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隧道软弱围岩段施工控制技术初探
浅谈公路隧道软弱围岩浅埋段综合施工技术

浅谈公路隧道软弱围岩浅埋段综合施工技术发表时间:2017-10-24T11:16:41.0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作者:杨善胜[导读] 公路隧道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的施工工艺关键在于其支护作用,通过支护阻止或缓解围岩变形,避免塌方事故。
陕西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54摘要:近年来,随着山区公路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善,隧道施工成为了公路交通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公路隧道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施工具有较大难度,如果不加以注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隧道施工质量。
以某公路隧道施工段为例,对公路隧道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施工工艺进行分析,为同行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隧道;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施工工艺1 工程概况某公路隧道工程位于陕西某地,全长 3224 m,埋深20 ~ 30 m 之间,隧道设计为双向单洞,洞内支护采用复合式衬砌,以超前支护、全环 I20b 型钢加强围岩地段支护。
敷设为双块式 CRSTI 型无砟轨枕。
该地段大部分岩体严重受构造影响,风化现象较为严重,围岩松散破碎,隧道开挖宽度为13.0 m,洞口段风化严重,开挖后围岩易收敛变形,工程整体地质条件较差。
2 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施工工艺2. 1 大拱脚台阶法在开挖某段隧道中,先将其施工作业面分成 6 个开挖面,把这 6 个位置前后错开同时进行开挖,并分部对其进行支护工作,这样就可以形成有效的支护整体,这样的施工方法就叫做大拱脚台阶法。
在软弱围岩承载力不足的隧道施工中,应用该方法可以扩大上部钢架拱脚与垫板,缩短台阶长度,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初期支护成环,还可以及时跟进稳定支护体系,在隧道施工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大拱脚台阶法和传统施工相比,能够实现多个作业面平行作业,并且在其施工初期,操作较方便,可以促进整个机械化施工的快速进行,并且其适应性也要明显优于传统施工,例如在软硬岩出现变化或者是围岩结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时候,即可以立即转化施工方法。
例析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例析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某地隧道最小埋深为2m,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全风化层遇水软化,呈软塑状且处于偏压处。
游隧道是典型的偏压隧道,隧道中线穿山谷而过,隧道中线埋深5m,线路右侧埋深2.5m,线路左侧埋深22m。
围岩为全风化云母石英片岩,地下水发育呈块状。
2施工过程隧道的围岩特点是自稳能力较差,开挖后封闭不及时易掉块、坍塌。
隧道开挖前后对于超前支护和临时支护要求极高,施工中安全风险较大。
隧道地质条件较好,呈塊状,隧道穿越地层的地基承载力为180kPa,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后,围岩有一定的自稳能力。
开挖后及时对掌子面进行初喷、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施工,尤其是初期支护施工完成后,能够控制隧道变形。
该地隧道围岩基本没有自稳能力,且埋深较浅,现场采用小导管及洞身管棚注浆后,由于围岩呈软塑状,注浆效果不是很明显。
按照三台阶法不能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现场采用六步CD 法施工,由于临时支护较强,隧道开挖后变形量较小。
偏压、浅埋、软弱围岩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偏压、浅埋、软弱围岩工艺流程图3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工艺3.1开挖工序开挖工序施工的先决条件应为隧道超前支护注浆强度为85%。
针对隧道地处偏压、浅埋及软弱围岩段,则预留核心土开挖方法为最佳施工方法,即顺着隧道轮廓开挖隧道,单位循环进尺为0.5-1.0m(0.3-0.5)—开挖核心土。
外轮廓开挖过程中,较为科学的施工方法为人工开挖和风镐开挖。
就边墙周边及拱部弧形开挖,风镐分台阶开挖法为最佳;就中槽及核心土开挖,挖掘机开挖法为最佳,其开挖进尺应以围岩稳定性为依据,并最终设定为1-2棍钢格栅间距。
3.2偏压地段开挖工序该地隧道进洞方向存在较大偏压,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3~5m后对隧道断面量测发现,初期支护向线路右侧方向偏移,左侧山体出现裂纹,现场增加中隔壁支撑支护,变形速率虽然减少,但依然变化。
最终将隧道右侧山谷回填反压,回填高度高于洞顶5m,并对线路左侧山体进行锚喷加固后对偏压侧土体卸载处理,增加锚固桩对山体进行防护,初期支护和山体变形立即趋于稳定,以反压回填和卸载的方式控制偏压隧道变形有较好的效果。
《2024年隧道软弱围岩变形机制与控制技术研究》范文

《隧道软弱围岩变形机制与控制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隧道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面对复杂的岩体地质条件,尤其是软弱围岩地区,其围岩变形控制成为了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本论文以“隧道软弱围岩变形机制与控制技术”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探讨其变形机制,并研究有效的控制技术。
二、软弱围岩的变形机制1. 地质背景与软弱围岩特性软弱围岩通常指那些强度低、稳定性差的岩体,如泥岩、砂岩和破碎带等。
