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考必备清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部分必背清单

1.区域发展三个阶段: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农业阶段:工业开始起步,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低水平平衡状态

3.工业化阶段: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4.高效益阶段: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高科技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区

域内部差异逐渐缩小,处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5.我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包括北方与南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6.我国四大地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

7.东部地区以轻型或综合性产业为主,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以重型工业为主,中部地区表现出一定的

过渡性特征

8.欧洲西部(如荷兰、英国等地)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终年温和湿润;原因:受盛

行西风及暖流影响。

9.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广阔的原因:1、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2、海岸线破碎3、地形南北高中间低,

利于西风深入。

10.欧洲西部(如荷兰)的农业地域类型:乳畜业。市场的远近和饲料的供应是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发

展的两个重要因素。(1、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生长;2、城市密集,人口集中,消费市场广阔)

11.中亚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多

12.德国鲁尔工业区兴起的原因:?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有充足的水源 ?有便利水陆交通④有广阔的欧洲

市场⑤接近铁矿产地

13.德国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产业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14.德国鲁尔工业区重新崛起采取的措施:?调整、升级产业结构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治理环境

污染,美化环境④完善交通网络

15.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目的是: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6.美国实行农业地区专门化生产,可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

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17.美国中部大平原区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业;五大湖区域是:乳畜业

18.美国政府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处方农业目的是杜绝农药化肥的滥

用;指定了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等:如限耕、休耕等政策。

19.农业地域类型:热带种植园农业、混合型农业,地中海式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

畜业、水稻种植业。其中:大牧场放牧业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的特点。

20.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就业困难

解决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治理环境污染

21.河流对城市的功能:?提供水资源 ?提供水运

22.河流的上游河段开发的方向:开发水能;原因:水量大;地势落差大

23.我国南方地区(如浙江、江西等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耕地为:水田;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24.南方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25.北方地区:气候为温带季风;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耕地为:旱地;农业地域类型

为:商品谷物业;

26.北方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27.在区际协作中,东部地区的优势:资金充足、技术先进;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

28.西气东输工程:一期工程的起点(起源地)--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输送到上海;

二期工程起点是新疆霍尔果斯,但天然气(气源地)是来自境外中亚地区;最后输送到珠三角

29.在西气东输的过程中通过管道(优势是连续性强、安全性高;缺点是不够灵活),经过许多的城市,

主要考虑的是消费市场。

30.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影响:输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

发展;完善基础设施

31.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影响:输入地——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32.南水北调:四横(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三纵(东线、中线、西线工程)

(1)东线:在长江下游扬州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水质较差,工程量较小,最早通水

(2)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33.改开开放初期,海外产业先向我国珠三角地区转移。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的“二次转移”导

致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34.承接产业转移(如湖南、江西等)的有利条件:地价便宜;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基础设施完善;政

策支持;交通便利,接近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

35.产业转移目前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寻求低成本。对转入地影响:完善基础设施,增加

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但会带来环境污染;对转出地影响:产业升级,减少污染,短时间内存在就业问题

36.两次生物大灭绝时间:?古生代末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三叶虫) ?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

37.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来源。(决定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化学元素)

38.气候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

39.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土壤肥力高低。

40.从干燥的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有

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逐渐加厚。

41.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难以发育形成深厚的土壤。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

多于阴坡,温度条件比阴坡好;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

42.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植被和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镜子,垂直自然带的换分通

常以植被或者土壤为主导标志。

43.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如海南一路向北到北京,引起变化的基础是:热量

44.干湿度(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如北京一路向西到乌鲁木齐,由森林自然带到荒漠带,引起变化的

基础是:水分

45.垂直地带分异规律,随海拔高度变化,水热条件发生改变。其变化规律与纬度地带分异相似。

46.地方性分异规律: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表述的尺度范围较小)

47.森林自然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是生产量最大陆地自然带;荒漠带是十分脆弱的生态系

统。

48.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生物灾害:鼠灾、蝗灾、草原火灾、森林火灾等

49.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

50.我国旱涝灾害较多原因:季风不稳定。夏季风势力强——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南涝北旱;

锋面雨带在4、5月份出现华南地区,6月份到江淮地区(梅雨),7、8月份移动到华北、东北一带;

江淮地区7、8月份出现伏旱(受副高控制)

51.河流下游洪涝灾害多的原因:?降水量大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人类不合理活动(如植被破坏等)

④入海通道单一(例如:海河流域呈扇形水系)

52.洪涝灾害解决:(1)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恢复植被,保持水土;还可修筑水库(2)中游退耕还林,

裁弯取直(3)在河流下游疏浚河道,修筑堤坝;(4)开挖入海通道(5)加强天气的监测,

5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低低低(现代型);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养老负担压力过

重。解决措施:鼓励生育、接收外来移民、延长退休年龄(此项仅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

54.发展中国家:高低高(过渡型),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等方面的压力。

解决措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