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的深度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的深度分析

1.1互联网医疗产业链演变趋势

互联网医疗行业从2014年开局至今,具有政策导向突出,产业进程推进快的特征。我们认为,当前互联网医疗行业已基本告别野蛮生长阶段,产业演变趋势日渐清晰:一方面从上游信息技术的进化与下游医疗服务业态的创新共同影响了我国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从政策与产业落地历程看,历经推动期、窗口调整期后,行业进入规范化政策落地期,政策的导向也显著推动了上下游产业的进程。

从行业演变趋势看,上游信息技术的进化与下游医疗服务业态的创新共同影响了我国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阶段。

上游的技术应用层面,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区域医疗信息的共享以及移动传感器技术的进步等,为医疗诊断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互联网医疗可以利用自身的平台和技术优势,对相关医疗健康数据进行整合和研究。从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看,互联网医疗是医疗信息化下一个建设方向。

包括医疗行业在内的所有传统行业的医疗信息化均遵从自信息化起到互联网化再到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路径。

对应到时间维度,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正处于仍处在第一阶段(即信息化&网络化阶段),但第二阶段(即互联网化阶段)在政策引导、产业合力下即将迎来一轮建设高峰。

对应信息化建设进程,是下游以医疗服务内涵为主的,围绕“互联网+医疗业态”的商业模式创新演变趋势。

互联网+医疗的产业发展分析框架中的医疗资源的连接及整合能力可划分为三个

层次,即诊疗服务供应、医疗资源配置以及医药险全环节配置。

随该三层次递进推演,其所对应的医疗服务商业模式维度,也将遵从为从传统医疗至互联网医疗再到智慧医疗的演变进程。

结合产业发展分析框架,当前我国上游医疗信息化技术进程从信息化向网络化与互联网化迈进时,下游服务端在商业模式维度也逐步从传统医疗向互联网医疗延伸。

信息化阶段下的传统医疗更多是以院内流程优化与效率提升为主,而网络化与互联网化阶段下的互联网医疗则强调通过互联网通信、计算机等信息化手段提供一定范围内的医疗健康服务。

图表互联网医疗行业演变趋势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1.2国内基因测序行业上游竞争格局

产业链上游的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是整个产业链壁垒最高的部分,短期国外龙头企业主导的格局将持续。全球基因测序设备主要出自Illumina、Thermo Fisher(Life Tech)、Roche、Pacific Biosciencess、Oxford Nanopore,五家公司占市场份额99%以上。整个上游呈现的特点主要是:行业集中度高,高技术壁垒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发挥高壁垒优势,积极延伸产业链;并购盛行,龙头企业全方位布局核心技术;试剂耗材提供绝大部分利润,但试剂耗材封闭性国产化难度较大;三代、四代测序仪是未来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但短期内二代测序仪依然是主流。

尽管基因测序设备目前仍由国外垄断,但国内企业已经通过各种方式研发和生产基因测序设备,实现产业链上移。首先是自主研发,如紫鑫药业同中科院合作开发的二代测序设备BIGIS系列产品,华因康开发的基因测序仪HYK-PSTAR-IIA;其次是收购国外企业和技术,如华大基因于2013年收购美国Complete Genomics(CG)公司,获取CG公司基因测序设备知识产权,开发国产设备;再次是合作开发,如贝瑞和康和Illumina合作开发的基因测序仪Next Seq CN500,达安基因与LifeTech合作开发IonProton测序平台等。国内测序企业努力探索并逐渐掌握核心技术,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1.3体外诊断产业链国产替代市场机会

一直以来,体外诊断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中游高端诊断市场和下游大型医院市场都是国外巨头主导,国产化程度低,尤其是在上游原材料上受制于人,导致国产企业

突破困难重重,只能在中低端市场中参与激烈竞争,即使在某个环节取得进展,也不能很好的转化成整体优势,国产替代进展缓慢。

但近几年来,这一局面逐渐开始好转,随着国家鼓励创新和进口替代政策不断出台,国产领先企业纷纷加强产业链布局和研发投入,在上中下游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并在多个领域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与国外巨头分庭抗礼。也正因此,专业化与规模化就成了国产企业突围的最佳选择,借鉴国外市场的发展经验,未来,也必将是拥有“产业链”的企业赢得市场。

国内的关键原材料是随着体外诊断产业而发展起来,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产品质量不高;下游厂家在研发期间为了保证质量而选用进口原材料,对于研发完成的产品也没有动力去重新注册,因此国产替代进程缓慢。而在医改背景下,厂家迫于成本压力或有动力采用国产原材料。而对于最为核心的原材料,下游厂家有望实现自产或者合作研发,例如新产业和迈瑞医疗购买光电倍增管(价格约2000-2500元/个)研发电路来构成单光子计数模块,万孚生物、基蛋生物、安图生物、九强生物为试剂自供抗体抗原等原料;迈瑞医疗与高意科技独家合作开发鞘流池、一般不销售给国内其他血球仪厂家。可以实现关键原材料自产的体外诊断产品企业除了实现成本控制之外,在产品性能和技术创新的提升方面也具备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