在隧道施工中,软弱围岩由于受到工程活动的影响,其内部应力场和边界条件发生变化,进而引发围岩的变形和破坏。
2. 变形机制分析软弱围岩的变形机制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围岩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质,如强度、弹性模量等;二是工程活动引起的应力场变化。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空间效应和应力重分布,软弱围岩容易发生剪切、挤压和隆起等变形。
三、控制技术研究1. 支护结构优化设计针对软弱围岩的变形特性,支护结构的设计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支护结构的形式、材料和参数,如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钢拱架支护等,可有效提高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同时,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对支护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其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施工需求。
2. 施工方法与技术改进针对软弱围岩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进行改进,如采用分步开挖、预留变形量等施工方法,以减小对围岩的扰动和破坏。
同时,引入新型施工技术和设备,如盾构机、TBM等,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3. 监测与反馈控制技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变形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反馈控制技术,及时调整支护结构和施工参数。
采用地质雷达、位移计等监测设备,对围岩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四、案例分析以某隧道软弱围岩工程为例,通过应用上述控制技术,有效控制了围岩的变形和破坏。
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地质条件和施工需求,优化了支护结构设计、改进了施工方法和技术、并实施了严格的监测与反馈控制措施。
经过实践验证,该控制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软弱围岩浅埋富水地层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

软弱围岩浅埋富水地层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摘要:文章主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针对工程地质情况,介绍了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的开挖方式、支护手段、防水技术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隧道软弱围岩施工技术;1、前言目前地下工程在软弱、松散、富水围岩中,多采用超前预加固辅助工法,在目前国内常用的超前预加固主要有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大管棚预注浆、深孔全断面注浆、水平袖阀管注浆;而水平旋喷桩、水平搅拌桩、超前冷冻等方法仅在城市地铁施工中有所采用,目前国内施工技术尚不成熟,在国内铁路隧道施工中鲜见采用。
我集团公司地下工程施工中,采用高压水平旋喷桩,整体在地表采用竖直旋喷桩、搅拌桩配合真空降水井的施工方法尚未有先例。
2、工程概况江门隧道为双线长大隧道,全场9185m,施工难度很大,有很多技术上的难点,如:暗挖段DK109+590~+640段位于采石场下,洞顶埋深最小埋深仅4米,暗挖段DK111+115~+210段上部为玉龙湖水库的泄洪道,洞顶埋深最小埋深仅3米,暗挖段DK111+735~DK112+470段上部为圭峰山国家公园、城市干道、红星运动俱乐部,为首次铁路隧道浅埋穿越城市地下施工,隧道暗洞开挖防下沉,防坍塌,防突水是本工程的难点。
3、施工方案的确定采用超前全断面注浆止水;超前支护采用φ108管棚套打φ42超前小导管;开挖施工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初期支护采用工20a型钢钢架,纵向间距0.5m/榀,φ8钢筋网片,Φ22系统锚杆,φ50锁脚钢管,C25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
1、在泄洪道内,隧道中线两侧各25米(即全长50米)范围内架设φ50钢管,横纵间距0.5*0.5米,交织成网状。
在钢管网上铺设防水板,使水流顺畅通过隧道顶部,减少地表水渗入量。
2、隧道下穿泄洪道段(DK111+135~DK111+160)在隧道内采用咬合水平旋喷桩超前预加固,改良隧道上方土体,形成一层拱形混凝土保护壳,进一步减少渗水量;3、洞内开挖施工暂定采用CRD工法,施工时根据围岩改良情况进行调整;4、初期支护按原设计施工。
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与方案优化探讨

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与方案优化探讨摘要: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一直是隧道工程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对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目前常用的施工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施工方案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方法;优化措施1. 引言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工程是一种常见但又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程类型。
由于软弱围岩导致的地层不稳定性和较小的覆岩深度,使得这类隧道施工难度较大,工程风险较高。
如何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案优化,是当前该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先进行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工程特点的分析,然后对现有的施工方法进行评述,最后提出一些施工方案的优化措施。
