》中从从心理维度分析,具体分为认知心理维度、情绪心理维度、社会心理维度三个方面。认知心理维度,包括:一是自我认识不准确;二是产生自负的心理。情绪心理维度,包括:悲观情绪心理;不满情绪心理和焦虑情绪心理。社会心理维度,包括: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这一研究侧重是从心理学上的心理维度来进行分析的。

马小卫在《当代高校生择业心理分析》中指出,当代高校生择业心理问题有:自信心过于膨胀,挑剔心理和缺乏自信心理。大学生在择业时并不能正确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要么是盲目自信,过分夸大了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要么就是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认识过低。另外,一部分学生对用人单位过于挑剔,待遇、环境等稍不如意,就把单位“pass”掉了,往往是想去的单位进不去,要招人的单位招不到人才。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及其结论

当前,大学生不良的择业心态主要有:

(I)期望过高心态。部分大学生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择业就应该完全按市场规律办事,供需双方可以自由选择。有的学生说:“我愿意去哪里,就选择哪里,谁也管不着”。“海阔凭鱼跃,天大任我飞。”这反映了当前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制度改革要求过急,期望过高,看不到改革是一个过程,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目前的就业政策。

(2)强求平衡心态。部分大学生认为:毕业就业应绝对公正。就业不太理想,就抱怨:“市场规律的公平到哪里去了?”这反映出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强求平衡择业心态,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不现实的认识。

(3)追求实惠心态。部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关心的是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怎样、奖金有多少、住房状况如何、地处市区与否等。这体现了当前部分大学生在择业观上追求实惠的价值取向。

(4)懦弱自卑心态。部分大学生面对突至而来的毕业就业,面对不可避免的职业选择,宿手宿脚,不敢展示自己,前怕狼后怕虎,消极等待,听天由命。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心理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被动依赖、懦弱自卑问题。

(5)自高自大心态。部分大学生认为:一本文凭在手、不愁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将自己禁锢在象牙塔内,自以为高人一等,对自谋职业不屑一顾,似乎精通十八般武艺,什么工作都不在话下。在职业选择上虚荣心极强,好说大话、空话,一味自我标榜。这反映在部分大学生择业观中仍存在自高自大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调整并不仅仅是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在它背后需要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制度的保障,需要大学生、高校、社会三方的紧密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共同完成这一转变:

(一)大学生自身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1.调整心态,树立大众化就业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转型,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