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成长健康生活知识分享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心理健康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给心理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 相矛盾,并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
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 的心理健康,则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 也即: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保持不断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成长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的问题,学习心理 调试不当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情绪控制、自我认知、人格发展、意志 品质锻造能力的相对较弱而造成的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 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
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恐怖 症等) 、抑郁症、人格障碍等。
一、认识心理健康
注意力不集中的自我调节: 首先是学会注意力转移,遇到生活应激事件与挫折, 能够尽快从中解脱出来; 二是适当强化学习动机,保持适当的学习压力与学习 焦虑,并进行积极的自我激励与自我暗示; 三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保持旺盛的精 力; 四是选择理想的学习环境,减少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并进行适当的自我监控。
二、我们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新生主要心理问题
5.环境适应不良 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 面。大学生的适应不良主要是后者,是指对大学生活和学习诸方面的 不适应。有的大学新生很快就能适应,有的需要一个学期才能适应。
6.人际交往障碍 最主要的是与同学交往方面的问题。与同学无法交朋友,生活习惯的 格格不入,人际矛盾。个人原因常常与自我中心、个性不良、人际交 流技巧缺陷等有关。
*链结内容为百度搜索结果
二、我们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 调查结果表明: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 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就业和升学问题 、性健康、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大学 生活适应问题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 心理健康问题。
二、我们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新生主要心理问题
1.失落心理 这是一种对自己某种行为后果或境遇与预期相差甚远而感到失望的一 种消极心态。其产生与两种因素有关: (1)感到学校或专业不理想。 (2)所上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差距太大。
目标,重新规划学业与人生; 二是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特别是学习
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用自身的意志战胜惰性; 三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业自我效能
感,提高学业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三、如何使我们的心理更健康
• 2.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一是上课不能专心听讲,
大脑常常开小差,盯着黑板却心猿意马,自己不能控制思 维飘逸;二是易受环境的干扰,教室外的小小动静都能引 起注意力的转移,而且长时间不能静心;三是参加活动如 体育运动或看一场电影后,久久沉浸在情节的回忆之中。
(四)心理健康的标准
马斯洛(人本主义代表人物)和密特尔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3)自己的生活和理想是否切合实际; (4)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是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否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一、认识心理健康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
我国许多高校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然 后把学生分成A、B、C三类,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则归到A类,有一 定问题的学生归到B类,没有问题或问题较轻的学生归到C类。根据 我校近三年的调查结果都表明,A、B两类学生大概占全部新生的5% ~8%左右。
目前,我校每周前往心理健康中心咨询的学生有十人左右,每年 接待来访人次300余次。大学生心理问题综合起来大体可以分成两大 类:一类是一般性的成长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倾向但并不严重,这 是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类则是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理障 碍。
2.间歇(放松)心理:过份放松与放任 3.茫然心理
由目标缺乏所致,故也可称之为“目标缺乏症”。有的新生入学初期 新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出现目标的丢失和理想真空,动机缺乏,意 志减退,导致行为懒散。 4.自卑心理 自卑(inferority)心理是由于比较自己与别人某一(些)方面进而产 生己不如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自我评价偏低。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 有很多种类,如成绩、能力、出生、外貌、气质、经济、社会地位、 所在环境等。
快乐成长,健康生活
——井冈山大学2011级新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纲要
一、认识心理健康 二、我们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三、如何使我们的心理更健康(自助) 四、心理求助
一、认识心理健康
(一)心理
人的心理,从汉语字面上解释,心理就是心思、思想、感情等内 心活动的总称。用现代心理学的语言解释,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 现实的反映,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意志 、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7.学习方法不良 显然,大学的教学方法与中学有显著的差别,要求大学生有不同的学 习方法。由于大学缺少了日常和具体的督促和指导,使不少学生难以 从中学学习方法中解脱,而产生学习上的困难。
8.网络成瘾
三、如何使我们的心理更健康
(一)学习篇 1.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机不足的主要表现为:无明
确的学习目标,为学习而学习甚至厌倦学习和逃避学习。 学习动机不足的调整: 首先辅导员要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价值与大学的
*链结内容为百度搜索结果
一、认识心理健康
• 樊富珉(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提出大学生心理 健康的7个标准:
–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