2. 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工程特点(1)地层不稳定性:软弱围岩在地层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较差的特点,容易产生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
在软弱围岩浅埋隧道施工中,地层的稳定性问题是一个关键的难点。
(2)覆岩深度较浅: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的覆岩深度一般在10米以下,甚至更浅。
这种较小的覆岩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隧道施工的难度,容易导致地表沉降、建筑物受损等问题。
(3)偏压效应:由于软弱围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隧道开挖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压效应,给围岩带来一定的变形和应力的增加,从而影响了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面临着地层不稳定性、覆岩深度较浅和偏压效应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需要针对这些特点采用有效的施工方法。
3. 现有施工方法评述目前,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开挖支护法、冻结法、地面注浆法、地下爆破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1)开挖支护法:开挖支护法是一种常见的隧道施工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进行隧道开挖的采用支护结构对围岩进行加固和支护。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施工周期短、经济性好,但缺点是对围岩的破坏较大,不利于地质环境的保护。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发布时间:2023-03-21T01:55:13.452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3年1月1期作者:赵华[导读] 道路工程是民生发展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们日常出行及交通运输的关键保障。
赵华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道路工程是民生发展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们日常出行及交通运输的关键保障。
为了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该强化对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应用要点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合理划分不同施工段的任务,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强化工程施工可靠性。
关键词: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技术应用要点道路隧道工程施工难度相对较大,为了让施工作业拥有安全保障,同时提高施工效率,需加强对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的利用。
认真分析技术应用要点,编制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确保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1.实例工程具体情况以某隧道工程为例进行分析,此隧道的双向长度为4.752km左右,而左幅和右幅的全长为2.355km和2.352km,立足于整个线路的角度进行分析,为长度最大的隧道。
但从隧道环境的角度出发进行调查分析,明确为复杂性很强的软弱围岩段,同时,有着很大的开挖断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作业难度,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应该结合对实际情况及工程建设需求的分析,合理选择施工技术与编制施工方案。
2.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2.1围岩量测环节技术要点针对隧道围堰开展监控测量工作,有利于掌控围堰整体的动态,能够强化后续综合评价工作的可靠性,同时通过确定具体的支护形式和相关技术参数,如支护作业时间等,能让各环节施工拥有坚实基础。
采用监测测量的方式,能够实现对支护结构体系全面调查的目标,了解不同位置的应力分布情况,综合评价支护结构体系的安全性。
开展实际施工作业时,针对围堰周边收敛及拱顶下沉等方面开展分析工作,一些地段会因为变形而出现裂缝,通过适当调整及修改技术参数,可以有效规避以上问题,为支护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提供保障。
浅埋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浅埋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变形控制技术研究雷亚峰;施成华【摘要】Because of shallow buried depth, large cross-section, weak surrounding rock, the long distance beneath Jihe expressway, busy traffic, and so on, the construction risk of Hongmian road tunnel beneath expressway in Shenzhen is grea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surface deformation, and to prevent traffic accidents caused by large surface subsidence, a combined drilling technique of long pipe roof was proposed which combined 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and DTH hammer drilling with casing. The problem encountered with solitary stone was successfully s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ipe roof. Meanwhile, the accuracy of long pipe roof was also controlled, greatly guaranteeing the quality of the shed-pipe advanced support. In addition, by using a series of deform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such as optimization of tunnel construction method, surrounding rock reinforcement on tunnel face, arch feet reinforcement and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tc. The highway surface settlement was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making Hongmian road tunnel crosses Jihe expressway safely and quickly, which can provide valuabl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for similar tunnels under-crossing expressway.%深圳市红棉路市政隧道埋深浅、跨度大、下穿高速公路距离长,且高速车流量非常大,隧道施工风险高.为了有效控制高速公路地表变形,防止由于高速公路地表沉降过大而造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提出"水平导向"和"潜孔锤"跟管钻进相结合的超长管棚施工方法,成功解决管棚钻进过程中遇到孤石的难题,并准确地控制隧道超长管棚的施工精度,保证管棚超前预支护的质量.通过采取一系列隧道变形控制技术,如优化隧道施工工法、掌子面加固、拱脚加固以及加强施工管理等,成功控制高速公路地表沉降,保证红棉路市政隧道快速、安全地穿越机荷高速公路,也为类似下穿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提供参考.【期刊名称】《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年(卷),期】2018(015)005【总页数】8页(P1239-1246)【关键词】浅埋;大断面;软弱围岩;下穿高速公路;隧道;控制技术【作者】雷亚峰;施成华【作者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东广州 510630;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8.1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下穿既有高速公路的隧道工程,通常来说,隧道下穿高速公路、铁路是隧道建设的技术难点之一,尤其遇到浅埋、大断面、软弱围岩等复杂环境,隧道极易发生坍塌、初支开裂等事故,严重危及高速公路行车安全。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高铁隧道施工技术

围岩测量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了解围岩的动态,并以此为依据对围岩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第二,明确支护的形式、参数及具体时间。第三,掌握支护的具体结构及特点、受力情况及应力的具体分布。第四,在了解围岩稳定性之后就能够对支护结构
在初期支护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是锚喷支护,在此过程中需要将钢架与钢筋环进行连接,并且间距需要控制在50厘米左右。另外,不同钢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1米左右;刚架的型号为Ⅰ16,钢筋环的直径应控制在20毫米左右;锚杆钢筋直径与长度分别为20毫米与350毫米。另外,在连接钢筋网时钢筋的直径与间距应分别控制在8毫米与2 0厘米×20厘米左右。之后可用混凝土进行喷射,混凝土的型号与喷射的厚度分别为C25与24厘米。另外,在隧道施工时通常会出现围岩变形的状况,因此需要增加支护的强度,并且将靠近变形区域的锚杆用系统导管替换。另外,导管长度应为400毫米左右,之后需要向导管中分别注入水泥及水玻璃两种不同的浆液。为了使支护效果更好,需要严格控制注浆压力,确保压力介于0.5mMPA与0.8MPA之间[4]。
4.3套拱施工技术
在应用套拱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应将暗洞设置于洞外,并采取逐步靠近洞内的方式,直至与山体完全相融和。在此过程中需要用到工字钢架,用于支撑内膜。另外,在正式进行浇筑之前首先需要完成钢管的埋设,钢管的直径应控制在150毫米左右,最后需要在套拱两侧进行回填处理。
4.4开挖
在整个开挖过程中应当始终遵循预留核心土的基本原则,之后需要明确隧道的轮廓线,进而以此为依据采取循环开挖的方式,在开挖过程中还需要时刻观察锚喷强度,在强度达标之后可正式开挖核心土。在开挖核心土的过程中需要从上台阶开始,长度应在3到5米之间,并且应采取循环开挖的方式。在完成上台阶的开挖之后应立刻进行中下台阶的开挖,并且需要与上台阶的尾部相连,之后用锚喷网做支护处理[3]。三个台阶在开挖过程中都需要从两侧拱脚入手,并且拱架底部必须进行反压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埋隧道软弱围岩段施工控制技术初探
由于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的不同,导致软弱浅埋隧道也略有不同,而在隧道施工中最关键的部分便是如何高效率的完成浅埋隧道软弱围岩段施工,除了较为完善的施工方法还要有丰富的经验。
由于围岩大变形和支护结构侵限等诸多现象给二次衬砌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现相关人员积极探索分析隧道围岩变形控制的相关一系列措施。
此文观点仅作为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参考。
标签:浅埋;隧道;软弱围岩;变形控制
目前中国在工程设计阶段和可行性研究方面的风险因素分析不全面,因此推测的风险评估等级也不够准确,这对于工程的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此要加深对软弱浅埋隧道施工的分析,结合围岩大变形机理,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优化。
本文结合某铁道施工地经验,详细介绍了相关治理措施。
1、工程概况
某铁路隧道穿越了被侵蚀的山丘陵区,呈东西延展分布,有些岩体风化现象较为严重,围岩松散破碎。
隧道全长6984米,开掘宽度13米,出口为246米,呈Ⅱ类软弱围岩段,埋深大致20多米,地处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21.7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达到了1300毫米,地下水大多为基岩裂隙水,有侵蚀性。
2、软弱围岩的变形机理
2.1机理
围岩大变形即软弱围岩隧道中的常规支护围岩发生塑性破坏,其变形没有被有效地约束,变形量远远超过了规范允许范围之内的变形量,或远超过规范允许变形量的变化趋势,或者是在隧道完成二次衬砌较长时期以后,边墙、拱顶、拱角破裂或隆起等现象隧道地质环境不同会影响围岩发生变形的位置及其破坏程度,最终所导致的影响范围也会不同。
对分析和控制隧道围岩来说,围岩变形发生的环境及约束条件,和力学机理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2特点及分类
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或其他影响因素围岩的变形可以大致分为三种形式,其中受围岩岩性控制的变形包括软弱的泥质页岩、泥灰岩和砂质泥岩等有膨胀性的围岩等等。
软弱浅埋隧道的松散围岩形成的压力作用于地下工程支护,在被开挖后围岩重新分布,一些围岩的结构表面会失去强度,成为母岩的分离块,然后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塌滑,软岩在性变应力较大时会逐渐形成较大的围岩变形。
2.3原因分析
围岩变形与一般岩体失稳等围岩局部破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围岩体的塑性变形,并有显著的时间效应特征和累积性扩展内容,与此同时给施工处理造成了较大难度。
浅埋隧道处于软弱、破碎地层中的时候,其特点是以垂直下沉为主。
而影响隧道变形的主要因素是岩性、地下水和施工工法的不同等,其中也包含不均匀的浅埋软弱地层和拱脚承载力的不足亦或是锁脚锚杆的失效亦或是地表水下渗和开裂等原因。
浅埋大跨度的隧道时如果埋藏很浅,隧道上覆岩层就会接近于整体沉陷,而后便不能形成巖石承载拱。
如果地质条件再过于复杂,岩体有损坏,或者因为节理发育和隧道围岩的自稳能力差,其围岩支护就会首先发生变形。
3、施工方法
该隧道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采用了锚杆,钢筋网等。
在洞口加固的过程中首先要在隧道拱部挖掘一个弧形并在其外部采用钻孔打入法设超前小导管,拆除风动凿岩机回转抓,用冲击锤把小导管打入岩体,使其外插角为8~10度。
接着用高压风冲洗管内的砂石,最后不要忘了进行压水实验,检查设备及管路连接是否正常。
在洞身开挖时要把隧道衬砌在轮廓线以外的周边,挖掘相应要求的长度,利用注浆机使浆液在小导管体的注浆孔内渗透,扩散,封闭地层中的缝隙并填充地穴,从而改善和提高围岩的物理学性质。
隧道洞身开挖使用手持风动凿岩机钻孔,岩孔直径控制在毫厘之间,其眼间距为30厘米,采用的是直眼掏槽法。
隧道每米设27根,沿隧道纵向采用的圆钢要不同于沿横向的圆钢,隧道出口110米围岩软段,洞身挖掘采取半断面法,上半断面在起拱线下一米处左右,下半断面在边墙底边缘,然后进行仰拱开挖,其开挖方式采取弱爆破,短进尺并及时支护的措施,上半断面进尺0.8~1.0米,下半断面进尺1.0~1.2米,其台阶长度约15~20米。
根据设计情况,上半断面挖掘进尺55米左右,接着进行下半断面拉槽进洞,这就要求组织机械来挖掉洞口路基土石方,将下导坑边仰坡一次性刷够,用喷射硅喷覆开挖轮廓线外部分。
下半断面采取先拉中槽再跳挖马口的策略,形成多个工作面,提高了施工的速度和质量。
为了便于机械化作业,中槽挖掘宽度为5~6米,跳挖马口要相互错开,其长度不要超过3米但最好也不要少于2米,间隔约为10米左右。
每挖完一个马口就要立刻组织人力进行初期维护,防止围岩大面积的变形甚至坍塌。
初期支护手段要采用格栅钢架、喷硅和锚杆、钢筋网三种技术方法相结合。
根据支护成形到硅衬砌前这段期间以及喷硅表面的变化,发现只有少数几条微小裂缝,这说明初期支护的作用不容小觑,它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尤其是软弱围岩地段。
根据现场围岩地质调研,当隧道上半断面挖掘110m左右时,围岩节理由发育慢慢发展为较发育,无涌水,但少量渗水,围岩裂隙明显减少,整体较为完整,轻微风化。
经研究决定,以后将采用全断面掘进施工,严格遵守爆破用药两则,即控制爆破效果的重要环节,积极采用斜眼掏槽方和光面爆破技术。
总结:
其实不管岩层多么软弱,只要我们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一样能避免塌方事
故,其中施工支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有力的施工支护手段便能减缓甚至于阻止围岩变形。
软弱围岩的施工现场管理在软弱围岩地段施工过程中,也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这就要求施工生产管理者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加大管理力度,同时也要求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认真勘察围岩地质,仔细的分析和研究与之匹配且可行的施工方案。
不断提高施工管理的规范化和操作程序化。
而合理的组织劳动力分配和良好的工序衔接同样能加快软弱围岩施工的进度并保证其质量,从而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的。
参考文献:
[1]唐雨春,冯宇.山区隧道洞口浅埋段软弱围岩开挖工法探讨[J].湖南交通科技,2015,41(3):130-132
[2]李红哲.软弱围岩条件下浅埋隧道施工关键技术探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1(6):162-163
[3]孟凡勇.软弱围岩性质下大跨度浅埋隧道的进洞施工措施和质量管理方法[J].交通世界,2016(32):98-99
[4]张勇华.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解析[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6,35(3):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